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全反射学习目标:1.知道光疏介质、光密介质、全反射、临界角的概念。2.能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能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释全反射现象。3.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重点:1.全反射产生的条件。2.临界角的概念及其应用。难点:临界角的概念、临界条件时的光路图及解题方法。知识点一、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1.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光疏介质 光密介质定义 折射率较小的介质 折射率较大的介质传播速度 光在光密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光疏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小折射特点 (1)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对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理解(1)相对性: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而言的,并没有绝对的意义。例如:水晶(n=1.55)对玻璃(n=1.5)是光密介质,而对金刚石来说(n=2.427),就是光疏介质。同一种介质到底是光疏介质还是光密介质,是不确定的。(2)与介质密度无关:光疏和光密是从介质的光学特性来说的,并不是它的密度大小。例如,酒精的密度比水小,但酒精和水相比酒精是光密介质。(3)同一种光在光疏介质中传播速度大于在光密介质中,但折射率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所以水是光密介质B.因为水的折射率小于酒精的折射率,所以水对酒精来说是光疏介质C.同一束光,在光密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较大D.同一束光,在光密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较小【答案】BD【解析】因为水的折射率为1.33,酒精的折射率为1.36,所以水对酒精来说是光疏介质;由v=c/n可知,光在光密介质中的速度较小。知识点二、全反射1.定义: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这时对应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2.发生全反射的条件(1)光由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2)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3.临界角(1)临界角的含义:折射角为90°时的入射角,用符号C表示。(2)与折射率的关系①定量关系:光从折射率为n的某种介质射到空气(或真空)时的临界角C就是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根据折射定律可得: ,。②定性关系:介质折射率越大,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越小,越容易发生全反射。【题2】如图所示,ABCD是两面平行的透明玻璃砖,AB面和CD面平行,它们分别是玻璃和空气的界面,设为界面Ⅰ和界面Ⅱ,光线从界面Ⅰ射入玻璃砖,再从界面Ⅱ射出,回到空气中,如果改变光到达界面Ⅰ时的入射角,则A.只要入射角足够大,光线在界面Ⅰ上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B.只要入射角足够大,光线在界面Ⅱ上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C.不管入射角多大,光线在界面Ⅰ上都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D.不管入射角多大,光线在界面Ⅱ上都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答案】CD【解析】在界面Ⅰ光由空气进入玻璃砖,是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不管入射角多大,都不发生全反射现象,则选项C正确;在界面Ⅱ光由玻璃进入空气,是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但是,由于界面Ⅰ和界面Ⅱ平行,光由界面Ⅰ进入玻璃后再到达界面Ⅱ,在界面Ⅱ上的入射角等于在界面Ⅰ上的折射角,因此入射角总是小于临界角,因此也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选项D也正确,选项C、D正确。【题3】如图,一束平行光从真空射向一块半圆形的玻璃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圆心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光线不能通过玻璃砖B.只有圆心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光线能通过玻璃砖C.通过圆心的光线将沿直线穿过玻璃砖不发生偏折D.圆心两侧一定范围外的光线将在曲面产生全反射【答案】BCD【解析】垂直射向界面的光线不偏折,因而光束沿直线平行射到半圆面上,其中通过圆心的光线将沿直线穿过不发生偏折,入射角为零;由中心向外的光线,在半圆面上进入真空时的入射角逐渐增大并趋近90°角,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所以一定会发生全反射。【题4】已知介质对某单色光的临界角为C,则A.该介质对单色光的折射率等于B.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等于c·sinC(c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波长是在真空中波长的sinC倍D.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频率是在真空中的倍【答案】ABC【解析】由临界角的计算式sinC=,得n=,选项A正确;将n=代入sinC=得sinC=,故v=csinC,选项B正确;设该单色光的频率为f,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0,v=λf,故sinC==,λ=λ0sinC,选项C正确;该单色光由真空传入介质时,频率不发生变化,选项D错误。