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水循环-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上物理 学案(原卷+解析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 水循环-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上物理 学案(原卷+解析卷)

资源简介

第二章 物态变化
课时2.5 水循环
知道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在水循环过程中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了解破坏和过度开发水资源的危害;
知道节约用水与水资源的保护。
地球上的水循环
自然界中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都是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陆地和海洋中的水汽化为水蒸气,积雪、冰升华为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或凝华为小冰晶飘浮在空中形成云,当雨水、雪花或冰雹降落到地面上,雪熔化成水汇入江河湖泊。
水资源及其保护
珍贵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虽然多,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爱护和珍惜它,也就是说要学会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节水措施:(1)减少水浪费;(2)防治水污染;(3)合理分配水资源;(4)加工可用水资源。
考点一 水的三态变化
1.下列各组自然现象中,水都表现为液态的是(  )
A.冰、露 B.雪、霜 C.雾、露 D.雨、雹
2.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
b)干冰吸热熔解;
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
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
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
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
A.a c B.adf C.b c D.e
3.如图所示,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4.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   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   成小水珠,有的   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   成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雨。云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冰山上的积雪   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积雪   后变成水,汇入江河,流入大海。(填物态变化名称)
5.水在自然界以不同形态存在。雨、露、雾、霜、雹、水蒸气、“白气”都是水的“化身”,属于固态的有   ,液态的有   ,气态的有   。
6.云、雨、露、霜、雪、雹、雾都是水的“化身”,其中都是固态成分的有   ,都是液态成分的有   ,有固态、液态等多种成分的是   。
7.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云的形成有液化现象,放出热量
B.雨在下落过程中有熔化现象发生,放出热量
C.树木蒸腾作用属于汽化现象,放出热量
D.由图可知,自然界中水总量不变,不必节约
8.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   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   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9.自然界中,水能以多种不同的状态呈现,其中呈固态的水是(  )
A.小雪花 B.薄雾 C.露珠 D.水蒸气
10.关于水的三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蒸气温度很高,小心烫伤
B.极寒地区,水只能是固态
C.寒冬,窗户上的白色冰晶是水凝固形成的
D.0℃时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11.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其中括号1、2、3对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分别是   、   、   ,括号3对应的物态变化中,水向外界   (填放热或吸热)。
12.右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   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3.如图是自然界中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应的条件,其中由乙状态到丙状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熔化 C.汽化 D.液化
14.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5%
,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
15.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错误的是(  )
A.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
B.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C.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会造成损害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16.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不断地   成水蒸气上升,水蒸气升入高空后遇冷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形成云,在温度高于0℃时,云中的小冰晶   成小水滴落到地面,形成雨。(填上物态变化名称)第二章 物态变化
课时2.5 水循环
知道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在水循环过程中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了解破坏和过度开发水资源的危害;
知道节约用水与水资源的保护。
地球上的水循环
自然界中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都是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陆地和海洋中的水汽化为水蒸气,积雪、冰升华为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或凝华为小冰晶飘浮在空中形成云,当雨水、雪花或冰雹降落到地面上,雪熔化成水汇入江河湖泊。
水资源及其保护
珍贵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虽然多,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爱护和珍惜它,也就是说要学会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节水措施:(1)减少水浪费;(2)防治水污染;(3)合理分配水资源;(4)加工可用水资源。
考点一 水的三态变化
1.下列各组自然现象中,水都表现为液态的是(  )
A.冰、露 B.雪、霜 C.雾、露 D.雨、雹
【解答】解:雪、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形成的小冰晶,是固态。
雾、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态。
冰、雹是由水变成的固体,是固态。
故选:C。
2.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
b)干冰吸热熔解;
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
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
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
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
A.a c B.adf C.b c D.e
【解答】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中会迅速的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是吸热的过程;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由气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华;
冰晶变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称为熔化。
故选:B。
3.如图所示,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冰变成水叫熔化;故A错;
