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自主学习任务单(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自主学习任务单(学案)

资源简介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自主学习任务单
阅读提示: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四单元第1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这个内容在数学书第33、34、36页。
一、学习内容:
数学书第33-34页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以及第36页练习六第1-2题。
二、学习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 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相似性,掌握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掌握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难点: 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四、学习过程:
1.引入新知
谈话:同学们,通过五年级的学习,我们知道图形在平移或旋转时,它的大小、形状都保持不变。今天我们学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大小发生了改变,形状是否也会发生改变?这节课,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可以写一写。
2.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图形放大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照片的放大。在接下来的三次操作中,存在着数学意义上的放大,请大家来判断,并将结果写下来,分享在QQ群里。
图②长( )厘米
宽( )厘米
图③长( )厘米
宽( )厘米
图④长( )厘米
宽( )厘米
我认为图( )是图①数学意义上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提问:再仔细观察,图⑤是图①数学意义上放大后得到的图形吗?
图⑤( )(填“是”或“不是”)图①数学意义上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思考:通过上面的辨析,你认为怎样才算是数学意义上图形的放大?
(2)自主探索构建概念
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图④是图①放大后的图形。图④放大了多少?放大后长方形照片的长与原来长方形照片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让我们用数据来说话,并将结果上传QQ群。
长(厘米) 宽(厘米)
图①(放大前)
图④(放大后)
放大后与放大前的关系
思考并填一填:用学过的比来表述,图①是按( )﹕( )放大到图④。
质疑:可以按1:2来放大吗?自学下面内容,把重要的内容圈画出来。
把长方形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 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谈话:读了这段话,你有哪些体会?请将想法写下,上传到QQ群
(3)自主迁移认识图形缩小
思考:如果比的后项表示原来的长方形照片,刚刚我们提到的1∶2,表示什么?比的前项表示什么?
思考:再看两张照片,按1∶2缩小,长和宽各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请你写一写。
思考:如果没有图,只根据一个比如何判断是把图形放大还是缩小呢?
(4)尝试画图,体验概念本质
谈话:认识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你会画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吗?
操作要求:先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再按1:2的比画出原来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画完后,分享在QQ群。
引导:①将长方形按3∶1 的比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宽各应画
格?试着算一算再画一画。
思考:比较上面放大或缩小前后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谈话:三角形又该如何放大呢?请完成试一试相关内容,算一算、画一画。
思考:量一量,放大后的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
思考:如何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3.巩固练习
练习要求:根据微课上的要求,先独立完成,再看微课核对答案,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在QQ群里向老师提问。
(1)练一练
(2)练习六第1题。
(3)练习六第2题。
4.回顾反思
(1)回忆再现: 什么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如何利用方格纸按指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2)课后思考:按2:1的比画出将平行四边形D缩小后的图形。
五、 学习检测
独立完成自主文件包中的“自主学习检测”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