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物理一轮讲义24 对称分析法(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高考物理一轮讲义24 对称分析法(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4 对称分析法,思维化简
物理中对称现象比比皆是,对称表现为研究对象在结构上的对称性、作用上的对称性,物理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对称性,物理量在分布上的对称性及作用效果的对称性等.物理解题中的对称法,就是从对称性的角度去分析物理过程,利用对称性解决物理问题的.
例题1:(多选)如图所示,在两个等量正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取A、B、C、D四点,A、D两点与B、C两点均关于O点对称.A、B、C、D四点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A、EB、EC、ED,电势分别为φA、φB、φC、φ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EA=ED,φA>φB
B.一定有EA>EB、φB>φA
C.一定有φA=φD、φB=φC
D.可能有ED>EC,一定有φB>φD
例题2:(2021同步练习·全国Ⅱ卷·T20)如图,纸面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长直绝缘导线L1、L2,L1中的电流方向向左,L2中的电流方向向上;L1的正上方有a、b两点,它们相对于L2对称。整个系统处于匀强外磁场中,外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已知a、b两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0和B0,方向也垂直于纸面向外。则(  )
A.流经L1的电流在b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
B.流经L1的电流在a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
C.流经L2的电流在b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
D.流经L2的电流在a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
例题3:如图所示,带电荷量为-q的均匀带电半球壳的半径为R,CD为通过半球顶点C与球心O的轴线,P、Q为CD轴上在O点两侧离O点距离相等的两点。已知均匀带电球壳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电势都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Q两点的电势、电场强度均相同
B.P、Q两点的电势不同,电场强度相同
C.P、Q两点的电势相同,电场强度等大反向
D.在Q点由静止释放一带负电的微粒(重力不计),微粒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题4:(2010·全国卷Ⅰ·21)一简谐振子沿x轴振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t=0时刻振子的位移x=-0.1 m;t= s 时刻x=0.1 m;t=4 s时刻x=0.1 m.该振子的振幅和周期可能为(  )
A.0.1 m, s B.0.1 m,8 s
C.0.2 m, s D.0.2 m,8 s
例题5: (2022课时练习·海南高考)如图,一段半圆形粗铜线固定在绝缘水平桌面(纸面)上,铜线所在空间有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当铜线通有顺时针方向电流时,铜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
A.向前 B.向后 C.向左 D.向右
例题答案
例题1:【答案】 CD
【解析】 由对称性可知,A、D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两个等量正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的O点,电场强度为零;在无穷远处,电场强度为零.可见从O点沿中垂线向两端,电场强度一定先增大后减小,一定存在电场强度最大的点P,从O到P,电场强度逐渐增大;从P到无穷远处,电场强度逐渐减小.由于题中没有给出A、B(或C、D)到O点的距离,不能判断A、B(或C、D)两点哪点电场强度大,可能有EA>EB,ED>EC.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可知,φB>φA,根据对称性,一定有φA=φD、φB=φC,选项C正确,A、B、D错误.
例题2:【答案】AC 
[由对称性可知,流经L1的电流在a、b两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同,设为B1,流经L2的电流在a、b两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设其大小为B2,由磁场叠加原理有B0-B1-B2=B0,B0-B1+B2=B0,联立解得B1=B0,B2=B0,所以A、C正确。]
例题3:[解析] 半球壳带负电,因此在CD上电场线沿DC方向向上,所以P点电势一定低于Q点电势,A、C错误;若在O点的下方再放置一同样的半球壳组成一完整的球壳,则P、Q两点的电场强度均为零,即上、下半球壳在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对称性可知上半球壳在P点与在Q点的电场强度相同,B正确;在Q点由静止释放一带负电微粒,微粒一定做变加速运动,D错误。
[答案] B
例题4:【答案】 ACD 
【解析】[若振幅A=0.1 m,T= s,则 s 为半周期,从-0.1 m处运动到0.1 m,符合运动实际,4 s- s= s为一个周期,正好返回0.1 m处,所以A项正确.若A=0.1 m,T=8 s, s只是T的,不可能由负的最大位移处运动到正的最大位移处,所以B项错.若A=0.2 m,T= s, s=,振子可以由-0.1 m运动到对称位置,4 s- s= s=T,振子可以由0.1 m返回0.1 m,所以C项对.若A=0.2 m,T=8 s, s=2×,而Asin=A,即时间内,振子可以从平衡位置运动到0.1 m处;再经 s又恰好能由0.1 m处运动到0.2 m处后再返回0.1 m处,故D项正确.]
