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物理一轮讲义(全国)专题07 光的干涉、衍射、偏振、激光(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高考物理一轮讲义(全国)专题07 光的干涉、衍射、偏振、激光(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07 光的干涉、衍射、偏振、激光
基础知识
1.光的干涉
(1)定义:在两列光波叠加的区域,某些区域相互加强,出现亮条纹,某些区域相互减弱,出现暗条纹,且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
(2)条件:两束光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
(3)双缝干涉图样特点:单色光照射时,形成明暗相间的等间距的干涉条纹;白光照射时,中央为白色亮条纹,其余为彩色条纹.
2.光的衍射
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只有当障碍物的尺寸与光的波长相差不多,甚至比光的波长还小的时候,衍射现象才会明显.
3.光的偏振
(1)自然光:包含着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
(2)偏振光: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着某个特定的方向振动的光.
(3)偏振光的形成
①让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形成偏振光.
②让自然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和折射光可以成为部分偏振光或完全偏振光.
(4)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
典型例题
命题点一 光的干涉现象
1.双缝干涉
(1)条纹间距公式:Δx=λ,对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光的波长越长,干涉条纹的间距越大.
(2)明暗条纹的判断方法:
如图1所示,相干光源S1、S2发出的光到屏上P′点的路程差为Δr=r2-r1.
图1
当Δr=kλ(k=0,1,2…)时,光屏上P′处出现明条纹.
当Δr=(2k+1)(k=0,1,2…)时,光屏上P′处出现暗条纹.
2.薄膜干涉
(1)形成原因:如图2所示,竖直的肥皂薄膜,由于重力的作用,形成上薄下厚的楔形.光照射到薄膜上时,在膜的前表面AA′和后表面BB′分别反射回来,形成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并且叠加.
图2
(2)明暗条纹的判断方法:
两个表面反射回来的两列光波的路程差Δr,等于薄膜厚度的2倍.
在P1、P2处,Δr=nλ(n=1,2,3…),薄膜上出现明条纹.
在Q处,Δr=(2n+1)(n=0,1,2,3…),薄膜上出现暗条纹.
类型1 光的双缝干涉
【典例1】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1和S2为双缝,P是光屏上的一点,已知P点与S1和S2距离之差为2.1×10-6 m,今分别用A、B两种单色光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问P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
(1)已知A光在折射率为n=1.5的介质中波长为4×10-7 m;
(2)已知B光在某种介质中波长为3.15×10-7 m,当B光从这种介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为37°(sin 37°=0.6,cos 37°=0.8);
(3)若用A光照射时,把其中一条缝遮住,试分析光屏上能观察到的现象.
【答案】 (1)暗条纹 (2)亮条纹 (3)见【解析】
【解析】 (1)设A光在空气中波长为λ1,在介质中波长为λ2,由n==得
λ1=nλ2=1.5×4×10-7 m=6×10-7 m
根据路程差Δr=2.1×10-6 m
所以N1===3.5
由此可知,从S1和S2到P点的路程差Δr是波长λ1的3.5倍,所以P点为暗条纹.
(2)根据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sin C=得
n==
由此可知,B光在空气中波长λ3为
λ3=nλ介=×3.15×10-7 m=5.25×10-7 m
所以N2===4
可见,用B光做光源,P点为亮条纹.
(3)光屏上仍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但中央条纹最宽最亮,两边条纹变窄变暗.
【典例2】关于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缝的作用是获得频率相同的两相干光源
B.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相干光源
C.光屏上距两缝的路程差等于半个波长的整数倍处出现暗条纹
D.照射到单缝的单色光的频率越高,光屏上出现的条纹越宽
【答案】 B
【解析】 单缝的作用是获得一束细光,故A错误;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相干光源,B正确;屏上出现暗条纹处距两缝的路程差等于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故C错误;单色光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根据Δx=λ,知相邻条纹的间距越小,条纹越窄,故D错误.
类型2 光的薄膜干涉
【典例3】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甲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
(1)任意一条亮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
(2)任意相邻亮条纹和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
现若在图甲的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薄膜后,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  )
A.变疏 B.变密 C.不变 D.消失
【答案】 A
【解析】 如图所示,若抽去一张纸片,则三角截面空气层的倾角变小,则干涉条纹变疏,A正确.
命题点二 光的衍射和偏振现象
1.对光的衍射的理解
(1)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发生衍射现象,只是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别.
(2)衍射现象说明“光沿直线传播”只是一种特殊情况,只有在光的波长比障碍物小得多时,光才可以看做是沿直线传播的.
