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毛泽东
汇报人:代用名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内容,品味情感和语气,准确把握文本内涵。
2、领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表达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情感。
3、体会本文观点鲜明,态度坚决的语言风格。
伟大领袖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著述丰富,有文集、诗词、书法等作品。其作品涵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其文学作品意境宏大,笔调雄浑,诗词直追苏、辛,书法创立“毛草”。
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黑暗的旧中国从此一去不复返了,亿万劳苦大众成了新中国的主人。 为筹建新中国,组建新的中央政府,毛泽东提议召开一次开国盛会,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这次会议于1949年9月21至30日在北平召开。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六千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写作背景
会议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当时该 《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二是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此外,大会还确定了国旗、国歌和首都,国家采用公元纪年。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周恩来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 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为筹建新中国做准备,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大会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1949年 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写作背景
——毛泽东
观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历史纪录片。
激趣导入
检查预习
1.明确字音
召开(zhào) 勉强(qiǎng)
妥协(tuǒ xié) 复辟(bì)
警惕(tì) 侮辱(wǔ rǔ)
检查预习
2.解释词语。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永垂不朽:是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繁荣昌盛: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解题目
思考:分析题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具体含义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毛泽东
①中国人民从此结束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获得了独立、民主和自由的新生活。
②揭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伟大成就。
③中国人民从屈辱的被压迫者成为有尊严的国家主人,更体现了中国人民坚毅与自尊,胜利与自豪。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背景
时间
地点
代表
性质
职权
决议
作用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宣告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
国民党反动政权被推翻
1949年9月21日
北平中南海怀仁堂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
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
人民解放军和华侨代表
第一届政协会议全体妇女代表合影
会议参加者的广泛性
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代表们以举手表决方式通过议案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内容之一
制定《共同纲领》
1.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
(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明确指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规定了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和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内容之二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人
主 席:毛泽东
副主席:朱 德、刘少奇、宋庆龄
    李济深、张 澜、高 岗
内容之三
决定公元纪年
首都、国旗、代国歌
内容之四
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解放战争时期)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修建
1958年4月22日落成 5月1日揭幕
出席政协会议的部分女代表
前排左起为何香凝、宋庆龄、邓颖超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也为新中国的正式成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内容:
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4.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5.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6.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
7.采用公元纪年
8.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红色代表革命
黄色代表光明
中国共产党
全国各族人民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是诗人、书法家,一生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他创作的诗词,大多气势雄浑,意境阔大,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卷,表现了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的情怀。其主要作品:文章《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诗词《沁园春·长沙》《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蝶恋花·答李淑一》等。
作者简介
开 幕 词
文体知识
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开幕词的主要特点是宣告性和引导性。不论召开什么重要会议,或开展什么重要活动,按照惯例,一般都要由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致开幕词,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标志着会议或活动的正式开始。
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开 幕 词
文体知识
开幕词的特点
一是简明性。开幕词要简洁明了、短小精悍,最忌长篇累牍、言不及义,多使用祈使句,表示祝贺和希望。
二是口语化。开幕词的语言应该通俗、明快、上口。
三是宣告性。开幕词是会议或者活动的序曲,所以它有宣告会议或活动正式开始的特性。
四是引导性。开幕词一般要阐述会议或活动的宗旨、目的、意义、任务等,这对整个会议或活动的成功举行起着引导作用。
五是鼓动性。开幕词带着对会议或者活动的良好祝愿,通过介绍会议或活动,激励参与者的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
开 幕 词
文体知识
开幕词的写作方法
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以会议开幕词为例。
①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二是前面再加上领导人的姓名;三是用来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
②称谓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等。
开 幕 词
文体知识
③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写宣布开幕之类的话。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但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郑重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富于鼓舞力量。最后是结尾,一般都是“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
1.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请结合开幕词的结构构成和课文内容补写右面的结构导图。
“胜利”基础
任务
意义
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纪念和庆贺
整体把握
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
炼字词
明确:“不允许”和“任何”通过坚定的语气,写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豪气与底气,以及捍卫国家主权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定决心。
赏析“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的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既对上文“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的举措进行肯定,又引出对当前经济建设工作的阐述,对经济建设困难的预判,以及对解决困难抱有的信心和希望。
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绝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这些敌人所屠杀,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
炼字词
“绝无”“必”等词语语气非常肯定,不容置辩;“是……的”表示强调。这些词显示出说话者的自信和坚决,显得铿锵有力。
两个“或者”表示选择关系,是对所涉及问题的列举,在“绝对”的基础上又给人一种看问题非常全面的感觉,显得睿智,富有逻辑。
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3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炼字词
用词准确。如“大多数”“基本”等此的使用,“大多数”指的是中国在当时除了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都得到了解放,所以是“中国人民的大多数”,而我们的战争所取得的也就是“基本的胜利”。这是毛泽东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讲述背景的界定。
文章第4段提到“那次会议”比第3自然段提到的事件在时间上要早,你认为能不能将两个自然段互换一下位置?
不能。
①从这两段的内在逻辑关系看,第3自然段主要阐述召开会议的基础,第4自然段主要阐述会议名称的由来。先基础,后名称,符合人们一般的认知规律。
②从前后语境看,第3自然段开头紧扣第2段的末句“全国人民大团结”一语,并交代其原因,连接紧密;第4自然段以“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作结,与下文写会议的具体内容环环相扣。
炼字词
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析情感
明确:“不可磨灭”道出了愤怒、惋惜之情。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明确:写出了改变历史的骄傲、自豪之情。
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析情感
明确:“务必”道出了对时局的清醒和警惕。
析情感
让那些内外的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明确:“必将”道出了不予争辩的蔑视与坚定的自信。
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明确:“永垂不朽”写出了缅怀、敬仰之情。
①善用明显具有情感倾向的词语。
②大量使用判断句。
③使用强调的词语,使语言表达准确得体。
析情感
归纳总结文章是如何来表达这些情感表现的。
中心思想
此篇演讲词作为一篇划时代的文献而载入史册,它宣告了一个新国家的诞生,宣告了一个新民族的崛起。通篇读来,气势磅礴而一泻千里,意境昂然而充满激情,言语简洁而脉络清晰,表述明快而蕴藏着一种波澜壮阔、此起彼伏的气概,那扣人心弦、层层推进的表述,充分体现了一位革命家、战略家在革命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毛泽东的一生光辉灿烂,是农民,是领袖,是军人,是父亲,是革命战士,是国家主席。结合作者的生平事迹材料,写一段对毛泽东的评述文字。
要求:(1)引用的材料准确无误;(2)叙述要有一定的文采。
情境活动
他是伟大的诗人,不仅写诗,而且一生都行走在革命和智慧的道路上,他的人生本就是一首诗,一首气势磅礴、惊心动魄的诗。
他是伟大的领袖,却以浪漫主义的诗人情怀,坚定而执着地去追求近乎乌托邦式的宏伟理想。18岁的他,为了心中理想,响应辛亥革命,投笔从戎。25岁的他,为了心中理想,创办新民学会,以“新民”为名,“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他甚至踏遍岳麓山各个乡村,想建立一个半工半读、平等友爱的新村。那时的他,“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正气。
情境活动
作为领袖,他用诗歌改变了中国和世界;作为诗人,他用一生守护着国家和人民。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深深感恩伟大领袖毛泽东。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是他拯救了中华民族,是他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实的基础。
“东方红,太阳升……”
我们铭记,感恩,前行!
他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红太阳。
情境活动
感谢您的观看
罗大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