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械波3.5:多普勒效应一:知识精讲归纳考点一、多普勒效应1.多普勒效应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都会发生变化的现象.2.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1)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对静止时,1 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是一定的,观测到的频率等于波源振动的频率.(2)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接近时,1 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增加(选填“增加”或“减小”),观测到的频率增加(选填“增加”或“减小”);反之,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测到的频率减小(选填“增加”或“减小”).考点二、多普勒效应的应用1.利用多普勒测速仪测速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2.利用超声波测血流速度医生向人体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测出被血流反射后的波的频率变化,就可知道血流的速度.3.利用光波的频率变化,计算星球靠近或远离我们的速度.二:考点题型归纳题型一:多普勒效应的定义1.(2022·山东淄博·高二期末)警车向路上的车辆发射固定频率的超声波,同时探测反射波的频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车辆匀速驶向停在路边的警车时,警车探测到的反射波频率增高B.当车辆匀速驶离停在路边的警车时,警车探测到的反射波频率增高C.当警车匀速驶向停在路边的汽车时,警车探测到的反射波频率降低D.当警车匀速驶离停在路边的汽车时,警车探测到的反射波频率不变2.(2021·山东乳山·高二期中)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多普勒效应解释的是( )A.雷雨天看到闪电后,稍过一会儿才能听到雷声B.同一声源发出的声波,在空气和水中传播速度不同C.超声波被行进中的车辆反射后,测速仪上接收到的超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D.水塘里,微风激起的水波遇到小石、芦苇等细小的障碍物,会绕过它们继续传播3.(2021·河北·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关于多普勒效应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和波源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C.甲、乙两列火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低于他所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D.甲、乙两列火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等于他所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题型二:多普勒效应的应用4.(2021·江苏·南通市海门四甲中学高二期中)一频率为的声源以的角速度沿一半径为的圆周(圆心为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一观察者站在离圆心很远的P点且相对于圆心静止,如图所示,则观察者接收到( )A.声源在A点时发出声音的频率等于B.声源在B点时发出声音的频率等于C.声源在C点时发出声音的频率等于D.声源在D点时发出声音的频率小于5.(2021·江苏·苏州中学高二期中)单音源发生器装置在小车上,其发音频率为f0。图1中小车沿一圆形跑道做匀速圆周运动,观察者甲静止于圆心处,测得频率为f1;图2中小车沿直线向左匀速运动,观察者乙、丙静止于该直线上,丙在乙的右侧,观察者乙测得频率为f2,观察者丙测得频率为f3,则( )A. B.C. D.f1时而大于f0时而小于f0,6.(2021·江苏·东海县教育局教研室高二期中)下列技术应用涉及到多普勒效应的是( )A.雷达定位B.利用“共鸣箱”来使声音增强C.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病人血管中血液的流速D.用超声波检测金属、陶瓷、混凝土中是否有气泡三:课堂过关精练一、单选题7.(2021·全国·)下列关于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列波叠加一定会出现稳定的干涉图样B.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的位移一定大于振动减弱区域质点的位移C.只有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比较相差不多或小得多,波才能发生衍射D.当波源远离接收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频率低8.(2021·江苏南京·)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波长很短,广泛应用于生活与生产实践.关于超声波及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速度大于次声波的速度B.超声波的频率越高衍射本领越强C.高速公路上的测速仪发出超声波波长大于所接收波的波长,说明此时车正在靠近测速仪D.“彩超”检查身体时,超声波迎着血液流动方向发射,仪器接收到的反射回波的频率低于其发射的超声波的频率9.(2022·全国·)在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v=200m/s。已知t=0时,波刚好传播到x=40m处,如图所示,在x=400m处有一接收器(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正方向B.从t=0开始经过0.15s,x=40m处的质点运动路程为0.6mC.接收器在t=0.8s时才能接收到此波D.若波源向x轴负方向运动,根据多普勒效应,接收器接收到的波源频率可能为11HzE.若该波与另一列振幅也为10cm、波源在x=350m处的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相遇,一定能够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10.(2021·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图甲中某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波的波速为4m/sB.图乙表示质点S的振动图像C.质点R在t=6s时的位移最大D.一观察者沿x轴向波源运动时,他观测到的该波频率为0.25Hz11.(2021·山东威海·)下列现象属于波的衍射的是( )A.“闻其声而不见其人”B.闪电过后雷声轰鸣不绝C.