2.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的比较
单缝衍射 双缝干涉
不 同 点 条纹 宽度 条纹宽度不等,中央最宽 条纹宽度相等
条纹 间距 各相邻条纹间距不等 各相邻条纹等间距
亮度 情况 中央条纹最亮,两边变暗 条纹清晰,亮度基本相同
相同点 干涉、衍射都是波特有的现象,属于波的叠加;干涉、衍射都有明暗相间的条纹
3.光的干涉和衍射的本质
光的干涉和衍射都属于光的叠加,从本质上看,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的形成有相似的原理,都可认为是从单缝通过两列或多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在屏上叠加形成的.
4.光的偏振
(1)自然光与偏振光的比较
类别 自然光(非偏振光) 偏振光
光的 来源 从普通光源发出的光 自然光通过起偏器后的光
光的振 动方向 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振动沿任意方向,且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的强度相同 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振动沿特定方向
(2)偏振光的应用:加偏振滤光片的照相机镜头、液晶显示器、立体电影、消除车灯眩光等.
【典例4】如图所示的4种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别是红光、蓝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以及黄光、紫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黑色部分表示亮条纹).在下面的4幅图中从左往右排列,亮条纹的颜色依次是(  )
A.红黄蓝紫 B.红紫蓝黄
C.蓝紫红黄 D.蓝黄红紫
【答案】 B
【解析】 双缝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而单缝衍射条纹除中央亮条纹最宽、最亮之外,两侧条纹亮度、宽度都逐渐减小,因此1、3为双缝干涉条纹,2、4为单缝衍射条纹.双缝干涉条纹的宽度(即相邻亮、暗条纹间距)Δx=λ,红光波长比蓝光波长长,则红光干涉条纹间距大于蓝光干涉条纹间距,即1、3分别对应于红光和蓝光.而在单缝衍射中,当单缝宽度一定时,波长越长,衍射越明显,即中央条纹越宽越亮,2、4分别对应于紫光和黄光.综上所述,1、2、3、4四个图中亮条纹的颜色依次是:红、紫、蓝、黄,B正确.
【典例5】 让太阳光垂直照射一块遮光板,板上有一个可以自由收缩的三角形孔,当此三角形孔缓慢缩小直至完全闭合时,在孔后的屏上将先后出现(  )
A.由大变小的三角形光斑,直至光斑消失
B.由大变小的三角形光斑、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直至条纹消失
C.由大变小的三角形光斑,明暗相间的条纹,直至黑白色条纹消失
D.由大变小的三角形光斑、圆形光斑、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直至条纹消失
【答案】 D
【解析】 当孔足够大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所以屏上首先出现的是三角形光斑,之后随着孔继续缩小,出现小孔成像,成的是太阳的像,故为小圆形光斑,随着孔的进一步缩小,当尺寸与光波波长相当时,出现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最后随孔的闭合而全部消失,故D正确.
热身训练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利用薄膜干涉检查平整度的装置,同样的装置也可以用于液体折射率的测定.方法是只需要将待测液体填充到两平板间的空隙(之前为空气)中,通过比对填充后的干涉条纹间距d′和填充前的干涉条纹间距d就可以计算出该液体的折射率.已知空气的折射率为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B.d′C.d′>d,该液体的折射率为
D.d′>d,该液体的折射率为
【答案】B
【解析】薄膜干涉是光在空气层的上下两次反射叠加后形成的,光程差为厚度的两倍,所以相同的厚度形成同一条亮(暗)条纹,再有,换掉液体后光速减小,波长减小,所以条纹间距减小,由此可知折射率为,B对;
2.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S时,在光屏P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以
A.增大S1与S2的间距
B.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
C.将绿光换为红光
D.将绿光换为紫光
【答案】C
【解析】据光的干涉产生的条纹间距满足该关系Δx=Lλ/d,由此可知,增加S1与S2的间距,条纹间距减小,A选项错误;减小双缝到屏的距离,条纹间距减小,B选项错误;将绿光换成红光,波长增加,条纹间距增大,C选出正确;绿光换成紫光,波长变小,条纹间距减小,D选项错误.
3.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B.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C.在光导纤维内传送图象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
D.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故A错误;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发生折射而形成色散现象,故B错误;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象是利用了光由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时会发生全反射,故C错误;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故D正确;故选D.
【名师点拨】人类对于光学的研究及应用非常广泛,在学习中要注意掌握不同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平时要注意观察积累生活中的光现象.
