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8 冀中的地道战 教案8 冀中的地道战第二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课文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的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斗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对课文的重难点比较难以理解,教师可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第二课时着重理解课文内容,多方面了解地道战。二、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及特点。2.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和顺序。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提出问题,从多方面了解地道战,体会地道战是“惊人的奇迹”。【教学难点】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生词回顾:教师: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14个词语,让学生随文识记并理解。内容重温。(二)深入理解导读提示:以不同内容分工合作,小组研讨,梳理课文内容,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1)地道战资料组(2)地道中生活和生产组(3)地道战中战斗组(4)地道战防御组(5)地道战通讯联络组第一小组:地道战资料组1.文意理解:教师:结合资料,阅读第1-3自然段,了解地道战背景。地道战资料组:冀中平原地处河北省中部,河流纵横,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其特殊的战略位置,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敌我双方争夺的重要地区之一。2.文段赏析: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1)“大扫荡”:日军实施“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2)“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交代地道战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产生原因。3.图片理解:(1)敌方地面工事:封锁沟、封锁墙、碉堡(2)我方地下反击4.地道作用:(1)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思考:为什么能称为“奇迹”?(第3自然段讲到“敌人来了”和“敌人走了”两方面内容来理解)(2)地道战:①充分利用了地理特点;②保护自己、坚持生产;③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第二组:地道中生活和生产组1.总体结构:教师:阅读第4自然段,圈画相应语句,了解地道构造之奇。学生:(1)介绍顺序:地道——洞——气孔(2)地道特点:坚固性、实用性、科学性教师:试着画一画“地道构造示意图”。2.了解地道:(1)从总体结构看,地点隐蔽: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2)高度适宜:四尺多高(人通行方便),离地面三四尺(不影响种庄稼)(3)构造齐全:住人、拴牲口、储物、作厕所、有气孔(4)作用极大:保护群众第三组:地道战战斗组1.文段赏析:教师:阅读第5自然段,了解地道战如何打击敌人。点拨在地道战口外和口内分别是怎样的?学生: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陷坑;口内:活道——“孑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死道——地雷。教师:用两个词语形容地道出口。学生:隐蔽、安全作用:隐蔽自己,打击敌人第四组:地道战防御组1.文段赏析:教师:阅读第6自然段,了解地道战如何防御敌人破坏。学生:敌方想方设法(火攻、毒攻、水攻);我方巧妙防备(用土和沙对付火攻、用吊板对付毒攻、枯井暗沟相连来对付水攻;面对敌方的毒辣法子,地道相通,大不了转移到旁边村子。)第五组:地道战通讯联络组1.文段赏析:教师:阅读第7自然段,了解地道战信息传递的方式。了解“无线电”和“有线电”分别指什么?明确:“无线电”指吆喝声,“有线电”指拉铃声。教师:“有线电”和“无线电”为什么加引号?明确:因为代指文中两种传递手段。教师:合作表演“有线电”传播消息。2.文段赏析: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教师:结合课文,理解句子意思。明确:对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种种方法作了总结,赞扬了冀中人民对敌斗争的智慧和才能。3.文段赏析:课文最后一段篇末点题。教师:文中几次提到“奇迹”,如何理解?明确:两次;从两方面赞扬了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争精神和无穷无尽的智慧,指出了地道战的历史地位。4.分析总结:教师: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明确:①中国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②地道结构巧妙,易守难攻;③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④人民抗敌的勇气和斗争。(三)课堂小结1.主题归纳:本课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出“地道战”这种战斗模式打击日本侵略者,表现出了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2.我的收获:(1)课文叙述顺序:产生背景、作用、样式特点、历史价值。(2)中国人民智慧的体现:创造地道战,抗击敌人。(3)梳理归纳内容的方法:带着问题读课文。(4)说明方法:将结构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有序。(四)素养提升一、缩句练习。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人民挖了地道。2.冀中人民创造的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地道战留下了奇迹。(五)板书设计(六)布置作业1.观赏:《地道战》影片2.了解:地雷战。第 1 页 共 11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8 冀中的地道战 学案8 冀中的地道战第二课时学案班级: 课时: 课型:______一、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及特点。