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D.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12.(2021·全国·)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波源与观察者都运动时,才会发生多普勒效应B.当波源与观察者运动的速度相同时,不会发生多普勒效应C.只有机械波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D.只要波源运动,就一定会发生多普勒效应四:高分突破精练一:单选题13.(2021·江苏·)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换用木锤替代橡胶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B.当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参与振动的频率等于声波频率C.空气中超声波传播速度远大于普通声波传播的速度D.超声波迎着汽车行驶方向发射,汽车越快,仪器接收到的反射回波的频率越低14.(2021·全国·)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的听力出现了问题C.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低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D.将哈勃太空望远镜接收到的来自于遥远星系上的某种原子光谱,与地球上同种原子的光谱相比较,光谱中各条谱线的波长均变长(称为哈勃红移),这说明该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15.(2021·全国·)两列机械波在同种介质中相向而行,、为两列波的波源,以、连线和中垂线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的坐标如图所示。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已知波的传播速度为,点有一个观察者,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B.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的振幅为C.波源产生的波比波源产生的波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D.当观察者以的速度向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波的频率为16.(2021·北京丰台·)关于波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交通警察利用测速仪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根据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判断车速,这是利用了波的多普勒效应B.“闻其声不见其人”是声波的反射现象C.医生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的超声波的频率变化,判断血流的速度是利用波的干涉现象D.夏日雷声轰鸣不绝,这是声波的衍射现象17.(2021·广东·深圳市福田区福田中学)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B.观察者与声源间没有相对运动也可能产生多勒效应C.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低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D.救护车迎面驶来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尖的现象属于多普勒效应18.(2021·广东实验中学)关于机械波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两列波发生干涉时,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某点相遇,则该处质点的位移始终最大B.当机械波发生反射时,其频率不变,波长、波速均发生变化C.测速雷达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的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得到车辆的速度,这利用的是多普勒效应D.波长不同的机械波通过宽度一定的狭缝时波长越小衍射越明显19.(2021·重庆·)在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v=200 m/s。已知t=0时,波刚好传播到x=40 m处,如图所示,在x=400 m处有一接收器(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A.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正方向B.从t=0开始经过0.15s,x=40m处的质点运动路程为0.6mC.接收器在t=0.8s时才能接收到此波D.若波源向x轴负方向运动,根据多普勒效应,接收器接收到的波源频率可能为11 Hz20.(2021·湖北·)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有两列简谐横波,甲向右、乙向左,波速大小为0.5m/s,沿x轴相向传播,t 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列波相遇时能发生稳定的干涉B.一观察者正经x=2m处沿x轴正向运动,在他看来,两波的频率可能相同C.x轴上第一个位移达到6cm的质点的横坐标为x2.75mD.t0时刻,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x5.1m处质点的振动方向相反二、多选题21.(2021·天津实验中学)期末复习时小艾同学在课本中选取了几幅图片进行了知识回顾,如图所示,他的以下观点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图甲所示,当注射器内装有墨汁,注射器摆动时,沿着垂直于摆动的方向匀速拖动木板,在木板上的墨汁图样,大致表示注射器末端运动规律x-t图像B.研究受迫振动的实验如图乙所示,原来静止的四个小球,当a摆起来以后,其余三个小球会逐渐摆动起来,它们摆动的振幅不同,但周期相同C.观察水波的干涉图样,如图丙所示,两列频率相同的水波相遇后,振动加强点始终处于波峰位置D.如图丁所示,是利用水波观察多普勒效应,左侧水波的频率高于右侧的水波频率,是由于振源小球向左侧移动形成的22.(2020·全国·)关于多普勒效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只有机械波才能产生多普勒效应B.机械波、电磁波、光波等均能产生多普勒效应C.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D.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E.