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归园田居(其一)—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课前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归园田居(其一)—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课前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7.2 归园田居(其一)—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课前导学
重难点:
一、文体知识
田园诗
欧洲古代的田园诗是忒俄克里托斯首创的。他传下的诗有二十九首,这些诗描写西西里美好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清新可爱。古希腊的田园诗对后世欧洲带有贵族倾向的诗歌有很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和边塞诗并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两大词派,前者恬淡疏朴,后者雄浑豪迈。
二、写作背景
陶渊明29岁(393)初次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在家闲居了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十余天,辞官归田,这一年他41岁。从此,直到他63岁时去世,再也没有出仕。我们不难发现,是出仕还是退隐,青壮年时期的陶渊明在这个问题上有过多次反复,而从彭泽县令任上的“逃离”,是他与仕途彻底决裂的开始。他之所以再三出去谋求官职,一是因为家境不好,负担重,有时衣食都不能周全,二是因为他小时候所接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然而他的天性是热爱田园生活,喜欢读书,不喜欢在俗事杂务上费心思,加上当时朝廷权臣当道,权豪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己,无心致力于清明政治。他一介文士,投身其中,并不能发挥一点儿有益的作用。因此,在奔波劳累的仕途生活中,他时时觉得不适和厌倦,情不自禁地怀念起往日读书、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对自己违背本性、汲汲求仕的行为产生怀疑,后悔的念头甚至也冒了出来。而一旦暂时脱离了官场,回到家里,亲自参加耕种和收获,让他感到无限喜悦。不过,陶渊明真正解决了思想上的矛盾,确立自己要走的生活道路,是在辞去彭泽县令以后。如果说,此前他的诗文是动的,那么,此后则是宁静的。辞赋《归去来兮辞》和诗歌《归园田居》正是创作于转折期,真实、完整地记录了他的这一思想变化过程。
三、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陶靖节”;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典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练习题:
1.下列对诗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尘网”,世俗的种种束缚。
B.“羁鸟”,被关在笼中的鸟。
C.“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
D.“樊笼”,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
2.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隐逸文化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存在很大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隐逸文人在自然审美方面具有独特之处。
①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
②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
③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
④《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
⑤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
A.④①③②⑤ B.④⑤③②① C.③②①④⑤ D.③①②⑤④
3.形近字辨析
1.笨zhuō( ) 相形见chù( ) zhuó( )壮
2.ài( )昧 nuǎn( )和 yuán( )助
3.屋yán( ) zhān( )仰 shàn( )养
4.yú( )柳 口yù( ) 比yù( )
5.风sú( ) 富yù( ) 洗yù( )
6.狗fèi( ) quǎn( )亩 埋fú( )
4.词语注释
适俗:_____________________
韵:_____________________
守拙:_____________________
暧暧: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依:_____________________
墟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樊笼: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词类活用
守拙归园田
6.多义词
1.适 少无适俗韵( )
始适还家门( )
王适有令,必亟听从( )
2.归 守拙归园田( )
不迎而自归( )
3.方 方宅十余亩( )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 )
7.古今异义词
1.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2.复得返自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D项中“社会制度”说法不正确,此处指束缚本性的俗世。
2.答案:A
解析:横线处是对“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存在很大差异”的具体阐释,④①在前,讲隐逸文化未出现时山水自然在文学中的表现方式,③是过渡,引出隐逸文化出现后山水自然在文学中的变化,即⑤紧接着补充说明隐逸文化出现后山水自然在文学中的变化,由此可知选A项。
3.答案:1.笨拙;相形见绌;茁壮
2.暧昧;暖和;援助
3.屋檐;瞻仰;赡养
4.榆柳;口谕;比喻
5.风俗;富裕;洗浴
6.狗吠;畎亩;埋伏
4.答案:适俗:适应世俗。
韵:气质,情致。
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即不学巧伪,不争名利。
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
依依:隐约的样子。
墟里:指村落。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指束缚本性的俗世。
5.答案:形容词作名词,愚拙的本性
6.答案:1.适:动词,适合,适应;动词,出嫁;连词,假如,倘若
2.归:动词,返回;动词,女子回娘家
3.方:名词,四周围绕;名词,方圆;名词,方法,办法
7.答案:1.古义:隐约的样子。一说“轻柔的样子”
今义:留恋,不忍离开。
2.古义:田园生活,又指自然的本性。
今义:自然界。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