资源简介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选择题(共10小题)1.100多年前爆发的一次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是一切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从资本主义枷锁下最终解放的指路明灯,对世界发展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对其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C.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D.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历史性飞跃2.下列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③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④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3.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众多空想社会主义者,将社会的变革寄托于一种理想,或者寄托于资产阶级良心的发现,其注定要失败。与科学社会主义相比,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不足之处是( )①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②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剥削③认为资本主义不会被取代④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一文中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共产党宣言》(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和崇高理想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④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不能用来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是因为它( )①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了未来社会美好蓝图②主张阶级斗争③未看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④反对阶级斗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某班级在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时,收集到如下事件。其中对应错误的是( )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②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③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④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7.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面对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反抗从来没有停止过。下列反抗形式与其对应的阶级正确的是( )①农奴起义:奴隶阶级②革命战争:无产阶级③经济罢工:农民阶级④思想理论斗争:工人阶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1883年3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指出,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但他作出的两大发现具有重大意义。这里“两大发现”是指( )①唯物史观②德国古典哲学③剩余价值学说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我们仍需从《共产党宣言》中汲取思想营养,汲取自我革命的力量。《共产党宣言》作为真理性认识( )①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篇纲领性文献,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思想源头②要把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实现中华民族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③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宣言》的指导作用,更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④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0.以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托马斯 莫尔《乌托邦》一书出版为标志,近代社会主义思想诞生。500 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日益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关于社会主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空想社会主义从正义原则出发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②科学社会主义从理性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社会美好蓝图③空想社会主义看到了人民群众是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仍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辨析评析题(共1小题)11.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社会主义“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有人认为,《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已经过时了。请用所学知识评价这种观点。三.材料题(共2小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史例 认识史例一:从莫尔的《乌托邦》到傅立叶的“和谐制度”,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个时期,都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共产党宣言》指出: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① 史例二:1917年,以列宁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② 史例三:1944年到1949年,欧洲和亚洲有十多个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人民民主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③ 史例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发生剧变并解体,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随之改旗易帜。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奇迹,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④ 结合所给史例,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谈谈你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认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信仰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的显著标识与独特优势。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见证了信仰力量在中国大地的共同生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信仰力量的鲜亮底色。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历史性贡献,深刻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人民的自由与解放、世界的进步与发展具有根本性的理论指导价值,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具有极大的价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根本来源。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说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对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所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100多年前爆发的一次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是一切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从资本主义枷锁下最终解放的指路明灯,对世界发展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对其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C.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D.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历史性飞跃【考点】“一国首先胜利”论与十月革命.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一国首先胜利”论与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解答】A不符合题意,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符合题意,100多年前爆发的一次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是一切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从资本主义枷锁下最终解放的指路明灯,指的是十月革命,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C不符合题意,二战后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D不符合题意,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2.下列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③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④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考点】剩余价值学说.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剩余价值学说1、含义: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剩余价值。2、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1)在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得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也叫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科技进步等因素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也叫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3、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1)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2)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解答】①④符合题意,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②③不符合题意,唯物史观(而不是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3.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众多空想社会主义者,将社会的变革寄托于一种理想,或者寄托于资产阶级良心的发现,其注定要失败。与科学社会主义相比,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不足之处是( )①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②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剥削③认为资本主义不会被取代④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点】空想社会主义.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1)消极影响:①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设想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②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没有找到进行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2)积极影响:①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愿和利益的表现,它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料和有益的借鉴,是社会主义的先声。②初步探讨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马克思、恩格斯创建唯物史观提供了基础。③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为启发工人的觉悟提供了宝贵的材料。④对未来社会的天才设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作出了贡献。【解答】①④正确,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说明空想社会主义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②错误,空想社会主义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剥削;③错误,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认为资本主义不会被取代。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4.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一文中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共产党宣言》(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和崇高理想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④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点】《共产党宣言》.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1、诞生: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而且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847年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2、主要内容:(1)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2)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3)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4)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3、意义:(1)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依据:第一次较为完整地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解答】①②正确,依据题意,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共产党宣言》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和崇高理想;③错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④错误,十月革命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5.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不能用来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是因为它( )①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了未来社会美好蓝图②主张阶级斗争③未看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④反对阶级斗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点】空想社会主义.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①未能真正懂得和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历史唯心主义和理性支配世界的思想。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看作是理性、正义的抽象原则。把社会主义可以取代资本主义归之于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②不能正确地说明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他们非常同情无产者的悲惨遭遇,但是看不到、也不相信无产阶级是创造新社会的基本力量。把希望寄托在有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的身上,幻想统治者接受他们设计的未来社会蓝图,把解放和幸福恩赐于无产阶级和人类。③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他们鼓吹阶级调和、阶级合作、幻想劝说达官巨富的施舍,并慷慨解囊来资助他们的试验。通过和平的方式,逐步改良资本主义使理想社会得以实现。④对未来社会的设计,要求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形态,这种想法无疑只能是虚构;而且把未来社会描写成十全十美,并在细节上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设计,这也只能是一种空想。反映出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索。【解答】①不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美好蓝图,不是不能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原因;②错误,空想社会主义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③④正确,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不能用来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原因在于它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也可运用排除法去除本身说法错误和不符合题意的选项。6.某班级在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时,收集到如下事件。