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自由落体运动【主题目标】1.通过独自阅读课本,能说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性质和特点。2.通过阅读课本,能在组内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会通过实验测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在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同。3.通过阅读课后资料,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领悟他的研究方法。【重难点】重点内容:能说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性质和特点,并能够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习题。难点内容:通过阅读课后资料,组内分享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领悟他的研究方法。【原点整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程】 请同学们独自阅读课本P45--P51,完成下列探究。主题一 自由落体运动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下落的快慢跟它的___________有关,重的物体下落得快。2.伽利略的研究(1)归谬:伽利略从___________的论断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否定了他的论断。(2)猜想: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应该下落得___________快。注意:“自由”的含义: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重力作用。3.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___________作用下从___________开始下落的运动。(2)条件eq \b\lc\{\rc\ ()(3)实际运动:物体下落时由于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物体的下落不是自由落体运动;只有当空气阻力比较小,可以忽略时,物体的下落可以近似看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二 自由落体加速度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___________,这个加速度叫作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用g表示。2.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小: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一般的计算中,g取___________,近似计算时,g取___________。主题三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由落体的速度、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v=___________,x=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入学习】一、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1.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1)条件:①初速度为___________;②只受___________。(2)运动性质:是初速度v0=0、加速度a=___________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v 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如图所示),斜率k=g。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只有当空气阻力比重力小得多,可以忽略时,物体从静止下落才可以当作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的理解(1)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小:①在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都相同。②大小与在地球上的纬度、距地面的高度有关:与纬度的关系 在地球表面上,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即赤道处重力加速度最小,两极处重力加速度最大,但差别不大与高度的关系 在地面上的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在不太高的高度内,可认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1.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运动规律eq \b\lc\{\rc\ (eq \a\vs4\al\co1(v=v0+at,x=v0t+at2,v2-v=2ax))eq \o(――→,\s\up11(v0=0),\s\do4(a=g))eq \b\lc\{\rc\ (eq \a\vs4\al\co1(v=gt,h=gt2,v2=2gh))2.自由落体运动的中间一段过程的分析方法:(1)差值法:从物体开始下落开始研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如求物体下落后第4 s内的位移,可以用自由落体前4 s的位移与前3 s的位移的差求得。(2)初速法:如求物体下落后第4 s内的位移,可以先根据v0=gt1求出第4 s内的初速度,再利用h=v0t2+gt求出相应的位移。三、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1.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几个质量不同的重物、夹子、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2.探究过程(1)按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连接好电路。(2)使纸带穿过两个限位孔,下端用夹子夹住连到重物上,让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3)用手捏住纸带上端把纸带拉成竖直状态,启动计时器,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重物落地后立刻关闭电源,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4)改变重物的质量,重复几次上面的实验,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处理。3.数据处理(1)用刻度尺测量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点之间的距离。(2)用vn=求出各点的速度,作v t图像,图像应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3)根据v t图像的斜率求加速度或根据Δx=aT2计算加速度。4.实验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恒定(约为9.8 m/s2,与物体的质量无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课后反思总结】1、组内回顾课上演示实验2、构建本节课思维框架课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速正测练案(时间:40分钟 )班级:_____ _____组_____号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6分)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初速度为零、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B.仅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作自由落体运动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才是自由落体运动D.当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的运动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2.1971年发射的阿波罗15号飞船把一辆月球车送上月球,美国航天员做了一个落体实验:在月球上的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羽毛和铁锤(月球上没有空气),如图所示,出现的现象是( )A.羽毛先落地,铁锤后落地B.铁锤先落地,羽毛后落地C.铁锤和羽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为9.8 m/s2D.铁锤和羽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落地3.在真空中,将苹果和羽毛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列频闪照片中符合事实的是( )A B C D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得越来越快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4∶9C.