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对点练习——202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一)比喻1.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雪 寒风 疲惫 路灯答: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人生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码头,慈祥的外婆就住在码头上。B.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太阳更有精神了,岸上有三棵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C.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瞬间,清光四射,月光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D.江南小镇有过浮沉荣辱,但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的沧桑之感。3.比喻,能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读者通过对喻体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被比喻对象,请结合下面语段的内容,说说“白地”在这里具体指什么。一个作家因为不了解而省略某些东西,其作品只会出现漏洞。没有厚重深广的贮存和明锐犀利的洞察,谈何剔抉舍弃,谈何“水面上”与“水面下”?更何况大量舍弃的还在“八分之七”以外,蕴含在作品之下之后的“八分之七”也不仅仅是一堆生活具象,那里更重要的还有作家的人格修为、气质秉赋、灵性才情、魂魄血肉及其对人生、对时代、对自然、对艺术的领悟、发现与理解。多年前曾有人指出某些“乡土诗”写得过实过满,具体物事堆砌过多,泥土味呛鼻,视野浑浊没有天空的弊病。而在一些充斥目下刊物的所谓都市及市民小说那里,我们看到的同样是一派不加节制、选择和提炼的俗世生活之流的率意截取,大量无新鲜感无独特性无目的指向的庸常细节的胡乱堆砌,没有景深,看不见天空,读者如入垃圾站或废旧物品市场,只感觉窒闷恶心、烦乱狂躁,冗赘繁杂的后面空洞单调如一片白地。答:4.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茶之以浓酽胜者莫过于功夫茶。《潮嘉风月记》说功夫茶要细炭初沸连壶带碗泼浇,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数巡之后,又如嚼橄榄,舌根微涩,好像越喝越渴,欲罢不能。喝功夫茶,要有工夫,细呷细品,要有设备,要人服侍,如今乱糟糟的社会里谁有那么多的功夫?红泥小火炉哪里去找?伺候茶汤的人更无论矣。喝茶,喝好茶,往事如烟。提起喝茶的艺术,现在好像谈不到了,不提也罢。答:5.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B.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C.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D.月照花林皆似霰(二)比拟6.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觉醒年代》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伟人的形象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可敬可爱。“情与爱”的注入,让伟人们不再是百年间千里独行的“苦行僧”,而是真的在中国的土壤里落了地,生了根,开出了感人肺腑、明艳活泼的花朵。剧组坚持“以史为据、以人为本”“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尽可能呈现历史真实、传递爱国情怀,无论剧本、表演,还是服装、化妆、道具,各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答:8.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一物写一组句子,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内容符合该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哲理。雨伞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却湿透了你自己。答:(三)借代9.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B.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C.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D.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10.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B.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D.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11.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借代进行简要分析。我也奇怪,以前,只听说城里人送戏下乡,没有听说过乡下地方送戏进城的。说到这一点,美花就很自豪。她们这个乡下戏班子,广州、杭州等城市到处跑,把戏做到各个城市去,大家都是很欢喜的。再三四天,这个场子做完,美花他们就要回常山去演出了。此时夜幕降临,做戏的人从后台钻出到世俗的炊烟里去。她的姐妹们,大概已经把晚饭做好了。答:1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借代)B.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借代)C.