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课题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授课对象 高二级学生日期 2022年 10 月 日 设计人 廖俊远 节次 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53-56页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录:1.2 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 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真理的特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理解真理的含义和基本属性;理解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特点。 3.学生怎么学 (1)结合教材P53-54,围绕议学情境和具体的议学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人们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认识的原因;学生在区分不同的认识中理解真理的含义。 (2)结合教材P54,围绕议学任务,学生分析我国的生育政策要不断变化的原因,结合材料理解真理的特点。同时,设计了3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 (3)结合教材P55-5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落实我国三孩政策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的原因,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教材 分析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四课第二框的内容。本课由引言和两框构成。引言是本课的导人,以多个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学生对认识来源以及在认识过程中实践作用的思考,进而说明学习本课,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坚定追求真理的理想信念。“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讲述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 以及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与第一框知识的逻辑关系是层层递进的,首先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然后提出在实践的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直理,两框的内容逐步深人,逻辑清晰便于学生理解。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包括三目。这三目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观,它们的逻辑关系是:从真理的客观性出发,阐述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阐明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辨析真理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是一成不变的还是不断发展的。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经验: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通过第一框知识的学习,学生学习了认识的含义,实践的含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具备了学习本框的知识和经验。 已有生活经验:学生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已经在学习和生活中在有意和无意中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 已有策略经验: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反思的学习方式较为熟练;学生的思辨能力较强。 学习困难障碍: 1.对真理的条件性与具体性的关系掌握不清; 2.对认识的上升性较难掌握; 突破措施:在议学情境中设计议学任务,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尊重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多让学生思辨,并联系实际社会热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叙写 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P53-54,围绕议学情境和具体的议学任务,分析人们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认识的原因;学生在区分不同的认识中理解真理的含义。 2.结合教材P54,围绕议学任务,分析我国的生育政策要不断变化的原因,结合材料理解真理的特点。 3.结合教材P55-56,分析落实我国三孩政策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的原因,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评估任务 1.结合教材P53-54,围绕议学情境和具体的议学任务,多数学生能够分析人们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认识的原因;多数学生能够在区分不同的认识中理解真理的含义。(对应目标1) 2.结合教材P54,围绕议学任务,学生分析我国的生育政策要不断变化的原因,结合材料理解真理的特点。多数学生能够做对2道针对性训练题。(对应目标2) 3.结合教材P55-56,分析落实我国三孩政策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的原因,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多数学生能够做对3道针对性训练题。(对应目标3)活动设计 1.活动一: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并课前完成练习册的主干知识的填空题。 2.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分享各个议学任务。 2.活动三:限时完成针对性训练题。 3活动四: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新课预习检查 学生:提前预习教材P53-56,课前自主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并课前完成练习册的主干知识的填空题。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资料,并在课堂上反馈。 全体学生都能完成。展示学习目标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的学生目标。 1.结合教材P53-54,围绕议学情境和具体的议学任务,分析人们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认识的原因;学生在区分不同的认识中理解真理的含义。 2.结合教材P54,围绕议学任务,分析我国的生育政策要不断变化的原因,结合材料理解真理的特点。 3.结合教材P55-56,分析落实我国三孩政策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的原因,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全体学生明确学生内容和学习任务。讲授新课 一、真理是客观的1.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2.真理的含义 议学情境 人口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是国家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据2021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总人口为14.4亿,仍居世界首位,但是,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比2019年减少了265万人,降幅高达18%;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仅为1.3,已经跌破了国际公认的“高度敏感警戒线”。面对我国新增人口下降,有些人鼓吹这是好事,他们认为新增人口少了,即使躺平过日子也能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住房资源等。也有更多的人认为这是坏事,因为出生率下降意味着一个国家新生儿越来越少,老年人越来越多,也就是国家会进入老龄化比较严重的阶段,将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养老问题严峻、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社会生产力变低等。 议学任务: (1)面对我国新增人口下降的事实,结合教材P53-54分析,为什么人们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认识?(2)怎样的认识才是正确科学的认识呢? 议学提示: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小结 真理是客观的 1.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人们对于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认识。 2.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真理最基本属性——客观性 结合教材P53-54,围绕议学情境和具体的议学任务,多数学生能够分析人们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认识的原因;多数学生能够在区分不同的认识中理解真理的含义。讲授新课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有条件的 (条件性) 2.真理是具体的 (具体性) 3.要求 议学情境 改革开放以来,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并在1982年将之确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独生子女政策”开始在全国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我国的老龄化趋势也逐渐显现,为应对这一形势,我国生育政策进行调整,并于2015年10月开始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2021年开始实施“三孩政策”。 议学任务: “三孩政策”的实施,是否意味着二孩、一孩政策是错误的呢?为什么我国的生育政策要不断变化?这体现了真理的什么特点呢?请结合教材P54分析。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小结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有条件的 (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是具体的 (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要求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正确对待错误。 知识拓展:真理与谬误 针对性限时训练 (2021·高考)毛泽东指出:“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这告诉我们的是( ) ①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都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 ②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③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④不以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 A.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有时难以划分 C.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D.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英国的罗伦兹教授用计算机模拟天气预报实验时,仅仅是输入的两个数据相差了一个小小数值,其结果却大相径庭:一个是晴空万里,一个是倾盆大雨。这种细微的误差造成巨大差异的结果会反复重演,真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一事实表明( ) A.真理和谬误是截然对立的 B.真理和谬误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C.真理超出自己的适用范围就会转化为谬误 D.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谬误不能转化为真理 结合教材P54,围绕议学任务,学生分析我国的生育政策要不断变化的原因,结合材料理解真理的特点。多数学生能够做对2道针对性训练题。讲授新课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2.认识具无限性。 3.认识具上升性。 4.要求 议学情境 三孩政策的实施,对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以及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有重要意义,也得到了广大群众认同和支持。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群众生育意愿不强烈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经济负担重、婴幼儿无人照料、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年轻人生育意愿下降、疫情影响、国家相应配套有待完善等等。 面对落实三孩政策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通过多措并举、改革创新来减轻育儿焦虑,降低养育成本,推动三孩政策的完善,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人口服务管理质量与水平。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 (1)请结合教材P55-56并思考:为什么落实我国三孩政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呢? (2)某社区需要拟定两条宣传三孩政策的标语,每条标语字数不超15个字,请同学们帮忙拟定。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小结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受到实践水平、立场、知识水平、客观事物复杂性等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上升性。认识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针对性限时训练 (2020·天津卷)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从此“小康”被用来诠释中国现代化坐标上一个重要阶段。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过程体现了( ) A. 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 B. 认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C. 真理通过不断战胜谬误得到发展 D. 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 结合教材P55-56,分析落实我国三孩政策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的原因,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多数学生能够做对3道针对性训练题。课堂小结 1.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2.学习对应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反思,对没有达成的学习任务进行跟进。 全体学生进行知识回顾与反思作业布置 必做: (1)反思课堂学习内容、整理笔记; (2)限时完成练习册配套练习题; (3)熟记原理内容 2.选做:《五三高考》 3.预习:《5.1社会历史的本质》教材内容、练习册预习内容 笔记留痕、错题的归因分析板书设计复盘反思基于目标的复盘式评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