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平面镜-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上物理 学案(原卷+解析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 平面镜-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上物理 学案(原卷+解析卷)

资源简介

第三章 光现象
课时3.4 平面镜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会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及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步骤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未点燃的相同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重合,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量出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实验常考点
实验在 较暗 的环境中进行便于找蜡烛的像;
实验中选择 较薄 的玻璃板;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
选用两个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 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
利用一支与物体(蜡烛)相同的蜡烛确定其成像的位置和大小,这是 等效替代 法;
多做几次实验是为了 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虚像:能被人看见,但又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叫作虚像。
平面镜应用及危害
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路
危害:如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
用对称法作出平面镜所成的像
如:过A点向平面镜作垂线AO1,并等距离延长到A′点,则A′点即A点的像。同理作出B点的像B′点。用虚线连接A′、B′即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考点一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将蜡烛逐渐远离平面镜,平面镜中的像(  )
A.靠近镜面 B.远离镜面 C.越来越大 D.越来越小
【解答】解:AB、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将蜡烛逐渐远离平面镜,平面镜中的像也将远离镜面,故A错误,B正确;
CD、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将蜡烛逐渐远离平面镜,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CD错误。
故选:B。
2.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能看到像,是因为B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
B.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所成的像将变小
C.若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则蜡烛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D.若蜡烛A所成的像偏低且倾斜,则图乙中的③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解答】解:A、B为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我们能通过玻璃板看到蜡烛的像B,是因为A发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虚像B本身不会发光,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物像等大,因此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蜡烛A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
C、由于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只将玻璃板上移,而蜡烛不变,则蜡烛的像的位置也不变,故C错误;
D、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甲图平面镜竖直放置,不会出现像偏低的情况,乙和丙图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分别作出蜡烛A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丙图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如下图,故D正确。
故选:D。
3.小明站在平面镜前1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s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1.2m,像的大小不变 B.2.4m,像的大小不变
C.1.2m,像变小 D.2.4m,像变小
【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由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m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m,则像与他之间的距离为1m×2=2m;
由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2s,根据速度公式变形s=vt可得,他远离平面镜的距离为s=0.1m/s×2s=0.2m,此时他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0.2m+1m=1.2m,所以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2m;此时他的像到他的距离为1.2m+1.2m=2.4m;
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像的大小将不会改变。
故选:B。
4.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平面镜竖直向上提高2cm,铅笔的像也向上提高了2cm
B.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将不能成完整的像
C.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也向右运动
D.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向右运动
【解答】解:
A、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将平面镜竖直向上提高2 cm,铅笔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铅笔的像不动,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与镜子的大小无关,故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不变,仍然成完整的像,故B错误;
C、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铅笔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大,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大,它的像向左运动,故C错误;
D、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时,铅笔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铅笔的像也向右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5.小华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面镜,像也面镜.于是她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她按图甲摆放器材,进行实验。
(1)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确定    。
(2)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    (A/B)侧观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
(3)改变    (“蜡烛A”、“蜡烛B”)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测出A和B
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实验数据。
(4)小华将图甲中的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如图乙所示),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她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NOF    (>/=/<)∠EON。
(5)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
【解答】解: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另一个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A侧观察。B能和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3)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实验数据
(4)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NOF=∠EON;
(5)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当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
故答案为:
(1)像的位置;(2)A;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蜡烛A;(4)=;(5)光路是可逆的。
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
