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届广州高三8月阶段测作文“上、止、正的人生智慧”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上”者上进,“止”者知止,“正”者守正。“上”“止”“正”这三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包孕着国人从古至今的人生哲学与生命智慧。上述材料能给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这是一篇关系类材料作文。作文材料与2021新高考II卷漫画作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汉字背后的精神与智慧为载体,让考生从中得到启发,写一篇文章。和高考题不同的是,这道作文题可以说非常“照顾”考生——不仅告诉我们三个汉字的基本理解方向,还引导考生往个人成长和人生智慧的方向思考,并最后落脚到当代青年自我价值实现上面来。要写好这篇文章,关键在对三个汉字的理解与延展。1.图片解读上,下面的一长横代表水平线,上面的一短横是指示性符号,表示位置在水平线以上这一概念,属指事造字方法。其本义为高处、上面;引申为由低处向高处升登或从此处向彼处前进的意思。止,停止,不再前进的意思。止,一只脚,脚趾朝上、脚后跟朝下,停止前行。一前一后两个脚印为一步,后面的脚不再前进,只剩下前面的脚印了,就是止了。正,从一从止。守一而止。古文正从一、足。足者亦止也。守一以止也,意思是不偏斜,平正。上止正三字由上到下排列,既符合中国汉字书法书写习惯,也符合其哲思表达逻辑。上,超出水平线,意为上进;止较上多一竖,在上进途中要适时停下脚步,意为知止;正在止之上多一横,平衡脚步,意为守正。本题所配图片是为凸显“上”“止”“正”三个字依次多一笔,这锁定了三个概念的排列顺序。这一点由材料中“人生的成长历程”的说法进一步强调。所以本题要求论说在人生中如何或为何要依次经历“上进”“知止”“守正”,而不是选则其一而论,或者将三者作为并列概念进行阐述。2文字解读上进:进步、追求进步。上进,对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青年来说是必须取的。无论是当下的成长历程,还是未来的待人处事、人生智慧,皆须上进。知止:①懂得适可而止,知足;②也可指,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①《老子》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盛时要作衰时想,上场欲作退场思。知止,就是要知进知退、知放知收,对事物发展的“度”有准确把握。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讲,事物都有自身的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或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就会引起质的变化。月盈则亏,水盈则溢。凡事皆有度,失度必失误。知止,就是善于把握事物的度,使其得以最大限度地发展,避免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谏太宗十思疏》“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强调人要自我反思警戒、知足知止。②《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止:知道目标所在即“至善”的境界,要明确以“至善”境界为目标,不可逾越。知止也可辩证看,对实现人生价值上可考虑要永不止步,要臻于至善;在待人处事上可考虑把握好度知足知止。守正:恪守正道。“守正”即是要坚守正道,把握事物本质、遵循客观规律。可结合材料可具体阐释为:守学问之正。凡学问之形成,均为历代学人累加所致。而学人所为,起点必是继承,要倡导完整地继承前人成果,准确地理解前人思想,养成严谨的学风,形成扎实、优化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守处世之正。为人处世当笃守正道,诚实平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守行事之正。倡导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勤于实践的作风。扎实做事,不浮不躁。严谨行事,一丝不苟。守正也可辩证思考,守正还要创新:恪守正道,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这与时代特色匹配较高)“上进”和“知止”属于外在行为。“守正”则偏于内在精神,比较抽象。一般理解为“恪守正道”,是对于原则的坚持。现在流行“守正创新”的说法,“守正”可扩大为掌握规律、把握基础等内涵。