4.如图所示,是半圆柱形玻璃体的对称面和纸面的交线,a、b是平行于轴的两束不同单色细光束,a、b到的距离相等,光屏与垂直,左右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一个光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在该玻璃体中的折射率比b的小
B.a通过该玻璃体的时间比b短
C.由该玻璃体进入空气时,a的临界角比b小
D.a比b更容易发生衍射
【答案】C
【解析】A.通过玻璃体后,a光的偏折程度比b光的大,则a在该玻璃体中的折射率比b的大,故A错误;
B.根据
可知,a光的折射率较大,则a光在玻璃体中的速度较小,则a通过该玻璃体的时间比b长,故B错误;
C.根据
可知,a光的折射率较大,则a的临界角比b小,故C正确;
D.由于a光的折射率较大,所以a的频率较大,波长较短,波动性较弱,故a比b更不容易发生衍射,故D错误。
故选C。
5.一束激光照在一个很小的圆盘上,在屏上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图样,在影的中心有一个亮斑,这就是著名的“泊松亮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盘中心有个小孔,这是光的衍射现象
B.圆盘中心是不透光的,这是光的衍射现象
C.圆盘中心有个小孔,这是光的干涉现象
D.圆盘中心是不透光的,这是光的干涉现象
【答案】B
【解析】光线通过小圆盘,则会在屏上出现中心有亮斑,这就是著名的“泊松亮斑”,说明光线也偏离原来的直线方向传播,所以属于光的衍射,故B正确;故选B.
6.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四个实验产生的条纹均为干涉条纹.
B.甲、乙两实验产生的条纹均为等距条纹
C.丙实验中,产生的条纹间距越大,该光的频率越大.
D.丁实验中,产生的明暗条纹为光的衍射条纹
【答案】D
【解析】A项:甲、乙、丙实验产生的条纹均为干涉条纹,而丁实验是光的衍射条纹,故A错误;
B项:甲实验产生的条纹为等距条纹,而乙是牛顿环,空气薄层不均匀变化,则干涉条纹间距不相等,故B错误;
C项:根据干涉条纹间距公式,丙实验中,产生的条纹间距越大,则波长越长,那么频率越短,故C错误;
D项:丁实验中,产生的明暗条纹间距不相等,且通过单缝,则为光的衍射条纹,故D正确。
7.如图所示,从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细白光以一定的角度入射到三棱镜的表面,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的ab间形成一条彩色光带.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三棱镜中a侧光的传播速率大于b侧光的传播速率
B.b侧光更容易产生衍射现象
C.若改变白光的入射角,在屏上最先消失的是b侧光
D.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
【答案】B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a侧光偏折得较厉害,三棱镜对a侧光的折射率较大,所以a侧光,波长较小,b侧光,波长较大,又v=c/n,所以三棱镜中a侧光的传播速率小于b侧光的传播速率,此题A错误;
b光的波长更长,因此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B正确;
a光折射率大,因此先消失的是a光,C错误
由双缝干涉的公式,因此b光的条纹间距大于a光的条纹间距,D错误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是一束复色光进入水珠后传播的示意图,其中a束光在水珠中传播的速度一定大于b束光在水珠中传播的速度
B.图乙是一束单色光进入平行玻璃砖后传播的示意图,当入射角i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不再会有光线从面射出
C.图丙和丁分别是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示意图,反映出光具有波动性
D.图戊中的M、N是偏振片,P是光屏。当M固定不动缓慢转动N时,光屏P上的光亮度将会发生变化,此现象表明光波是横波
【答案】B
【解析】A.根据折射率和光的传播速度之间的关系,可知,折射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小,从图中可以看出,b光线在水中偏折得厉害,即b的折射率大于a的折射率,则a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b的传播速度,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乙中当入射角i逐渐增大时,折射角逐渐增大,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光线射到bb′时的入射角等于在aa′时的折射角,则不论入射角如何增大,光线射到bb′时的入射角都不会达到临界角,即玻璃砖中的光线不会消失,故肯定有光线从bb′面射出,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图丙和丁分别是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示意图,体现光具有波动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戊中当M固定不动缓慢转动N时,光屏P上的光亮度将会发生变化,此现象表明光波是横波,只有横波才能产生偏振现象,所以光的偏振现象表明光是一种横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学者ArthurAshkin、法国学者GerardMourou、加拿大学者DonnaStrickland(女),以表彰他们在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性发明。关于激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光不能像无线电波那样用来传递信息
B.全息照相利用了激光方向性好的特点
C.激光可以发生干涉,且平行度好
D.激光是横波,在光导纤维中传递信息要比在真空中快
【答案】C
【解析】A.计算机技术传递的是二进制数0、1,可用激光的明灭来表示0、1,所以激光可用来传递信息,故A错误;
B.激光全息照相是利用激光频率相同、相干性好的特点,进行叠加干涉而形成的,故B错误;
C.激光的三大特点:平行度好、亮度高、相干性好,故可以发生干涉现象,故C正确;
D.激光是电磁波,所以是横波,当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递信息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大于真空中的,所以传播速度比真空中的慢,故D错误。
故选C。
