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 利用结论,事半功倍串反并同、效果阻碍原因、前反后同、同流合污分道扬镳、平抛结论、有界磁场、伏安法、分压接法、电表改装、三电荷平衡……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结论,这些结论在计算题中一般不可直接应用,但运用其解答选择题时优势就显而易见了,可大大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二级结论”是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熟记并巧用一些“二级结论”可以使思维过程简化,节约解题时间。非常实用的二级结论有:(1)等时圆规律;(2)平抛运动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3)不同质量和电荷量的同性带电粒子由静止相继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和偏转电场,轨迹重合;(4)直流电路中动态分析的“串反并同、流反压同”结论;(5)平行通电导线,同向相吸,异向相斥;(6)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断开,改变极板间距离不影响极板间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等。(7)斜面上匀速运动μ=tanθ;(8)伏安法测电阻:大内偏大,小外偏小;(9)判定机械波质点振动方向:前反后同;(10)分压接法:范围大、滑阻小、从零调;(11)双缝干涉:最大*最小=中等量*中等量;(12)薄膜干涉:薄凹厚凸;(13)摩擦力产生热量:Q=Ff.X相对;(14)卫星模型:高轨低速周期长;(15)双星结论:(16)楞次定律:效果阻碍原因;……例题1:(2022课时练习·全国卷Ⅲ·T15)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金、a地、a火,它们沿轨道运行的速率分别为v金、v地、v火。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R金<R地<R火,由此可以判定( )A.a金>a地>a火 B.a火>a地>a金C.v地>v火>v金 D.v火>v地>v金快速解法:几个星球(包括人造卫星)围绕同一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利用“高轨低速周期长”快速判断求解。例题2:(2021同步练习高考题)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s时,它们相距约400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A.质量之积 B.质量之和C.速率之和 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例题3:(2022课时练习高考题)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所用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满足( )A. 1<<2 B. 2<<3 C. 3<<4 D. 4<<5例题4:(2022课时练习高考题)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a和b是两条固定的平行长直导线,通过的电流强度相等.矩形线框位于两条导线的正中间,通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在a、b产生的磁场作用下静止.则a、b的电流方向可能是()A. 均向左B. 均向右C. a的向左,b的向右D. a的向右,b的向左例题5:(2022课时练习高考题)如图,导体轨道OPQS固定,其中PQS是半圆弧,Q为半圆弧的中心,O为圆心。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OM是有一定电阻。可绕O转动的金属杆。M端位于PQS上,OM与轨道接触良好。空间存在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现使OQ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位置并固定(过程Ⅰ);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增加到B'(过程Ⅱ)。在过程Ⅰ、Ⅱ中,流过OM的电荷量相等,则等于( )A. B. C. D. 2例题6:(2021同步练习·全国卷Ⅲ)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和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上。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 )A.2倍 B.4倍C.6倍 D.8倍例题7:(多选)如图所示,一端接有定值电阻的平行金属轨道固定在水平面内,通有恒定电流的长直绝缘导线垂直并紧靠轨道固定,导体棒与轨道垂直且接触良好。在向右匀速通过M、N两区的过程中,导体棒所受安培力分别用FM、FN表示。不计轨道电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FM向右 B.FN向左C.FM逐渐增大 D.FN逐渐减小例题答案例题1:答案:A [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公转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G=ma,解得a=G,结合题中R金a地>a火,选项A正确,B错误;同理,有G=m,解得v=,再结合题中R金v地>v火,选项C、D均错误。]例题2:答案:BC例题3:【答案】C【解析】运动员起跳到达最高点的瞬间速度为零,又不计空气阻力,故可逆向处理为自由落体运动。则根据初速度为零匀加速运动,相等相邻位移时间关系,可知,即,故本题选C。例题4:【答案】CD【解析】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若a、b两导线的电流方向相同,在矩形线框上、下边处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由于矩形线框上、下边的电流方向也相反,则矩形线框上、下边所受的安培力相反,所以不可以平衡,则要使矩形线框静止,a、b两导线的电流方向相反,故CD正确。例题5:【答案】 B【点睛】此题将导体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磁场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有机融合,经典中创新。例题6:解析:选A 画出小球在斜面上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可知:x=vt,x·tan θ=gt2则x=·v2,即x∝v2甲、乙两球抛出速度为v和,则相应水平位移之比为4∶1,由相似三角形知,下落高度之比也为4∶1,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得,落在斜面上竖直方向速度之比为2∶1,由落至斜面时的速率v斜=可得落至斜面时速率之比为2∶1。例题7:[解题指导] 导体棒靠近长直导线和远离长直导线时导体棒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一定阻碍这种相对运动,故FM向左,FN也向左,A错误,B正确;导体棒匀速运动时,磁感应强度越强,感应电流的阻碍作用也越强,考虑到长直导线周围磁场的分布可知,FM逐渐增大,FN逐渐减小,C、D均正确。[答案] BC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