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6.1《老子四章》感受道家之风 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6.1《老子四章》感受道家之风 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对待”与辩证:感受道家之风
—— 《老子》四章
* 五十之瓠
班级: 组号: 姓名:
【学习目标】
1.诵读《〈老子〉四章》等文本,疏通文意,梳理文言知识,画出文本的思维导图。
2.结合具体语句,概括老庄的核心思想,比较赏析两篇文章的论证特色。
3.结合生活中“有用”“无用”之辩,任选一个立场,写一段辩词。
【专题阐释】本专题精读《<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参读《老子道德经注校释》和《庄子·逍遥游》,《庄子集释》《庄子品读》,感受《老子》《庄子》中的辩证思想和突破俗见的表达,感受道家文化的审美创造与时代意义。
【预学任务】
熟读《<老子>四章》和《五石之瓠》,积累主要的文方知识和文言现象(以八个虚词为主)
分析两篇课文各自有哪些丰富的意蕴和思想。
课外阅读《老子道德经注校释》和《庄子·逍遥游》,探究道家哲学思想的思辨,探究儒道之间的异同与互补。
课外阅读《老子智慧》与《庄子品读》,感受老庄的哲学之道对当今社会所起到的积极意义。
【学习任务】
任务一 以“有”“无”探讨老子的“对待”
1.文本研读:学生朗读《<老子>四章》后进行翻译。《<老子>四章》的内容都包含“对待”,列表分析其内容及异同。学生发言后,进行归纳。
异 同
通过举例分析典型的日常生活用品,阐明了 专说“对待”之理:任何事物内部都有相关和相对的因素,而那些对立的因素也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要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事物。 通常情况下,人们偏执于这种对待关系的一面,比如“有”“知人”“胜人”等,可《老子》却总是提醒世人重视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 善用逆向思维,具有意想不到的开创性。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正面领悟的效果
第二十四章,通过列举一系列的社会人生现象,剖析了“ ” “ ”“ ” “ ” 的危害,从反面证明了“无我”的重要性,阐明了 的主张。
第三十三章:强调了加强自我修为的重要性。人要有自知之明,要经常反省自己,要不断地战胜自己的弱点,要抑制贪欲,坚守本分, 不屈地追求自己应该追求的东西。
第六十四章:告诉我们做事要有预见性,要 , 防患于未然。要把握大小、高下、远近等一系列对立项之间的逻辑关系。重视“ ”“ ”“ ”,注重积累;要始终如一,坚持到底。
2.比较梳理:《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提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提到“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故不各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者有何不同?
3.联系现实:在《老子》中,几乎充满了“不争”的理念。如“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你怎样看待竞争这一问题?
任务二 从寓言理解庄子的“无用”
文本研读: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是《五石之瓠》的一大特色,试结合文中人物语言说说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
惠子:
庄子:
问题探究:对于惠子和庄子的大瓠之争,你是怎样理解的?
任务三 用“三言”把握老庄的传承
比较梳理:请分析《老子》和《庄子》写作风格的异同
《老子》和《庄子》写作风格比较
篇目 异 同
《老子》 行文凝练畅达,采用大量的韵语,语句简短精练又充满哲理 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谁说道理。 面临的处境相似:老子庄子都生活在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乱世,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仇纷乱的现实,所以在写法上有共同点。
《庄子》 注重表现生活理想和人生境界,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达到了哲理和诗意的交融。 文章汪洋恣肆,结构富于跳跃性,行文跌宕开阔,变化多端,语言奇峭富丽、生动活泼,有时用韵,颇富有诗意。
任务四 据异同梳理儒道的互补
比较梳理:本单元第四课我们学了《<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它们反映了儒家的思想,请比较,儒家和道家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