(2)如图甲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将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相同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发现蜡烛B可以与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重合。
(3)经过多次实验,分别记录蜡烛A、蜡烛B在纸板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然后沿着玻璃板在纸板上的位置将纸板对折,发现B1与A1、B2与A2、B3与A3位置重合,表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
(4)将光屏竖直放在蜡烛B的位置,如果不能在光屏上直接观察到蜡烛A
所成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   像。
【解答】解:(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把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的另一侧,直到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经过多次实验,分别记录蜡烛A、蜡烛B在纸板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然后沿着玻璃板在纸板上的位置将纸板对折,发现B1与A1、B2与A2、B3与A3位置重合,说明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将光屏竖直放在蜡烛B的位置,如果不能在光屏上直接观察到蜡烛A所成的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未点燃;(3)相等;(4)虚。
7.小丽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实验中用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是为了   。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解答】解:(1)①当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所以选择2mm的玻璃板;
②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的大小,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故答案为:(1)2;大小;(2)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不能;虚像;(3)蜡烛B与A的像始终无法重合。
考点二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8.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解答】解:A、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不符合题意。
B、虚像是正立的。平面镜的虚像是正立的,但是左右相反;凸透镜的虚像是正立的、左右是一致的。符合题意。
C、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不符合题意。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缩小的、等大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
C.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D.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解答】解:A、光的直线传播可以产生实像,光的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我们能看到虚像和实像,是因为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实像有放大、等大、缩小,虚像有等大、缩小、放大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是否用光屏能承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承接不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三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10.如图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连接A′、B′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11.如图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12.如图所示,眼睛A通过平面镜看到点光源的像S',请找出点光源S并画出眼睛A看到点光源像S'的一条光路图。
【解答】解:做S′关于镜面的对称点即为点光源S,像S'与眼睛A的连线与镜面的交点便是入射点O,连接SO、OA即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13.按要求作图。在图中,物体AB竖直放置,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考点四 平面镜的应用
14.测量视力时,人距视力表5m。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小明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检查视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平面镜6m
B.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距视力表5m
C.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小明4m
D.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距视力表3m
【解答】解:把题意画成示意图如下:
人与镜距离2m,人与视力表距离1m,视力表与镜距离即为2m+1m=3m,
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距视力表3m+2m=5m,
所以视力表的像离人的距离为3m+2m=5m。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视力表的像离镜距离也为3m,
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距视力表3m+3m=6m。
综上分析可知,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5.如图所示为潜水艇的潜望镜结构图。现有一军舰位于S点处,则潜水艇中的人通过潜望镜看到像的位置(  )
A.在图中的A处 B.在图中的B处
C.在图中的C处 D.在图中的D处
【解答】解:如图,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军舰在平面镜1中成像,像在S′处,军舰的像又在平面镜2中成像,像在C处。
故选:C。
16.小明去商场买鞋,站在竖直放置于水平地面上40cm高的试鞋镜前面时,看不到自己穿的鞋的像,如图所示。下列措施中能让他看到镜中鞋的像的是(  )
A.小明离镜子远一些
B.穿着鞋的脚抬高一些
C.将镜子绕底边逆时针旋转一些
D.弯腰或下蹲一些
【解答】解:根据图示,要想看到镜中的新鞋,就要使眼睛看到新鞋成的像;
鞋子反射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必须能进入人的眼中,由图可以看出:
弯腰或下蹲,可以看到镜中的鞋,使离镜子远一些、将镜子绕底边逆时针旋转一些、穿着鞋的脚抬高一些,如果原来看不到,则依然无法看到。
故选:D。
17.将平面镜M1和M2拼接起来,两镜面在同一平面内,中间隔一硬纸板条NN′,如图所示。现在两平面镜前放一根点燃的蜡烛,则蜡烛在左右两面镜子中(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的位置
【解答】解: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蜡烛在M1和M2两面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
左右两面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像与蜡烛关于镜面对称,因为在同一平面内,蜡烛到左右两面镜子的距离相同,所以两个像的位置是相同的,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8.如图是某时刻丹丹家电子时钟显示的时间,若丹丹从背后的平面镜中看,时间应该是    ,若从水平玻璃茶几的台板中看,时间应该是    。
【解答】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题中所显示的时刻与10:51成轴对称,所以此时实际时刻为10:51;
当从水平玻璃茶几的台板中看,上下会颠倒,时间为15:01。
故答案为:10:51;15:01。
19.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如右图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
A.1m B.2m C.1.5m D.3m
【解答】解:已知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但房间空间太小,
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人与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5m,如图所示:
视力表距平面镜3m,
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距离平面镜为3m,
人距平面镜应为5m﹣3m=2m。
故选:B。
考点五 凸面镜和凹面镜
20.站在哈哈镜前会看到变形的景物,哈哈镜由几种镜子组成,其中不包括(  )
A.凸面镜 B.凸透镜 C.平面镜 D.凹面镜
【解答】解:哈哈镜是面镜,是凸面镜、凹面镜和平面镜的组合,光不能透过,没有应用透镜,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21.平面镜的镜面是平的,但有许多场合镜子的表面是曲面,常见的有凸面镜和凹面镜。与平面镜相比,凸面镜能扩大视野,所以道路的拐弯处常常会放置凸面镜。如图所示,关于凸面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凸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起扩大视野的作用,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缩小的虚像,故B正确。
故选:B。
