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班级:_________ 姓名 综合评价【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能准确说出长度的单位,能够进行相关的单位换算;能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有初步的辨识长度的能力。2.通过探究,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能够认识估读的科学意义,能有序归纳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3.通过自主学习能准确说出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会正确使用停表测量时间。形成关注社会发展是科学态度。4.通过实验和讨论,能初步说出误差的含义,能简单辨析误差与错误,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价任务】独立完成反馈练习1.2.3.4 分别检测目标1.2.3.4.【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一:认识长度的单位【合作探究】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本10--11页后,合上课本与同伴交流下列问题。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 叫单位.为便于国际间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 ,和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 m= dm= cm= mm= ___________________μm= nm。换算:3×105nm= cm= dm。3.长度的估测: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请几3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黑板长2.5 、课桌高0.7 、篮球直径24 、新铅笔长1.75 、手掌宽1 。“小资料”: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 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 米。阅读课本第13页“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形成感性认识。【评价任务一】完成反馈练习一学习活动二:学习测量长度1. 长度测量的工具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 测量,是很多物理量测量的基础。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1)常用工具:刻度尺,包括各种直尺、 卷尺、 米尺,通常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使用。(2)精密测量工具: , 等,通常在机械加工进行的精密测量时使用。2.认识刻度尺使用任何一种测量工具都要了解它的测量范围,也就是 ,和刻度尺上相邻两刻度线的距离,也就是 ,它决定了测量的准确程度。对照下图写出刻度尺和三角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刻度尺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选”:根据 选择适当的刻度尺。“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 、 、 。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零刻度线要对准 ,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 (即“紧贴物体且不 ”)。“读”:读数时视线要 刻度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要估读且只能估读一位)。“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 值﹑ 值和 组成)。4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学生操作,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圆柱体的高、木块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要求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1).测量前:观察到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 刻度线量起。(2)测量时:正确放置刻度尺; 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 线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3).读数时,视线要正对 ;要注意区分大格及小格的数目。(4).记录时,记录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 cm。根据课本12页实验要求,测量物理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度和宽度,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课本表格中。测量对象 长度 宽度课本作业本【评价任务二】完成反馈练习二学习活动三:探究时间的测量 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本13--14页,合上课本与同伴交流。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换算关系是:1h= min;1min= s;1s=103ms;1ms=103μs2.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滴漏、等;现代:机械钟表、石英钟、电子表等、测量时间间隔常用停表。3.机械停表的使用甲 乙(1)量程和分度值:机械停表的外圈(大表盘)以秒为单位,内圈(小表盘)以分为单位,不同停表量程和分度值会不同,量程以小圈为准。如甲图中表的量程(小表盘)是 ;分度值(大表盘)是 s。(2)读数:先读 表盘对应的示数,再读 表盘对应的示数, +大表盘示数即为时间。小表盘示数不足1小格时,只需读出 示数即可;上面乙图秒表显示的时间为: s。(3)练习停表的使用:①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走动②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走动,即可读数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回零(4)用停表测量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以及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评价任务三】完成反馈练习三学习活动四:认识误差 合作探究:1.用两把不同的直尺测量同一物块的长度,如下图所示甲乙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个物体,用不同的刻度尺测量,测量值会有差别?物体的真实长度能测量出来吗?被测物体真正的长度即真实值只有一个,而每个同学测同一个物体的测量结果可能不同,说明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是有差别的。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1.定义: 和 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2.产生原因:测量 、 环境、 因素。交流讨论: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测量总是人利用工具进行的,测量工具自身制造时的精密度不够会造成误差,温度、湿度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测量工具的精密度。并且测量时还要估计,总会有一些误差。所以误差不能消灭,只能尽量减小。3.减小误差的方法: ;选用 测量工具;改进 。4.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 是可以避免的,而 是不可避免的。【精讲点拨】1.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中的准确值应该是相同的。2.长度测量结果要估读一位且只能估读一位,若被测长度的终端恰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应估读“0”。3.多次测量所求平均值保留的有效数字位数应该和测量值保持一致。4.错误是可以而且必须避免的,误差不能消除,只能减小。【评价任务四】完成反馈练习四【课堂总结】同组同学2分钟相互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学后反思】本节课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有什么体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