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云雀》导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致云雀》导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2致云雀
一、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情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分析核心意象“云雀”,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3.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二、重点难点
通过鉴赏“云雀“这一形象,感悟整首诗歌所要表达的精神理想。
三、教学方法
运用朗诵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等完成教学目标。
课前预习
1.作者作品
雪莱(1792-1822),英国诗人。1822年7月8日在海上遭遇风暴去世,不满30周岁。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句子: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恩格斯称他是“天才的预言家”,此外,雪莱还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雪莱的诗歌象征意义很强,常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力量以寄托自己对光明、自由的追求。雪莱作品中的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构成了雪莱抒情诗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他的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2.文题解读
云雀,小型鸣禽,以活泼悦耳的鸣声著称,能在高空飞行时鸣唱,能作极壮观的俯冲而垂直落于地面。在诗人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受到热情地赞颂。
3.背景探寻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的重新勾结,以及一系列战争的爆发,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在雪莱创作这首诗时,黑暗与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圈地运动和经济危机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得不到保障。雪莱借他的这首诗来歌颂自由,表达了广大人民对自由的极度向往,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也借赞颂云雀,传达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追求。
重点难点突破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不朽杰作之一。他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表达了怎样的抱负?
3、诗歌在抒情上有什么特色?
4、诗人对云雀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和赞美?
5、.诗人在第二节写出了云雀怎样的姿态?
【再读诗歌,解读意象】
1.分析“云雀”这一形象
第一部分:
第1节,对云雀及其歌声总的评价和赞美。
第2节,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姿态和边飞边唱的习性。
第3-4节,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或送走夕阳时的欢快明朗的形象。
第5-7节,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比喻云雀的歌唱。
小结:塑造了云雀欢乐的形象。
第二部分:
第8节,把云雀比作诗人。
第9-11节,把云雀鸣声比作高贵少女的甜美如爱的歌曲、飞萤与晶莹的流光、玫瑰与醉人的芳香。
第12节,写云雀不只是单纯的明朗、清新、欢悦。
小结:塑造了云雀传播爱与光明的形象
第三部分:
13-15节,探讨美的根源。
16-17节,探寻欢乐的真正来源。
18-20节,不能快乐的根由。
小结:塑造了云雀丰富明澈的形象
第四部分:
第21节,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拥有云雀的欢欣。
小结:塑造了云雀和谐、炽热的理想形象
2.诗歌中的“云雀”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云雀”这一形象
3、诗歌中的云雀的形象象征着什么?
【理解重要句子】
1.“向上,再向高处飞翔”是《致云雀》第2节中的诗句,如何理解
2.《致云雀》第4节中说“淡淡的紫色黄昏”,有什么作用
【分析诗歌形象】
3.如何理解第21节“熟知的欢欣”的含义?
4.如何理解“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时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形象?
【明晰主旨】
【鉴赏语言风格】
1.诗歌有什么语言风格?
探究: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很见功力,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 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 雪莱十分重视艺术的社会意义,认为艺术的创造是根据正义和美的原则来促进生活的改造。诗人渲染高尚的情操,是为了引起读者普遍的激动,抒写对于美德的渴望,是为了唤醒人们对于卑劣欲念不能相容的强烈感情。他说:“一首伟大的诗,是永远泛溢着智慧与快感之流的不竭源泉。”《致云雀》几乎体现和容纳了雪莱诗论的全部要点。
音韵与形式之美
《致云雀》一诗形式工整,每节均由四短一长的五个诗行构成。而且每节的前四个短诗行都由扬抑格三音步构成,而后面的一个长诗行则是由抑扬格六音步构成。这种创新性的音韵形式是诗人在刻意模仿云雀那或抑或扬、尾声悠长的鸣声,以期在诗的节奏和感官效果上达到一种融合和对应。纵观全诗,每节诗行都采用了AABB的尾韵韵式构成,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回旋往复的音乐感。
修辞性语言的烘托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巧妙地运用修辞是增强诗歌语言形象性和艺术性、“丰富诗歌意义、增强诗歌艺术张力的重要手段”。辜正坤先生曾说诗是用比喻写成的,《致云雀》便是如此。诗中比喻覆盖全篇,准确地描述出云雀那欢快的歌声和不凡的精神,把云雀这个被众多诗人反复赞叹过了的形象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推出,使人眼前一亮。
开篇第一节即通过暗喻,突破了世人对云雀的一贯认知,将云雀比作精灵,体现出其将云雀的精神置于形体之上的隐含之意,突出了本诗的精神意义。
诗意的升华
开篇第一句中,诗人便把云雀称作精灵,奠定了诗歌明快的基调。雪莱曾说: “诗是最快乐最善良的心灵中最快乐最完善的瞬间的记录。”云雀在诗人心目中已经成为自由的象征、快乐的化身、力量的源泉,而读者也为其所感染,燃起对自由的向往。通观全诗,雪莱运用多种音韵和修辞手法赞美云雀那昂扬向上、不畏艰辛、冲破束缚、自由翱翔的形象,并同时向读者展示了美的色彩、美的声音和美的芬芳等一系列美的事物。雪莱将云雀比作 “承担着历史使命的诗人”,此时作品的意境得以拓展和深化,云雀成了诗人的化身和代言人,云雀的歌就是自由的歌,成为了诗人理想的自我形象以及理想的形象载体。
探究:这是个判断句,暗示了“我”身后已经陆续征服了从前的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暗示了某种“先喘口气”的决定。
【鉴赏艺术手法】
1.诗人运用什么手法歌颂云雀?