2.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和顺序。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提出问题,从多方面了解地道战,体会地道战是“惊人的奇迹”。【学习难点】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三、知识构建【素养储备】1.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梳理归纳内容。2.说说你对地雷战的了解。【自主学习】1.结合资料,阅读第1-3自然段,了解地道战的背景。2.地道战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产生原因是什么?3.敌人在冀中平原上具体做了哪些事?4.用两个词语形容地道出口。四、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摘抄积累本课要求会写的14个词语。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地道的?2.概括地道的特点是什么。3.我方利用地道战如何防御敌人的破坏?4.“无线电”“有线电”分别指什么?5.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一、看拼音写汉字。qīn lvè xiū zhù fěn suì( ) ( ) ( )fáng ài mí huò chéng bǎo( ) ( ) ( )xiàn kēng yǐn bì( ) ( )二、依据课文,回答问题。1.文中描写的任丘地道有哪些特点?2.冀中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和敌人斗争的?三、小练笔。课文抓住了地道的特点,先介绍了冀中地道的总体结构,再分别介绍各种具体的设计样式及其保护人们、抗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敌情信息的功能。请参考这样的顺序,简单写一写你熟悉的建筑结构。参考答案知识构建【素养储备】1.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地道样式众多,设置巧妙,结构坚固,出口隐蔽,既能躲避敌人的围剿,也能传递信息。冀中人民利用这种新的斗争方式,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2.略。【自主学习】1.冀中平原地处河北省中部,河流纵横,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其特殊的战略位置,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敌我双方争夺的重要地区之一。2.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冀中人民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3.大扫荡,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4.隐蔽、安全。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略。【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地道——洞——气孔2.坚固性、实用性、科学性(地点隐蔽、高度适宜、构造齐全、作用极大)3.用土和沙对付火攻、用吊板对付毒攻、枯井暗沟相连来对付水攻;面对敌方的毒辣法子,地道相通,大不了转移到旁边村子。4.“无线电”指吆喝声,“有线电”指拉铃声。5.①中国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②地道结构巧妙,易守难攻;③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④人民抗敌的勇气和斗争。【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一、侵略 修筑 粉碎 妨碍 迷惑 城堡 陷坑 隐蔽二、1.特点有:隐蔽性强、舒适、牢靠、功能齐全、容量大等。防御敌人:用土和沙来灭火;用吊板来挡毒气;地道和枯井暗沟连接起来,防水攻;还可以利用地道转移到别的村子里。打击敌人:在地道出口堆荆棘、设陷阱;在地道内设“警戒洞”和“迷惑洞”。三、略。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8 冀中的地道战 教案8 冀中的地道战第一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课文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的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斗志。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对课文的重难点比较难以理解,教师可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第一课时着重识字,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二、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2.认识“侵、略”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任”,会写“筑、堡”等10个生字,会写“侵略、修筑”等14个词语。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带着问题,用较快速度读课文,理清脉络,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本单元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准确、快速地理解课文。四、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1.视频欣赏:教师:出示关于“地道战”的影片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道战。2.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和地道战的背景资料。3.课题导入:(1)解释题目中的“冀、冀中”(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①地道是什么样的?②为什么要在地道里作战?③在地道里怎么打仗?4.走近作者:周而复(二)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1)交流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2)什么是地道战?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3)说说你最感兴趣的部分?