当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可能在增大,也可能在减小23.(2021·广东·华南师大附中)在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多普勒效应解释的有( )A.雷雨天看到闪电后,稍过一会儿才能听到雷声B.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探测器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发生变化C.观察者听到远去的列车发出的汽笛声,音调会变低D.测量星球上发出的光波频率与地球上的同种元素静止时发光频率比较判断星球的靠近或远离24.(2021·全国·)下列关于多普勒效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波源在运动,就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B.如果声源静止,就观察不到多普勒效应C.当声源朝靠近观察者运动时,声源的频率不变D.当声波远离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低E.当声源相对于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可能变高,也可能变低25.(2021·全国·)下列现象中属于多普勒效应的是( )A.夏日雷声轰鸣不绝B.有两只相同的音叉,若一只被敲击振动发声,发现另一只也振动发声C.战场上士兵听到的敌方炮弹飞行声音和听到的我方炮弹飞行声音不同D.星系谱线的红移现象26.(2021·全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摆振动的周期,一定等于它的固有周期B.竖直的弹簧振子的回复力,由弹簧的弹力提供C.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发出的波的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D.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位移可能比振动减弱点的位移小E.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如果波速变大,波长一定变大三、填空题27.(2021·全国·)如图表示产生机械波的波源O做匀速运动的情况,图中的圆表示波峰。(1)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A.干涉现象 B.衍射现象C.反射现象 D.多普勒效应(2)波源正在移向___________(选填A、B、C、D点)。(3)观察到波的频率最低的点是___________(选填A、B、C、D点)。28.(2021·全国·)如图表示产生机械波的波源P做匀速运动的情况,图中圆表示波峰,已知波源的频率为f0,该图表示波源正在向________(选填A、B、C或D)点移动;观察者在图中A点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将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0.29.(2020·湖南·)在原点处做简谐运动的波源产生的机械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50m/s。为了接收信号,在x=400m处设有一接收器(图中未标出)。已知t=0时,波的图象如图所示(波刚好传播到x=40m处的A点),则在t=0.9s时A点已运动的路程为________cm;接收器在t=_____s时才能接收到此波;若波源向x轴负方向移动,则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将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波源的频率。30.(2021·全国·)如图表示产生机械波的波源S做匀速运动的情况,图中的圆表示波峰,该图表示___________现象,观察到波的频率最高和最低的位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四、解答题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A【详解】A.当车辆匀速驶向停在路边的警车时,两车之间的距离减小,产生多普勒效应,警车探测到的反射波频率增高,故A正确;B.当车辆匀速驶离停在路边的警车时,两车之间的距离增大,产生多普勒效应,警车探测到的反射波频率降低,故B错误;C.当警车匀速驶向停在路边的汽车时,两车之间的距离减小,产生多普勒效应,警车探测到的反射波频率增高,故C错误;D.当警车匀速驶离停在路边的汽车时,两车之间的距离增大,产生多普勒效应,警车探测到的反射波频率降低,故D错误。故选A。2.C【详解】A.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传播速度,故A错误;B.同一声源发出的声波,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是由于介质折射率不同导致的,与多普勒效应无关,故B错误;C.超声波被行进中的车辆反射后,测速仪上接收到的超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是由于多普勒效应产生的,故C正确;D.水塘里,微风激起的水波遇到小石、芦苇等细小的障碍物,会绕过它们继续传播,是衍射现象,故D错误。故选C。3.B【详解】A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和波源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但波源的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故A错误,B正确;CD.若甲乙两列车相向正对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则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变大,他所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不变;故CD错误。故选B。4.B【详解】根据多普勒效应,当声源和观察者相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声源的频率,当声源和观察者反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声源的频率。将声源运动到ABCD四个点时,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方向画出来,可以得到A点有接近观察者的趋势,C点有远离观察者的趋势,声源在BD两点的速度方向,垂直O点与观察者的连线。所以在BD两点,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就等于声源的频率,而在A点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声源的频率,在C点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声源的频率。故选B。