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关键能力:
1.通过阅读文字材料,思考、探究、合作学习,能够从相关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学会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进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2.科学精神:通过探究哲学的基本问题,树立唯物主义观念。
3.公共参与: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三、教学重点
重点: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难点: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
四、课前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一天,贝克莱和友人约翰生博士散步,讨论“存在就是被感知”的问题,不小心碰上了一块石头。约翰生博士便问道:“在碰到这块石头、产生痛觉以前,它是否存在?”
问题:同学们认为这块石头在你碰到之前,你产生痛之前存不存在?
教师:对于这个问题,也就是先有石头还是先有你对石头的感觉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就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那么,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通关本节课的问题,你将得到答案。
新课讲授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探究一:中学生晓慧曾经很相信星座占卜。有一段时间,她的成绩不是很好,即使十分努力也没有什么效果,为此她非常郁闷。后来偶然在抖音发现一个占星博主,在那儿,她知道了“原因”,那就是当年她的“考试运”不好。她半信半疑,占星博主说她这个星座这周要注意感冒,结果,周六她真的感冒了。从那以后,她便非常相信占星,只要遇到什么事,都会去算一算。妈妈发现了这个情况后,及时开导她,让她明白了大部分预言其实都比较笼统,偶尔碰上几件很正常。而且我理解迷信占卜的人往往深陷其中,把“预言”拼命往自己身上套,当然“越算越准”。现在她明白了,这是一件很可笑的事,遇到问题,一定要从自身找原因,千万不可被虚无的占星所迷惑。
●同学们,你们相信星座嘛?为什么包括中学生在内的好多人都相信这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他们之所以会相信这些迷信活动,是由于他们没有正确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
●那么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他又包含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那我们先来了解第一个问题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探究二:我国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肖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满座。他们迷信佛教,
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普通官员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
谢则神灭”。他认为,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形体存在则精神存
在,形体死亡则精神消失。他把肖子良等帮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肖子良几次组织
人马与他辩论,都被他驳倒。肖子良无可奈何,派人对他说: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不
怕得不到高官,为什么发表这种违背潮流的言论呢?你应当赶快放弃你的言论。范缜听
后,哈哈大笑:要我范缜“卖论求官”,那我早就是“高官”了。
●范缜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这里的“形”指的是什么?“神”指的是什么?你认为是先有“形”还是先有“神”?“形”和“神”的关系应该怎样?
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正方:先有“形”,反方:先有“神”
我们再来探讨一下第二个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探究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说:“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吾,吾知之濠上也。”
●惠子的说法属于什么观点?我们的思维能否反映现实世界?
点拨:按照惠子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由此推论下去,世界上就没有可以认识的东西了。惠子的观点属于不可知论。我们的思维能够反映现实世界。
探究四: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都会处理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例如,在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工人做工、企业管理这些事情中,学习计划、教学计划、做工计划、企业经营管理策略等,这些属于思维问题;而学习实际、教学实际、做工实际、企业面对的实际情况,这些则属于存在的问题。
●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按照学习计划学习很重要吗?为什么?
●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
点拨:按照学习计划学习很重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没有好的学习计划对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其次,制订学习计划,可以促使我们按照计划机行任务,推除困唯和干扰,机行计划是意志力的体现。再次,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最后,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翠,减少时间浪费。合理的计划安排能使我们更有效地利用时间。
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皙学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糸问题。学习计划、教学计划、耕作收获计划、做工方法步驟、企业经营策略等、医生的处方,这些属于思维,而学习实际、教学实际、耕作收获实际、做工实际、企业面对的市场实际、患者的病情则属于存在。
(二)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人类从事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是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好的,那么接下来我就来看看对第一个问题的不同问答,划分了两大门派,即派别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三)唯物主义和心物主义
探究五:清朝的方飞鸿写过《广谈助》一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家的岳母死了,全家准备前去祭奠,并请私塾先生给撰写一篇祭文。私塾先生糊里糊涂,按照古书误抄了一篇祭岳父的文章,交给了东家。东家人看出了祭文的错误,责怪私塾先生太马虎,但私塾先生固执地说:“古书上写的都是判定过的,怎么会错呢,只怕是他家死了人吧。”
你怎样看待私塾先生的这种说法?
