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第3课时 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课堂讲解考点一、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应用1.当物体的运动包含多个不同过程时,可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当所求解的问题不涉及中间的速度时,也可以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求解,这样更简便。2.当选择全部子过程作为研究过程,涉及重力、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功时,要注意运用它们的做功特点:(1)重力做的功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2)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的功等于力与路程的乘积。例1、(2021·全国乙卷)一篮球质量为m=0.60 kg,一运动员使其从距地面高度为h1=1.8 m处由静止自由落下,反弹高度为h2=1.2 m。若使篮球从距地面h3=1.5 m的高度由静止下落,并在开始下落的同时向下拍球,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也为1.5 m。假设运动员拍球时对球的作用力为恒力,作用时间为t=0.20 s;该篮球每次与地面碰撞前后的动能的比值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求:(1)运动员拍球过程中对篮球所做的功;(2)运动员拍球时对篮球的作用力的大小。变式1、(多过程问题) 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水平,轨道的内表面粗糙。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从P点正上方由静止释放,释放高度为R,小滑块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小滑块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g为重力加速度。用W表示小滑块第一次在轨道NQ段运动时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W=mgRB.WC.小滑块恰好可以到达Q点D.小滑块不能到达Q点例2、(斜面上的多过程问题)(2021·全国甲卷)(多选)一质量为m的物体自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滑动。该物体开始滑动时的动能为Ek,向上滑动一段距离后速度减小为零,此后物体向下滑动,到达斜面底端时动能为。已知sinα=0.6,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A.物体向上滑动的距离为B.物体向下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C.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0.5D.物体向上滑动所用的时间比向下滑动的时间长变式2、(2014年理综大纲卷)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如图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h分别为 ( )A. B.C. D.考点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例3、(动能定理综合)(2020·全国卷)如图,一竖直圆管质量为M,下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顶端塞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圆管由静止自由下落,与地面发生多次弹性碰撞,且每次碰撞时间均极短;在运动过程中,管始终保持竖直。已知M =4m,球和管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4mg, 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计空气阻力。(1)求管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的瞬间,管和球各自的加速度大小;(2)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后,在上升过程中球没有从管中滑出,求管上升的最大高度;变式3、(2021·辽宁高考)(多选)冰滑梯是东北地区体验冰雪运动乐趣的设施之一。某冰滑梯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螺旋滑道的摩擦可忽略;倾斜滑道和水平滑道与同一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相同,因滑板不同μ满足μ0≤μ≤1.2μ0。在设计滑梯时,要确保所有游客在倾斜滑道上均减速下滑,且滑行结束时停在水平滑道上,以下L1、L2的组合符合设计要求的是( )A.L1=,L2= B.L1=,L2=C.L1=,L2= D.L1=,L2=课后巩固1、(2018·江苏高考)(多选)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小物块,O点为弹簧在原长时物块的位置。物块由A点静止释放,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最远到达B点。在从A到B的过程中,物块( )A.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经过O点时的速度最大C.所受弹簧弹力始终做正功D.所受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2、(2016年上海卷)风洞是研究空气动力学的实验设备。