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第1课时 动能和动能定理)课前复习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2.公式:Ek=( )。3.标矢性:动能是( ),只有正值,动能与速度方向( )。4.状态量:动能是( )量,因为v是瞬时速度。5.相对性:由于速度具有( ),所以动能也具有相对性。6.动能的变化:物体( )与( )之差,即ΔEk=mv-mv。动能的变化是过程量。二、动能定理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 )。2.表达式(1)W=( )。(2)W=( )。(3)W=( )。3.物理意义:( )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4.适用范围广泛(1)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 )。三、判断题1.合力做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2.如果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那么合力的功也一定不为零。( )3.物体的动能不变则物体的速度不变。( )4.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动能一定变化。( )5.运用动能定理可以求变力做功。( )课堂讲解考点1、动能例1、(人教版必修第二册·P88·T1改编)改变汽车的质量和速度,都可能使汽车的动能发生改变,下列几种情形中,汽车的动能不变的是( )A.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B.速度不变,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C.质量减半,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D.速度减半,质量增大到原来的4倍变式1、一颗子弹的质量是20g,运动的速度是1km/s,则这颗子弹的动能是( )A、10J B、102J C、103J D、104J考点2、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基本应用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动能定理表达式中的“=”的意义是一种因果关系在数值上相等的符号。(1)因果关系:合力做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2)数量关系:合力做功与动能变化具有等量代换的关系。(3)单位关系:国际单位制中功和能的单位都是焦耳。2.动能定理叙述中所说的“力”,既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静电力、磁场力或其他力;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3.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F、l、α、m、v、W、Ek,在处理含有上述物理量的问题时,优先考虑使用动能定理。4.应用动能定理的注意事项(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应抓好“两状态,一过程”。“两状态”即明确研究对象的始、末状态的速度或动能情况,“一过程”即明确研究过程,确定这一过程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或位移信息,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确实难以判断的先假定为正功,最后根据结果加以检验。(2)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3)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标量式,不能在某一个方向上列动能定理方程。例2、(人教版必修第二册·P88·T5改编)运动员把质量是500 g的足球踢出后,某人观察它在空中的飞行情况,估计上升的最大高度是10 m,在最高点的速度为20 m/s。估算出运动员踢球时对足球做的功为( )A.50 J B.100 JC.150 J D.无法确定变式2、(教材必修二P88页第3题)质量为8 g的子弹,以300 m/s的速度射入厚度为5 cm的固定木板,射穿后的速度是100 m/s。子弹射穿木板的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是多大?例3、(2021·山东高考)如图所示,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L的轻质细杆,一端可绕竖直光滑轴O转动,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木块相连。木块以水平初速度v0出发,恰好能完成一个完整的圆周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A. B.C. D.变式3、(教材必修二P100页B组第1题)如图8-2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的正下方P点。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小球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从P点缓慢地移动到Q点,求水平拉力F做的功。(2)小球在水平恒力F=mg的作用下, 从P点运动到Q点,求小球在Q点的速度大小。例4、(教材必修二P100页B组第4题)如图8-5,某一斜面的顶端到正下方水平面O点的高度为h,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一小木块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水平面上的A点停下。已知小木块与斜面、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求木块在水平面上停止点A的位置到O点的距离x,并讨论:与斜面倾角θ的大小是否有关?变式4、(2021·河北高考)一半径为R的圆柱体水平固定,横截面如图所示。长度为πR、不可伸长的轻细绳,一端固定在圆柱体最高点P处,另一端系一个小球。小球位于P点右侧同一水平高度的Q点时,绳刚好拉直。将小球从Q点由静止释放,当与圆柱体未接触部分的细绳竖直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 )A. B.C. D.2课后巩固1、(2011年新课标版)(多选) 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A.