10.一束白光从顶角为的三棱镜一边以较大的入射角射入并通过后,在屏P上可得到彩色光带,如图所示.在入射角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假如屏上的彩色光带先后全部消失,则( )
A.红光最先消失,黄光最后消失
B.红光最先消失,紫光最后消失
C.紫光最先消失,黄光最后消失
D.紫光最先消失,红光最后消失
【答案】D
【解析】紫光的折射率最大,根据可知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最小,当入射角i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光线射到棱镜右侧面的入射角增大,紫光的入射角最先达到临界角,发生全反射,则紫光最先消失,红光折射率最小,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最大,红光最后消失;
A.根据分析可知紫光最先消失,红光最后消失,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紫光最先消失,红光最后消失,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紫光最先消失,红光最后消失,C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紫光最先消失,红光最后消失,D正确;
二、多选题
1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全息照相利用了光的衍射现象
B.如果两个波源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在介质中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
C.声源远离观察者时,听到的声音变得低沉,是因为声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变低了
D.摄像机的光学镜头上涂一层“增透膜”后,可减少光的反射,从而提高成像质量
【答案】BD
【解析】A.全息照相利用了激光的干涉原理,可以记录光的强弱、频率和相位,故A错误;
B.根据波的干涉条件可知,当频率相同时,两列波会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故B正确;
C.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若声源远离观察者,观察者会感到声音的频率变低,是接收频率变小,而发射频率不变,故C错误;
D.“增透膜”利用了光的薄膜干涉原理,当薄膜的厚度为入射光在增透膜中波长的时,从薄膜前后表面的反射光相互抵消,从而减少了反射,增加了透射,故D正确;
故选BD。
12.利用薄膜干涉的原理可以检查平面的平整度和制成镜头增透膜。图1中,让单色光从上方射入,这时从上方看可以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将薄片向着劈尖方向移动使劈角变大时,条纹变疏
B.图1中将样板微微平行上移,条纹疏密不变
C.在图1中如果看到的条纹如图2所示,说明被检平面在此处是凹下
D.图3中镀了增透膜的镜头看起来是有颜色的,那是增透了这种颜色的光的缘故
【答案】BC
【解析】从空气膜的上下表面分别反射的两列光是相干光,发生干涉现象,出现条纹,所以此条纹是由上方玻璃板的下表面和下方玻璃板的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形成的。
A.当将薄片向着劈尖方向移动使劈角变大时,相邻亮条纹间距变小,所以干涉条纹会变密;故A错误;
B.将上玻璃板平行上移,导致满足亮条纹光程差的间距向劈尖移动,因此出现条纹向着劈尖移动,但条纹疏密不变,故B正确;
C.从弯曲的条纹可知,此处检查平面左边处的空气膜厚度与后面的空气膜厚度相同,知此处凹陷,故C正确;
D.照相机、望远镜的镜头表面镀了一层透光的膜,可以增大某种光的透射强度,这种称为增透膜,这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同时镀膜镜头看起来是有颜色的是因为光的干涉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BC。
13.某同学用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观察到甲图所示的条纹,仅改变一个实验条件后,观察到的条纹乙图所示。他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是(  )
A.仅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B.仅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
C.仅减小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
D.仅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
【答案】AC
【解析】乙图中条纹的间距比甲图小,根据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知,乙图中可能是光的波长较小,也可能缝与屏间距减小,也可能双缝间距变大。故AC正确,BD错误。
故选AC。
14.彩虹是由阳光进入水滴,先折射一次,然后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水滴时再折射一次形成的。彩虹形成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束白光L由左侧射入水滴,a、b是白光射入水滴后经过一次反射和两次折射后的两条出射光线(a、b是单色光)。下列关于a光与b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滴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
B.a光在水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在水滴中的传播速度
C.用同一台双缝干涉仪做光的双缝干涉实验,a光相邻的亮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
D.a、b光在水滴中传播的波长都比各自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要长
【答案】AB
【解析】A.进入水滴时,a、b两种光的入射角相等,而折射角不等,且光线a的折射角较小,根据折射率定义式,可知雨滴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故A正确;
B.根据得知a光在雨滴中的传播速度较小,故B正确;
C. 雨滴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a光频率高,波长短,用同一台双缝干涉仪做光的双缝干涉实验, ,a光相邻的亮条纹间距小于b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故C错误;