(4)预习时有不懂的地方,批注交流。2.主要内容: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地道样式众多,设置巧妙,结构坚固,出口隐蔽,既能躲避敌人的围剿,也能传递信息。冀中人民利用这种新的斗争方式,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三)字词积累1.图文识字:垒、搁、岔2.多音字:任(rén、rèn),分别组词。3.生字展现:出示“侵、略”等10个生字及组词,要求学生在文中找找相关句子读一读。4.重点生字指导:(1)出示重点字:党、妨、蔽、陷;(2)认读重点字;(3)明确重点字的造字、部首、结构、笔画数;(4)让学生观察字的笔画,进行书写指导;(5)出示重点字书写动画,教师示范写重点字;(6)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重点字,教师巡视指导;(7)组词;(8)辨字、比较识记、拓展运用等。5.词语积累: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侵略、修筑”等14个词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四)把握中心1.结构梳理:第一部分(1-2):介绍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背景。第二部分(3-7):重点介绍地道如何保护群众、抗击敌人、防御破坏和传递敌情信息。第三部分(8):总结全文,评价地道战是“惊人的奇迹”。2.问题交流:教师指导关于问题的角度,出示问题示例,让学生从多角度带着问题阅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内容梳理:(1)地道战的资料(2)地道中的生活和生产(3)地道战中的战斗(4)地道战的防御(5)地道战的通讯联络(五)课堂小结我的收获:(1)提升:快速阅读能力。(2)了解: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3)梳理:文章结构“总——分——总”。(4)积累:侵略、堡垒、隐蔽等生字词。(六)素养提升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文从出现的原因、作用、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对冀中地道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的斗志。(七)布置作业1.默读课文,识记积累生字新词。2.思考: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第 6 页 共 8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8 冀中的地道战 学案8 冀中的地道战第一课时学案班级: 课时: 课型:______一、学习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2.认识“侵、略”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任”会写“筑、堡”等10个生字,会写“侵略、修筑”等14个词语。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带着问题,用较快速度读课文,理清脉络,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习难点】综合运用本单元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准确、快速地理解课文。三、知识构建【素养储备】1.说说你对抗日战争和地道战的了解。2.作者:________代表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学习】1.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冀”的意思:______________“冀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四、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在田字格中写下本课生字,并标注拼音:( ) ( ) ( ) ( )( ) ( ) ( ) ( )( ) ( )2.“任”的读音有几种?分别怎样组词?_____( )( )任_____( )( )3.写下你不懂的词语并在词典查找相关意思:( ):( ):( ):( ):【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3.概括梳理课文的内容。4.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地道战发生在什么时间?(2)什么是地道战?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3)地道是什么样子的?参考答案知识构建【素养储备】1.略。2.周而复《西流水的孩子们》《白求恩大夫》《高原短曲》《上海的早晨》等。【自主学习】1.课题:《冀中的地道战》2.河北省简称 河北省中部平原3.①地道是什么样的?②为什么要在地道里作战?③在地道里怎么打仗?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略。2.rén(任丘)(姓任)任rèn(任凭)(任何)3.略。【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地道样式众多,设置巧妙,结构坚固,出口隐蔽,既能躲避敌人的围剿,也能传递信息。冀中人民利用这种新的斗争方式,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2.第一部分(1-2):介绍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背景。第二部分(3-7):重点介绍地道如何保护群众、抗击敌人、防御破坏和传递敌情信息。第三部分(8):总结全文,评价地道战是“惊人的奇迹”。3.①地道战的资料;②地道中的生活和生产;③地道战中的战斗;④地道战的防御;⑤地道战的通讯联络。4.(1)1942到1944那几年。(2)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3)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8 冀中地道战 作业8 冀中地道战课后作业(一)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侵略(qīn qīng) 省略(luè lüè)修筑(zhù zù) 沙丘(qiū qū)妨碍(fáng fàng) 陷阱(xàn xiàn)二、选词填空。创建 创造1.冀中人民( )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2.辛勤的园丁( )了美丽的花园。宽阔 广阔3.在( )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4.夜空挂满了星星,月亮像一只钓鱼的小船,仿佛航行在( )的银色的长河里。