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课件+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课件+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练习)
一、选择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2013·福建泰宁卷·3)在古罗马,丝绸的价值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黄金,古罗马人以能穿上中国丝绸为荣。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下列事件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的是( )
A.玄奘西行 B.张骞出使西域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2.(2013·新疆乌鲁木齐卷·2)汉唐时期,西域与内地商业贸易往来频繁,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对此,下列内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西汉时期中原传入西域的有凿井、铸造技术
B.西域传入汉朝内地的有毡、毯、唢呐、良种马
C.唐朝时从内地运往西域的有丝织品、茶叶、铁器
D.西域运往唐朝内地的主要是纸张和农具
3.(2013·云南昆明卷·2)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1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于2013年6月6日在昆明启幕。我国与南亚地区的交往源远流长,从图一可以看出,我国与南亚地区的交往开始于(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4.(2013·辽宁营口卷·2)2013年3月4日,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六省区签署了一份联合协定,用于保护一条具有千年历史,沟通中西方交通的陆上要道。这条交通要道是指(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丝绸之路 B.玄奘西游之路 C.鉴真东渡之路 D.郑和下西洋之路
5.(2013·山东菏泽卷·2)下图是某同学搜集的我国古代某一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图片,这一时期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观察丝绸之路示意图,回答第6~9题。
6.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出发地是( )
A.咸阳 B.杭州 C.苏州 D.长安
7.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走向是( )
A.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
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
C.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
D.成都——云南——缅甸——印度——欧洲
8.公元前后,这条要道的东西两端各有一个重要的文明古国,它们分别是 ( )
A.西汉和古希腊 B.唐朝和天竺 C.西汉和罗马帝国 D.元朝和意大利
9.图中的安息对应的现今国家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伊朗 B.巴基斯坦 C.土耳其 D.希腊
10.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新疆
11.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 B.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
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
12.中国与欧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最早是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进行的( )
A.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 B.丝绸之路 C.新航路的开辟 D.郑和下西洋
13.丝绸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与光华,随着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传播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14.我国历史上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唐太宗
15.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 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
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 D.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16.当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7.漫长艰险的丝绸之路能得以保持通畅的条件有( )
①政治条件 ②军事条件 ③经济条件 ④宗教文化单一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驿使图》出土于( )
A.甘肃武威 B.甘肃嘉峪关 C.新疆罗布泊 D.新疆库车
19.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是( )
A.敦煌 B.楼兰 C.鄯善 D.龟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0.除中国文化外,曾经在丝绸之路地带交汇过的人类文化有( )
①佛教文化 ②印度文化 ③玛雅文化 ④古腊文化 ⑤波斯文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
21.(2013·重庆A卷·2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2分)
A.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区:河西走廊
B.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区:葱岭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之初,从匈奴降人口中得知,过去匈奴破月氏,以月氏王头颅为溺器,月氏人深恨匈奴;武帝遂悬赏征募使者出使月氏,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当时有汉中人张骞应募。……由于所经均汉人未到之地,史称“张骞凿空” 。
材料二:丝绸之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东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道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武帝最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现有—个意大利旅行团打算沿丝绸之路来中国,重温汉代的辉煌与繁荣。请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条旅行路线。
(3)你能给这条商路重新命名吗?说说你的理由。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材料二:汉通西域以后,开通了闻名世界的东西方交通要道。在这条要道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往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1)汉朝时把材料一中的“玉门关”以西的地方称为什么?这个地区是在什么时候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管辖的机构叫什么?
(2)材料二中的“要道”指的是什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请你说出一位开辟或维护这一“要道”的功臣。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从他的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4)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想使这条“要道”重拾往日的辉煌,你能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议?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材料二:《工人日报》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将于10月26日在我国西安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请回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材料一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请指出它的出发点
A: ,经过地B: 。
两关:C: ,D: 。
(2)材料一图中的安息是指现在的哪里?在这条路上运载的主要物品是什么?
(3)最早出使西域并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重大贡献的是谁?
(4)如何评价丝绸之路?
(5)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何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今天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6)请你为这次会议设计一条宣传广告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参考答案
1.B 2.D 3.B 4.A 5.A 6.D 7.C
8.C 9.A 10.A 11.B 12.B 13.A 14.B
15.A 16.B 17.A 18.B 19.D 20.B
21.
左框B 右框A
23.
