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试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试题卷

资源简介

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成功发射。6月20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顺利完成,中国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完成太空授课的国家。据此回答1—3题。
1.我国航天史上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是
A. 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B. 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D. 第一艘载人飞船遨游太空
2.“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全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说明
A. 我国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B. 我国科技在重要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C. 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D. 我国已经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从资源角度看,我国进行的载人航天及探月工程,有利于
A. 改善生活环境 B.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 开发新资源 D. 改变资源的时空分布
第五届海峡论坛将于2013年6月15日在福建举办,本届海峡论坛是在两岸关系进入巩固深化期的大背景下举行的,将对进一步深化两岸民间大交流、大合作,开辟两岸关系稳步推进、全面发展新的前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此回答4、5题:
4.海峡论坛的成功举办
①有利于凝聚两岸民众的共识 ②顺应了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的迫切愿望 ③有利于增进两岸民众的福祉 ④能彻底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实现祖国的早日统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在新形势下,继续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①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是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要求 ③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唯一途径 ④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要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下列两幅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图片,其共同主题是( )
陕西省关中产棉区妇女互助组在摘棉花 庆祝公私合营
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C.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D.城乡居民掀起“大跃进”
7.地理优势与国家对外政策的有机结合,是苏、沪、浙、闽四省比皖、赣两省率先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的“国家对外政策”是指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首先在沿海地区推行对外开放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东部地区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8.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方针解决港澳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A.我国国际地位提高 B.我国成功的外交努力
C.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英葡殖民主义势力的衰落
9.某酒店的环保提示卡上写着“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清洁剂对环境的影响,请您参加我们的环境和能源保护活动。通常我们每三天更换一次您使用过的床上用品,如果您需要及时更换,请将此卡放在枕头上。”酒店的做法告诉我们
A.在某些城市水资源短缺 B.要把环境和能源保护纳入法制轨道
C.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要从生活小事做起 D.人们缺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10.“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天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两次“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北京峰会上,中国宣布免除31个非洲国家部分欠华到期政府债务共109亿元人民币及其它众多援非项目。这些重大举措表明我国致力于
①推动南北对话 ②推进南南合作
③增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④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某同学看到墙上写着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开荒开到山顶,种田种到湖底”,“大炼钢铁”的标语。
12.结合历史知识判断这最有可能发生在什么时期( )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土地改革时期
13.以下对这些标语评价正确的有( )
①“大炼钢铁”砍伐了大量树木,水土流失严重
②“开荒开到山顶,种田种到湖底”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体现了“人定胜天”思想,是正确的
④袁隆平研制的超级稻加权平均亩产达到926.6公斤的事例说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正确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纯电动汽车是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2011年10月18日北京市计划出台新政鼓励纯电动汽车销售,还将制定纯电动汽车补贴方案,每辆车最高可获补贴12万元。北京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①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 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③加快资源的回收利用 ④积极保持生态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右图是l949年至l984年中国粮食生产状况柱状图。图中出现了几个粮食产量快速增长时期,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实行了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3月26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五国领导人在南非德班举行第五次会晤,会议主题是“金砖国家与非洲:实现发展、融合、工业化的伙伴关系”。这表明
A.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保障 B.金砖五国的各种利益趋于一致
C.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 D.金砖五国合作共赢不再有竞争冲突
17.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下列各地开展的活动符合“美丽中国”建设的有
①桐庐县从2011年起在全县开展“美丽庭院”活动
②富阳市开展“三江两岸”整治工作,打造新“富春山居图”
③淳安县建设春茶信息、结算、仓储、消费四大服务中心
④临安市开展以“绿色家园、富丽乡村”为主题的新农村建设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8. 从2012年10月1日起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白炽灯之所以自叹不如节能灯是因为
①节能灯省电,能缓解我国电力紧张问题
②节能灯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③使用节能灯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④节能灯比白炽灯便宜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19.“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这个转变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0.据国家电力部门消息,今后普通用户不但能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装置给自己家供电,还可以将用不完的电卖给国家电网。这种新举措
①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②有利于缓解资源压力