第1 s末、第2 s末、第3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大5.一条悬链长5.6 m,从悬点处断开,使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整条悬链通过悬点正下方12.8 m处的一点所需的时间是(g取10 m/s2)( )A.0.3 s B.0.4 sC.0.7 s D.1.2 s6.(多选)甲、乙两物体分别从高10 m处和高20 m处同时由静止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落地速度是甲落地速度的倍B.落地的时间甲是乙的2倍C.下落1 s时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相同D.甲、乙两物体在最后1 s内下落的高度相等7.(多选)如图所示,大致地表示了伽利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思维过程,对于此过程的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其中甲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出的结论B.其中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出的结论C.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D.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8.“自由落体”演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牛顿管被抽成真空后,将其迅速倒置,管内轻重不同的物体从顶部下落到底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相同,加速度相同B.时间相同,加速度不同C.时间不同,加速度相同D.时间不同,加速度不同9.用滴水法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值。方法:在自来水龙头下面固定一块挡板A,使水一滴一滴连续地滴落到挡板上,如图所示,仔细调节水龙头,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一滴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下一滴水刚好开始下落。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挡板的高度h,再用停表计时,计时方法:当听到某一滴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停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时,按下停表按钮停止计时,读出停表的示数为t。(1)写出用上述所测量数据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2)为了减小误差,改变h的数值,测出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表中t′是水滴从水龙头口到A板所用的时间,即水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请在图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适当的图像,并利用图像求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g=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次数 高度h/cm 空中运动时间t′/s1 20.10 0.202 25.20 0.233 32.43 0.264 38.45 0.285 44.00 0.306 50.12 0.3210.(多选)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0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11.(多选)一根轻质细线将2个薄铁垫片A、B连接起来,一同学用手固定B,此时A、B间距为3l,A距地面为l,如图所示。由静止释放A、B,不计空气阻力,且A、B落地后均不再弹起。从释放开始到A落地历时t1,A落地时的瞬时速率为v1,从A落地到B落在A上历时t2,B落在A上时的瞬时速率为v2,则( )A.t1>t2 B.t1=t2C.v1∶v2=1∶2 D.v1∶v2=1∶3二、非选择题(12题17分,13题17分,共34分)12.屋檐上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为1 m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所示,问:(1)此屋檐离地面多高?(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g取10 m/s2)13.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了人类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月新征程,距离2020年实现载人登月更近一步,若你通过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有幸成为中国登月第一人,而你为了测定月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在月球表面上空让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不计一切阻力),测出下落高度h=20 m时,下落的时间正好为t=5 s,则:(1)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月为多大?(2)小球下落过程中,最初2 s内和最后2 s内的位移之比为多大?1.CD [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只受重力,初速度v0=0,A、B错误,C正确;若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的运动可以当成自由落体运动来处理,D正确。]2.D [月球上没有空气,铁锤和羽毛由静止释放只受重力作用,他们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落地,故D正确。]3.C [在真空中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且从静止开始下落,满足自由落体运动条件,故a=g,又h=gt2,由于苹果和羽毛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则任意时刻都在同一高度,且是加速,所以频闪间距不断变大,选项C正确。]4.C [物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为g,大小不变,A、D错误;由v=gt可得,v1∶v2∶v3=1∶2∶3,C正确;从开始运动三个连续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5,B错误。]5.B [设悬链的长度为L,从悬点至悬点正下方12.8 m处的一点的高度为h,经t1悬链的下端经过该点,经t2悬链的上端经过该点,则h-L=gt,得t1=eq \r()=eq \r() s=1.2 s,h=gt,得t2=eq \r()=eq \r() s=1.6 s,则Δt=t2-t1=0.4 s,故B正确。]6.AC [根据v=可知,落地时乙的速度是甲落地速度的倍,故A正确;根据t=eq \r(),落地的时间乙是甲的倍,故B错误;根据v=gt可知,下落1 s时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都为10 m/s,故C正确;甲、乙两物体下落的时间不同,最后一秒的初速度不同,所以最后1 s下落的距离不相等,故D错误。]7.AC [伽利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此时可以“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然后合理外推到斜面竖直的状态,故正确选项为A、C。]8.A [轻重不同的物体在牛顿管中不受空气阻力,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加速度相同,都为g;因高度相同,根据h=gt2知运动时间相同,故A正确,B、C、D错误。]9.[解析] (1)滴水的周期就是水滴下落的时间,所以t′=,由h=gt′2得g=。(2)描点如图所示,求出斜率k==g,解得g=9.8 m/s2。[答案] (1)g= (2)图见解析 9.810.BCD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从静止开始运动的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而题图中位移之比为2∶3∶4∶5…,所以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小球连续相等时间位移差均为d,所以小球做匀加速运动,A错误,B正确;由a=得a=,C正确;v3==,D正确。]11.BC [对垫片A,有l=gt,对垫片B,l+3l=g(t1+t2)2,则t1=t2,选项A错误,B正确;而v1=at1,v2=a(t1+t2),故v1∶v2=1∶2,选项C正确,D错误。]12.[解析] 设屋檐离地高度为h,滴水的时间间隔为Δt,由x=at2得第2滴水的位移h2=g·(3Δt)2,第3滴水的位移h3=g·(2Δt)2,又由h2-h3=1 m得Δt=0.2 s,屋檐高h=g·(4Δt)2=×10×(4×0.2)2 m=3.2 m。[答案] (1)3.2 m (2)0.2 s13.[解析] (1)由h=g月t2,解得g月=1.6 m/s2。(2)小球下落过程中的5 s内,相邻每1 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9,则最初2 s内和最后2 s内的位移之比为(1+3)∶(7+9)=1∶4。[答案] (1)1.6 m/s2 (2)1∶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