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5 搭石 教案5 搭石 第二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本文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可能对搭石这一现象并不熟悉,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围绕“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展开交流和讨论。二、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2.感受乡亲们的默默无闻、谦让、尊老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教育熏陶。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从情境描写中体会人性美。【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词语回顾:2.内容回顾:叙述顺序:介绍搭石—摆放搭石—走搭石—赞美搭石(二)情感领悟1.导读提示:(1)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注意标点符号、长短句的运用;(2)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蕴含的情感。2.开篇介绍:教师:阅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介绍了哪两方面内容。明确:介绍了家乡的环境和什么是搭石。3.关系介绍:出示语句: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教师:“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写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写法点拨:“必须脱鞋挽裤”侧面写出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思考:①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②搭石与乡亲们生活的关系?4.摆放搭石:教师: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从“时令、石材要求、间距、摆放样式”想象家乡的人们摆放搭石的画面,感受当地人摆搭石的用心。5.合作交流:教师:出示关键词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搭石构成了家乡怎样的风景?这些风景中,你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传递了乡亲们怎样的情感?6.风景一:教师:出示句段“秋凉以后……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朗读句段,完成以下问题:(1)描写了_________画面。(2)刻画了老人_________的特点。(3)反映出乡亲们__________________品质。7.风景二:教师:出示句段“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引导学生读出走搭石欢快的节奏,感受动作美、声音美、画面美。8.风景三:教师:出示“过搭石”的句段,引导学生朗读思考传递了乡亲们怎样的情感?明确:互敬互让,和睦友好。9.风景四:教师:出示“过搭石”的句段,引导学生朗读思考以下问题:(1)说明了什么?明确:乐于助人,敬老爱老。(2)说一说,乡亲们还把什么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示例:假如遇到了下雪天……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0.情感升华:朗读最后1自然段,回顾体会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思考搭石的品质是什么?11.写法归纳:师生归纳本文的主题内容,从而了解本文的写法是以小见大。(三)课堂小结我的收获:(1)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停顿、不回读……(2)抓关键词句归纳段落内容。(3)通过平凡事件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4)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四)素养提升一、对课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通过记叙什么是搭石以及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事情,说明搭石的作用很大。B.通过乡亲们摆搭石的事情,表现了人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互帮互助的美好品质。C.通过叙述什么是搭石,以及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事情,表现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互帮互助的美好品质,同时借赞扬搭石,表达了对人们美好品质的赞美。(五)板书设计(六)布置作业1.拓展阅读,提升默读速度与效果。2.游戏体验:摸着石头过河。第 2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5 搭石 学案5 搭石 第二课时学案班级: 姓名: 成绩:______一、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2.感受乡亲们的默默无闻、谦让、尊老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从情境描写中体会人性美。【学习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知识构建【素养储备】1.把你积累的本课的生字词写下来。2.读课文,说一说你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自主学习】1.阅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介绍了哪两方面内容。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回答。3.文中是怎样写搭石与乡亲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注音组词。汛( )________ 访( )________鞋( )________ 挽( )________隔( )________ 懒( )________惰( )________ 稳( )________衡( )________ 协( )________2.下列选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每年迅期,山洪爆发,溪水猛涨。B.人们出工、收工、赶集、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C.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D.搭石连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连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课文是怎样介绍搭石的?2.课文在写“摆放搭石”部分时,刻画了老人怎样的特点,反映出乡亲们怎样的品质?3.阅读课文写乡亲们“走搭石”的部分,说说你感受到了哪些美好的画面。4.阅读课文写乡亲们“过搭石”时,你感受到乡亲们之间传递着怎样的情感?5.课文描写年轻人俯下身子背老人过搭石的情景,说明了什么?6.学完课文,你体会到乡亲们哪些美好情感?