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途径)?(1)民主选举(2)民主决策(3)民主监督4.1夯实法治基础统编版 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感受法治中国取得的进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道德修养:自觉提高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责任意识:努力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教学重点:法治的重要性:法治的要求: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法治中国。教学难点:建设法治中国自学思考题自学指导: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44—50,完成下面的目标思考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重难点知识,时间5分钟。1.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作用)2.法治的要求?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选择法治道路第一目法治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回顾七下第九课知识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法制与法治的区别法制法律、制度的总称,侧重于立法层面法治国家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侧重于执法、司法层面交通井然有序一站式行政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法庭审判思考:是什么保证了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意义或重要性/为什么建设法治中国?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依法享有权利和自由。(对个人)《美国宪法》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法国民法典》《中国宪法》②国际角度: 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思考: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2021年4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处罚决定书,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并处以其182.28亿元的罚金。182.28亿元,是中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开出的最大罚单。思考:这体现法治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是什么 基本信息1954.9.202017199920142010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审议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82.12.4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2019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2020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七下P88 相关链接中国的法治进程国家社会世界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思考:如何实现法治呢?或者说法治的要求有哪些呢?法治要求(1)实行良法之治(2)实行善治2、法治的要求法治要求之一:实行良法之治什么是良法?良法(三个判断标准)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反家庭暴力法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法院应当受理。探究与分享一个国家制定了良法,是否就是“法治”的国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2)法治要求2:实行善治。《食品安全法》——毒大米、毒奶粉、毒生姜……排污收费力度不大,存在人情收费、协议收费、随意提高或降低征收标准,执法的严肃性不够等现象;一些限期治理企业迟迟完不成治理任务,限期治理成了“无期”治理……《环境保护法》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善治?法治要求之二:实行善治即良好的治理人 治 法 治基础特点表现影响建立在个人专制和独裁的基础上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随意性、多变性、不平等性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国王即法律”“朕即法律”强调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约权力、保障权利带来社会发展的不稳定推动社会有序发展专制国家:人比法大民主国家:法比人大思考:从长远看,哪一种对国家发展更有利?人治与法治的区别描绘法治蓝图第二目阅读课本找出以下三个时间点的法治进程:(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党的十五大(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1978●1982●1997●1999●2002●2007●2010●2012●2013●2014●2018颁布实施宪法提出法治要求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国家依法治国载入宪法列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目标加快建设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20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公布●2020.11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法治建设在路上(1)地位:(2)总目标:(3)基本要求(新十六字方针):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前提)(关键)(防线)(基础)科学立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严格执法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推进法治蓝图实现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防线)、全民守法(基础),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VS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特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六字方针实施的主体分别是谁?每一个不同的主体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主体 目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人大司法机关政府公民◆使每一项立法得到人民拥护;◆使每一部法律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例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个公民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民法典诞生: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和立法任务;我国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党委提出→政治协商→人大审议通过→政府执行”的法定程序,这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三者的关系: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知识延伸① 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③要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④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⑤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记忆:一方略,一道路,二目标,三统一,四要求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拓展:建设法治中国,我们青少年怎么做呢?(1)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2)学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3)在实践生活中,能够做到遵法守法,做一名守法的公民。(4)能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5)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做贡献。课堂总结4.1夯实法治基础选择法治道路描绘法治蓝图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1.法治的内涵?2.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3.法治的要求?良法善治4.全面依法治国(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课堂练习1.(2022年荆州)“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是明代政治改革家张居正提出的观点。意思是说,大凡国家大事,制定法令条例并不难,难的是有法必依。他的这一观点对我国当今法治建设的启示是( )①要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律有效实施②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效,建设法治中国③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④法律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题文信息涉及法治建设,启示我们要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律有效实施,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①③符合题意;题文涉及法律的实施,不是如何立法,②不符合题意;题文未涉及法律的要求,④不符合题意。B2. (2022.山东泰安)2022年l月l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该法律将家庭教育明确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该法律的实施( )①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②有利于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③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④能够消除亲子矛盾,促进家庭和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全面依法治国。①②③:题干表述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该法律的实施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①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④:错误,“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了,排除;故本题选A。A3.(2022.湖北武汉)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家庭教育立法的决策部署,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表明( )A.依法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B.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C.全国人大常委会保证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D.人民政府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解析】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观点错误,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其行政权力,国家权力机关指人民代表大会,故排除;B: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B符合题意;C:观点错误,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D: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指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B4. (2022.湖北十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民法典B. 宪法C. 刑法D. 劳动法【解析】本题考查对宪法的正确认识。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B说法正确;ACD:民法典、刑法和劳动法是依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A、C、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B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1夯实法治基础.ppt 全面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 (1).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