(1)西域。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
(2)丝绸之路。
(3)张骞或班超,学习他们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精神。(答出两点即可)
(4)示例:兴修公路铁路,发展交通;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发挥当地的矿产资源的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注意保护环境;大力发展教育;等等。(答出两点即可)
课件62张PPT。图3-41 武威出土的东汉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重现:丝路何其遥远探讨:丝路何以通畅?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寻访:汉代丝路古镇重现:丝路何其遥远独立探究1、对照张骞出使西域地图,
张骞出使西域的起点:___________,终点_______;
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___________,终点_______;
你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照世界地形图,你发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了哪些地形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照亚洲分区图,你发现丝绸之路经过的境外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别用三个词来表达三次对比给你带来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法指导:找地图参照物法。(参照物:黄河,起点:西安,根据路线,往西找到丝绸之路的终点,经过的地形区、读出丝绸之路经过的境外国家名称。)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漫长天 山 山 脉塔克拉玛干沙漠艰险意大利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罗马尼亚、意大利等。多元文化的交融楼 兰楼兰古今沧桑巨变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是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楼兰原是一个随水而居的半耕半牧的小部落。丝绸之路开通梦中楼兰后,域外文明尤其是汉文明传入楼兰才加速了楼兰人发展城市文明。
  文献中,楼兰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楼兰、姑师邑有城郭, 盐泽。”楼兰“出玉,多茵苇、怪柳、胡杨、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囊驼。”《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文献资料】今日楼兰:蛮荒中的佛塔今日楼兰:逝去的家园沧海桑田今日的楼兰:今日的楼兰:寂静的天堂今日的楼兰:大漠胡杨落日来水减少和河道的不稳定,导致下游许多古遗址废弃的事情。
  但是楼兰人为大兴土木以及其奇特墓葬形式“太阳墓”,砍伐了大量树木,最终带来了生态恶化。“太阳墓”外表奇特而壮观,围绕墓穴的是一层套一层的共七层由细而粗的原木。木桩由内而外,粗细有序。圈外又有呈放射状四面展开的列木,整个外形酷似一个太阳,据今年年初的资料,在已发现的七座墓葬中,成材原木达一万多根,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值得一提的是,用发掘于楼兰的卢文字书写的律法中,有这样的律条:“凡砍伐一棵活树者罚马一匹,伐小树者罚牛一头,砍倒树苗者罚羊两头”。 ——《2004楼兰科考研究》 不管怎样,楼兰荒废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水,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王守春认为,水的减少直到消失,除了气候变化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人为原因。
从历史上看,也多次发生过由于人口的增加,上游对河水的过度引取,使下游河流外交上: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
行政管理方面: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
设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探讨:丝路何以通畅? 长城对于汉朝向西开拓推进和保障丝绸之路通畅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西汉时,在丝绸之路沿线设置诸如悬泉驿站等举措,有效地保护了丝绸之路的通畅。 丝绸之路的通畅推动了沿线区域的经贸发展以及民族融合,同时也稳定了长城沿线地区的社会秩序。丝路何以通畅史料一:“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亭(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屯田兵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汉书?西域传》合作探究1.史料一中的“田卒”具有几重身份?这反映出汉王朝在河西地区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史料一中的“置使者校尉领护”反映出汉王朝在镇守河西地区作了怎样的设置?这样的设置对保护丝绸之路有何作用?史料二:“(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的通中亚的大道,秦始皇的长城纯粹是一种防御的性质……但是汉武帝的长城用意乃是作为大规模的前进政策的工具。”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3.史料二中反映出汉长城与秦长城的功能有什么不同?长城功能的变化体现了汉朝在民族政策上有什么变化?
4.结合史料一、史料二和教材内容,总结汉王朝具备了哪些良好的条件保障丝绸之路的通畅?(提示:可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总结)史料三:据《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84)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5.史料三反映出丝绸之路促进了哪些方面的发展?
6.通过前面五题的探究,请你梳理汉王朝具备的良好的条件与丝绸之路的通畅、经贸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秩序等因素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学法指导: 1.阅读设问,明确探究内容。
2.结合设问,在史料中划出与探究有关的关键词。