5.C【详解】图1中小车绕着甲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小车发出的频率与观察者甲接收到的频率相等,则有图2中小车向左匀速运动,小车远离乙和丙,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二者接收到的频率均小于小车发出的频率,且小车相对于乙和丙的运动是相同的,则有综上所述,有故选C。6.C【详解】A.雷达定位是利用了电磁波的反射原理,选项A错误;B.共鸣箱利用的是共振的原理,选项B错误;C.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病人血管中血液的流速,是利用了声波的多普勒效应,选项C正确;D.用超声波检测金属、陶瓷、混凝土中是否有气泡,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强,选项D错误。故选C。7.D【详解】A.两列相干波叠加后才会出现稳定的干涉图样。A错误;B.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的位移和振动减弱区域质点的位移都在做周期性的运动,所以加强区的位移不一定大于减弱区的位移。B错误;C.只有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比较相差不多或小得多,波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C错误;D.当波源远离接收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频率低。D正确。故选D。8.C【详解】A.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次声波的速度一样,A错误;B.超声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越不容易发生衍射,B错误;C.高速公路上的测速仪发出超声波波长大于所接收波的波长,说明超声波的频率小于所接收波的频率,根据多普勒效应,接收到的频率变高,说明此时车正在靠近测速仪,C正确;D.用超声波测血液流速,超声波迎着血液流动方向发射,血液流速越快,仪器接收到的反射回波的频率越高,D错误。故选C。9.B【详解】A.根据波的图像和波的传播方向可知,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A错误;B.根据波的图像可知波长λ=20 m,振幅A=10 cm,周期从t=0开始经过0.15s(1.5个周期),x=40m处的质点运动路程为6个振幅,即故B正确;C.接收器在时能够接收到此波,故C错误;D.波源频率为若波源向x轴负方向运动,根据多普勒效应,接收器接收到的波源频率小于10 Hz,故D错误;E.根据频率相同的两列波相遇才能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若该波与另一列振幅也为10 cm的简谐横波相遇,不一定能够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故E错误。故选B。10.C【详解】A.由图甲知波长为λ=8m由图乙知周期为T=4s则波速为故A错误;B.甲图中t=0时刻Q处于平衡位置向上运动,位移为零,与振动图象t=0时刻质点的状态相符,则图乙可能是质点Q的振动图象,故B错误;C.由图可知,质点R在t=6s时的位移为13m,为最大位移,故C正确;D.波传播的频率一观察者沿着x轴靠近波源运动,与波相向运动,相对速度变大,发生多普勒效应,其观测到的该波的频率将大于0.25Hz,故D错误。故选C。11.A【详解】A.“闻其声而不见其人”,表明声音绕过障碍物传播,属于衍射现象。A正确;B.闪电过后雷声轰鸣不绝,属于声音的反射。B错误;C.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属于声波的干涉现象。C错误;D.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属于声波的多普勒效应。D错误。故选A。12.B【详解】A.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会发生多普勒效应,可以是波源运动,观察者静止,也可以是波源静止,观察者运动,也可以是同时运动,但速度不能相等,故A错误;BD.当波源与观察者运动的速度相同时,无相对运动,相当于二者相对静止的情况,不会发生多普勒效应,故B正确,D错误;C.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同有的特征,这里的波动包括一切波的传播过程,故C错误。故选B。13.B【详解】A.音叉振动的频率等于其固有频率,故A错误;B.波传播时,介质的振动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故B正确;C.超声波也是声波,传播速度与普通声波相同。故C错误;D.汽车越快,反射回波的频率越高。故D错误。故选B。14.D【详解】A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不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而是观察者相对波源的位置变化引起了听觉频率的变化,故选项AB错误;C.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高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选项C错误;D.将哈勃太空望远镜接收到的来自于遥远星系上的某种原子光谱,与地球上同种原子的光谱相比较,光谱中各条谱线的波长均变长(称为哈勃红移),即频率变小,这说明该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选项D正确;故选D。15.D【详解】A.由图像可知,波源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而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起振方向相反,A错误;B.两列波到达O点时总是同相位,振动加强,因此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的振幅为,B错误;C.两列波的波长均为4m,产生明显衍射条件相同,C错误;D.当观察者以的速度向点运动时,观察到的波速为根据可得观察者接收到波的频率D正确。故选D。16.A【详解】A.交通警察利用测速仪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根据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判断车速,这是利用了波的多普勒效应,选项A正确;B.“闻其声不见其人”是声波的衍射现象,选项B错误;C.医生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的超声波的频率变化,判断血流的速度是利用多普勒现象,选项C错误;D.夏日雷声轰鸣不绝,这是声波的反射现象,选项D错误。故选A。17.D【详解】A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不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而是观察者相对波源的位置变化引起了听觉频率的变化,故AB错误;C.