其中对应错误的是( )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②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③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④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考点】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理论基石;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理论基石(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大历史前提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3)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俄,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空前高涨,最终实现了,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东欧和亚洲许多国家都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解答】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要求选择对应错误的选项;①③不符合题意,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④符合题意,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故选:B。【点评】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7.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面对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反抗从来没有停止过。下列反抗形式与其对应的阶级正确的是( )①农奴起义:奴隶阶级②革命战争:无产阶级③经济罢工:农民阶级④思想理论斗争:工人阶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理论基石.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理论基石1、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1)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是不可调和的,不仅加深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而且为其向社会主义转化准备着日益充分的客观条件。2、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理论基石(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大历史前提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3)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解答】①错误,农奴是封建社会的被压迫阶级,奴隶阶级是奴隶制社会的被压迫阶级,所以反抗形式与阶级对应错误;②正确,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形式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③错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有抗租抗税运动,农民战争或农民起义。经济罢工这种反抗形式是无产阶级的斗争形式,而不是农民阶级的反抗形式;④正确,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所以思想理论斗争也是工人阶级斗争的重要形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8.1883年3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指出,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但他作出的两大发现具有重大意义。这里“两大发现”是指( )①唯物史观②德国古典哲学③剩余价值学说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考点】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理论基石;唯物史观.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理论基石(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大历史前提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3)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解答】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根据教材知识点可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我们仍需从《共产党宣言》中汲取思想营养,汲取自我革命的力量。《共产党宣言》作为真理性认识( )①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篇纲领性文献,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思想源头②要把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实现中华民族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③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宣言》的指导作用,更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④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考点】《共产党宣言》.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1.诞生: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而且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847年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2.主要内容:(1)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2)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3)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4)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3.意义:(1)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2)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解答】①③正确,《共产党宣言》作为真理性认识,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思想源头,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宣言》的指导作用,更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错误,工作的出发点应该是客观实际,是实践,而不是真理性认识;④错误,《共产党宣言》作为真理性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全面细致掌握知识点,注意排除错误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10.以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托马斯 莫尔《乌托邦》一书出版为标志,近代社会主义思想诞生。500 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日益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关于社会主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空想社会主义从正义原则出发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②科学社会主义从理性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社会美好蓝图③空想社会主义看到了人民群众是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仍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点】空想社会主义.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①未能真正懂得和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历史唯心主义和理性支配世界的思想。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看作是理性、正义的抽象原则。把社会主义可以取代资本主义归之于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②不能正确地说明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他们非常同情无产者的悲惨遭遇,但是看不到、也不相信无产阶级是创造新社会的基本力量。把希望寄托在有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的身上,幻想统治者接受他们设计的未来社会蓝图,把解放和幸福恩赐于无产阶级和人类。③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他们鼓吹阶级调和、阶级合作、幻想劝说达官巨富的施舍,并慷慨解囊来资助他们的试验。通过和平的方式,逐步改良资本主义使理想社会得以实现。④对未来社会的设计,要求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形态,这种想法无疑只能是虚构;而且把未来社会描写成十全十美,并在细节上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设计,这也只能是一种空想。反映出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索。【解答】①正确,②错误,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③错误,④正确,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在21世纪的中国仍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空想社会主义没有看到人民群众是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二.辨析评析题(共1小题)11.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社会主义“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有人认为,《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已经过时了。请用所学知识评价这种观点。【考点】《共产党宣言》.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要求评析“《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已经过时了”,结合教材可知《共产党宣言》从人类历史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的矛盾,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证明了《共产党宣言》仍具有强大生命力。【解答】(1)《共产党宣言》揭示的原理没有过时。《共产党宣言》从人类历史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的矛盾。(2)《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激发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热情。(3)《共产党宣言》从理论上解决了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重大疑难问题,在实践上推动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和人类文明轨迹。(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证明了《共产党宣言》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点评】解答评析类题目一般分以下几步:第一步,审清题意。这是解题的基础。不仅要审文字,而且要审材料中的所有信息。第二步,明确“评”的标准。常见的评价标准通常有: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标准,是否符合我国的法律要求。这样,依据标准,指出言行的正确与错误即可。第三步:理性分析。回归教材,落实相关原理和知识点,这是解题的关键。我们解题不能脱离教材知识,这就要把第一步中审材料和问题所获得的有效信息准确地回归教材,考虑知识要全面,注意各知识点的衔接。第四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三.材料题(共2小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史例 认识史例一:从莫尔的《乌托邦》到傅立叶的“和谐制度”,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个时期,都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共产党宣言》指出: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① 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史例二:1917年,以列宁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② 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史例三:1944年到1949年,欧洲和亚洲有十多个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人民民主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③ 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较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史例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发生剧变并解体,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随之改旗易帜。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奇迹,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④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活力。 结合所给史例,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谈谈你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认识。【考点】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理论基石;《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设问要求结合所给史例,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谈谈你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认识,“从莫尔的《乌托邦》到傅立叶的和谐制度,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个时期,都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可知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1917年,以列宁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1944年到1949年,欧洲和亚洲有十多个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人民民主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可知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较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发生剧变并解体,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随之改旗易帜”,可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知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活力。【解答】①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③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较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活力。【点评】高中政治中就常常针对某一现象,某一时事,某一热点要求谈谈学生对此类题的认识,此类题一般提供材料内容很普遍,贴近现实生活,但是问题本身无任何提示语言,因此学生在做此类题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失分较多。解题方法与技巧:策略一: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策略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信仰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的显著标识与独特优势。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见证了信仰力量在中国大地的共同生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信仰力量的鲜亮底色。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历史性贡献,深刻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人民的自由与解放、世界的进步与发展具有根本性的理论指导价值,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具有极大的价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根本来源。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说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对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所在。【考点】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党史党建;唯物史观.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要求结合《马克思是对的》剧情简介,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说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对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所在,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知识范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具体考查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知识。材料中“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历史性贡献,深刻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人民的自由与解放、世界的进步与发展具有根本性的理论指导价值,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具有极大的价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根本来源”,可以从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等角度进行回答。【解答】①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②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等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③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点评】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