③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会改变国有经济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50分)
2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土地是农民孜孜以求的梦想。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仔细观察“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指出A、B、C、D中哪一阶段党和国家所采取怎样的政策措施使农民的土地问题得到根本解决?(2分)
(2)党和国家在B阶段采取哪一举措不仅实现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而且使我国进入什么性质的社会?(2分)
(3)C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遭到了极大破坏,到D阶段中国农民 “以特有的首创精神” 作出了何种尝试使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4)比较C阶段和D阶段不同的土地政策,谈谈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农业政策的依据和出发点分别是什么?(2分)
22.材料一:据报道:美日在中共十八大期间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此外,将三艘号称“世界潜艇之王”的“俄亥俄级”核潜艇(共可携带450枚以上战斧导弹)部署在韩国、日本、印度海域——此前,美国从来没有将如此众多的战略武器部署在中国近海周边······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十年来,我国领导人利用出访、参加国际组织等场合宣示‘中国主张’、‘中国立场’,既体现了中国‘和合’的宏大思想,又顺应了世界和平发展互赢的时代潮流,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领域反映了中国与世界共和平、共命运、共发展的世界观。”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存在什么问题?材料充分说明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2)结合材料分析美国之所以对东海如此“上心”的原因?(2分)
(3)结合材料一、二分别说明美、中两国推行怎样的外交思想?并用相关史实证明中国人民是不会畏惧美国战略武器的部署。(3分)
(4)展望未来,中美两国如何从根本上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贡献? (2分)
23.材料一:
图一 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 图二 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在人口方面发生了哪些可喜变化?取得这些可喜的变化得益于我
国实施的哪一国策和发展战略?(4分)
(2)材料二的问题反映有什么危害?上题中的国策和发展战略对解决材料反映的问题有
什么作用?(4分)
(3)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2分)
24.材料一:201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饱受雾霾天气的困扰,主要污染物PM2.5浓度明显升高,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北京更是PM2.5频频爆表,1月份只有5天无雾,成了名副其实的“雾都”。污染物排放是根本原因:燃煤和机动车污染是主要的来源,机动车占22.2%,燃煤占16.7%。
材料二: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他山之石·治霾高招
英国: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清洁空气法》;逐渐实现了全民天然气化,减少了煤炭用量。到20世纪80年代,交通污染成为空气污染的首要来源。英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对小汽车尾气排放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2003年伦敦更开征了“拥堵费”,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买路钱”,由此获取的收入则全部用于改善伦敦的公交系统。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怎样的环境现状?它直接会造成怎样的危害?(2分)
(2)结合材料一谈谈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实施什么发展战略和加强哪一文明建设?(2分)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的治霾高招对我国重建绿色家园有哪些有益的启示?(4分)
(4)请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具体行动来减少雾霾保护洁净的空气?(2分)
25.(10分)材料一:目前我国每创造一元财富消耗的能源是发达国家的8倍。目前发达国家煤电平均只占总电量的30%左右,而天然气、核能等电量占到70%,我国正好相反,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80%左右。
(1)结合材料说明造成我国目前严重雾霾天气的原因有哪些?(3分)
(2)要减少资源、能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高污染,必须依靠什么 ?为什么?(3分)
材料二:去冬今春的致霾颗粒物,里面有灰尘,但主要是化学物质,而来源是发电、取暖燃煤和机动车尾气。
材料三:从1979年我国实施第一部《环境保护法》,我国已制定了近30部法律,60多部环境法规,600多部环境规章,1200多项环境标准。但落实令人尴尬,一些地方为了眼前利益,让环保让对污染装聋作哑,成了“保护污染的部门”。
(3)结合材料二、三,请你寻找建设“美丽中国”的密码。(4分)
2013学年第一次月考社会·思想品德试题卷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个正
确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C A D C B C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A C C C D A D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50分)
21.(1)A阶段;土地改革。(2分)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社会。(2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十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3分)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2分)
22.(1)和平问题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3分)
(2)争夺世界战略要地(2分)
(3)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中: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抗美援朝(3分)
(4)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2分)
23、(1)人口增速减缓 人口素质不断提高(2分) 计划生育 科教兴国(2分)
(2)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率低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短缺问题(2分)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可以提高我国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以依靠科技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2分)
(3)从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角度和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角度回答即可(2分)
24.(1)人与环境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直接危害人民健康。(2分)
(2)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2分)
(3)①完善立法,严格执法,把环境保护纳入法制轨道;②依靠科技,开发新资源,尤其是清洁能源的开发;③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治理大气污染。(4分)
(4)低碳出行;植树种草,爱护花草树木;不在露天烧烤;不燃放烟花爆竹等等(2分)
25.(10分)(1)我国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低。(3分)
(2)科技(1分) 依靠科技,做到开源与节流,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可以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1分)依靠科技,发展环保产业,提高环境污染防治力等。(1分)
(3)(共4分)材料二:针对发电:节约用电;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发电;针对取暖燃煤:大力使用清洁能源取暖,宣传节约,减少能源的消耗;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科学回收利用等。
针对汽车尾气:出行提倡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鼓励购买小排量车和新能源汽车;研制生物燃料代替传统燃料等。(3分)
材料三: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执法必严。(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