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夸张)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用典)(四)夸张1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1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D.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15.下列各句中,夸张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看到自己昨天刚买的股票一下子跌了这么多,他气得浑身都发紫了。B.这次军演中,只见那辆坦克爬山时身轻如燕,劈开云层,直上蓝天。C.我和你比,简直是一个在井里,一个在天上,我自愧不如。D.气象台已经连续几天发布高温预警,烈日下,柏油路都快融化了。(五)对偶16.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17.下面是周恩来总理逝世后人民群众写的两副挽联中的短语,请把这些短语重新组合成两副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挽联,其中一副挽联的上联已经给出。要求:不得遗漏短语。难报恩来 生为国家 洋洋正气结丰碑何堪魂去 千秋青史 功同五岳 寸草春晖德同湖海 耿耿忠心昭日月 死为人民(1)上联:千秋青史何堪魂去下联:(2)上联:下联:18.把下面画线处的语句改为对偶句。这座小村庄,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着高山,高山上林木苍翠。答:19.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六)排比20.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迎。答: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包浆是文物表面由于长时间的氧化形成的氧化层。包浆的形成,多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汗水,土埋水浸,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从而在文物表面渐渐形成的皮壳。有的包浆则是由于文物把玩者经久摩挲盘玩而形成的,比如把玩的核桃、手串等。人有包浆吗?答案是肯定的。皱纹是人的包浆,白发是人的包浆。包浆是如影随形的沧桑感。当然,包浆更多体现的是人的气质。如智者的灵气、勇者的硬气、隐者的仙气及读书人的书卷气……随着生活历练的增多,一个人做事做人的底气和才气也会不断增长——或做事驾轻就熟,事半功倍;① ;② 。凸显的生命包浆之色泽,可谓幽光沉静,温存内敛。根据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后面的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之形成排比。答:22.下列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斑驳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交错的纹路苍老而坚致。淡褪了朱红,坍圮了高檐,剥蚀了案花,一堵老墙就这样孤独地伫立着,像是睡着了,但耳朵还醒着;即便老了,却依旧坚固。任风一刀刀地吹,始能静待残阳月华,正如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岁月如水,波澜不惊,而老墙却像一个磁场,一极过去,一极现代。书中的记载,儿时的幻想,在此陨灭,悄无声息,没有惊扰任何人。A.比喻、排比、反复 B.比喻、比拟、排比C.借代、对偶、排比 D.比喻、反复、比拟(七)反复23.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呦!B.力呦!力呦!C.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呦!D.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24.仿照下面的表达形式,另写两组句子。要求体现反复手法,句式、字数与例句基本一致。南国的红豆啊,红得深沉,像凝固的鲜血,让人肃穆。答:2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段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过去,柴火是家力的象征。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火了。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待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答:(八)设问26.在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一字之改,不是很风趣而又切题吗?B.那么常人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呢?责任在科学家……C.还有什么比宇宙的诞生更美丽?D.科学是美好的!你同意吗?27.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不是一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B.谁是真正的“草根”英雄?不是“小沈阳”,而是平凡的劳动者。C.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D.除了田地住宅,李先生这一年来把他家里的所有实物都变卖成现钱。2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设问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文静如湖的吐露港,风软波柔,一片潋滟的蓝光,与其说是海的女儿,不如看作湖的表妹。港上的岛屿、半岛、长堤、渡轮,都像是她的佩饰。