D.因为传播速度减小,根据 可知,频率不变,则波长减小,a、b光在水滴中传播的波长都比各自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要短,故D错误。
故选AB。
15.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图是不同的单色光形成的双缝干涉或单缝衍射图样,分析各图样的特点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甲、乙是光的干涉图样
B.丙、丁是光的衍射图样
C.形成甲图样光的波长比形成乙图样光的波长短
D.形成丙图样光的波长比形成丁图样光的波长短
【答案】AB
【解析】AB.干涉图样的条纹等间距,而衍射条纹间距不相等,则知甲、乙是光的干涉图样,丙、丁是光的衍射图样,故A、B正确;
C.光的波长越长,双缝干涉条纹间距越大,则知形成甲图样的光的波长比形成乙图样光的波长长,故C错误;
D.光的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则形成丙图样的光的波长比形成丁图样光的波长长,故D错误;
故选AB。
16.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缝衍射条纹的特征是明暗相间平行等距
B.肥皂泡呈现彩色条纹是由光的干涉现象造成的
C.光纤传导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光纤由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小
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要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过滤橱窗玻璃的反射光
【答案】BD
【解析】A.单色光通过某一狭缝形成的衍射条纹为间距不等的亮条纹,故A错误;
B.肥皂泡呈现彩色是光在前后膜的反射光叠加产生的干涉形成的,故B正确;
C.光在光纤中的传输利用了全反射的原理,要求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则光纤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大,故C错误;
D.反射光属于偏振光,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要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过滤橱窗玻璃的反射光。故D正确。
故选BD。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偏振说明光是横波
B.阳光下肥皂膜上的呈彩色条纹,是光的干涉现象
C.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产生的彩色条纹,是光的衍射现象
D.眼睛眯成一条线看到的发光的电灯周围有彩色花纹,是光的衍射现象
【答案】ABD
【解析】A.光的偏振说明光是横波,故A正确;
B. 阳光下肥皂膜上的呈彩色条纹,是光的薄膜干涉现象,故B正确;
C.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产生的彩色条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C错误;
D.眼睛眯成一条线看到的发光的电灯周围有彩色花纹,是光的衍射现象,故D正确。
故选ABD。
18.关于激光与自然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光是只含一种频率的光,而自然光是含有各种色光频率的光,所以激光的相干性好
B.自然光是由物质的原子发射出来的,而激光是人工产生的,所以激光不是由物质的原子发射出来的
C.激光和自然光都是横波
D.相干性好是激光的一个特点
【答案】CD
【解析】A.激光的频率也有一定的范围,只是频率范围很窄,A错误;
B.激光是原子受激辐射发出的光,因此激光也是由物质的原子发射出来的,B错误;
C.根据光的偏振现象,说明所有的光都是横波,C正确;
D.相干性好是激光的一个特点,D正确。
故选CD。
19.关于物理原理在技术上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激光全息照相是利用了激光相干性好的特性
B.3D电影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特性
C.摄影机镜头镀膜增透是利用了光的衍射特性
D.红外遥感是利用了红外线具有显著热效应的特性
【答案】AD
【解析】A、激光全息照相是利用了激光相干性好,获得两频率相同的光,从而进行光的干涉,故A正确.
B、3D电影是利用了光的偏振现象,出现立体画面,故B错误.
C、镜头镀膜增透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减弱光的反射,从而增加透射能力,故C错误.
D、红外遥感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显著与穿透能力强,故D正确.
故选AD.
【名师点拨】考查光的干涉、偏振与衍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各自的区别与联系,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便于正确解题.
20.如图所示,截面为ABC的玻璃直角三棱镜放置在空气中,宽度均为d的紫、红两束光垂直照射三棱镜的一个直角边AB,在三棱镜的另一侧放置一平行于AB边的光屏,屏的距离远近可调,在屏上出现紫、红两条光带,可能是( )
A.紫色光带在上,红色光带在下,紫色光带较宽
B.紫色光带在下,红色光带在上,紫色光带较宽
C.红色光带在上,紫色光带在下,红色光带较宽
D.红色光带在下,紫色光带在上,红色光带较宽
【答案】CD
【解析】试题分析:两束光垂直直角边AB射入玻璃时方向不变,射到斜边AC时入射角相同.由于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大于红光的折射率,根据折射定律得知,从AC边射出后,紫光 的折射角大于红光的折射角,紫光与光屏的夹角小于红光与光屏的夹角,当光屏与玻璃直角三棱镜距离较近时,紫色光带在上,红色光带在下,紫光较窄,红光较 宽.故A错误,D正确.当光屏与玻璃直角三棱镜距离较远时,紫色光带在下,红色光带在上,由于从AC边射出后,紫光的折射角大于红光的折射角,紫光与光屏的夹角小于红光与光屏的夹角,紫光较窄,红光较宽.故B错误,C正确.07 光的干涉、衍射、偏振、激光
基础知识
1.光的干涉
(1)定义:在两列光波叠加的区域,某些区域相互加强,出现亮条纹,某些区域相互减弱,出现暗条纹,且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
(2)条件:两束光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
(3)双缝干涉图样特点:单色光照射时,形成明暗相间的等间距的干涉条纹;白光照射时,中央为白色亮条纹,其余为彩色条纹.
