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4.1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34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4.1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34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统编版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框 夯实法治基础
新知导入
唐山打人案的背后
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框 夯实法治基础
1.法治的作用?(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P45-47
2.法治的要求?P45-46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
——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P47-49
4.如何建设法治中国?P49-50
自 学 思 考
阅读书P44-50,在书上做好标记
01 选择法治道路
法治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板块一:选择法治道路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名词解读
法制:法律、制度的总称
2022年8月11日,陈某志等涉嫌恶势力组织违法犯罪案件由河北省廊坊市公安局广阳分局侦查终结,移送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近日,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向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陈某志等28名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之规定,对陈某志等人依法提起公诉。
下一步,检察机关将严格依法公正办理该案,依法严惩犯罪分子,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河北省人民检察院
2022年8月29日
唐山烧烤店打人案审查起诉情况最新通报
请结合人民检察院的通报,思考法治对公民的重要作用?
探究一:法治的作用
交通井然有序
一站式行政服务
食品安全监督
法庭审判
板块一:选择法治道路
1、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 (作用) ?
①公民角度: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P45
《美国宪法》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法国民法典》
《中国宪法》
②世界角度: 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思考: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
1、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 (作用) ?
结合图片,谈谈法治对国家社会的作用
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对国家和社会) P47
1、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 (作用) ?
板块一:选择法治道路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实行人治
君主专制
1840年以后,许多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
近代100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
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
新中国成立后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回顾历史
从历史角度谈谈我国为什么必然选择法治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更加重视法治建设
1978年
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P47
1、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 (作用) ?
1、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 (作用) ?P45-47
① 公民角度: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P45
③国家角度: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P47
板块一:选择法治道路
②世界角度: 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笔记整理
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
法治要求
(1)实行良法之治
(2)实行善治
2、法治的要求?P45-46
治理(执法)
立法
相关链接
板块一:选择法治道路
探究二:法治的要求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出自《商君书·定分》。命: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
实行法治的前提:要有法
法治要求之一:实行良法之治
2. 法治的要求?P45-46
良法
民法典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标志性重大成果。在过去5年间,民法典编纂共10次公开征求意见, 超42 万人参与提供意见,收集意见总数达102 万条。经过反复修改、精雕细琢, 形成了目前总共7 编1260 条的民法典草案。最终, 制定出了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保障民事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民法典。
思考: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结合民法典的编纂和内容,谈谈什么样的法律称为良法?
民法典的编纂
探究二:法治的要求
法治要求之一:实行良法之治
什么是良法?
良法
(三个判断标准)
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一个国家制定了良法,是否就是“法治”的国家?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违法不究?
《食品安全法》
——毒大米、毒奶粉、毒生姜……
排污收费力度不大,存在人情收费、协议收费、随意提高或降低征收标准,执法的严肃性不够等现象;一些限期治理企业迟迟完不成治理任务,限期治理成了“无期”治理……
《环境保护法》
2022年3·15晚会曝光名单 触目惊心
“土坑“酸菜生产内幕,酸菜制作过程无安全保障、卫生状况堪忧,涉事企业包括:湖南插旗菜叶有限公司、岳阳市君山区雅园酱菜食品厂、坛坛俏食品有限公司、湖南锦瑞食品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法》第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法治要求之二:实行善治。
善治就是良好的治理。
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P46
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良法
善治
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良法

善治
=
法治
笔记整理
2、法治的要求
板块一:选择法治道路
02 描绘法治蓝图
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1978

1982

1997

1999

2002

2007

2010

2012

2013

2014

2018
颁布实施宪法
提出法治要求
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载入宪法
列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目标
加快建设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目标
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2020
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
《民法典》公布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五大
十六大
十七大
十八大
P48相关链接
板块二:描绘法治蓝图
探究三:全面依法治国
把改革开放以来法治进程补充完整,并说说你得出的哪些结论?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共同推进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一体推进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目标
基本内容
基本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
阅读课本P48-P49相关链接,回答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
(1)地位:
(2)总目标:
(3)基本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前提)
(关键)
(防线)
(基础)
科学立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严格执法
板块二:描绘法治蓝图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
——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P47-49
结合视频,谈谈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全面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
探究四: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探究四:建设法治中国
十六字方针实施的主体分别是谁?
每一个不同的主体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主体 目标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人大
司法机关
政府
公民
◆使每一项立法得到人民拥护;
◆使每一部法律得到严格执行;
◆使每一个司法案例体现公平正义;
◆使每一个公民成为法治的崇尚者、
遵守者和捍卫者。
板块二:描绘法治蓝图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P49-50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民法典诞生: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和立法任务;我国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党委提出→政治协商→人大审议通过→政府执行”的法定程序,这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P49-50
(1)科学立法: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严格执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公正司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全民守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板块二:描绘法治蓝图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P49-50
课堂小结
夯实法治基础
选择法治道路
描绘法治蓝图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
2.法治的要求?
良法
善治
3.全面依法治国
(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
课堂练习
1.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围绕“凝聚法治共识”各抒己见。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小丽;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B.小武: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小玲:有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
D.小江:每一位公民都应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C
2.近日,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一2025年)》,对2025年、2035年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法治中国建设,公民应做到( )
A.立法科学,体系完备
B.执法严明,依法行政
C.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D.司法公正,廉洁高效
C
3、“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原因是( )
①法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只服从宪法,遵守宪法,依宪法办事
②法治能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国强民富
③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④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B
4.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家庭教育立法的决策部署,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表明( )
A.依法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B.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C.全国人大常委会保证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D.人民政府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B
人治与法治的区别
建立在个人专制和独裁的基础上
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
随意性、多变性、不平等性
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
“国王即法律”
“朕即法律”
强调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约权力、保障权利
带来社会发展的不稳定
推动社会有序发展
专制国家:
人比法大
民主国家:法比人大
P46 阅读感悟
思考:从长远看,哪一种对国家发展更有利?
概念区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