入夜后,更亮起渔火与曳长如链的橘色雾灯。这样明艳惹眼的水美人,朝暮供奉之不足,我能够私有吗?当然不可能。不过堤内的船湾淡水湖,千顷的纯碧放得下整个九龙半岛,水面谧无帆樯,似乎鸥鹭都不敢狎近,在我私心深处倒有点视为禁区,不希望别人鲁莽闯入。幸好她远在边陲,美名尚未远播,所以还没有怎么招引游人。答:29.阅读下面的语段,在两处横线上分别补写适当的内容使之构成一个设问句,让其充当该段的中心句或被扩展句,每处不超过15个字。战争的硝烟早已远去,在新时代 ? 。实地感受过延安精神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过,毛泽东住在简陋的窑洞里,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和辣椒土豆丝;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穿的背心是用缴获自敌人的降落伞做的;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线绳系着断了一条腿的眼镜。他称赞“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延安精神是“东方魔力”“兴国之光”。东方魔力在哪?就在于敢于自我革命。我们党因革命而生,勇于自我革命熔铸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里,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法宝。答:(九)反问30.下列各项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反问)B.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排比)C.“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拟人)D.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偶)31.反问句有“明知故问”的性质,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反问的作用进行简要分析。打通外卖员张德江的电话时,他正在送餐。一个月前那场意外的遭遇,让他瞬间成了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生活仿佛起了变化,但一切似乎又没什么变化。2020年11月15日,在辽宁大连,一名蓝衣外卖骑手的车被左转货车尾部的钢丝碰到失控,骑手的车撞上路缘石而爆燃起火。身着黄色外卖衣服的张德江正巧路过,看到了这一幕,他冲了过去,不顾危险地从火中把人救出。媒体密集报道了这一事件后,网友们纷纷为他的勇敢和善良点赞。他却说,“如果眼睁睁看着,我一辈子都会良心不安呐!哪能不救呢?”答:32.下面是某同学在教师节给老师写的感谢信的开头,请替该同学续写两句话,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意。要求:使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40个字左右。老师,在这属于您的节日里,让我怎么感谢您? ? ?答:参 考 答 案1.【答案】(示例)雪在轻盈地跳舞,悄无声息地落在伞上。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似一把锋利的刀,切走了我身上仅存的一点暖意,却无法赶走我的疲惫。远处,路灯的橘黄色灯光暖暖地照亮了我回家的路。2.【[解析】将“江南小镇”与“朱雀桥”进行比较,并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另外,C项中,本体是“月亮”,喻体是“红盘”。【答案】D3.【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知道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二者存在相似性,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喻体的特点来分析本体的特点。“白地”指没有种上庄稼的田地,没有树木、房屋等的土地。文中“而在一些充斥目下刊物的所谓都市及市民小说那里,我们看到的同样是一派不加节制、选择和提炼的俗世生活之流的率意截取,大量无新鲜感无独特性无目的指向的庸常细节的胡乱堆砌,没有景深,看不见天空……后面空洞单调如一片白地”是把“所谓都市及市民小说”比作“白地”;由“没有厚重深广的贮存和明锐犀利的洞察,谈何剔抉舍弃”可知,这些都市及市民小说“不加节制、选择和提炼的俗世生活之流的率意截取,大量无新鲜感无独特性无目的指向的庸常细节的胡乱堆砌”是因为缺少丰厚的积累和犀利的洞察;由“对人生、对时代、对自然、对艺术的领悟、发现与理解”可知,这些都市及市民小说“没有景深,看不见天空”是因为内容空洞单调,对生活缺乏发现。【答案】所谓“白地”是指那些创作前缺乏丰厚的积存,内容空洞单薄,对生活缺乏感悟发现的作品(都市及市民小说)。4.【解析】画横线的句子“数巡之后,又如嚼橄榄,舌根微涩,好像越喝越渴,欲罢不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喝功夫茶”,喻体“嚼橄榄”,相似点在于喝功夫茶数巡后的味觉体验与嚼橄榄相似,都带给人舌根微涩的感受。喝功夫茶“越喝越渴,欲罢不能”,嚼橄榄是“越嚼越想嚼”,喝功夫茶和嚼橄榄的感觉相似。【答案】①句中把喝功夫茶比做嚼橄榄,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喝功夫茶数巡后的味觉体验与嚼橄榄相似,都带给人舌根微涩的感受。③喝功夫茶让人越喝越渴欲罢不能,与嚼橄榄让人无法抗拒越嚼越想嚼的感觉相似。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青云梯”比喻高耸入云的山路。B.把“万事”比喻为“东流水”,形容万般世事一去就不回头。C.仙人就是以霓为衣,以风为马,没有运用比喻。D.把“明月照在花林上”比喻成“一层雪霰”。【答案】C6.【解析】A.以“有情”“含春泪”形容“芍药”,以“无力”“卧”形容“蔷薇”,是比拟。B.以“护”形容“水”,以“送”形容“山”,是比拟。D.以“泪”形容“蜡炬”,是比拟。C.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落霞与孤鹜”对“秋水共长天”。