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
教学题目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所属学科 化学 学时安排 1课时 年级 九年级
所选教材 化学
一、导学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和技能 ①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②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③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对获得二 氧化碳气体的途径的讨论与分析,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树立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②让学生设计、组装实验装置,体验、反思和完善设计,掌握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增强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培养合作、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 ③通过分析和探究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正唯物主义教。培养理科学习中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学生对实验室里如何制取气体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实验室常用三种方法来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由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不同,它们的制取装置不同。通过氧气性质的学习和收集装置的结合,学生也有了选择收集装置的部分经验。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的经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灭火等。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一些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发应原理,但却不知道怎样选择才适合实验室制备气体及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对其进行引导,使知识得到补充完善,使能力得到提升。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实验归纳实验室制备一般气体的规律。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3.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内容的问题)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力争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使教学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统一。基于以上思想设计此课,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
学生已学习了氧气的制法,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对于常见仪器的操作也比较熟悉。我所教班级的学生课堂上比较活跃,对化学充满兴趣, 但由于来自农村,他们实验时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较弱,所以我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实验探究方法,使他们获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打√)
(1)教室√ (2)局域网 (电子档案袋) (3)城域网
(4)校园网 (5)因特网 (6)其他
2.学习资源类型(打√)
(1)课件√ (2)工具 (3)专题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 √ (5)案例库 (6)题库
(7)网络课程 (8)电子档案袋 (9)其他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说明名称、网址、主要内容)
本节课我采用了合作探究、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讲解、比较归纳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四、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打√)
(1)真实情境√ (2)问题性情境√
(3)虚拟情境 (4)其他
2.学习情境设计
为了让学生很好地学习本课,课堂上我采用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学习活动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抛锚式
(2)支架式
(3)随机进入式 。
(4)其他√ 要求学生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探究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学案 完成学案。 鼓励学生创新。
2.协作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竞争 √
(2)伙伴√
(3)协同√
(4)辩论
(5)角色扮演
(6)其他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复习回顾引入新课→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药品→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效果应用设计→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发生和收集装置→课堂练习
4.教学准备: ①多媒体投影、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仪器和药品。
②教学用具
器材:锥形瓶 试管 集气瓶 带导管的橡皮塞 长颈漏斗
药品:石灰石 碳酸钠 稀盐酸 稀硫酸
5.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演示实验】教师准备了一只空饮料瓶,向其中倒入半瓶热水后倒掉,然后迅速拧紧瓶盖,将其浸入冷水中,瓶子马上变瘪了。 然后教师又拿出一只事先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饮料瓶,对同学们说:“刚才我用热水做的这个实验,现在改用冷水,看看能否成功。”当教师向瓶中注入约1/3体积的水后,立即拧紧瓶盖,用力振荡,发现瓶子也慢慢变瘪了。 这时学生们有点迷惑了,教师趁机鼓动:“大家想不想亲手做一下,在每组仪器用品中,都有一只塑料瓶,大家试验一下吧!” 观察、思考 学生们感到惊奇,但是大家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是因为封闭的塑料瓶内盛有热空气,当它遇冷后体积缩小,瓶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软塑料瓶自然就变瘪了。 学生们模仿教师的实验后,感到很失望,因为他们的瓶子都没有变瘪 。 既是为了引课,也是为了让学生对亲自制取一瓶二氧化碳产生迫切需要,在任务驱动下,为探究二氧化碳的制法作好铺垫。
【讲述】其实老师的瓶子和大家的不一样,我的瓶子里面装有一种‘神秘’的气体,而大家的瓶子里面只是空气。我瓶子里的气体,一遇见水呀,就哧溜溜钻进去很多――能溶于水,所以密封的瓶子里面气压也会减小,当然就会变瘪了。 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预习过,很快大家就回答说:“二氧化碳”。也有同学回答是氧气或氮气的,但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了,在前面学过这两种气体都是难溶于水的。
环节二、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列举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能写出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教师鼓励学生想出尽可能多的反应。 小组活动,组内讨论、交流。学生提出的方法有: (1)碳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 (2)一氧化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3)木炭还原氧化铜; (4)蜡烛燃烧; (5)碳酸钠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质量守恒定律》中有该实验); (6)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或稀硫酸)(某些学生已预习); (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提出问题】大家列举的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些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应该从反应条件、药品来源、操作是否简便、气体是否便于收集等方面综合考虑。并从上述7个反应中初步筛选出“碳酸钠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和“碳酸钙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 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利用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石灰石与稀硫酸、碳酸钠与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硫酸的反应,哪个更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 概括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其反应原理是:CaCO3+2HCl =CaCl2+H2O+CO2↑。 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实验,并得出结论: (1)碳酸钠无论与哪种酸反应,速度很快,不易收集; (2)石灰石与稀硫酸的反应开始时有气泡产生 ,但随之气泡越来越少,慢慢停止了反应; (3)只有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速度适中,反应在持续进行,收集起来也很方便。[来源:学科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环节三、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对比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你发现了什么? 分析对比,得出:二者虽然所用药品不同,但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都相同,即都是“固+液→气,且反应不需要加热”。 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通过对比的方法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提出问题】通过对比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利用所给的仪器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能得出多少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和收集装置。 师生讨论,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并得出如下图所示的几种可行性装置: 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思维的空间和载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布置任务】选择其中一种实验装置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你是否收集满了。 学生动手实验,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交流:(1)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2)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3)验满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环节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师生共同交流,得出如下思路:确定反应原理——设计实验装置(包括反应装置和收集装置)——进行实验——收集气体——检验气体——验满。 整体认识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拓展延伸】用家庭厨房中的物品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提示:纯碱是碳酸钠,器具可以考虑用各废弃饮料瓶、输液器的塑料软管等) 课后完成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1)课堂提问√ (2)书面练习√ (3)达标测试√
(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 (5)合作完成作品 (6)其他 (电子档案袋)互评
2.测试内容
【课堂练习】 ⑴ 实验室常用固体亚硫酸钠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SO2气体,已知SO2是无色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则实验室制取SO2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 ⑵ 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甲烷。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则实验室制取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 (已知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H: 1 C:12 O :16 S: 32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