22.手电筒中的反光罩是   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在山区道路的拐弯处常常设置有   镜,其作用是   ,有利于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解答】解: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手电筒中的反光装置相当于凹面镜,能“聚光”使光线成为平行光;
凸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因此汽车的观后镜装有凸面镜可以达到扩大视野的目的。
故答案为:凹面;凸面;扩大视野。第三章 光现象
课时3.4 平面镜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会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及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步骤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未点燃的相同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重合,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量出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实验常考点
实验在 较暗 的环境中进行便于找蜡烛的像;
实验中选择 较薄 的玻璃板;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
选用两个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 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
利用一支与物体(蜡烛)相同的蜡烛确定其成像的位置和大小,这是 等效替代 法;
多做几次实验是为了 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虚像:能被人看见,但又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叫作虚像。
平面镜应用及危害
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路
危害:如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
用对称法作出平面镜所成的像
如:过A点向平面镜作垂线AO1,并等距离延长到A′点,则A′点即A点的像。同理作出B点的像B′点。用虚线连接A′、B′即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考点一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将蜡烛逐渐远离平面镜,平面镜中的像(  )
A.靠近镜面 B.远离镜面 C.越来越大 D.越来越小
2.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能看到像,是因为B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
B.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所成的像将变小
C.若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则蜡烛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D.若蜡烛A所成的像偏低且倾斜,则图乙中的③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3.小明站在平面镜前1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s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1.2m,像的大小不变 B.2.4m,像的大小不变
C.1.2m,像变小 D.2.4m,像变小
4.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平面镜竖直向上提高2cm,铅笔的像也向上提高了2cm
B.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将不能成完整的像
C.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也向右运动
D.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向右运动
5.小华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面镜,像也面镜.于是她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她按图甲摆放器材,进行实验。
(1)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确定    。
(2)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    (A/B)侧观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
(3)改变    (“蜡烛A”、“蜡烛B”)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实验数据。
(4)小华将图甲中的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如图乙所示),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她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NOF    (>/=/<)∠EON。
(5)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
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
(2)如图甲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将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相同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发现蜡烛B可以与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重合。
(3)经过多次实验,分别记录蜡烛A、蜡烛B在纸板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然后沿着玻璃板在纸板上的位置将纸板对折,发现B1与A1、B2与A2、B3与A3位置重合,表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
(4)将光屏竖直放在蜡烛B的位置,如果不能在光屏上直接观察到蜡烛A所成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   像。
7.小丽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实验中用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是为了   。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考点二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8.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9.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
C.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D.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考点三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10.如图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11.如图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12.如图所示,眼睛A通过平面镜看到点光源的像S',请找出点光源S并画出眼睛A看到点光源像S'的一条光路图。
13.按要求作图。在图中,物体AB竖直放置,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考点四 平面镜的应用
14.测量视力时,人距视力表5m。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小明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检查视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平面镜6m
B.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距视力表5m
C.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小明4m
D.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距视力表3m
15.如图所示为潜水艇的潜望镜结构图。现有一军舰位于S点处,则潜水艇中的人通过潜望镜看到像的位置(  )
A.在图中的A处 B.在图中的B处
C.在图中的C处 D.在图中的D处
16.小明去商场买鞋,站在竖直放置于水平地面上40cm高的试鞋镜前面时,看不到自己穿的鞋的像,如图所示。下列措施中能让他看到镜中鞋的像的是(  )
A.小明离镜子远一些
B.穿着鞋的脚抬高一些
C.将镜子绕底边逆时针旋转一些
D.弯腰或下蹲一些
17.将平面镜M1和M2拼接起来,两镜面在同一平面内,中间隔一硬纸板条NN′,如图所示。现在两平面镜前放一根点燃的蜡烛,则蜡烛在左右两面镜子中(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的位置
18.如图是某时刻丹丹家电子时钟显示的时间,若丹丹从背后的平面镜中看,时间应该是    ,若从水平玻璃茶几的台板中看,时间应该是    。
19.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如右图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
A.1m B.2m C.1.5m D.3m
考点五 凸面镜和凹面镜
20.站在哈哈镜前会看到变形的景物,哈哈镜由几种镜子组成,其中不包括(  )
A.凸面镜 B.凸透镜 C.平面镜 D.凹面镜
21.平面镜的镜面是平的,但有许多场合镜子的表面是曲面,常见的有凸面镜和凹面镜。与平面镜相比,凸面镜能扩大视野,所以道路的拐弯处常常会放置凸面镜。如图所示,关于凸面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2.手电筒中的反光罩是   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在山区道路的拐弯处常常设置有   镜,其作用是   ,有利于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