【答案】C7.【解析】画横线的句子描述的对象是“伟人们”,“落了地,生了根,开出了感人肺腑、明艳活泼的花朵”将“伟人们”当作植物来写,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觉醒年代》人物形象塑造的肯定。这样的表达比直接赞扬更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参考答案】构成:把注入“情与爱”的“伟人”比拟成“落地、生根、开花”的植物。【表达效果】表现了作者对《觉醒年代》人物形象塑造的肯定,表达活泼,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8.【解析】解答诗歌仿写题,要做到形似和神似。第一步,形似。主要分析诗歌的句式特点和修辞手法。题干中已经明确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二步,神似。仿写诗歌时应多从神似的角度去构思,而要做到神似,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要注意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联想、想象不合理,就不能准确把握所选物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诗歌仿写不同于其他语句仿写的地方。此题中“雨伞”与“乌云”,“别人”与“你”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二要注意诗歌所包含的哲理。诗歌仿写型试题所给的例句一般是相对完整的短诗,有相对明确的哲理,仿写出的短诗也应有相同或相似的哲理。此题示例中含有“牺牲自己,服务别人”的哲理,答案中也应含有该哲理。三要注意诗的意境与文采,尽力做到能给人以美感。否则仿句即使做到形似和神似,也很难得高分。【答案】(示例)溪流你注定一生与河流为伍,时时为别人滋润心田,却干枯了你自己。9.【解析】选C。“寸管”代指写字用的毛笔。A项,用典,“司马春衫”语出白居易《琵琶行》;B项,反问;D项,“腥云”“狼犬”是比喻。10.【解析】选D。A项,“衣冠”代指达官贵人。B项,“珠翠”代指宫女。C项,“孤帆”代指船。D项,运用的是比喻手法,将洞庭湖水比作白银盘,将水中小岛比作青螺。11.【解析】画线的句子中,“世俗的炊烟”借代日常生活,以实代虚,给人以直观而具体的感受。以“炊烟”借代生活,把复杂的世俗生活比作单一的“炊烟”,以简代繁,具体生动。“炊烟”特点鲜明,写出了生活的烟火味,生活气息浓郁;且与后文的“晚饭”相照应,语体一致。【参考答案】①以“炊烟”借代日常生活,以实代虚,形象鲜明。②“炊烟”形象单一,用来代指纷繁复杂的人间生活,以简代繁,具体生动。③“炊烟”特点鲜明,与后文的“晚饭”相照应,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郁。12.【解析】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作者把“官场”比作“樊笼”,这里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不是“借代”。B.“杜康”代酒,是借代。C.以“连天”“向天横”来夸张,突出天姥山的高大,是夸张。D.使用廉颇的典故,是用典。【答案】A13.【解析】选A。A项,这句诗出自鲁迅的七言绝句《自题小像》,意思是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没有运用夸张。14.【解析】A.“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意思是:孤灯暗淡照着窗外冷雨,幽深的竹林漂浮着云烟。直接写深夜在馆中叙谈的情景。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是多么凄凉。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其中的孤、寒、湿、暗、浮诸字,都是得力的字眼,不仅渲染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没有运用夸张手法。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意思是: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运用“三千丈”来夸张白发之长。为何会长出如此长的白发呢?原来白发是因愁而生。运用夸张手法了来写愁之深之重。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思是: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蒸”“撼”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写出了洞庭湖的广阔,充满活力。D.“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意思是:宝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耸入天宫。运用夸张手法写自下而上仰望,只见巍然高耸的宝塔拔地而起,仿佛从地下涌出,傲然耸立,直达天宫。用一“涌”字,增强了诗的动势,既勾勒出了宝塔孤高危耸之貌,又给宝塔注入了生机,将塔势表现得极其壮观生动。【答案】A15.【解析】A项,“气得浑身都发紫了”说法过于夸大,可改为“气得嘴唇都发紫了”;B项,坦克“身轻如燕,劈开云层,直上蓝天”夸张不当,不符合客观实际;C项,“一个在井里,一个在天上”夸张不当,可改为“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答案】D16.【解析】首先排除D项,“蝉曳”是主谓结构,与“墙头”明显不对仗;其次排除B项,题干例句中“雨细”是主谓结构,与“无语”明显不对仗;C项中的“带雨来”不如A项中的“聚落花”与“垂纤草”对仗工整。【答案】A17.【解析】两副挽联都是悼念周恩来总理的,表达的是对周恩来总理丰功伟绩的赞美。第(1)题的上联,选择了所给短语中的“千秋青史”“何堪魂去”,分析短语的特点,根据挽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或相对、结构一致的原则,“千秋”可对应“寸草”,“去”可对应“来”,由此可确定答案。