明确: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
2.《致云雀》中,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明确:①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
②“像一片烈火的轻云”,使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形象的描绘出云雀一跃而上,边飞边唱的飒爽英姿,也是诗人蔑视黑暗现实,追求光明与真理勇于献身理想的精神写照。
③“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运用比喻、通感等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化抽象为具体。
④诗人发挥奇特的想象,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突出云雀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唤醒人们的灵魂。
⑤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知识拓展——浪漫主义手法
浪漫主义着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来表现客观现实,抒发作者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夸张和象征等手法来塑造形象。比如《致云雀》一诗中,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相关阅读】
西风颂(节选)——雪莱
精灵呀,让我变成你,猛烈刚强!
把我僵死的思想驱散在宇宙,
像一片片的枯叶,以鼓舞新生;
请听从我这个诗篇中的符咒,
把我的话传播给全世界的人,
就像从不灭的炉中吹出火花!
请向未醒的大地,借我的嘴唇,
像号角般吹出一声声预言吧!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提问:诗的结束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已成耳熟能详的名句,请作赏析。
明确:运用了象征手法。这句话表面是说冬天到来了,春天也会很快来的。其实是在说一切的难事都会过去的,希望和成功也就要来了。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诗句的象征意义,用线连接起来。
云雀展翅翱翔 诗人自然清新、优雅作品风格
云雀在云中歌唱 不求功名利禄,用笔唤起爱与同情
云雀歌声清脆动听 渴望公正和谐的社会理想
云雀熟知的欢欣 冲破世俗,渴望美好
重点难点突破答案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2、《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不朽杰作之一。他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表达了怎样的抱负?
答:雪莱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也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他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
3、诗歌在抒情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从赞美开始,以感叹告终。这是一首抒情诗,据雪莱夫人回忆,是1820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呜叫有感而作。
4、诗人对云雀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和赞美?
明确:诗人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诗人以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暗示欢乐歌声的神圣,几乎等于说:此曲只应天上有。诗人以“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表达了诗人的美学观点,他认为,好的诗歌应该是直接从心灵深处涌现的思想激情和形象。
5、.诗人在第二节写出了云雀怎样的姿态?
明确:优美轻盈的美丽美妙的姿态。这节是全诗写得最美的一节,是一切想象的依据。写出了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典型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典型习性。
【再读诗歌,解读意象】
2.诗歌中的“云雀”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云雀”这一形象
明确: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
云雀的振翅高飞,体现了诗人的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态度。云雀的隐形不露、播撒歌声,体现了诗人不求名利。
云雀代表了光明、欢乐、自由、对生活充满的热爱。这一意象是诗人理想化中的自己,展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理想形象。诗人通过云雀这一意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3、诗歌中的云雀的形象象征着什么?
探究:1:云雀象征诗人自己。诗人与云雀一样是渴望光明、正义、美好的,而云雀的鸣叫就像是诗人所写的作品一样,给人们带来欢乐与美好的憧憬。
观点2:云雀象征的是一种平等的制度。诗人写这篇诗歌,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于其中,诗人揭露社会的贫富不均,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渴望人人平等。
【理解重要句子】
1.“向上,再向高处飞翔”是《致云雀》第2节中的诗句,如何理解
点拨:“向上,再向高处飞翔”完全展现了云雀的习性,性喜高飞。这句话还表达了作者认为云雀不留恋地面,而且蔑视地面。
2.《致云雀》第4节中说“淡淡的紫色黄昏”,有什么作用
点拨:“淡淡的紫色黄昏”象征快要看到光明之前的黑夜。用这样的环境描写反衬云雀不畏惧黑夜的精神。
3.如何理解第21节“熟知的欢欣”的含义?
云雀所熟知的欢欣,就是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又强烈的爱联系在一起的欢欣。
4.如何理解“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时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形象?
这三个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欢悦、清新,在更高层次上对云雀的歌声作出评价,突出了歌声的音乐之美。
【明晰主旨】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如布朗兑斯所说,雪莱的自我大到足以拥抱全宇宙。诗歌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表现了诗人自己的美好理想和对光明的追求。
附:名句积累
1、由于软弱才能做的事情,倘若在做了之后还感到懊悔,那便是更加软弱。——雪莱
2、爱情就象灯光,同时照两个人,光辉并不会减弱。——雪莱
3、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雪莱
4、一首诗则是生命的真正的形象,用永恒的真理表现了出来。——雪莱
5、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雪莱
6、所有时代的诗人都在为一首不断发展着的“伟大诗篇”作出贡献。——雪莱
7、感受不到光明是因为本身阴暗。——雪莱
8、希望会使人年轻,因为希望和青春是一对同胞兄弟。——雪莱
9、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雪莱
10、人生,这伟大的奇迹,我们叹为观止,只因你如此奇妙无比……——雪莱
11、人们常以为犯小过无伤大雅,哪知更大的失败常是有小过导引而来的。——雪莱
12、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雪莱
13、饥饿和爱情统治着世界。——雪莱
14、最为不幸的人被苦难抚育成了诗人,他们把从苦难中学到的东西用诗歌教给别人。——雪莱
15、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16、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雪莱
17、汲取吧人类,因为知识对于你,正如广阔的河水之于埃及。——雪莱
18、人有一颗产生感情的心,一个能思维脑,一条能说话的舌。——雪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