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十一课团结奋斗繁荣发展教学设计课题 第十一课团结奋斗繁荣发展 单元 四 学科 中华民族大团结 年级 初中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第二课,承接第十课伟大成就,从民族团结共同繁荣方面提升民族的自豪感,认同感。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积极意义及如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能力目标: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团结少数民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升民族自豪感认同感,担当起青年责任。重点 掌握国家精准脱贫战略及成果难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片》,提出问题:看完视频,分享一下你的感想吧~ 观看视频,分享感受 提升兴趣,奠定情感基础讲授新课 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八桂大地”之称,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在这里,多民族家庭十分普遍,“九口之家,情融五族”随处可见。长期以来,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频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谋发展进步。例如,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陈双村居住着毛南、苗、瑶、汉等民族同胞,他们相互传授本民族特有的种植和养殖技术,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过去,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只会说本民族语言;如今,广西的普通话普及率早已超过80%,这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团结和谐,有力促进了广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族同胞团结一心,携手共筑中国梦,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发生历史性巨变。2020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2万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3.5万元和1.4万元,精准扶贫也取得显著成效,各族同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在中越边境的东兴市澫尾村,京族老人骆文芳从1988 年开始,每天自发在家门前拉五星红旗,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很自豪!”阅读材料,思考问题:1、广西壮族自治区从哪些方面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什么意义?归纳总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大方向,也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就是我国各民族团结融合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批建设者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边疆和民族地区,与当地人民共同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留下了各民族团结合作的佳话。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各族人民通过求学、务工、经商、旅游等途径密切往来、深入交流,相互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密。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就是要让各族人民更多地学习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成长在一起,亲密无间地交往、畅通无阻地交流,自然而然地交融,使各族人民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和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播放视频《十八洞村》,看完视频,谈谈你对精准脱贫的理解。归纳总结: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一系列惠民政策落实落地,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各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今后,我国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制定实施精准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提升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优化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播放视频《全民抗疫》,多难兴邦,结合我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历程,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精神的认识。知识拓展:“每个人都想快一点将物资送抵目的地。”95后青年丁云骢说,连续多日,他一直骑行在缙云山各个站点间,接消防员、送物资成了他的全部日常。连续高温干旱,重庆多地出现山火。随着大量消防、武警官兵投入灭火,重庆人民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运送物资、制作隔离带等工作中。其中,像丁云骢这样的青年志愿者尤其引人注目。有位00后摩托车志愿者,3天4夜只睡了16个小时,被夸“重庆崽儿特别棒”;有位22岁的志愿者龙杰,连续跑了一天一夜,累得睁不开眼睛,用矿泉水从头上浇下,让自己保持清醒。有当地人评价说:“这些娃儿立了大功了,不得了。”结合材料,说说你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做些什么?归纳总结:从古至今,我国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我们是一家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就是要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2、要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做到本民族意识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4、要不断增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共同繁荣发展的自觉,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使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实践园地搜集当代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乐的例子,举办一次座谈会,谈一谈如何在共同学习,共同生活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观看视频,畅谈理解。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从现实案例出发,明确交往交流交融的意义通过视频更加直观感受精准扶贫带来的重要改变通过视频,回顾全民抗疫背后的民族团结精神课堂小结 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56个民族继续携手开创美好未来的共同心声。只有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板书 团结奋斗 繁荣发展促进交流交往交融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