2.光的衍射
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只有当障碍物的尺寸与光的波长相差不多,甚至比光的波长还小的时候,衍射现象才会明显.
3.光的偏振
(1)自然光:包含着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
(2)偏振光: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着某个特定的方向振动的光.
(3)偏振光的形成
①让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形成偏振光.
②让自然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和折射光可以成为部分偏振光或完全偏振光.
(4)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
典型例题
命题点一 光的干涉现象
1.双缝干涉
(1)条纹间距公式:Δx=λ,对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光的波长越长,干涉条纹的间距越大.
(2)明暗条纹的判断方法:
如图1所示,相干光源S1、S2发出的光到屏上P′点的路程差为Δr=r2-r1.
图1
当Δr=kλ(k=0,1,2…)时,光屏上P′处出现明条纹.
当Δr=(2k+1)(k=0,1,2…)时,光屏上P′处出现暗条纹.
2.薄膜干涉
(1)形成原因:如图2所示,竖直的肥皂薄膜,由于重力的作用,形成上薄下厚的楔形.光照射到薄膜上时,在膜的前表面AA′和后表面BB′分别反射回来,形成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并且叠加.
图2
(2)明暗条纹的判断方法:
两个表面反射回来的两列光波的路程差Δr,等于薄膜厚度的2倍.
在P1、P2处,Δr=nλ(n=1,2,3…),薄膜上出现明条纹.
在Q处,Δr=(2n+1)(n=0,1,2,3…),薄膜上出现暗条纹.
类型1 光的双缝干涉
【典例1】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1和S2为双缝,P是光屏上的一点,已知P点与S1和S2距离之差为2.1×10-6 m,今分别用A、B两种单色光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问P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
(1)已知A光在折射率为n=1.5的介质中波长为4×10-7 m;
(2)已知B光在某种介质中波长为3.15×10-7 m,当B光从这种介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为37°(sin 37°=0.6,cos 37°=0.8);
(3)若用A光照射时,把其中一条缝遮住,试分析光屏上能观察到的现象.
【答案】 (1)暗条纹 (2)亮条纹 (3)见【解析】
【解析】 (1)设A光在空气中波长为λ1,在介质中波长为λ2,由n==得
λ1=nλ2=1.5×4×10-7 m=6×10-7 m
根据路程差Δr=2.1×10-6 m
所以N1===3.5
由此可知,从S1和S2到P点的路程差Δr是波长λ1的3.5倍,所以P点为暗条纹.
(2)根据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sin C=得
n==
由此可知,B光在空气中波长λ3为
λ3=nλ介=×3.15×10-7 m=5.25×10-7 m
所以N2===4
可见,用B光做光源,P点为亮条纹.
(3)光屏上仍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但中央条纹最宽最亮,两边条纹变窄变暗.
【典例2】关于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缝的作用是获得频率相同的两相干光源
B.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相干光源
C.光屏上距两缝的路程差等于半个波长的整数倍处出现暗条纹
D.照射到单缝的单色光的频率越高,光屏上出现的条纹越宽
【答案】 B
【解析】 单缝的作用是获得一束细光,故A错误;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相干光源,B正确;屏上出现暗条纹处距两缝的路程差等于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故C错误;单色光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根据Δx=λ,知相邻条纹的间距越小,条纹越窄,故D错误.
类型2 光的薄膜干涉
【典例3】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甲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
(1)任意一条亮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
(2)任意相邻亮条纹和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
现若在图甲的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薄膜后,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  )
A.变疏 B.变密 C.不变 D.消失
【答案】 A
【解析】 如图所示,若抽去一张纸片,则三角截面空气层的倾角变小,则干涉条纹变疏,A正确.
命题点二 光的衍射和偏振现象
1.对光的衍射的理解
(1)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发生衍射现象,只是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别.
(2)衍射现象说明“光沿直线传播”只是一种特殊情况,只有在光的波长比障碍物小得多时,光才可以看做是沿直线传播的.