“上进”和“知止”一前一后,要人先有为再不为,这符合中国的“贪多必失”“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等传统思想。如果到此为止,难免落入“谦退保守”的价值观。所以“守正”一环是提升文章主旨的关键。“守正”由对外部世界的占有或放弃,转向对内部世界的关照,把自我从属于一个更高的理念,从而跳出了进退得失的循环,进入不忧不惧的境界。或者说,从“上进”到“知止”是寻找自我和外物的平衡点,从“知止”到“守正”是找到了自我在大道中的安顿之处。体会到了这样一些层进关系,我们就可以再具体事件中看看这种处世之道的运用:成长历程:顺着好奇心和进取心,不断探求自然、介入社会,追求一段时间后,明白知也无涯、世事难为,于是停歇下来,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域,深耕或创新,创造出自己独有的核心价值。人生哲学:孔子“志于学”和“立”,就是“上进”阶段;“不惑”是不为名利打扰,“知天命”“耳顺”是与世无争,这都是“知止”阶段;“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道在心中,进退从容,就是“守正”。生命智慧:繁衍生息是“上进”,物种竞争、环境变化必然造成扩张的停止,在不断消长中,变异和进化才是常道。求学:一路升学到博士固然可喜,止步于硕士或本科甚至高中,也是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做出的正确决定,为学历的学习停止了,为人生的学习才真正开始,永远守住修身立德的初心。处友:朋友越走越近,也要适当保持距离,无论甘若醴还是淡如水,都要坚持超功利、有肝胆的原则。从业:升职加薪固然是打工人的上进心,但逐级提升的人员必然有限,不必追求不止,停留在自己适合的岗位后,才能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发现工作的意义。无论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慷慨献身,还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持身守洁。正气总能给人心以温润,给社会以光明。守正的关键在于坚定,所谓“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正气凛然不失节,邪气就会让路;正义昭彰不退缩,黑暗不驱而散。3写作任务解读上述材料:包括图片材料及文字材料,行文中要分析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不可缺漏。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结合材料应该有以下两个含义:(1)是要以全部材料为起点,作文的主题要由材料得出;中间要提到材料,以材料作为重要论据;结尾要回扣材料。不可置材料于不顾,不可抛开材料写作。(2)是既要结合材料的内容,也要结合材料的含义。材料的内容是指材料在上止正的书写及上进、知止、守正的意义,含义是指材料的给时代青年实现自我价值的启示意义,即哲学意义、抽象意义、扩展意义。要求写一篇文章,没有文体方面的限制,可以自由地选择一种文体进行写作。启示:作为动词,它是指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作为名词,指通过启发提示领悟的道理。所以,依据材料,要谈读了“上”“止”“正”图片及含义后所领悟的道理。道理具有抽象性,所谓启示意义,就是哲学意义、抽象意义或扩展意义。所以要结合青年在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上进、知止、守正”对其成长历程、对认识人生、对待人处事的启发来写。如:求学成长要上进不知止、待人处事要守正而知止。所谈论的对象,必须是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青年。所谈论的方面,可以是青年的成长历程、青年的人生之思、青年的处事之道(或求学、处友、从业)。体现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这项要求,需要对图片及文字中的关键信息、次要信息以及与中心立意无关的干扰信息进行有效的辨识、做出合理的评价和取舍。意在引导对材料寓意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体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正确态度,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当下时代相协调。(1)认识:认知知识,即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思维活动。作文中要对“上”“止”“正”三字包含的成长历程、人生哲学、生命智慧、待人处事之道进行定性分析。(2)评价:衡量、评定其价值。