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章 物态变化3.2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2)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3)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2.科学思维: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学习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3.科学探究: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感知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4.科学态度与责任:(1)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2)关注自然现象,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欲望。教学重点: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图像转换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海波、石蜡、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搅拌器、温度计。教学互动设计: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水怎样才能形成冰挂?冰怎样才能熔化成水?青铜器是怎样制成的 2、 新课讲授,师生互动(一)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呈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温度很高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二)、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solidification)。结合生活中冰的熔化过程,想一想,冰的熔化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如何变化?实验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与假设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点拨提示任何科学猜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运用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答案做出假定。设计实验研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和石蜡的熔化过程。参照如图所示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研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和石蜡的熔化过程。参照如图所示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器材:海波、石蜡、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水、温度计和搅拌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高至4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者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分析与论证海波在熔化前吸热升温;熔化中吸热温度不变。石蜡在熔化前吸热升温;熔化中吸热温度升高。在甲、乙坐标的横轴上标出时间数值。分析与论证图甲和图乙中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你自己将数值写上,根据表中各个时间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与论证图甲——海波熔化前,吸热温度升高,是固态;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固液共存;熔化后,吸热温度升高,是液态。图乙——石蜡整个过程吸热温度升高;由硬变软,逐渐变成液态。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实验数据可靠吗?交流与合作与同学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写出实验报告。(三)、熔点和凝固点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冰、海波、各种金属。这类固体叫做晶体(crystal);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noncrystal)。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melting point)。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的温度(如图甲),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也没有确定的凝固点(如图乙)。小资料 几种晶体的熔点(标准大气压)想想议议1.在图中,EF、FG、GH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质是吸热还是放热?物质处于什么状态?解析:EF段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处于液态;FG段温度不变,放出热量,固液共存;GH段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处于固态。2.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达到-52.3℃,这时还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吗?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解析:不能。因为水银的熔点是-39℃,物质的实际温度低于熔点是固态,达到-52.3℃时,水银已凝固失效,原因是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工作的。(四)、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晶体在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必须继续加热,熔化过程才能完成,这表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反过来,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放热,但是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也要吸热或放热,但是温度改变。夏天,如果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几个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冷水。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的温度更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热,从而使饮料的温度下降得更多。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的热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想想议议我国青铜器是怎样制成的 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人类制造、使用工具,是人类文明开始的标志。以铜为主的金属工具的问世,使人类文明更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冶金技术和金属制品的广泛应用,同人类文明史紧密联系在一起。青铜是由铜、锡、铅三种金属组合的合金,氧化后呈青绿色,所以称“青铜”。铜器制作过程:熔铜、浇注、修理成型几个主要环节。熔铜:加热使固态铜熔化,固态铜达到熔点,吸热熔化;浇注:将液态铜浇注到模具中,液态铜在凝固点放热凝固。我国在公两千多年前,原始公社解体时期进入了青铜时代。人类在寻找石器时认识了矿石,在烧制陶瓷时发明了金属冶炼。原始的冶铜术为古代冶金奠定了基础,冶金技术的发展又为运用铜制造生活工具、生产工具和武器提供了条件。金属的使用,提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三、总结反思,超越自我1.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2.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3.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变,液体凝固成晶体放热,温度不变。5.科学探究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四、板书设计,整合提升1. 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2.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3.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变,液体凝固成晶体放热,温度不变。5.科学探究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五、大海扬帆,尝试远航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B.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熔化C.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 石蜡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B.晶体在熔点一定时液态C.水的凝固点是0℃,冰的熔点大于0℃D.晶体的温度高于熔点是固态3.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和0℃的水保鲜食品,正确的是( )A.0℃的水效果好,水蒸发吸热B.0℃的水效果好,水凝固时吸热C.0℃的冰效果好,冰熔化时吸热D.0℃的冰效果好,0℃的冰比0℃水温度低4.下列表示晶体熔化的图像的是( )5.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9℃,固态酒精的熔点是-117℃,为了测量黑龙江冬季气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选水银温度计,在-50℃时酒精为液态B.选水银温度计,在-50℃时酒精为固态C.选酒精温度计,在-50℃时酒精为液态D.选酒精温度计,在-50℃时酒精为固态参考答案1.B;2.A;3.C;4.A;5.C。六、作业:P57.T3课外作业P57T1、T2、T4。教学反思: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