例题5:【答案】 A
【解析】以竖直轴为对称轴,把半圆形通电铜线对称等分,且每一小段通电铜线的长趋近于零但不为零,每一小段通电铜线都可以看成直线段,对称轴两边的对称直铜线受到的安培力由左手定则确定,其方向关于对称轴对称且斜向前,合力竖直向前,由此可得出半圆形通电铜线受到的合力向前,故A正确。
针对训练
1.下列选项中的各圆环大小相同,所带电荷量已在图中标出,且电荷均匀分布,各圆环间彼此绝缘。坐标原点O处电场强度最大的是(  )
2. 如图所示,电荷量为+q和-q的点电荷分别位于正方体的顶点,正方体范围内电场强度为零的点有(  )
A.体中心、各面中心和各边中点 B.体中心和各边中点
C.各面中心和各边中点 D.体中心和各面中心
3.【2022课时练习年天津卷】2021同步练习年10月23日,港珠澳跨海大桥正式通车。为保持以往船行习惯,在航道处建造了单面索所有钢索均处在同一竖直面内斜拉桥,其索塔与钢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加钢索的数量可减小索塔受到的向下的压力
B. 为了减小钢索承受的拉力,可以适当降低索塔的高度
C. 索塔两侧钢索对称且拉力大小相同时,钢索对索塔的合力竖直向下
D. 为了使索塔受到钢索的合力竖直向下,索塔两侧的钢索必须对称分布
4.惯性制导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弹道式导弹工程中,这个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是加速度计.加速度计构造原理的示意图如图14-1所示:沿导弹长度方向安装的固定光滑杆上套一质量为m的滑块,滑块两侧分别与劲度系数均为k的弹簧相连;两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壁相连.滑块原来静止,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滑块上有指针,可通过标尺测出滑块的位移,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制导.设某段时间内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指针向左偏离0点的距离为s,则这段时间内导弹的加速度( )
A.方向向左,大小为ks/m
B.方向向右,大小为ks/m
C.方向向左,大小为2 ks/m
D.方向向右,大小为2 ks/m
5. (多选)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为匀强磁场边界,圆内磁场垂直纸面向里,圆外磁场垂直纸面向外(未标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粒子(不计重力),从边界上的A点沿半径方向射入向里的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粒子射入磁场的速度大小满足v=tan(n=3,4,5,…),则粒子能回到A点
B.粒子第一次回到A点的最短时间为
C.若粒子射入磁场的速度大小满足v=tan(n=5,6,7,…),则粒子能回到A点
D.粒子回到A点时速度方向一定与初始入射速度方向相反
6. (2022课时练习·四川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诊断)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正六边形ABCDEF的5条边上分别放置5根长度也为L的相同绝缘细棒,每根细棒上均匀带正电。现将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置于BC中点,此时正六边形几何中心O点的场强为零。若移走+Q及AB边上的细棒,则O点电场强度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不考虑绝缘棒及+Q之间的相互影响)(  )
A. B.
C. D.
针对训练答案
1. 【解析】设圆环的电荷在原点O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0,根据电场强度叠加原理和圆环场强的对称性,在坐标原点O处,A图场强为E0,B图场强为E0,C图场强为E0,D图场强为0,故选项B正确。
【答案】B
妙招点评:敏锐地看出并抓住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对称性,其对称部分存在某种相同特征,运用对称思维,可以从某一部分规律推知另一部分的规律,能一眼看出答案,大大简化解题步骤,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思想。
2. 【答案】D
解析: 由等量同种电荷或等量异种电荷的场强对称分布可推断:对正方体的上表面中心,上表面的四个电荷分成两组产生的场强都是零,下表面的四个电荷分成两组产生的场强等大反向,所以正方体的上表面中心处的合场强为零,同理各面中心处的合场强都为零;在体中心,可以将八个电荷分成四组,产生的合场强为零;而在各边中心,场强无法抵消,合场强不为零。
3. 【答案】C
【解析】解:A、钢索拉力的水平分力相互抵消,竖直分力之和与重力大小相等,即钢索对索塔向下的压力恒定不变,故A错误。
B、合力一定,分力间的夹角越小,则分力越小。为了减小钢索承受的拉力,应该增大索塔的高度,达到减小钢索间夹角的目的,故B错误。
C、根据对称性可知,索塔两侧钢索对称分布,拉力大小大小相同时,水平分力抵消,钢索对索塔的合力竖直向下,故C正确。
D、如图所示:
将钢索AC、AB的拉力、进行合成,合力竖直向下,结合正弦定理可知:,得: : ,故索塔两侧的钢索必不必须对称分布,故D错误。
故选:C。
做出示意图,将钢索的拉力进行合成,合力竖直向下,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后根据几何关系列式求解。
本题的关键将钢索AC、AB的拉力、进行合成,然后根据正弦定理列式研究。
4. 【答案】D
5. 【答案】ABC
【解析】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如图甲所示,则根据几何关系:r=Rtanθ,而且Bqv=m,则v=tanθ,由于圆外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则当2θ·n=2kπ(k=1,2,3,…)时粒子能回到出发点A,取k=1,即粒子绕磁场边界一圈回到A点,此时θ==,分析可知n=3,4,5,…;取k=2,即粒子绕磁场边界两圈回到A点,此时θ==,分析可知n=5,6,7,…,所以当θ=(n=3,4,5,…)或θ=(n=5,6,7,…)时,粒子能回到A点,而且粒子回到A点时速度方向一定与初始入射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故A、C正确,D错误;粒子运动的最短时间对应的轨迹如图乙所示,粒子从A点出发回到A点的最短时间为:tmin=T=T=·=,故B正确。
名师点评 本题是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确定圆心和半径是解题的关键,然后结合几何关系和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分析。画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轨迹时,往往需要考虑其对称性。[
6.6答案 D
解析 根据对称性,AF与CD上的细棒在O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叠加为零,AB与ED上的细棒在O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叠加为零,BC中点的点电荷在O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为=,由题意可知,EF上的细棒与BC中点的点电荷在O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叠加为零,则EF上的细棒在O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为,故每根细棒在O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均为,移走+Q及AB边上的细棒,O点的电场强度为EF与ED上的细棒在O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叠加,这两个场强的夹角为60°,所以叠加后的电场强度为2×cos30°=,故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