一直增大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2、 (2018·全国卷Ⅱ)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A.小于拉力所做的功B.等于拉力所做的功C.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3、(2016年四川卷)韩晓鹏是我国首位在冬奥会雪上项目夺冠的运动员。他在一次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沿“助滑区”保持同一姿态下滑了一段距离,重力对他做功1900J,他克服阻力做功100J。韩晓鹏在此过程中( )A. 动能增加了1900JB. 动能增加了2000JC. 重力势能减小了1900JD. 重力势能减小了2000J4、(多选)(2016年新课标Ⅲ卷)如图,一固定容器的内壁是半径为R的半球面;在半球面水平直径的一端有一质量为m的质点P。它在容器内壁由静止下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设质点P在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a,容器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为N,则A. B.C. D.5、(2015年海南卷)如图,一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轨道两端等高;质量为m的质点自轨道端点P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最低点Q时,对轨道的正压力为2mg,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质点自P滑到Q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 )A. B. C. D.6、长为L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木块并从中射出,且出射速度为v1。已知从子弹射入到射出,木块移动的距离为s,子弹在木块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为( )A. B.C. D.本节课反馈(学生意见和建议反馈本节课掌握情况):参考答案课前复习运动 mv2 标量 无关 状态 相对性 末动能 初动能动能的变化 ΔEk Ek2-Ek1 mv-mv 合力 曲线运动 变力做功 不同时作用判断题 答案 1.√ 2.× 3.× 4.× 5.√课堂讲解例1、答案 D解析 由Ek=mv2知只有D项所述情形中汽车动能不变,故D正确。变式1、答案 D解析 根据Ek=mv2==104J。例2、答案 C解析 运动员踢球时对足球做的功W等于足球获得的初动能Ek1,即W=Ek1-0;足球上升时重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量,设上升到最高点时动能为Ek2,则有-mgh=Ek2-Ek1,联立得W=Ek1=Ek2+mgh=150 J,故C正确。变式2、答案 6.4×103N解析 设平均阻力为,根据动能定理;=6.4×103N例3、答案 B解析 在木块运动过程中,只有摩擦力做功,而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根据动能定理有-f·2πL=0-mv,可得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f=,故选B。变式3、答案(1) (2)解析 (1)小球从P点缓慢地移动到Q点,水平拉力F做的功等于小球机械能的增加量,即∶(2)小球在水平恒力F=mg的作用下,从P点运动到Q点,水平拉力F做的功等于小球机械能的增加量,所以小球在Q点的速度大小v=。答案 无关解析 设斜面底端到A点的距离为s,s=x则根据动能定理,有两式联立,解得,所以x与斜面倾角θ的大小无关。变式4、答案 A解析 根据题意,当与圆柱体未接触部分的细绳竖直时,小球下落的高度为h=πR-R+R=R,小球下落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可得mgh=mv2,解得v=,A正确。课后巩固1、答案 ABD解析 当恒力方向与速度在一条直线上,质点的动能可能一直增大,也可能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当恒力方向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质点的动能可能一直增大,也可能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所以正确答案是ABD。2、答案 A解析 木箱受力如图所示,木箱在移动的过程中有两个力做功,拉力做正功,摩擦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可知:WF-Wf=mv2-0,所以动能小于拉力做的功,故A正确,B错误;无法比较动能与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大小,C、D错误。3、答案 C解析 根据动能定理:动能的增量等于合外力的功,即动能增量为1900J-100J=1800J,选项AB错误;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故重力势能减少了1900J,选项C正确,D错误;故选C。4、答案 AC解析 质点P下滑过程中,重力和摩擦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可得,根据公式,联立可得,A正确B错误;在最低点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摩擦力水平,不参与向心力,故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代入可得,C正确D错误。答案 C解析 质点在Q点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两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所以有 N=2mg,联立解得,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mgR,根据动能定理可得解得所以克服摩擦力做功选项C正确。6、答案 D解析 对子弹根据动能定理:-f(L+s)=mv-mv,解得f=,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