2.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的比较
单缝衍射 双缝干涉
不 同 点 条纹 宽度 条纹宽度不等,中央最宽 条纹宽度相等
条纹 间距 各相邻条纹间距不等 各相邻条纹等间距
亮度 情况 中央条纹最亮,两边变暗 条纹清晰,亮度基本相同
相同点 干涉、衍射都是波特有的现象,属于波的叠加;干涉、衍射都有明暗相间的条纹
3.光的干涉和衍射的本质
光的干涉和衍射都属于光的叠加,从本质上看,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的形成有相似的原理,都可认为是从单缝通过两列或多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在屏上叠加形成的.
4.光的偏振
(1)自然光与偏振光的比较
类别 自然光(非偏振光) 偏振光
光的 来源 从普通光源发出的光 自然光通过起偏器后的光
光的振 动方向 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振动沿任意方向,且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的强度相同 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振动沿特定方向
(2)偏振光的应用:加偏振滤光片的照相机镜头、液晶显示器、立体电影、消除车灯眩光等.
【典例4】如图所示的4种明暗相间的条纹分别是红光、蓝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以及黄光、紫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黑色部分表示亮条纹).在下面的4幅图中从左往右排列,亮条纹的颜色依次是(  )
A.红黄蓝紫 B.红紫蓝黄
C.蓝紫红黄 D.蓝黄红紫
【答案】 B
【解析】 双缝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而单缝衍射条纹除中央亮条纹最宽、最亮之外,两侧条纹亮度、宽度都逐渐减小,因此1、3为双缝干涉条纹,2、4为单缝衍射条纹.双缝干涉条纹的宽度(即相邻亮、暗条纹间距)Δx=λ,红光波长比蓝光波长长,则红光干涉条纹间距大于蓝光干涉条纹间距,即1、3分别对应于红光和蓝光.而在单缝衍射中,当单缝宽度一定时,波长越长,衍射越明显,即中央条纹越宽越亮,2、4分别对应于紫光和黄光.综上所述,1、2、3、4四个图中亮条纹的颜色依次是:红、紫、蓝、黄,B正确.
【典例5】 让太阳光垂直照射一块遮光板,板上有一个可以自由收缩的三角形孔,当此三角形孔缓慢缩小直至完全闭合时,在孔后的屏上将先后出现(  )
A.由大变小的三角形光斑,直至光斑消失
B.由大变小的三角形光斑、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直至条纹消失
C.由大变小的三角形光斑,明暗相间的条纹,直至黑白色条纹消失
D.由大变小的三角形光斑、圆形光斑、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直至条纹消失
【答案】 D
【解析】 当孔足够大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所以屏上首先出现的是三角形光斑,之后随着孔继续缩小,出现小孔成像,成的是太阳的像,故为小圆形光斑,随着孔的进一步缩小,当尺寸与光波波长相当时,出现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最后随孔的闭合而全部消失,故D正确.
热身训练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利用薄膜干涉检查平整度的装置,同样的装置也可以用于液体折射率的测定.方法是只需要将待测液体填充到两平板间的空隙(之前为空气)中,通过比对填充后的干涉条纹间距d′和填充前的干涉条纹间距d就可以计算出该液体的折射率.已知空气的折射率为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B.d′C.d′>d,该液体的折射率为
D.d′>d,该液体的折射率为
2.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S时,在光屏P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以
A.增大S1与S2的间距
B.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
C.将绿光换为红光
D.将绿光换为紫光
3.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B.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C.在光导纤维内传送图象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
D.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名师点拨】人类对于光学的研究及应用非常广泛,在学习中要注意掌握不同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平时要注意观察积累生活中的光现象.
4.如图所示,是半圆柱形玻璃体的对称面和纸面的交线,a、b是平行于轴的两束不同单色细光束,a、b到的距离相等,光屏与垂直,左右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一个光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在该玻璃体中的折射率比b的小
B.a通过该玻璃体的时间比b短
C.由该玻璃体进入空气时,a的临界角比b小
D.a比b更容易发生衍射
5.一束激光照在一个很小的圆盘上,在屏上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图样,在影的中心有一个亮斑,这就是著名的“泊松亮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盘中心有个小孔,这是光的衍射现象
B.圆盘中心是不透光的,这是光的衍射现象
C.圆盘中心有个小孔,这是光的干涉现象
D.圆盘中心是不透光的,这是光的干涉现象
6.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四个实验产生的条纹均为干涉条纹.
B.甲、乙两实验产生的条纹均为等距条纹
C.丙实验中,产生的条纹间距越大,该光的频率越大.
