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2.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3.知识理解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
【重点难点】
1.重点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
2.难点如何做到尊重法律、维护法律,合理表达诉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根据效材“探究与分享”的情境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古今中外的法治格言及近期违法犯罪的案例。
【教学过程】
一、案例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课前收集了大量的关于违法、犯罪、维权的案例,老师挑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最近发生的案例和大家分享。请看大屏幕:
教师展示案例(声音链接),学生思考题
案例 1.2022年 3月嫌广场舞太吵, 72岁张爷爷往楼下扔鹅卵石砸坏 17辆车......
案例 2.2022年 5月,女子不满意婚纱照效果,沟通无果发朋友圈辱骂影楼......
师:你认为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生:不对,因为没有依法维权,法律意识淡薄,是违法行为;维权损害他人利益。
师:那么他们应该怎么做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板书课题:我们与法律同行)
【设计意图:通过最新违法现象导入新课,加深学生对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
师:我们分享四张图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同位之间讨论:这些做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生: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法治国家有利于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幸福。
师:分享小张老师总结(声音链接):
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这些法治的基本环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存生活质量。符合国情的立法、文明的执法、公平公正的司法、认真自觉的守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师:是的,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我们与法律同行,就要树立法律意识。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内容。
(板书:一、树立法律意识)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我们与法律同行,加强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三、新课讲授
(一)树立法治意识
师:那么什么是法治意识?我们进入探究一探究一展示卢梭经典名言(找学生读一遍):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师:你从这句话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生:重要的法治不是外表而是内心。
师: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设计意图:学生深刻理解法治意识】
探究二观看微视频,思考问题。
师:下面我们看一看习总书记,他是如何树立法治意识的。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请观看习书记就职宪法宣誓微视频。思考问题: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
生:彰显宪法权威,树立法律信仰,强化自我约束,提醒自己履行誓言。
师:总书记宣誓彰显宪法权威。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重要意义。
师:进一步设问:那么建设法治中国要靠谁 靠领导人和国家工作人员就可以了吗?
生:大家、人民。
师:播放动画,点拨人民与建设法治中国的关系。
师:对于我们学生来说,也是中国人民的一分子,更要树立法治意识。请观看相关法律条文(图片展示)并思考问题:这些法律规定,你自觉遵守了吗?怎样才能更好地遵守?
生:要树立法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增强尊法守法意识和自觉性。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参与者和推动者。通过上面的学习,你们应该懂得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学生朗读: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①对法律: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内心时,才能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②对国家: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重要意义。
③对人民: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④对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设计意图:微视频的引入,让学生理解法治对维护法律尊严、对国家、对人民、对青少年学生有重要意义】
探究三案例深度分析
师:我们再来看看开始的两个案例,他们的结局是什么呢?请思考问题:这两起案件有哪些共同点?这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生:违法就要受到处罚,我们要依法维权,我们要依法办事。
师:共同点:缺乏法治意识;都是违法行为,没有依法维护权利。给我们的启示: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你们如何更好的依法办事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二个内容:学会依法办事。
(板书:二、学会依法办事)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结果,引导学生要学会依法办事】
(二)学会依法办事
活动一:案例分析,逐层追问,小组合作探究,班级交流。
小宇的爸爸原来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因债务问题公司破产,多年积蓄化为乌有。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工作,小宇的爸爸常常酗酒,每次喝醉后,就拿小宇的妈妈出气,非骂即打。每当小宇哭着恳求爸爸不要打妈妈时,爸爸就冲小宇撒气。小宇妈妈每次都会带着小宇去敲邻居家的门,寻求帮助,邻居对此也很无奈。
师:你认为小宇爸爸的行为是否违法?为什么?问题提示:爸爸喝醉后打骂妈妈,冲小宇撒气,是一种家暴行为,侵害了小宇和他妈妈的合法权利,是违法行为。师:你怎样看待小宇妈妈的这种做法?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问题提示:小宇妈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同时分享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学生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己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师:我们在进一步设想:如果你是小宇妈妈,你会怎样做?
问题提示: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展示具体四种方法:在第一时间报警,避免受到人身伤害。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庇护。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向单位、村委会、居委会、妇联等机构寻求帮助。活动二播放微视频,观看谋职业学校校园欺凌视频,问题研讨:朱某、赵某等五人分别被判刑说明了什么?当你遇到类似的事件你会采取哪种方式应对不法侵害?
问题提示:违反犯罪就要受制裁,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遇到校园欺凌不要忍气吞声,也不要以牙还牙,要灵活机智处理问题,可以报告老师、拨打 110报警。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层层追问,让学生学会依法办事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如
何做”或“怎么做”的问题】
师:分享小张老师对依法办事的要求(声音链接)
①要树立法治意识,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②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③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渐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的捍卫者。
师: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请完成课本课本 103页拓展空间,组内交流,班级展示。
(手机投屏展示,seewo白板应用,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自觉遵守法律,为法治建设自觉贡献力量。】四、课堂小结
学生谈收获,教师展示思维导图。
五、随堂检测
1. 卢梭有一句名言:“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这启示我们( )
①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信仰
②法律主要依靠人们内心的信仰保证实施
③要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④要尊祟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A.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 “国无法而不治,民无法而不立。”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备的正确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有( )
①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②遵守法律,捍卫法律尊严
③提高道德修养,法律至上④遇到问题,随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一个具有拾金不昧高尚品德的人,一般不会为贪图钱财而最终走上贪污、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的道路。”这句话告诉我们( )
A.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法治意识
B.道德水平高的人不会犯罪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能杜绝违法犯罪
D.法律至上成为我们的真诚信仰
1-3 DBA
六、实践作业
以如何应对校园欺凌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手抄报,在班级内展示。
【板书设计】
我们与法律同行
一、树立法律意识
二、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设计自始至终都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力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的方式去感受树立法治意识的必要性或意义,以及如何学会依法办事。通过对案例的深度分析探讨、层层追问,充分的、反复的讨论交流,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辨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坚定信念,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当代青少年,做法律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