【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一、对课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通过记叙什么是搭石以及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事情,说明搭石的作用很大。B.通过乡亲们摆搭石的事情,表现了人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互帮互助的美好品质。C.通过叙述什么是搭石,以及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事情,表现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互帮互助的美好品质,同时借赞扬搭石,表达了对人们美好品质的赞美。二、读句子,完成练习。1.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这句话引用俗语,是要告诉我们:。2.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两句话是对 情景的描写,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 。三、课文段落品析。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这段话通过描写走搭石的两种情景来反映乡亲们的感情,这两种情景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2.从“总会”和“总要”可以看出乡亲们____________的美好感情。参考答案知识构建【素养储备】略。【自主学习】1.家乡的环境和什么是搭石。2.脱鞋挽裤。3.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都是要过搭石。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略。2.C【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2.认真细致的特点,淳朴善良,与人为善的品质。3.动作美、声音美、画面美。4.互敬互让,和睦友好。5.说明年轻人都乐于助人,敬老爱老。6.淳朴善良,和睦友好。【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一、C。二、1.走搭石速度要快,过桥速度要慢2.过搭石 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有序地走搭石的美好画面三、1.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会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 如果是老人,会主动背老人过去2.关心他人的淳朴第 6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5 搭石 教案5 搭石 第一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本文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可能对搭石这一现象并不熟悉,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围绕“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展开交流和讨论。二、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主要内容。2.认识“汛、谴”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访”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6个词语。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在快速默读课文的同时,做到不停顿、不回读。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话题激趣:教师:出示渡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渡水的方式都有哪些。2.课题引入:(1)标题:搭石(是人们在没有架桥的溪流、河沟,或浅水枯河、泥泞路面等地方用石块铺设的一种简易通道。)(2)作者:刘章(3)体裁:散文(4)思考: 作者借“搭石”(事物)抒发____情感?3.走近作者:刘章。(二)检查预习1.预习检查(1)课文约_____字,默读所用时间______(2)什么是搭石?有什么作用?(3)作者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场景?(4)关于快速阅读的体会。2.整体感知:叙述顺序:介绍搭石→摆放搭石→走搭石→赞美搭石3.初步体会:交流初次阅读的感受。(1)关于速度:有哪些提高速度的有效方法?(2)关于内容:不懂的字词句怎么办?(3)关于理解:阅读后获取的信息有哪些?(三)生字积累1.生字识记:(1)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2)快速阅读时,借助语境猜读意思即可。2.多音字:间:①jiān 中间 间不容发②jiàn 间隔 黑白相间3.生字积累:出示本课需要会写的生字,让学生观察生字架构,注意书写,归类识记,在文中连词读句。3.重点字生字提示:(1)出示需要会写的生字:访、鞋、隔、懒、衡。(2)明确重点字的造字、结构、部首、笔画。(3)让学生观察字的笔画,进行书写指导。(4)辨字组词、运用等。(四)方法总结1.阅读要求:提高阅读速度的步骤方法(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2)集中注意力,不停留,不回读;(3)记录阅读时间;(4)检测阅读效果;(5)交流提升阅读速度方法。2.随堂检测:教师: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回答问题。(五)课堂小结1.结构梳理:第1自然段:从家乡的生活环境谈起,介绍什么是搭石。第2-4自然段: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第5自然段:揭示搭石承载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2.我的收获:(1)我积累的生字新词有________________(2)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较快速度默读课文,记录阅读时间。集中精神、不停顿、不回读。阅读效果检测与交流。(3)课文内容:介绍搭石—摆放搭石—走搭石—赞美搭石。(4)我的阅读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素养提升1.词语拓展。(填写结构相同的词语)清波漾漾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脱鞋挽裤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七)布置作业1.练习快速默读课文,积累字词句。2.交流:阅读体会。第 4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5 搭石 学案5 搭石第一课时学案班级: 姓名: 成绩:______一、学习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主要内容。2.认识“汛、谴”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访”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6个词语。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能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难点】在快速默读课文的同时,做到不停顿、不回读。知识构建【素养储备】1.说说你知道的渡水方式有哪些。2.