【能力提升】三、给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1.( )敌人来了,我们( )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2.人藏在洞里,( )不气闷,( )不嫌暗。3.他们( )进了活道,( )过不了关口。四、缩句练习。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2.冀中人民创造的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综合运用】五、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敌人( )了,我们就( )到地道里去,让他们( )个空;敌人( )了,我们就从地道里( )来,照常( )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1.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动词。2.用“____”画出语段的中心句。3.将描述地道总体结构的句子画上“ ”。六、课外阅读。李时珍陵园李时珍陵园以李时珍纪念馆为主体的李时珍陵园,由本草碑廊、纪念馆、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在一长500米的带形地段上依次展开。占地面积八十亩,其中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全部系钢筋混凝土仿明代建筑。由山门(纪念馆大门)进入廊院,两侧分别是长80米的本草碑廊。碑廊内壁嵌有李时珍画像、《李时珍传》、《本草纲目原序》和128种本草标本图碑。廊院之后,是纪念馆,系一四合院。这里安排了明代蕲州城模型展览、李时珍纪念展览、李时珍行医塑像展。展览以大量的文物、照片、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及《本草纲目》的伟大成就。由纪念馆穿过月洞门,即见药物馆,楼上楼下共四个展厅,分别展出了历代本草著作,古代医药学家塑像,动、植、矿物药标本和全国各省市重点制药厂生产的名优特中、西药产品。出药物馆,便是面积为十五亩的百草药园,这里栽种了一百多种中草药,一年四季花香叶绿、千姿百态、供人欣赏。走过百草园的药物长廊,便进入墓区。绕过一片落叶松林,即见小山坡上苍松翠柏之中的李时珍墓。拾级而上,到第三层平台,正中即是李时珍与妻子吴氏合葬墓。其父李月池母张氏合墓居其左。墓碑碑文清晰。墓地周围,松柏常青,药圃花卉,清香四溢、生气盎然。第二层平台正中矗立着大理石纪念碑,碑顶屹立着李时珍半身塑像,两旁为六角纪念亭。墓园荷花池前巍然耸立着青石牌坊,上刻“医中之圣”四个大字,牌坊下面分别雄峙着两对石狮。牌坊位于墓的正前方约150米。李时珍纪念馆如今被定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列“百个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百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它已成为长江中下游下个新的纪念、教育、科研、旅游相结合的理想之地,吸引着中外万千游客。1.李时珍陵园主要是什么样的?2.如果有客人到李时珍陵园来参观,现在你是一名导游,请写一篇简短的导游词。字数在150字以内。【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一)一、qīn lüè zhù qiū fáng xiàn二、1.创造 2.创建 3.广阔 4.宽阔三、1.如果……就…… 2.既……又…… 3.即使……也……四、1.人民挖了地道。2.地道战留下了奇迹。五、1.来 钻 扑 走 出 种2.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3.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六、1.李时珍陵园以李时珍纪念馆为主体的李时珍陵园,由本草碑廊、纪念馆、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在一长500米的带形地段上依次展开。占地面积八十亩,其中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全部系钢筋混凝土仿明代建筑。2.游客们,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有“爱国主义基地”美称的李时珍陵园,从这山门进去,便是廊院,壁上嵌有李时珍画像碑。再往前是纪念馆,有介绍李时珍生平的资料。沿月洞门可见药物馆和百草药园,有许多中草药。穿过长廊则是墓区,有李时珍墓,塑像及“医中之圣”牌坊,希望游客们玩得愉快。第 1 页 共 3 页8 冀中地道战课后作业(二)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一、看拼音,写词语。qīn lüè shā qiūfěn suì mí huòxiū zhù xiàn kēngyǐn bì chéng bǎo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透:①渗透,穿透; ②暗地里告诉; ③透彻;④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 ⑤显露。1.“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 )2.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 )3.这朵花白里透红,美极了。( )【能力提升】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作者介绍任丘冉庄的地道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具体介绍的。地道中的“洞”有五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想出了许多妙法,粉碎了敌人的破坏。如:_________________可以防备敌人的“火攻”;______________可以粉碎敌人的“毒气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对付敌人的“水攻”。3.地道的作用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4.冀中的地道战是我国_______________史上的一个奇迹。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缩句)2.冀中人民创造的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改成反问句)【综合运用】五、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 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1.选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了地道的构造。