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高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故C错误;D.救护车迎面驶来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尖的现象属于多普勒效应,故D正确。故选D。18.C【详解】A.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某点相遇,振动总是加强,但质点的位移有时最大,有时为0,故A错误;B.波发生反射是在同一种介质中,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均不变,故B错误;C.测速雷达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根据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判断车速,这是利用了波的多普勒效应,故C正确;D.波长不同的机械波通过宽度一定的狭缝时波长越长衍射越明显,故D错误。故选C。19.B【详解】A.根据波的图像和波的传播方向可知,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负方向, A错误;B.根据波的图像可知波长λ=20 m,振幅A=10 cm,周期从t=0开始经过0.15 s(1.5个周期),x=40 m处的质点运动路程为6个振幅,即B正确;C.接收器在时能够接收到此波,C错误;波源频率为D.若波源向x轴负方向运动,根据多普勒效应,接收器接收到的波源频率小于10 Hz, D错误。故选B。20.C【详解】A.由可得发生稳定干涉的条件是频率相同,故A错误;B.由多普勒效应可知,一观察者正经x=2m处沿x轴正向运动,在他看来,甲波的频率在降低,乙波的频率增大,由A选项可知,两波的频率不可能相同,故B错误;C.要使质点的位移第一次达到6cm,必定是两列波相距最近的两个波峰相遇,t=0时这两个波峰相距故从此时开始到两者相遇,两波峰移动的距离均为因甲波的第一个波峰t=0的横坐标为,想x轴正方向移动3.75m后横坐标为2.75m,故C正确;D.由同侧法可得处质点向下振动,x5.1m处质点也是向下振动,故D错误。故选C。21.ABD【详解】A.如图甲所示,当注射器内装有墨汁,注射器摆动时,沿着垂直于摆动的方向匀速拖动木板,在木板上的墨汁图样,大致表示注射器末端运动规律x-t图像,故A正确;B.受迫振动的周期与驱动力周期相同,当a摆起来以后,其余三个小球周期相同,当受迫振动的小球固有周期与驱动力周期相同时,振幅最大,固有周期跟摆长有关,由于其余三个小球摆长不一样,则它们摆动的振幅不同,故B正确;C.振动加强点振动始终是加强的,但位移却不总是最大的,即并不是始终处于波峰位置,故C错误;D.是利用水波观察多普勒效应,左侧水波的频率高于右侧的水波频率,是由于振源小球向左侧移动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ABD。22.BDE【详解】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无论是机械波、电磁波还是光波都会发生多普勒效应。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当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可能在增大,也可能在减小,但波源的频率不变,故BDE正确,AC错误。故选BDE。23.BCD【详解】A.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传播速度,选项A错误;B.探测器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发生变化,是由于血液发生流动,探测器与血液的观测点的距离发生变化引起的,可以用多普勒效应解释,选项B正确;C.观察者听到远去的列车发出的汽笛声音调变低,是由于列车与观察者的距离发生变化引起的,可以用多普勒效应解释,选项C正确;D.测量星球上发出的光波频率与地球上的同种元素静止时发光频率比较,可以根据光的多普勒效应判断星球靠近或远离,选项D正确;故选BCD。24.CDE【详解】A.波源运动时,波源与观察者距离不一定变化,不一定发生多普勒效应,A错误;B.声源静止时,若观察者向声源运动,能发生多普勒效应,B错误;CD.声源朝着观察者运动时,声源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当声波远离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低,CD正确;E.声源相对观察者运动时,二者距离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故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可能变低,也可能变高,E正确;故选CDE。25.CD【详解】A.夏日雷声轰鸣不绝,属于声波的反射,A错误;B.有两只相同的音又,若一只被敲击振动发声,发现另一只也振动发声,这是声音的共振,B错误;CD.战场上士兵听到敌方炮弹飞行声音和听到我方炮弹飞行声音不同和星系谱线的红移现象都是多普勒效应,选项CD正确。故选CD。26.CDE【详解】A.单摆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动周期等于驱动力周期,与固有周期无关,故A错误。B.竖直的弹簧振子的回复力,由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共同提供,故B错误。C.根据多普勒效应,当声源接近接收器时接收到的频率变高,但波源发出的波的频率不变,故C正确。D.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位移总比减弱点的振幅要大,位移可能比减弱点的位移小,故D正确。E.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变,如果波速变大,波长一定变大,故E正确。故选CDE。27.D A B【详解】(1)[1]该图表示的是多普勒效应,正确选项为D。(2)[2]从波长变化情况来看,波源正在移向A点。(3)[3]由于波源远离B点,所以观察到波的频率最低的点是B点。28.B 小于【详解】[1]根据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该图表示波源正在向B点移动;[2]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小,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高.当波源和观察者距变大,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低,因此观察者在图中A点接收波的频率将小于发出的频率,即f0.29.36 7.2 小于【详解】[1]由图可知,波的波长波的周期因为A点已运动的路程为[2] 接收器的时间[3]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若波源向x轴负方向移动,则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将小于波源的频率。30.多普勒效应 A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