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1.2 影响种群特征的生态因子 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1.2 影响种群特征的生态因子 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影响种群特征的生态因子
学习目标 素养目标
 举例说明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科学思维:通过相关事实性材料,对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进行归纳与概括。
一、自主学习
1.生态因子包括 和 ;前者包括 等,后者包括 。
2.阳光对生物的影响又可分为 、 和 等方面。很多植物的开花、动物的繁殖、迁徙主要受 的影响。
3.植物的芽具有鳞片,叶表面生有蜡粉和密毛,植株矮小等特征是植物对 环境的适应。
二、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
1.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         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实例:
①林下植物种群的密度 ②种子春季萌发 ③缺水导致动物死亡 ④冬季蚊虫死亡 ⑤东亚飞蝗爆发
上述实例中主要受温度影响的是      ,受光照影响的是    ,受水分影响的是      。
2.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    的。如春夏时节动植物种群普遍迅速增长,除气温升高外,       、       也是重要原因,对动物来说,还有
      等因素。
合作探究二:根据下列资料讨论:
【资料1】人工柳树林中,林下几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平均值,单位:株/m2)随林木郁闭度变化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郁闭度 0 0.2 0.4 0.6 0.8 1.0
一年蓬 15.3 13.5 10.8 7.4 4.3 2.4
加拿大一枝黄花 10.4 9.5 6.1 5.6 3.0 1.2
刺儿菜 3.7 4.3 8.5 4.4 2.2 1.0
1.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郁闭度是指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由此可知,郁闭度主要通过影响哪种非生物因素来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

2.结合表格分析三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随郁闭度增大的变化情况

3.在同样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下,刺儿菜的种群密度变化与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

4.除上述第1小题中所涉及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之外,郁闭度是否会通过影响其他非生物因素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如果会,请举例说明。

5.除了光照条件外,种群数量的变化还受    、风、水、火等的影响。
【资料2】蝗灾爆发与气候特别是与旱涝关系密切。一般规律是雨量愈大,对当年蝗虫的发生愈不利。湖、河水位上升,基地被淹,不利于蝗灾的发生;反之,湖滩洼地全部暴露,蝗灾就严重。蝗蝻的正常发育温度始于20 ℃,成虫进行正常生殖最适宜的温度为28~34 ℃。
上述资料说明,蝗虫种群密度的变化主要受非生物因素    和    的综合影响。
自我检测
班级 姓名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光照的年节律变化是一些动物迁徙的影响因素,可以影响种群的迁入和迁出
B.昆虫的孵化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 ,倒春寒的低温会影响春天昆虫种群的孵化率
C.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水,在干旱时所有动植物种群数量都会下降
D.某些昆虫在遭受寒流时无论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可能死亡
2.如图表示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小圆圈表示特定时间内该种群的个体数), 据图分析,当种群数达到2500只时(  )
A.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变化没有影响
B.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
D.新出生的个体数有可能大于死亡的个体数
3.如图是某种昆虫在双因素影响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除图中所示的非生物因素(温度和湿度)外,还应该有生物因素
B.相对来说,环境温度越高,该昆虫生活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也越大
C.从图中可知该昆虫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可能在32.5 ℃左右
D.该昆虫在相对湿度为90%和温度为32.5 ℃的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变化按指数方式增长
4.下列描述中,没有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的是 (  )
A.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
B.一年蓬的种群密度随林木郁闭度的增加而降低
C.引起传染病的某种病毒使某种群的种群密度降低
D.火山喷发时火山口附近的植物几乎全部死亡
二、多选题
5.东亚飞蝗为迁飞性、杂食性农业害虫,喜在坚实的土壤中产卵。为给预防蝗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对某地区多年气温、降水量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影响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
B.季节变化不影响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
C.疏松土壤不会影响东亚飞蝗的出生率
D.可以通过样方法调查东亚飞蝗的迁移路线
6. 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温度、水和传染病等
B.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光照强度
C.许多植物种子在春夏季萌发,主要受日照长度的影响
D.东亚飞蝗爆发主要是气候干旱导致的
三、非选题
7.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田鼠在不同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要调查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该方法常用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将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图中a段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近似于“    ”型曲线,其增长快速的原因是  。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   (填“K1”或“K2”)。
(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导致出现c段的原因最可能是
         (填“食物和天敌”或“气候和传染病”)。
(4)在d段,若该田鼠的栖息地遭到破坏,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会  。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非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 阳光、温度、水分、土壤 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
2、光的波长 光照强度 日照长度 日照长度
3、低温
合作探究一
1.阳光、温度、水 ②④ ① ③⑤
2.综合性 日照延长 降水增多 食物日益充足
合作探究二
[资料1]
1.阳光
2.随着郁闭度的增大,刺儿菜的种群密度先增大后减少,而一年蓬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群密度逐渐降低;在较高郁闭度下,三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都较小
3.不同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是有差异的
4.会,除阳光外还会影响温度、湿度、土壤含水量等
5.温度
[资料2] 温度 水分
自我检测
1-4:CDDC 5-6:BCD AC
7.(1)活动能力(1分) 偏高
(2)J(1分) 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K1
(3)气候和传染病
(4)变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