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及重要标志;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关键能力: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人民生活实际,理解并坚定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理解新时代的内涵和进入新时代重大意义,自觉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政治认同。2.科学精神:能够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树立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重大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和基本国情的不变及其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新时代的主要矛盾的“变”与基本国情“不变”关系;新时代如何一以贯之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课前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安居乐业、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历来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心中的美好生活是什么样?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解决这一矛盾,创造和实现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思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新课讲授(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探究与分享一逐梦而行,风雨兼程。今日中国,无数时代风景线,气象万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总量从50万亿元量级跃至114万亿元,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新时代中国加速奔跑——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幸福生活成色更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近1亿人全部脱贫;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5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义务教育入学率接近100%;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5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开放的中国动能澎湃——疫情防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提升,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中国大市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应对世界形势调整变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循环格局发生深度调整。新冠肺炎疫情也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各国内顾倾向上升。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思考: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同学交流对新时代的感受。学生讨论交流回答点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民生福祉的增进、开放的大门越大、新发展格局的加快……,都是我国亮丽的时代风景线,我国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过渡:什么是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探究与分享二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说:党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五年来,我们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思考:1.过去五年党和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有什么特点?2.推动这些历史性的变革,中国共产党做出了怎样的贡献?3.在过去五年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有什么政治意义?4.在过去五年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怎样历史性的判断?该判断对于中华民族、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意味着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点拨:1. 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2.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3.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相关链接时代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中蕴含和孕育着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开启新的量变。回顾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历程,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都经历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不同发展阶段。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考量,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先进性本色,体现了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探究与分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材料二 从1953年到1956年底,随着土地改革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解决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三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材料四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谈谈对上述材料中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学生讨论交流点拨: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不同判断,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说明其依据是我国当时所处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说明其依据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社会呈现出新特征、新状态、新矛盾,但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过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知识总结: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变”与“不变”(1)变——主要矛盾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不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探究与分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人们头脑中臆造出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改变自己前途和命运的抗争中,有过各种各样的尝试。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发展,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历史的大逻辑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九十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思考:1.新时代,为什么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新时代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要求?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每个奋斗者该怎么做?学生讨论交流回答点拨: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2.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比崇高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3.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在广袤国土上继续书写十四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3、结束新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六、板书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七、课后作业完成本框同步课时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