作文中要呈现对上进、知止、守正的价值分析。(3)鉴别:鉴别是指分辨一些事物的真假、优劣。作文中要辨别“上”“止”“正”的优劣。(4)取舍:指采取和舍弃;选择。取舍,是一种精神;取,是一种领悟。舍,更是一种智慧;取舍,是为人处世的至高境界。可有取有舍,也可全取不舍、全舍不取。【参考立意】(1)上进不可止,守正需创新(2)感悟“上”“止”“正”,做有为青年(3)上进知止守正,青年灼灼其华【优秀标题】以上止正处事,成花满楼人生上进而后知止,秉承守正之心求上而知止,守正而圆融上止正,大道行欲行上止正,为时代擎灯【优秀范文】1.以上止正处世,成花满楼人生上多一笔为止,止多一笔为正,三字恰为人处世之道,先上进以治学,再知止以处友,又守正而从业。这三字深藏处世待人之道,以三字修身,会成以月无缺,花满楼,金满堂的人生。以“上”求学,完善自己,以盈缺月。“上”者上进,恰为求学之士所必备,在追求学业的路上,应做至一“上”字。“上”如祖逖闻鸡起舞,“上”如匡衡凿壁偷光;“上”如宋濂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上”如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学习他们,以“上”来规范自己,用上进来求学问道。人怀有上进之心学习,才会程门立雪,待师徇疑,才会俯身倾耳,色恭礼至寻师斛。上进会使一个人在学习的激流中不退而进,也会使一个人在学习的独木桥上横扫千军,所以,处世之一,知“上”,修自我,盈缺月。以“止”处友,至于情,止乎礼,花满楼。“止”者知止,恰为处友的必备条件,维持关系,结交益友的准则。与人交往中,了解他人后再选择是否与其为友;在情理中知晓对方可以让你知道的,停止于礼节,对他人对自己保留有隐私,亦是“止”者所有的。即使是亲密无间,志趣相投的马克思与恩格斯也为对方留自己的隐私。故为交友应知而行,处友应知于情而止乎礼,这样才会有长久的友谊。处世之二,知“止”,举止恰当,花开满楼。以“正”从业,端方守正,堂堂正正,金满堂。“正”者守正,恰为从业的必然要求。从业者应守正,做好自己的工作,尽善尽美;创业者要守正创新,新颖中不乏端正;企业应堂堂正正,不欺骗顾客,不只以利益为注。从业的守正,应如化为,为国端正,为民堂正,守正创新,不欺不瞒。应勿如“毒疫苗”“毒奶粉”等欺骗消费者而只为获其利益的企业一样,忘了“正”,只为利,终害人害己,使自己身败名裂,受万人唾骂。故而从业者,应守正做事,堂堂正正,不偏不倚,不蔓不枝,独立清芳。处世之三,知“正”,得金玉满堂。当代的青年,为实现自身价值,应知上止正,修身为人,处事为友,从业为商,做一个得盈月,花满楼,金满堂的人生,以星辰山河为名,上止正为光,赴千万人赶路之约。2.上进知止,秉承守正之心“上进”“知止”“守正”这三个词语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五千年锦绣中华,风云激荡,三千里雷霆失色,龙腾星河。纵观九州历史,中华民族所传承的“礼”“义”“廉”“洁”,无不体现出前辈对“上进”“知止”“守正”的追求,吾辈青年当上进知止,秉承守正之心。博学之,青年当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上进之心。朝山褐水,叩经问史,不变的是中华民族精神中那一抹“上进”之红。思古,宋濂家贫,无从致书以读时,从未有放弃,随波逐流之念头,而是世界给他以“天大寒,砚冰坚”的求学环境,他却以“弗之怠,不敢稍俞约”的态度回报命运。观今,在门口蹭网学习的女孩的读书声仍在我耳边回荡,在妈妈摊位旁的案板上学习的女孩也亦如此,案板之下是生活中的现实,而案板上却有光明的未来。他们可谓“上”者。慎思之,青年当有“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自觉理性。岁月泼墨,缀下繁花。“知止”之心于时光中层层堆叠,久久酿香。斟古,杨慎面对重金诱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拒绝,便是“知止”的诠释。酌今,红军战士面对威逼利诱,宁死不肯出卖党组织,由此观今,青年当秉承知止之心,助华夏之船劈波斩浪,驶向远方。笃行之,青年当有“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的守正之心。孔子曾发出“沧浪清则濯缨,浊则濯足”的呼喊,屈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皆是对“守正”的追求。揆诸当下,一些人择业观“福利优先”,“唯体制是从”当被唾弃,青年人应结合自身理想与国家社会发展需要,以守正初心为遵循,个人努力向前,使国家迈出势不可挡的复兴步伐。逐梦之光,今日将来到我们手上,愿时代新青年们代代相承,信仰无声,拳拳赤子心就是最好的名声,锦绣无华,上进知止,守正之心便是最好的芳华。愿吾辈青年上进知止,秉承守正之心定能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激浊清扬,也能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