作者信息:姓名:____________主要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学习】1.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的体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什么是搭石:4.作者借“搭石”(事物)抒发怎样的情感?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在田字格中写下本课生字,并标注拼音:( ) ( ) ( ) ( )( ) ( ) ( ) ( )( ) ( )2.把生字抄写一遍。3.“间”的读音有几种?分别怎样组词?_____( )( )间_____( )( )4.看拼音写词语。今年xùn qī( ),这座小桥被冲垮了。乡亲们走亲fǎng yǒu( )时,很不方便。不过,村里的人一点儿都不lǎn duò( ),他们xié tiáo( )分工,很快就把桥修好了。【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你知道哪些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2.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3.本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参考答案知识构建【素养储备】1.略。2.刘章 《燕山春》《南国行》《北山恋》《刘章散文选》等。【自主学习】1.《搭石》2.散文3.是人们在没有架桥的溪流、河沟,或浅水枯河、泥泞路面等地方用石块铺设的一种简易通道。4.对乡亲们为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赞美之情。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略。2.略。3.jiān (中间)(间不容发)间jiàn(间隔)(黑白相间)4.汛期 访友 懒惰 协调【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①较快速度默读课文,记录阅读时间。②集中精神、不停顿、不回读。③阅读效果检测与交流。2.介绍搭石—摆放搭石—走搭石—赞美搭石3.第一部分(1):从家乡的生活环境谈起,介绍什么是搭石。第二部分(2-4): 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三部分(5):揭示搭石承载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第 5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5 搭石 作业5 搭石课后作业(一)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一、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防汛(xùn) 访问(fǎng) 鞋子(xié)B.协助(xié) 平衡(hén) 稳当(wén)C.懒散(lán) 挽留(wǎn) 隔壁(gé)二、比一比,再组词。汛( ) 懒( ) 挽( ) 惰( )迅( ) 赖( ) 换( ) 隋( )【能力提升】三、根据课文填空。家乡有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_______,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___________,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___________。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____________的时候,动作是那么____________!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_____________;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运用】四、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1.选段中描写了 、 两个情景,表现了乡亲们 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乡亲们的赞美之情。2.选段中“美好的情感”指的是。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A.照应开头B.设置悬念C.点明中心,升华主题3.走搭石的时候,还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情景?乡亲们会怎么做?发挥想象写一写。五、课外阅读。暗香(节选)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的凋零。我们如不 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11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10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色就是如此啊!(选自《时文选粹大全集》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上文写到我眼睛湿润了,这两次湿润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第二段写桂花开放时十分静 ,毫无张扬之意,这有什么作用?3.本文对你如何做人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意见要谈谈。【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一)一、B二、汛期 懒惰 挽留 惰性迅速 赖皮 换取 隋唐三、略。四、1.相互谦让 背老人走搭石 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2.无私奉献、和睦友善 C3.略。五、1.答:第一次湿润是因为桂花安安飘香而感触;第二次是因为回想起以前一个老大爷默默地为同学开着方便之门而感动。答: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老大爷的故事。3.答:人活在世上不能只索取,要为身边的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但同时我们不能因为出名或回报才去帮助人,要像那个大爷一样,默默地奉献,用心去关心他人,悄悄地释放自己的幽香。第 1 页 共 3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5 搭石 作业5 搭石课后作业(二)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一、读拼音,写汉字。fáng xùn wǎn liúchuò hào lǎn duòxié shāng gé lípíng héng wěn zhòng二、选词填空,把序号填在句中的横线上。①暴发 ②爆发 ③止步 ④留步1.夜里,山洪突然________。2.战争_____以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3.小弟告辞了,兄台请_______,不必相送。4.如果我们就此_______,就会前功尽弃。【能力提升】三、读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1.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1)这句话主要写上了点儿年岁的人( )的情景。A.急着赶路B.发现搭石不稳C.抽空摆搭石D.在搭石上来回踩踏再离去(2)这句话是对人物________的描写,我从“只要”“一定”“直到”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四、下列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通过记叙什么是搭石以及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事情,说明搭石的作用很大。