2.选文中“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把你的想法写下来。3.这里介绍的“洞”的特点是什么?【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二)一、侵略 沙丘 粉碎 迷惑 修筑 陷坑 隐蔽 城堡二、1.① 2.④ 3.⑤三、1.地道 洞 气孔 洞顶牢固 数量多 用途广 大 生活设备全2.洞口准备土和沙 “孑口”上装吊板 把地道和枯井暗沟连接起来3.保护自己 打击敌人4.抗日战争四、1.冀中人们挖了地道。2.冀中人民创造的地道战难道没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惊人的奇迹吗?五、1.位置 高度 大洞 小洞 气孔2.示例:通过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地道结构合理,很安全,不气闷,不嫌暗。3.非常大、用途多、不气闷、不嫌暗。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8 冀中地道战 作业8 冀中地道战课后作业(三)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一、同音字组词。bì 遮( ) ( )绿和氏( ) 墙( )lüè 侵( ) 简( )( )夺 掳( )二、在括号里填适当的词。粉碎( ) 创造( ) 发现( )坚持( ) 打击( ) 封锁( )【能力提升】三、写出句中带点词的意思。1.敌人尝到了地道战的厉害。 ( )2.为了解决这项技术难关,他们尝试过多种方法。( )3.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 ( )4.听了他的话,我的心里也就踏实了。( )【综合运用】四、课外阅读。李时珍陵园以李时珍纪念馆为主体的李时珍陵园,由本草碑廊、纪念馆、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在一长500米的带形地段上依次展开。占地面积八十亩,其中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全部系钢筋混凝土仿明代建筑。由山门(纪念馆大门)进入廊院,两侧分别是长80米的本草碑廊。碑廊内壁嵌有李时珍画像、《李时珍传》《本草纲目原序》和128种本草标本图碑。廊院之后,是纪念馆,系一四合院。这里安排了明代蕲州城模型展览、李时珍纪念展览、李时珍行医塑像展。展览以大量的文物、照片、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及《本草纲目》的伟大成就。由纪念馆穿过月洞门,即见药物馆,楼上楼下共四个展厅,分别展出了历代本草著作,古代医药学家塑像,动、植、矿物药标本和全国各省市重点制药厂生产的名优特中、西药产品。出药物馆,便是面积为十五亩的百草药园,这里栽种了一百多种中草药,一年四季花香叶绿、千姿百态、供人欣赏。走过百草园的药物长廊,便进入墓区。绕过一片落叶松林,即见小山坡上苍松翠柏之中的李时珍墓。拾级而上,到第三层平台,正中即是李时珍与妻子吴氏合葬墓。其父李月池母张氏合墓居其左。墓碑碑文清晰。墓地周围,松柏常青,药圃花卉,清香四溢、生气盎然。第二层平台正中矗立着大理石纪念碑,碑顶屹立着李时珍半身塑像,两旁为六角纪念亭。墓园荷花池前巍然耸立着青石牌坊,上刻“医中之圣”四个大字,牌坊下面分别雄峙着两对石狮。牌坊位于墓的正前方约150米。李时珍纪念馆如今被定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列“百个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百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中。它已成为长江中下游下个新的纪念、教育、科研、旅游相结合的理想之地,吸引着中外万千游客。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选文的说明顺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2.文章第二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3.下列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李时珍陵园,由本草碑廊、纪念馆、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其中以纪念馆为主。B.李时珍陵园是著名的明代建筑之一。C.百草药园里栽种了一百多种中草药,一年四季花香叶绿、千姿百态、供人欣赏。4.文章重点介绍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样介绍?【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三)一、蔽 碧 璧 壁略 略 掠 掠二、阴谋 奇迹 问题 斗争 敌人 消息三、1.经历 2.试 3.用脚踏踩 4.安定,稳定。四、1.李时珍陵园 B 2.举例子 列数字3.B4.纪念馆和墓园。因为文章的题目是李时珍陵园,所以墓园要作为重点,而纪念馆又是李时珍陵园的主体,所以也要重点介绍。第 1 页 共 3 页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8 冀中的地道战一、知识梳理1.课文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 、 、地道的 及地道战的 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的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 和 。2.冀中的地道具有 、 、 、 的特点。二、基础训练3.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王爷爷站在岔(fēn chà)路口吆喝小外甥,让他回家后把垒(lěi léi)球搁(gē gè)在炕头的桌子上。4.根据拼音写词语。地道战是中国人民给qīn lüè ( )者摆下的“迷魂阵”。地道里有 guǎi wān( )的地方,出口 yǐn bì( ),有的旁边还有 xiàn kēng( )。地道的上面不 fáng ài( )种庄稼。这体现了中国人民斗争方式的创新。5.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透:①(液体、光线等)渗透;穿透。②透彻。③暗地里告诉。④显露。⑤达到饱满的、充分的程度。(1)小妹妹的脸蛋白里透红,可爱极了。 ( )(2)树上的果子熟透了。 ( )(3)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国家的机密。 ( )(4)“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 ( )6.选词填空。奇迹 奇特(1)( )是指“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是指“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2)①在沙漠地区,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 )的景象。