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年秋季八年级上册 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 教学设计课题 10.1关心国家发展主备人 审核 八年级备课组 课时 1教学方法 “读、议、展、点、练”教学法教具 多媒体、课本与复习资料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2.知道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家为解决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二)能力目标: 1.能够从生活的点滴变化中感受到祖国的发展,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2.提高对国家发展的认同,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祖国的成就,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2.正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充满信心,增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国家发展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 教学难点:国家解决发展中问题的措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内容 教学方法或设计意图第一环节: 复习巩固 1.我国怎样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2.为什么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 3.我们应该怎样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用课件展示上册主要内容,引导目睹或齐读等方式复习上册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时间:2分钟左右)第二环节: 自主与合作学习 1.列举我国近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哪些? 2.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3.国家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用幻灯片展示本课时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要求学生把问题标注在书本上,并勾画出答案。让学生熟系内容,加强感知认识。(时间:10分钟左右)第三环节: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让几个学生或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效果,看看第二环节的问题答案找到与否,以及理解情况。 通过提问或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展示自主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好习惯。(时间:2分钟左右。)第四环节: 教师点拨或讲解 主要点拨: 1.列举我国近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哪些? 2.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3.国家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事例、视频等进行点拨或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认识,搞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时间:20分钟左右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结构,重难点。 方法多样,让学生表述或直接以幻灯片展现知识结构图,让学生在头脑脑中构建起知识框架,加深认识。(时间:1分钟)第六环节: 课堂训练(作业设计) 1.【2020·辽宁朝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有( ) ①资源日益短缺 ②环境污染严重 ③生态系统退化 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 矛盾日益突出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2020·四川达州】为了有效应对各种国际国内挑战,我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我国需要应对的国内挑战是( ) ①区域发展不平衡 ②城镇化水平不高 ③城乡发展不协调 ④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2020·黑龙江鸡西】2019年我国GDP达到99.0865万亿,比上一年增长6.1%,人均GDP达到10276美元,首次站在1万美元的新台阶。这说明我国( ) A. 已经实现中国复兴梦 B. 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C. 经济实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D. 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4.【2020·黔东南州】从右图中看人民生活,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②“住房难”问题全部得到了解决 ③人们的消费结构愈发多元 ④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已经得到满足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5.【2022·模拟考试】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矛盾与弊端日渐显现:一方面,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亟待应对。以下有助于解决这些矛盾的措施有 ( )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全部精力放在西部建设上 ②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精选近年来各省市有关本节课内容的中考试题,让学生当堂训练,有利于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利于补充教师点拨中的不足和缺陷,也有利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时间:5分钟左右)【教学反思】 本节课引导学生感受到祖国建设的巨大成就,心中充满自豪感,幸福感,同时认识到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其采取的措施,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立志为建设美好祖国而做出贡献。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案例式、分析研讨法、启发式教学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学生合作探究为主。2022年秋季八年级上册 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 教学设计课题 10.2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主备人 审核 八年级备课组 课时 1教学方法 “读、议、展、点、练”教学法教具 多媒体、课本与复习资料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劳动的重要性。 2.理解“实干创造未来”的含义以及青少年的历史重任 (二)能力目标: 1. 理解劳动光荣、劳动者可敬;担负起历史重任。 2.提高创造未来,实现中国梦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尊重劳动者,培养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2.关心国家,培养责任感;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劳动的重要性及意义。 教学难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平等的,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贡献。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内容 教学方法或设计意图第一环节: 复习巩固 1.列举我国近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哪些? 2.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3.国家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采用提问学生或齐读等方式复习上节课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时间:2分钟左右)第二环节: 自主与合作学习 1.劳动的作用(如何理解劳动成就今天?)? 2.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和学习每一个劳动者? 3. 怎样使中国梦变为现实? 4.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创造未来? 用幻灯片展示本课时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要求学生把问题标注在书本上,并勾画出答案。让学生熟系内容,加强感知认识。(时间:10分钟左右)第三环节: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让几个学生或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效果,看看第二环节的问题答案找到与否,以及理解情况。 通过提问或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展示自主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好习惯。(时间:2分钟左右。)第四环节: 教师点拨或讲解 主要点拨: 1.劳动的作用(如何理解劳动成就今天?)? 2.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和学习每一个劳动者? 4.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创造未来? 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事例、视频等进行点拨或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认识,搞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时间:20分钟左右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结构,重难点。 方法多样,让学生表述或直接以幻灯片展现知识结构图,让学生在头脑脑中构建起知识框架,加深认识。(时间:1分钟)第六环节: 课堂训练(作业设计) 1.【2021·内蒙古赤峰市】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重视劳动教育是因为( ) 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②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 ③只要通过劳动,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能实现 ④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中国人民用劳动创造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2021·吉林省】某中学开设编织、缝纫、美食、社会体验等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们在劳动中成长。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是因为( ) A. 收入分配的要素只有劳动 B. 劳动只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C. 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 D. 学生的重要任务就是学会劳动 3.【2021·山东省潍坊市】劳动托举梦想,奋斗书写华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②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③唯有劳动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所有公民都享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2021·湖北省随州市】2020年11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以下对劳动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②无数劳动者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③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更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④把中国梦变为现实,需要一代代人发扬实干精神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精选近年来各省市有关本节课内容的中考试题,让学生当堂训练,有利于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利于补充教师点拨中的不足和缺陷,也有利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时间:5分钟左右)【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尊重所有劳动者的原因,青少年怎样担负起历史重任等知识。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培养劳动情操和意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由于知识点理论性较强,要多结合实例点拨,学生才容易理解和掌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