B.通过写乡亲们摆搭石的事情,表现了人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互帮互助的美好品质。C.通过叙述什么是搭石,以及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事情,表现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互帮互助的美好品质,同时借赞扬搭石,表达了对人们美好品质的赞美。【综合运用】五、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易于—( ) 平稳—( ) 停脚—(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协调有序:人影绰绰: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 句,把 比作 。4.这两段文字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请用“ ”画出来。【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二)一、防汛 挽留 绰号 懒惰 协商 隔离 平衡 稳重二、1.① 2.② 3.④ 4.③三、1.(1)C(2)动作 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四、C五、1.容易 平衡 停步2.协调有序:相互协调,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很和谐。人影绰绰: 当视线模糊时,在视觉上感觉人一个接一个,并没有直接看见人本身,只看见人影,形容人影多,姿态美。3.比喻 走路的声音 音乐4.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第 1 页 共 3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5 搭石 作业5 搭石课后作业(三)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一、按要求完成练习。“绰”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宽绰;②(体态)柔美。“人影绰绰”的“绰”应选第_____种解释,“绰绰有余”的“绰”应选第______种解释。我还知道其他带“绰”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二、补充词语。山洪( )( ) 溪水( )( )( )( )有序 人影( )( )( )( )而行 ( )( )当然【能力提升】三、给下面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 )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2.( )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 )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3.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 )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四、读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1.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1)课文结尾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仿照这句话,自己也写一句。【综合运用】四、课外阅读,完成练习。盲道上的爱上班的时候,看见夏天老师正在搬走学校门口那一辆辆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走过去,和他一起搬。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市容。”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侵占了盲道。” 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夏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医生说我女儿的眼睛要失明,那时我就决心把自己的眼睛捐给女儿。为了适应以后的生活,我开始闭着眼睛生活,其中也包括闭着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是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的,脚说什么也踩不住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我听了鼻子一酸,哽咽着问:“后来呢?”“后来,走熟了,脚竟认得那道杠了!可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呀。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听着夏老师的故事,望着那条“人间最苦的道”,我想到了许多许多…… 1.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侵犯—( ) 流畅—( ) 羞耻—( )2.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填序号)(1)夏老师搬走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是因为( )①自行车挡了她的路。②自行车摆得乱,有碍市容。③自行车侵占了盲道。(2)“人间最苦的道”指的是( )①人行横道。 ②盲道。 ③人生的道路。3.请用“_____”画出夏老师学走盲道的句子。其中描写动作的词语有: 、 、 、 。4.“听着夏老师的故事,望着那条‘人间最苦的道’,我想到了许多许多……”读了这句话,你都想到了什么?请写下来。【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三)一、② ① 示例:风姿绰约二、爆 发 潺 潺 井 然 绰 绰 量 力 理 所三、1.只要……就…… 2.如果……就…… 3.也四、1.(1)升华主题。(2)略。五、1.侵占 畅通 耻辱2.(1)③ (2)②3.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的,脚说什么也踩不住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 磕磕绊绊 踩 绊倒 碰破4.略。第 1 页 共 3 页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5 搭石书写等级: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家长评价:__________一、知识梳理1.本文围绕“搭石”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镜头一:秋凉时节, ;镜头二:发现不稳, ;镜头三:走搭石, ;镜头四:相互礼让, 。2.课文描写了乡亲们 和 的一幕幕情景,作者通过这些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乡亲们 的优秀品质。二、基础训练3.拼一拼,写一写。(1)弟弟的xié tiáo( )性很好,在píng héng( )木上走得稳稳的,根本不用我wǎn zhe( )他的手。(2)xùn qī( )来了,天气非常潮湿,再lǎn duò( )的人每天也要晒晒被子。4.查字典。“稳”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稳”在字典里有以下几种解释:①稳固,平稳;②使稳定;③稳妥。在“不平稳”中应取_______;在“十拿九稳”中应取____。5.