第(2)题,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耿耿忠心昭日月”“洋洋正气结丰碑”应分别列入上下联中。剩下的四个短语中“国家”“人民”相对,“功”“德”相对,可列入上下联。据此即可写出对联。【参考答案】(1)寸草春晖难报恩来上联: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下联:功同五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18.【答案】面临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林木苍翠的高山。(或:面临大海,大海碧波荡漾;背靠高山,高山林木苍翠)19.【解析】A.对偶,“盈盈”对“片片”;“荷瓣”对“桃花”;“风前落”对“雨后娇”。B.对偶,“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C.比喻,“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D.对偶,“万里”对“百年”;“悲秋”对“多病”;“常作客”对“独登台”。【答案】C20.【解析】第一步,分析题目要求。题干要求运用“比喻和排比”这两种修辞手法。比喻手法,要求有明确的本体和喻体,这里的本体是“健康的心理”,喻体可以是一盏灯、一股暖流、一束阳光等积极的事物;排比手法,要求语句由三个及三个以上结构相对一致,意义连贯,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分句构成。第二步,分析横线前后的内容与横线处要填句子的关系。由横线前的“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可知,横线处应具体写出“健康的心理”的重要意义,且语句内容要乐观,积极向上。【答案】(示例一)它如春风,吹走我们脸上的愁云;如阳光,驱散我们心头的阴霾;如暖流,融化我们心里的坚冰。(示例二)它如明亮的灯火,温暖寒冷的暗夜,驱散心头的迷雾,照亮回家的路途。21.【解析】解答此题,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把握整个语段表述的意思,从而确定补写部分的关键内容;二是明确画波浪线语句的句式特点。第二段文字主要讲述“人的包浆”,其中“一个人做事做人的底气和才气也会不断增长”是补写部分的关注点,而“或做事驾轻就熟,事半功倍”则暗含了补写部分的句式特点。从意思上来说,补写的部分应是“一个人做事做人的底气和才气也会不断增长”的体现;从句式上来说,要使用四字词语进行表述。另外,要注意题干中“使之形成排比”的要求。【答案】①或遇事沉稳练达,安之若素;②或看破人情世故,宠辱不惊。22.【答案】B【解析】“斑驳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运用比喻修辞,把“斑驳的青灰色”比喻成“清晨的残梦”;“淡褪了朱红,坍圮了高檐,剥蚀了案花”运用排比修辞;“一堵老墙就这样孤独地伫立着,像是睡着了,但耳朵还醒着”,运用“伫立着”“睡着了”“醒着”形容人的特点的词语来形容“老墙”,运用了比拟修辞。23.【解析】A.排比,三个“不断的……”句式结构相同。B.反复,重复词语“力呦”。C.排比,五个“力的……”句式结构相同。D.排比,三个“我……”句式结构相同。【答案】B24.【解析】本题解题要领是将话题“南国的红豆啊”放在突出位置,反复咏叹,倾诉对它的一往情深。【答案】南国的红豆啊,红得热烈,像燃烧的火苗,让人温暖。南国的红豆啊,红得艳丽,像初生的朝阳,让人神往。25.【答案】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火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火朽去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淡淡的哀伤的情绪。26.【解析】A.为反问,是无疑而问;B.为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C.为反问,是无疑而问;D.为一般疑问句。【答案】B27.【解析】A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C项,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多次反复运用“沉默”一词。【答案】D28.【解析】画线句运用设问修辞,意在强调吐露港之美作者不能独自享用,与陈述句相比,强调意味更浓,增加行文的波澜,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参考答案】①作者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自己不能独享吐露港之美。②运用设问,有问有答,能避免叙述的平直,增加行文的波澜,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29.【解析】第一空是设问句的问句,第二空是设问句的答句,两句共同构成文段的总括句,因此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文段的中心意思。通读文段,可知文段的中心意思是“延安精神”的关键在于敢于自我革命,这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法宝,因此第一空问新时代应如何,可补写为何仍需要“延安精神”,第二问回答原因,可从关键词“自我革命”入手,补写“这是进行自我革命的要求”之类的句子。【参考答案】为什么依然需要延安精神? 这是进行自我革命的要求。30【答案】A【解析】A.问了之后有回答,应是设问。31.【解析】画线句子运用反问,表达的语气很强烈,意思是不可能不救;面对媒体和网友的赞誉,张德江用反问句来回应他们,表达了他在危难中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斩钉截铁的语气更加让受众体悟到张德江的人格魅力。【参考答案】①突出人一定要救,加强语气,情感表现得更加强烈。②更加让受众体悟到张德江舍己救人的思想品格。32.【答案】(示例)老师,您是海,我是舟,没有您的承载,我怎能扬帆远航老师,您是山,我是泉,没有您的孕育,我怎能涓涓流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