D.丁实验中,产生的明暗条纹为光的衍射条纹
7.如图所示,从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细白光以一定的角度入射到三棱镜的表面,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的ab间形成一条彩色光带.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三棱镜中a侧光的传播速率大于b侧光的传播速率
B.b侧光更容易产生衍射现象
C.若改变白光的入射角,在屏上最先消失的是b侧光
D.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是一束复色光进入水珠后传播的示意图,其中a束光在水珠中传播的速度一定大于b束光在水珠中传播的速度
B.图乙是一束单色光进入平行玻璃砖后传播的示意图,当入射角i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不再会有光线从面射出
C.图丙和丁分别是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示意图,反映出光具有波动性
D.图戊中的M、N是偏振片,P是光屏。当M固定不动缓慢转动N时,光屏P上的光亮度将会发生变化,此现象表明光波是横波
9.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学者ArthurAshkin、法国学者GerardMourou、加拿大学者DonnaStrickland(女),以表彰他们在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性发明。关于激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光不能像无线电波那样用来传递信息
B.全息照相利用了激光方向性好的特点
C.激光可以发生干涉,且平行度好
D.激光是横波,在光导纤维中传递信息要比在真空中快
10.一束白光从顶角为的三棱镜一边以较大的入射角射入并通过后,在屏P上可得到彩色光带,如图所示.在入射角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假如屏上的彩色光带先后全部消失,则( )
A.红光最先消失,黄光最后消失
B.红光最先消失,紫光最后消失
C.紫光最先消失,黄光最后消失
D.紫光最先消失,红光最后消失
二、多选题
1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全息照相利用了光的衍射现象
B.如果两个波源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在介质中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
C.声源远离观察者时,听到的声音变得低沉,是因为声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变低了
D.摄像机的光学镜头上涂一层“增透膜”后,可减少光的反射,从而提高成像质量
12.利用薄膜干涉的原理可以检查平面的平整度和制成镜头增透膜。图1中,让单色光从上方射入,这时从上方看可以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将薄片向着劈尖方向移动使劈角变大时,条纹变疏
B.图1中将样板微微平行上移,条纹疏密不变
C.在图1中如果看到的条纹如图2所示,说明被检平面在此处是凹下
D.图3中镀了增透膜的镜头看起来是有颜色的,那是增透了这种颜色的光的缘故
13.某同学用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观察到甲图所示的条纹,仅改变一个实验条件后,观察到的条纹乙图所示。他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是(  )
A.仅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B.仅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
C.仅减小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
D.仅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
14.彩虹是由阳光进入水滴,先折射一次,然后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水滴时再折射一次形成的。彩虹形成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束白光L由左侧射入水滴,a、b是白光射入水滴后经过一次反射和两次折射后的两条出射光线(a、b是单色光)。下列关于a光与b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滴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
B.a光在水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在水滴中的传播速度
C.用同一台双缝干涉仪做光的双缝干涉实验,a光相邻的亮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
D.a、b光在水滴中传播的波长都比各自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要长
15.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图是不同的单色光形成的双缝干涉或单缝衍射图样,分析各图样的特点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甲、乙是光的干涉图样
B.丙、丁是光的衍射图样
C.形成甲图样光的波长比形成乙图样光的波长短
D.形成丙图样光的波长比形成丁图样光的波长短
16.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缝衍射条纹的特征是明暗相间平行等距
B.肥皂泡呈现彩色条纹是由光的干涉现象造成的
C.光纤传导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光纤由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小
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要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过滤橱窗玻璃的反射光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偏振说明光是横波
B.阳光下肥皂膜上的呈彩色条纹,是光的干涉现象
C.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产生的彩色条纹,是光的衍射现象
D.眼睛眯成一条线看到的发光的电灯周围有彩色花纹,是光的衍射现象
18.关于激光与自然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光是只含一种频率的光,而自然光是含有各种色光频率的光,所以激光的相干性好
B.自然光是由物质的原子发射出来的,而激光是人工产生的,所以激光不是由物质的原子发射出来的
C.激光和自然光都是横波
D.相干性好是激光的一个特点
19.关于物理原理在技术上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激光全息照相是利用了激光相干性好的特性
B.3D电影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特性
C.摄影机镜头镀膜增透是利用了光的衍射特性
D.红外遥感是利用了红外线具有显著热效应的特性
【名师点拨】考查光的干涉、偏振与衍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各自的区别与联系,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便于正确解题.
20.如图所示,截面为ABC的玻璃直角三棱镜放置在空气中,宽度均为d的紫、红两束光垂直照射三棱镜的一个直角边AB,在三棱镜的另一侧放置一平行于AB边的光屏,屏的距离远近可调,在屏上出现紫、红两条光带,可能是( )
A.紫色光带在上,红色光带在下,紫色光带较宽
B.紫色光带在下,红色光带在上,紫色光带较宽
C.红色光带在上,紫色光带在下,红色光带较宽
D.红色光带在下,紫色光带在上,红色光带较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