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1866 1879 1892 1894 11月 1895 1896出生翠亨檀香山求学香港学医上书李鸿章成立兴中会广州起义流亡海外1840 1851 18561842 1864 1860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中期《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戊戌变法1898 1900 1901《辛丑条约》惠州起义义和团运动12武昌起义革命志士的奋斗第9课、辛亥革命1.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2.知道武昌起义的过程及结果。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公历未名,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我们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警世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jī fù] ,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革命军》资产阶级革命派号召人民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领导阶级:主张:民主共和制度: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体形态。萌芽于16世纪,到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正式确立。学习西方制度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推动并领导了一些武装起义,加快了革命在全国的发展,使清政府的统治基础更加动摇。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起义 时间 领导者 结果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1906190719071911失败失败失败失败刘道一、蔡绍南徐锡麟、秋瑾孙中山、黄兴黄兴萍浏醴起义:1906年12月初起义爆发,各路起义军遍布附近几县,在几天内占领麻石、文家市、上栗市等重要市镇,以同盟会的政纲为号召。起义军声势浩大,屡败清军。清政府调集湘、鄂、赣及江宁(今南京)数万军队镇压。半壁东西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孙中山赋诗深切哀悼刘道一(1884-1906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地 位: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影 响:2.安庆起义徐锡麟(1873-1907年)孙中山在辛亥革命胜利后,亲来杭州致祭,说:“光复会有徐锡麟之杀恩铭,其功表见于天下”并亲写一副挽联哀悼:“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麟囚于枷,至市,剜其肉,剐其体肤,剖心斩首而死。——《清史稿》安庆起义秋瑾 (1875-1907年)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宋庆龄为兴秋瑾纪念馆题词同盟会群英中文武双全的奇女子——女侠秋瑾徐锡麟起义失败后,她拒绝逃走,被逮捕后,拒不写自供状,只写下了七个字“秋风秋雨愁煞人”用七个字说尽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担忧。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广西起义黄兴孙中山在阵地为伤员包扎,并亲手发炮,竟打得很准。他慨言道:“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此日始得亲发炮击清军耳!”孙中山4.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因此,这次起义也被称作“黄花岗起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影 响:……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孙中山…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烈士林觉民《与妻书》本日即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不敢有负诸贤之期…绝笔于此,不胜系恋。 ——黄兴绝命书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追求真理、百折不挠,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秋瑾黄兴喻培伦林觉民徐锡麟革命者用鲜血在唤醒着祖国大地上更多的人们。虽然屡战屡败,但每一次的战败都在扩大“三民主义”的影响,在革命者前赴后继的呐喊中,终于迎来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风暴。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蒋翊武孙武起义的谋划: 1911年,帝国主义国家指使清政府宣布了一条“铁路国有”的法令,将本来已经交由中国民间商办的铁路的建筑权收回转交给外国人。这一法令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四川人民为保住当时正在修建中的川汉铁路的建筑权而掀起激烈的“保路运动”。四川总督强硬镇压“保路运动”,激起四川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清政府急忙抽调湖北的新军到四川去帮助镇压,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湖北守备空虚。湖北的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利用有利时机,积极策划在武昌起义。武昌起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2.主力湖北新军3.经过①1911年10月10日起义爆发—②夺取军械库—③进攻总督衙门—④攻占武昌——⑤武汉三镇光复——⑥湖北军政府成立武昌起义形势图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前夕,由于革命机关被破获,起义重要领导人刘复基等遇害,孙武受伤,蒋诩武被迫逃亡。黄兴、宋教仁等革命领导人也不在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湖北军政府旗帜黎元洪结果①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汉口汉阳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发展: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错误观点】辛亥革命就是发生在旧历辛亥年的武昌起义。【误区警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包括准备、发动、保卫成果等阶段。狭义的辛亥革命是指发生在1911年(旧历辛亥年)的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清政府土崩瓦解……结果 ②清王朝土崩瓦解辛亥革命历史意义: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③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④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复兴之路》的解说词:“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1912年3月5日,大总统孙中山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错误观点】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的封建制度。【误区警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君主专制或者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开始,到公元1912年宣统帝退位止,封建帝制共经历了2 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封建制度易错误区武昌首义的古城楼“起义门”起义为何最先在武汉开始?武汉事水陆交通枢纽,又是商业重镇,革命党人在此活动频繁,他们深入新军,宣传革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课堂小结革命志士的奋斗辛亥革命(1)萍浏醴起义(2)安庆起义(3)广西起义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1911年10月10日(4)经过武昌起义(2)主要力量(3)时间①②③④(6)辛亥革命历史意义(5)结果(4)黄花岗起义1911年(1)谋划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1】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 )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C.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2】武昌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A.中国同盟会 B.湖北文学社C.湖北新军 D.湖北共进会当堂达标DC辛亥革命《辛丑条约》戊戌变法公车上书《马关条约》甲午战争洋务运动金田起义《南京条约》鸦片战争虎门硝烟1839 1840 1842 1851 1860 1894 1895 1895 1898 1901 1911请同学们标出下列历史事件的年代,并将事件按时间顺序给家长串讲一遍(要求有一定的连贯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武昌起义.mp4 第9课、辛亥革命.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