如图,将刚性杆水平固定在风洞内距地面高度H=3.2m处,杆上套一质量m=3kg,可沿杆滑动的小球。将小球所受的风力调节为F=15N,方向水平向左。小球以初速度v0=8m/s向右离开杆端,假设小球所受风力不变,取g=10m/s2。求:(1)小球落地所需时间和离开杆端的水平距离;(2)小球落地时的动能。3、(2017年江苏卷)如图所示,两个半圆柱A、B紧靠着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光滑圆柱C,三者半径均为R,C的质量为m,A、B的质量都为,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拉A,使A缓慢移动,直至C恰好降到地面.整个过程中B保持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1)未拉A时,C受到B作用力的大小F;(2)动摩擦因数的最小值μmin;(3)A移动的整个过程中,拉力做的功W.4、(2016年浙江卷)(多选)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45°和37°的滑道组成,滑草车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质量为m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不计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则( )A.动摩擦因数B.载人滑草车最大速度为C.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D.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5、(2019年物理全国卷)(选做题)一质量为m=2000 kg的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行驶过程中,司机忽然发现前方100 m处有一警示牌。立即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大小随时间变化可简化为图(a)中的图线。图(a)中,0~t1时间段为从司机发现警示牌到采取措施的反应时间(这段时间内汽车所受阻力已忽略,汽车仍保持匀速行驶),t1=0.8 s;t1~t2时间段为刹车系统的启动时间,t2=1.3 s;从t2时刻开始汽车的刹车系统稳定工作,直至汽车停止,已知从t2时刻开始,汽车第1 s内的位移为24 m,第4 s内的位移为1 m。(1)在图(b)中定性画出从司机发现警示牌到刹车系统稳定工作后汽车运动的v-t图线;(2)求t2时刻汽车的速度大小及此后的加速度大小;(3)求刹车前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大小及t1~t2时间内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司机发现警示牌到汽车停止,汽车行驶的距离约为多少(以t1~t2时间段始末速度的算术平均值替代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本节课反馈(学生意见和建议反馈本节课掌握情况):参考答案课堂讲解例1、答案 (1)4.5 J (2)9 N解析 (1)篮球从高度为h1处由静止自由下落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mgh1=Ek1之后篮球反弹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mgh2=0-Ek2篮球从高度为h3处由静止下落,同时向下拍球,在篮球下落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W+mgh3=Ek3在篮球反弹上升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mgh3=0-Ek4因篮球每次与地面碰撞前后的动能的比值不变,则有=联立并代入数据可得W=4.5 J。(2)因运动员拍球时对球的作用力为恒力,则拍球时篮球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g=ma在拍球时间内篮球运动的位移为x=at2运动员拍球过程中对球做的功为W=Fx联立并代入数据可得F=9 N(F=-15 N舍去)。变式1、答案 B解析 根据题述,小滑块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轨道对小滑块的支持力为4mg。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4mg-mg=m,解得v2=3gR。对小滑块由静止释放至运动到最低点N的过程,设小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f,运用动能定理得,2mgR-Wf=mv2,解得Wf=mgR。由于小滑块在右侧圆弧轨道NQ段运动的速度大小与小滑块在左侧圆弧轨道PN段对称位置运动的速度大小相比较小,对轨道的压力就较小,对应受到的摩擦力较小,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较小,所以小滑块第一次在轨道NQ段运动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例2、答案 BC解析 设物体向上滑动的距离为l,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对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μmgcosα·2l=-Ek,对物体向上滑动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mglsinα-μmglcosα=0-Ek,联立得l=,μ=0.5,A错误,C正确;物体向下滑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α-μmgcosα=ma下,解得a下=,B正确;物体向上滑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α+μmgcosα=ma上,可知a上>a下,由于上滑过程中的末速度为零,下滑过程中的初速度为零,且两过程位移大小均为l,根据l=at2,可得t上变式2、答案 D解析 根据动能定理,以速度v上升时有 ,以速度上升时有,解得,,所以D正确.