②她的病居然( )般地好起来了。三、理解应用7.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并用选择的关联词语各写一句话。只要……就…… 如果……就…… 不但……而且……(1)( )敌人放毒气,( )把吊板放下来,不让毒气往里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一个人拿着一根木棒,( )可以把“孑口”守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按要求写句子。(1)冀中的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各种各样的地道。(缩句)(2)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改为反问句)9.读句子完成练习。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1)“想方设法”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体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素养提升10.课内精彩阅读。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1)这段话主要写了 。(2)短文中的“无线电”是指 ,“有线电”是指 。(3)你认为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参考答案一、知识梳理1.原因 背景 结构特点 独特作用 无穷智慧 顽强斗志2.地方隐蔽 高度适宜 构造齐全 作用极大二、基础训练3.chà lěi gē4.侵略 拐弯 隐蔽 陷坑 妨碍5.(1)④ (2)⑤ (3)③ (4)①6.(1)奇迹 奇特 (2)①奇特 ②奇迹三、理解应用7.(1)如果……就…… 示例: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助,就没有我的成功。(2)只要……就…… 示例:我们只要付出,就能有收获。8.(1)人民挖了地道。(2)人民的智慧难道不是无穷无尽的吗?9.(1)想尽一切办法 火攻 水攻 毒气攻(2)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四、素养提升10.(1)人在地道里了解地面上的情况的方式(2)发现了敌情就一个接一个地吆喝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按照约定拉(3)示例:我认为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我国人民有着顽强的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8 冀中的地道战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作者介绍任丘的地道是按 、 、 的顺序来具体介绍的。地道中的洞有五个特点: 、 、 、、 。(2)地道的作用一是 ;二是 。2.读拼音,根据语境写字词。为了粉碎日本qīn lüè 军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dǎng 的领导下,挖了许多地道。大家yǐn bì 在地道里,出口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xiàn kēng ,在guǎi wān 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地道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3.根据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1)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2)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4.阅读语段,完成练习。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1)根据选段内容在横线上写出冀中人民应对敌人破坏地道的方法。火攻——毒气攻——水攻——(2)选段主要写了( )A.冀中人民是如何应对敌人破坏地道的行为的。B.冀中的地道是如何连接村子的。C.冀中人民利用地道让敌人尝到了苦头。(3)“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体现了什么?(4)阅读本段后,你想对冀中人民说什么?5.课外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次,医疗队经过冀中的杨家庄,白求恩看见有个孩子的下颏上长了一个大瘤子。他走过去摸摸按按,然后抱起孩子向村里走去。这个孩子是张大嫂5岁的儿子,叫猛子。张大嫂听说白求恩要给猛子割瘤子,心想:“俺就这么一个孩子,万一有个一差二错,可怎么办呢?”白求恩耐心地向猛子妈解释:“这瘤子不割掉是很危险的。”猛子妈这才同意手术。白求恩顺利地给猛子做完了手术,抱着猛子亲了又亲,又把猛子送回了家。以后每隔两天,他就给猛子换一次药。医疗队转移时,白求恩又特意到猛子家,教猛子妈消毒和换药的方法,还留下一些药品。后来,白求恩经过杨家庄时,又去看望猛子。猛子已经完全好了。猛子妈感动得热泪盈眶,不住嘴地说:“谢谢您!谢谢您!”白求恩却说:“不要感谢我,我是八路军的医生。你应该感谢八路军才对!”(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白求恩为什么要给孩子割掉瘤子?(3)续写:文章结尾处猛子妈在听到白求恩的话后会说些什么?参考答案1.(1)地道 洞 气孔 洞顶牢固 数量多 用途广 大 生活设备全(2)保护自己 打击敌人2.侵略 党 隐蔽 陷坑 拐弯3.(1)对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种种方法作了总结,赞扬了冀中人民对敌斗争的智慧和才能。(2)篇末点题,交代了地道战的结果和作用。4.(1)在洞口准备土和沙。在“孑口”上装吊板。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2)A(3)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4)示例:你们有无穷的智慧和顽强的斗志,真让人佩服哇!5.(1)示例:我是八路军的医生(2)因为这瘤子不割掉是很危险的。(3)提示:展开合理想象,叙述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8 冀中的地道战 课后测试.doc 8 冀中的地道战 课后练习.doc 《冀中的地道战》作业1.doc 《冀中的地道战》作业2.doc 《冀中的地道战》作业3.doc 《冀中的地道战》第一课时 学案.doc 《冀中的地道战》第一课时 教案.doc 《冀中的地道战》第二课时 学案.doc 《冀中的地道战》第二课时 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