探究六:某位学者问一位农民工:“你是做什么的?追求什么?”
民工:“打工。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你如何看待学者的这种说法,谈谈你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
点拨: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唯物主义,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3)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那么唯物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几个过程,我们来了解一下。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探究八:◆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试图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
b.局限性: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探究九: 17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伽森狄。它恢复了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原子论的思想,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这一思想可以说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对物质的最高概括和认识成果。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尔巴赫。他是无神论者,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他说从事哲学研究不应以超自然的事物二以事物为出发点一,因为在自然这个圈子之外什么也不存在。自然不是别的,它是物质世界的整体,是物质事物的总和。所谓物质就是“以任何一种方式刺激我们感官的东西”。物质自身有运动能力,他独立存在具有自身的原因。物质之所以有区别,是由于构成它们本身的物质分子配合的多样性。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是纯粹物质的东西。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
b.局限性: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探究十:在严寒的冬天里,一群人点燃了一堆火.大火熊熊燃烧,烤得人浑身暖烘烘的,有个人想:天这么冷,我绝不能离开火,不然我就会被冻死,其他人也都这么想,于是这堆无人添柴的火不久便熄灭了,这群人全被冻死了.
又有一群人点燃了一堆火,其中有一个人想,如果大家都只烤火不检柴,这火迟早也会熄灭,其他人也都这么想.于是,大家都去捡柴,没有人烤火,都被陆续冻死在了捡柴的路上,火最终因缺柴而灭.
又有一群人点燃了第三堆火,这群人没有全部围着火堆取暖,也没有全部去捡柴,而是制定了轮流取暖、轮流捡柴的制度;一半人取暖,一半人拣柴,于是人人都去捡了柴,人人也都得到了温暖,火堆因得到了足够的柴源而熊熊地燃烧,大火和生命都得到了。
为什么只有第三群人得以生存?体现了什么观点
解答:当各部分已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就如同第三个火堆,第三个群体发挥了优化组合的优势,他们在处理取暖与捡柴的矛盾时,采取了轮流制度,一半儿取暖,一半儿捡柴,既照顾了整体利益,又兼顾了个体利益,既考虑了长远利益,又照顾了眼前利益,他们办事情选择了最佳方案,实现了最优目标(让火与生命延续),他们的聪明之举不得不令人叹服!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力量消弱,甚至相互抵消,使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之和:像第一、第二火堆和群体,他们要么只顾取暖,无人拣柴,要么只拣柴,不知烤火,不管哪种情况,对延续火与生命都不是最佳方案,最终都导致了可悲的下场!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
那么,唯心主义又有哪几种观点呢?
探究十一: 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陆续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你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 ;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为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主观唯心主义
探究十二:
1、“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老子)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万物。”(老子)
3、“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程颐)
客观唯心主义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②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③比较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共同点: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都认为思维或意识是本原,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
评价:①进步性:对人们认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②局限性:把人的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是错误的。
探究十三:二元论的概念是很晚才提出的;二元论的观点自古希腊就存在,其典型代表是柏拉图。主张世界有意识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强调物质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二元论实质上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它和一元论相对立。
你赞同这种说法嘛?
点拨:在哲学史上曾出现一些所谓的二元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是平行的,都是世界的本原。二元论如同一人骑二马,是非常危险的。对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这问题的回答,要么是唯物主义的,要么是唯心主义的,决不会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事实上并不存在彻底的二元论,因为任何二元论最终都会滑向唯心主义。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长期存在。从派别上讲,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正如毛泽东所作的通俗比喻虽然存在着这样“两个对子”,但从独立的基本派别上看,只能是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3、结束新课
那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的代表人物和观点呢,下节课上课前我们找同学们来分享。
4、课堂小结
通关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指导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
六、板书设计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4.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学案及同步课时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