B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叫凝华;冰变成水叫熔化;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故B错、C正确;
D、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叫凝华;冰变成水叫熔化;故D错。
故选:C。
4.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   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   成小水珠,有的   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   成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雨。云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冰山上的积雪   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积雪   后变成水,汇入江河,流入大海。(填物态变化名称)
【解答】解:①水变为水蒸气,液态变为了气态,是汽化现象;
②水蒸气变为了小水珠,气态变为了液态,是液化现象;
③水蒸气变为了小冰晶,气态变为了固态,是凝华现象;
④小水滴变成了小冰晶,液态变为了固态,是凝固现象;
⑤积雪直接变成水蒸气,固态变为了气态,是升华现象;
⑥雪变为了水,固态变为了液态,是熔化现象。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凝华;凝固;升华;熔化。
5.水在自然界以不同形态存在。雨、露、雾、霜、雹、水蒸气、“白气”都是水的“化身”,属于固态的有   ,液态的有   ,气态的有   。
【解答】解:根据物质三种状态的特征,可得:
(1)霜、雹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故属于固态;
(2)雨、露、雾、白气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属于液态;
(3)水蒸气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属于气态。
故答案为:霜、雹;雨、露、雾、白气;水蒸气。
6.云、雨、露、霜、雪、雹、雾都是水的“化身”,其中都是固态成分的有   ,都是液态成分的有   ,有固态、液态等多种成分的是   。
【解答】解:根据物质三种状态的特征,可得:
(1)水蒸气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属于气态。
(2)雨、露、雾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属于液态;
(3)霜、雪、雹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故属于固态;
(4)云里面既有气态的水蒸气也有液态的小水滴和固态的小冰晶,故包含多种状态;
故答案为:霜、雪、雹; 雨、露、雾; 云。
7.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云的形成有液化现象,放出热量
B.雨在下落过程中有熔化现象发生,放出热量
C.树木蒸腾作用属于汽化现象,放出热量
D.由图可知,自然界中水总量不变,不必节约
【解答】解:A、云的形成既有液化现象,也有凝华现象,都需要放出热量,故A正确;
B、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属于熔化现象,这一过程吸收热量,故B错误;
C、树木蒸腾作用是树内水分汽化为水蒸气,这一过程需要吸热,故C错误;
D、自然界中水的总量虽然不变,但真正能为人类所利用的淡水却不多,因此我们必须要节约水资源,故D错误。
故选:A。
8.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   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   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解答】解:水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
水蒸气放出热量变成水,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
9.自然界中,水能以多种不同的状态呈现,其中呈固态的水是(  )
A.小雪花 B.薄雾 C.露珠 D.水蒸气
【解答】解:
A、小雪花是水的固体状态,故A正确;
B、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雾,雾气是水的液体状态,故B错误;
C、露珠是水的液体状态,故C错误;
D、水蒸气是水的气体状态,故D错误。
故选:A。
10.关于水的三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蒸气温度很高,小心烫伤
B.极寒地区,水只能是固态
C.寒冬,窗户上的白色冰晶是水凝固形成的
D.0℃时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解答】解:A.水蒸气的温度可能低于0℃或者高于100℃,也可能高于0℃低于100℃,温度不确定,所以无法判断是否会烫伤,故A不符合题意;
B.极寒地区,水除了固态也有气态水蒸气的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
C.寒冬,窗户上的白色冰晶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0℃时水可能是固态冰、液态水,也可能是气态的水蒸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其中括号1、2、3对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分别是   、   、   ,括号3对应的物态变化中,水向外界   (填放热或吸热)。
【解答】解: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
(1)冰变为水的现象叫熔化,熔化过程吸热;
(2)水蒸气变为水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过程放热;
(3)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冰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过程放热;
故答案为:熔化;液化;凝华;放热。
12.右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   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解: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为水蒸气是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珠的变化是气态变为液体,是液化;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凝华。
13
.如图是自然界中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应的条件,其中由乙状态到丙状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熔化 C.汽化 D.液化
【解答】解:由于甲变为乙吸热,丙变为甲吸热,故丙是固态,甲液态,乙为气态,乙状态到丙状态,即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
故选:A。
14.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
【解答】解:A、海水吸热,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由液态的小水珠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15.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错误的是(  )
A.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
B.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C.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会造成损害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解答】解:A
、水循环在海洋、陆地和天空等不同领域以固态、液态或气态形式存在。但不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故A错误;
B、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从液态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
C、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但对环境会造成损害,故C正确;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故D正确。
故选:A。
16.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不断地   成水蒸气上升,水蒸气升入高空后遇冷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形成云,在温度高于0℃时,云中的小冰晶   成小水滴落到地面,形成雨。(填上物态变化名称)
【解答】解:陆地和海洋中的水变为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
水蒸气升入高空后遇冷变为小水滴,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变为小冰晶,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
小冰晶变为雨是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凝华;熔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