例3、答案 (1)a1=2g,a2=3g;(2);解析 (1)管第一次落地弹起的瞬间,小球仍然向下运动。设此时管的加速度大小为a1,方向向下;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2,方向向上;球与管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由牛顿运动定律有Ma1=Mg+f ①ma2= f– mg ②联立①②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a1=2g,a2=3g③(2)管第一次碰地前与球的速度大小相同。由运动学公式,碰地前瞬间它们的速度大小均为④方向均向下。管弹起的瞬间,管的速度反向,球的速度方向依然向下。设自弹起时经过时间t1,管与小球的速度刚好相同。取向上为正方向,由运动学公式v0–a1t1= –v0+a2t1⑤联立③④⑤式得⑥设此时管下端的高度为h1,速度为v。由运动学公式可得⑦ ⑧由③④⑥⑧式可判断此时v>0。此后,管与小球将以加速度g减速上升h2,到达最高点。由运动学公式有⑨设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1,则H1= h1+ h2⑩联立③④⑥⑦⑧⑨⑩式可得 变式3、答案 CD解析 设倾斜滑道的倾角为θ,游客在倾斜滑道上做减速运动,则有μmgcosθ>mgsinθ,解得μ>tanθ=,又因为μ0≤μ≤1.2μ0,所以μ0≥,解得L1≥,故A错误。整个过程中只有重力和摩擦力做功,根据题意可知游客到达倾斜滑道底端时的速度v>0,根据动能定理有mg·2h-μmgcosθ·=mv2>0,整理可得>μ,结合μ0≤μ≤1.2μ0可得>1.2μ0,解得L1<;游客最后停在水平滑道上,有mg·2h-μmgcosθ·≤μmgL2,整理可得L2≥-L1,当L1=时,解得L2≥-≥-=;当L1=时,解得L2≥-≥-=,故B错误,C、D正确。课后巩固1、答案 AD解析 物块从A点到O点的过程,弹力逐渐减为零,刚开始弹簧弹力大于摩擦力,故可分为弹力大于摩擦力过程和弹力小于摩擦力过程:弹力大于摩擦力过程,合力向右,加速度也向右,由于弹力逐渐减小,摩擦力不变,物块所受合力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减小,当弹力等于摩擦力时速度最大,此位置在A点与O点之间;弹力小于摩擦力过程,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弹力减小,摩擦力大小不变,物块所受合力增大,物块的加速度随弹簧形变量的减小而增大,方向向左,物块做减速运动;从O点到B点的过程弹力增大,合力向左,加速度继续增大,A正确,B错误。从A点到O点过程,弹簧由压缩恢复原长,弹力做正功,从O点到B点的过程,弹簧被拉伸,弹力做负功,故C错误。从A到B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故D正确。2、答案 (1)4.8m (2)120J解析 (1)小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时间为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水平位移(2)由动能定理代入数据得3、答案(1)(2)(3)解析(1)C受力平衡 解得(2)C恰好降落到地面时,B受C压力的水平分力最大B受地面的摩擦力 根据题意,解得(3)C下降的高度, A的位移摩擦力做功的大小 , 根据动能定理解得4、答案 AB解析 作出滑道简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从A处到C处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mgsin θ1-μmgcos θ1) + (mgsin θ2-μmgcos θ2) =0,解得μ = ,选项A正确;到B点时载人滑草车速度最大,从A处到B处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mgsin θ1-μmgcos θ1) =,得,选项B正确;从A处到C处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减少量2mgh,选项C错误;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a= = g,选项D错误。答案 (1)(2), 28 m/s或者,29.76 m/s;(3)30 m/s;;87.5 m解析 (1)v-t图像如图所示。(2)设刹车前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大小为v1,则t1时刻的速度也为v1,t2时刻的速度也为v2,在t2时刻后汽车做匀减速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取Δt=1s,设汽车在t2+n-1Δt内的位移为sn,n=1,2,3,…。若汽车在t2+3Δt~t2+4Δt时间内未停止,设它在t2+3Δt时刻的速度为v3,在t2+4Δt时刻的速度为v4,由运动学有①②③联立①②③式,代入已知数据解得④这说明在t2+4Δt时刻前,汽车已经停止。因此,①式不成立。由于在t2+3Δt~t2+4Δt内汽车停止,由运动学公式⑤⑥联立②⑤⑥,代入已知数据解得,v2=28 m/s⑦或者,v2=29.76 m/s⑧(3)设汽车的刹车系统稳定工作时,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为f1,由牛顿定律有:f1=ma⑨在t1~t2时间内,阻力对汽车冲量的大小为:⑩由动量定理有:由动量定理,在t1~t2时间内,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为:联立⑦⑨⑩式,代入已知数据解得v1=30 m/s从司机发现警示牌到汽车停止,汽车行驶的距离s约为联立⑦,代入已知数据解得s=87.5 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