3.联系史料和教材69页内容、完成探究任务。 丝 路 通 畅经贸发展民族融合社会稳定汉王朝大一统保障促进巩固推动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驿使图犁耕图牧马图甘肃嘉峪关东北郊魏晋时期(220—420)墓室中出土的砖壁画 扬场图 提取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说说丝路通畅后河西地区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 扬场图没有以过多的笔墨去刻画正在扬场的主要人物,而是把焦点集中在麦垛及场院中啄食的双鸡。这不仅衬托出一派丰收的气象,而且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嘉峪关地区的农业已经相当发达。 牧马图描绘的是当时牧马的情景,牧马图准确、生动地表现了骏马的体态神情,牧马人的形象也威武、生动。马匹神骏雄健,属来自西域的品种。这幅画反映了当时北方民族的牧民生活。 犁耕图反映了当时使用的一种农具。西汉时期铁犁已广泛使用。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发明了耦犁,可以用二牛三人一组耕地,大大提高了耕田的效率。其操作方法是一人牵牛,一人掌犁辕,以调节耕地的深浅,一人扶犁。此后,耦犁构造有所改进,出现了活动式犁箭以控制犁地深浅,不再需人掌辕。驶牛技术的娴熟,又可不再需人牵牛。从汉代墓葬壁画和画像砖中的牛耕图及陪葬的牛、犁明器看,从西汉晚期起,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已逐渐为一人扶犁并驶二牛的方法所取代。图3-39就反映了这种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 龟兹妇女采桑图十分逼真地描绘了当时劳动妇女采桑养蚕的场面。汉代是我国桑蚕业发展的繁盛时期。这一壁画说明,这一地区当时桑蚕业也相当繁荣,受中原地区农业文明影响较深。 从图片人物的服饰和动作可以看出,以上四幅图反映的都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桑生活,反映了少数民族的汉化趋势,而嘉峪关地区少数民族的汉化和丝绸之路的畅通是息息相关的。汉朝政府在丝绸之路沿线设置驿站、安排驿使等,保障了丝路的畅通,故驿使在中国古代的“邮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寻访:汉代丝路古镇重现:丝路何其遥远探讨:丝路何以通畅?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寻访:汉代丝路古镇课堂小结探究载体:地图、史料、文物古迹……
探究方法:古今地图对比法,
史料阅读法、史论结合法…… 《驼铃悠悠:中国古代丝绸之路》
(作者:巫新华,四川人民出版社)观看一段视频:《丝路秘史》
CCTV—10 探索栏目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课外延伸关注一件事:阅读一本书:附学生探究资料寻访:汉代丝路古镇敦煌龟兹楼兰武威 龟兹地处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交通要冲。龟兹古国是古代西域之大国,它扼守丝绸之路北道中段之咽喉,连接东西方之贸易,传载东西方之文明,在世界经济、文化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龟兹故城位于新疆库车县城西约两公里的皮朗村。龟兹国,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丝路古镇——龟兹新疆库车县发现的汉代五铢钱和龟兹小钱龟兹故城遗址 古龟兹国曾被誉为“西域佛都”、“西域乐都”,孕育出的龟兹石窟艺术、龟兹乐舞曾广泛影响了中原和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其中龟兹石窟被誉为“中国四大佛教”石窟之一。丝路重镇龟兹作为传承东方佛教文化的关键节点,以龟兹石窟、龟兹乐舞为代表,成为新疆西域文明的见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丝路古镇——敦煌 敦煌古城为汉敦煌郡治,位于党河中下游绿洲腹地。唐立沙州、元置沙州路、明设沙州卫,其城址一脉相沿,未曾他迁。 据西北师大敦煌所李并成研究员考证推测,可能是赵破奴从令居向西进军两千里,于汉元鼎六年(前11年),乃调集张掖、酒泉郡人力修筑敦煌城这一西陲要塞,并筑有敦煌绿洲外围的土河、塞城以及马圈口堰水利枢纽。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月牙泉位于敦煌市西南5公里处,是一处神奇的漫漫沙漠中的湖水奇观。鸣沙山下,泉水形成一湖,在沙丘环抱之中,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泉边芦苇丛生,水中鱼儿自在,胡杨沙枣绿树成荫。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丝路古镇——楼兰 楼兰,西域古国名。(英文为:Kroraina)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楼兰位于东经89°55′22″,北纬40°29′55″。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语言为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 楼兰历史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 楼兰现状 经历了千年风沙侵蚀的佛塔,是楼兰古城最高的建筑,也是最漂亮的一座“雅丹”,它静静地端坐在古城东边偏北的地方,俯视着我们这群朝圣者。在它的西北面,有保护者用木板和粗大的树干在支撑着。在它西边约300多米的地方,是可能充当过官衙的三间房,当年,斯文·赫定在这些墙壁下,曾挖掘出大量文物。眼前的三间房,徒剩四座高大的土坯墙,中间面积稍大,有15平方米左右,两边房子较小,约有10平方米,在房前的地面上,散落着一大堆木桩,上面有明显的铆眼,一根最长的方形木桩足有4米多长。从三间房再往西,就是几所民房的遗迹,房子的规模依然清晰可见,原先砌墙用的胡杨木板、红柳枝依然挺立在沙土中,地上,是盖房用的芦苇或细红柳枝,1000多年过去了,她们依旧完整的保存下来。所有的建筑都建在高台上,在低洼处,到处散落着或黑或红的陶片,陶片有些粗糙,这么多的陶片,似乎在告诉我们当年楼兰古城的繁华与辉煌。在民房的北边,有两座类似雅丹高约3米的土堆,这是古城墙的遗址。1901年斯文·赫定和1906年斯坦因,先后在此挖掘出土了木雕像(佛像)和佛像座,雕有莲花与其他种类花纹的装饰及造型,还挖掘到许多精制白羊毛织品。最为重要的是挖到汉文和佉卢文(公元前四五世纪流传于北印度的一种文字)木简和纸文书。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中部,
河西走廊的东端,东临
省会兰州,西通金昌,
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
里沙漠。古称凉州,历
史上曾经是著名的“丝绸
之路”要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
酒城”“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 丝路古镇——武威 武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曾是五凉古都、西夏陪都,境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文物古迹众多。人文自然景观有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铜奔马出土地:雷台元太子阔端与西藏佛教领袖萨班会晤的百塔寺遗址 佛教胜地鸠摩罗什寺塔 古代丝绸贸易的商路,也是佛教传播的道路。地处丝绸之路要津的河西,在佛教东传的历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历经千年的皇娘娘台 中国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齐家文化遗址之—。位于甘肃省武威县城 。出土文物以陶器为最多,石器,骨角器,铜器,卜骨都有刀,锥为红铜,分铸造,锻打两种。说明当时已进入铜石并用阶段,属新石器时代晚期 请不要转载!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