按要求写词语。近义词:唯独——( ) 谴责——( ) 协调——( )平衡——( ) 理所当然——( )反义词:懒惰——( ) 满意——( ) 谴责——( )大概——( ) 美好——( )6.读语段,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 )会谴责这里的人不勤劳。上了点儿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 )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三、理解应用7.按要求写句子。(1)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一定都见过这样的情景。(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搭石给人们带来方便。搭石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按要求给下面句子分类。(填序号)A.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B.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C.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D.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搭石表现出的音乐美:____________(2)搭石表现出的画面美:____________(3)搭石表现出的心灵美:____________9.读句子,完成练习。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1)搭石是_________________按照_________________摆在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石头,方便_________________。(从上面的句子中提炼信息填写。)(2)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借搭石颂扬了乡亲们______________的品质。四、素养提升10.课内精彩阅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1)从“总会”和“总要”中可以看出乡亲们之间 的美好情感。(2)第2自然段表达的意思有( )(多选)A.赞美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B.赞美了乡村的风景之美。C.搭石也体现着乡亲们友好互助的情感。(3)根据提示仿写第2自然段。风筝飞上了高高的天空,带着 ,也带着 。参考答案一、知识梳理1.摆放搭石 调整搭石 协调有序 关心老人2.摆搭石 走搭石 无私奉献二、基础训练3.(1)协调 平衡 挽着 (2)汛期 懒惰4.W wen 禾 9 ① ③5.唯一 斥责 调和 平稳 理所应当勤劳 不满 赞许 确切 丑恶6.如果 就 无论 只要 就三、理解应用7.(1)人们早早地把搭石摆放好。(2)经常到山里的人,一定都见过这样的情景。(3)搭石不但给人们带来方便,而且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8.(1)B (2)C (3)AD9.(1)家乡的人们 二尺左右的间隔 小溪里 平整方正 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2)无私奉献四、素养提升10.(1)友好谦让、尊敬老人(2)AC(3)示例:呼呼的哨声 我们的祝福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5 搭 石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文通过记叙什么是搭石,以及乡亲们 搭石, 搭石, 搭石等情景,表现了乡亲们 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作者 之情。2.读拼音,根据语境写字词。(1)弟弟的xié tiáo 性很好,在píng héng 木上走得稳稳的。(2)每年xùn qī ,山洪暴发,溪水猛涨。过河时,我们必须脱xié wǎn 裤,慢慢趟水过河。3.词语拓展。(填写结构相同的词语)清波漾漾脱鞋挽裤4.选词填空。暴发 爆发(1)夜里,山洪突然_________。(2)战争_______以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止步 留步(3)小弟告辞了,兄台请_________,不必相送。(4)如果我们就此_________,就会前功尽弃。5.阅读语段,完成练习。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1)“理所当然”的意思是 ,人们把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2)短文中列举了 、 这两个事例,突出了山里人 、 、 的美好品质。(3)文中画“ ”句子的含义是( )A.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B.赞美了搭石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的品质。C.一排排搭石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这正是乡亲们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联结着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4)走搭石的时候,还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情景?发挥想象写一写。6.课外类文阅读。我家门口有一个古老的磨盘,从我记事起,就看到这磨盘一直竖在那里。爷爷告诉我:“这磨盘虽然不值钱,但子子孙孙都不能丢弃。”“为什么呢?”我不解地问。爷爷告诉我,我们家祖上很穷,曾经几代人都在这厚重的磨盘上寻找出路。推石磨是笨重的体力活,没有钱买牲口,脱粒碾轧全靠人力。有时候,一连几天都没有人来磨面。这时,老太爷就开始为下一顿发愁了。好不容易等来了一个磨麸皮的,老太爷开心得不得了,他笑呵呵地把麦子撒在磨盘上,盖上另一片磨盘,把杆子勒在腰间开始推着磨盘转圈。头几圈还不算费力,到后来,连吃奶的力气都用尽了。劳作结束,主家拿葫芦瓢从里面舀一勺,这便是劳作的工钱,也是全家活命的口粮。这磨盘上并没有刻字,但任何人看到这磨盘,都能读出“勤俭”二字。现在,我已经明白为什么爷爷要让我永远保存这磨盘,他是想让我 。(1)读第2自然段,我的眼前浮现出了这样几个画面:无米下锅着急图、 、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这情景让我感受到了 。(2)想一想爷爷让“我”保存磨盘的目的,选出填入文章横线处最恰当的句子。( )A.忆苦,懂得珍惜现有的生活。B.保护文物,保护环境。C.一直保存让磨盘增值,卖个好价钱。参考答案1.摆 走 让 无私奉献、互帮互助 对乡亲们的赞美2.(1)协调 平衡(2)汛期 鞋 挽3.人影绰绰 波光粼粼 炊烟袅袅 人才济济摩拳擦掌 挤眉弄眼 张牙舞爪 抓耳挠腮4.(1)暴发 (2)爆发 (3)留步 (4)止步5.(1)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2)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 相互谦让 互敬互助尊老爱幼(3)C(4)示例:如果遇到孩子走到溪边,无论哪个年轻人看见了,都会毫不犹豫地背起孩子走过去。6.(1)来人磨麸喜悦图 费力干活辛苦图 示例:费力干活辛苦图工作的辛苦和生活的不容易(2)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 搭石 课后作业.doc 5 搭石 课后测试.doc 《搭石》作业1.doc 《搭石》作业2.doc 《搭石》作业3.doc 《搭石》第一课时 学案.doc 《搭石》第一课时 教案.doc 《搭石》第二课时 学案.doc 《搭石》第二课时 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