【题5】一个半圆柱形玻璃体的截面如图所示,其中O为圆心,aOb为平面,acb为半圆柱面,玻璃的折射率n=。一束平行光与aOb面成45°角照到平面上,将有部分光线经过两次折射后由半圆柱面acb射出,试画能有光线射出的那部分区域,并证明这个区域是整个acb弧的一半。【答案】见解析【解析】能射出的那部分光线区域如图所示。证明:根据折射定律n=知sinr===,可见r=30°,由全反射临界角sinC==知C=45°,由图知①号典型光线有∠aOd=180°–[C+(90°–r)]=180°–[45°+(90°–30°)]=75°,对②号典型光线有∠bOe=180°–[C+(90°+r)]=180°–[45°+(90°+30°)]=15°可见射出区域为∠dOe所对应的圆弧。因∠dOe=180°–∠aOd–∠bOe=180°–75°–15°=90°。故这个区域是整个acb弧的一半。4.全反射现象中的能量分配关系(1)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折射角增大的同时,折射光线的强度减弱,即折射光线的能量减小,亮度减弱,而反射光线增强,能量增大,亮度增加;(2)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即临界角),折射光能量减到零,入射光的能量全部反射回来,这就是全反射现象。5.现象解释:(1)被蜡烛熏黑的光亮铁球外表面附着一层未燃烧完全的碳蜡混和物,对水来说是不浸润的,当该球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在其外表面上会形成一层很薄的空气膜,当有光线透过水照射到水和空气界面上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而正对小球看过去会出现一些较暗的区域,这是入射角小于临界角的区域。(2)水中或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原因是:光从水或玻璃射向气泡时,一部分光在分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6.解决全反射问题的思路(1)确定光是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还是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2)若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则根据sinC=确定临界角,看是否发生全反射。(3)根据题设条件,画出入射角等于临界角的“临界光路”。(4)运用几何关系、三角函数关系、反射定律等进行判断推理或定量计算。【题6】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n=的某种玻璃的表面,如图所示,i代表入射角,则A.当i>45°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B.无论入射角i是多大,折射角r都不会超过45°C.欲使折射角r=30°,应以i=45°的角度入射D.当入射角i=arctg时,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互相垂直【答案】BCD【解析】因为光是从空气进入玻璃,所以不可能发生全反射,故A错误。当入射角是90°时,折射角最大,根据n=,则折射角最大值为r=45°,所以无论入射角i是多大,折射角r都不会超过45°,故B正确。当折射角r=30°,由n==,解得:i=45°,故C正确。当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互相垂直时,设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有i+r=90°,n===tani,所以i=arctan,故D正确。【题7】透明的水面上有一圆形荷叶,叶梗直立在水中,紧靠叶梗有一条小鱼,在岸上的人恰能看到小鱼,则A.当小鱼潜深点时,人就看不见它 B.当小鱼潜深点时,人照样能看见它C.当小鱼上浮点时,人就看不见它 D.当小鱼上浮点时,人照样看见它【答案】BC【解析】小鱼下潜一点后,它的入射角变小,光线能折射出水面,人能看到鱼,同理,鱼上浮一点,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发生全反射,所以,B、C正确,A、D错误。【题8】自行车的尾灯采用了全反射棱镜的原理,它虽然本身不发光,但在夜间骑行时,从后面开来的汽车发出的强光照到尾灯后,会有较强的光被反射回去,使汽车司机注意到前面有自行车,尾灯由透明介质制成,其外形如图甲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灯光从左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左表面发生全反射B.汽车灯光从左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右表面发生全反射C.汽车灯光从右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左表面发生全反射D.汽车灯光从右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右表面发生全反射【答案】C【解析】我们从题图中取一个凸起并作出一条光路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每一部分相当于一块全反射棱镜,要想让后面的司机看到反射光,因此光只能从右侧(直边)射入,经过尾灯左表面反射回去,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知识点三、全反射的应用1.全反射棱镜(1)构造: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叫全反射棱镜。(2)光学特性:①当光垂直于截面的直角边射入棱镜时,光在截面的斜边上发生全反射,光射出棱镜时,传播方向改变了90°。②当光垂直于截面的斜边射入棱镜时,在两个直角边上各发生一次全反射,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180°。(3)主要优点:①光垂直于它的一个界面射入后,都会在其内部发生全反射,与平面镜相比,它的反射率很高。②反射面不必涂敷任何反光物质,反射时失真小。2.光导纤维—光纤通讯一种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制成的能传导光的玻璃丝,由内芯和外套组成,直径只有几微米到100微米左右,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外套的折射率。当光线射到光导纤维的端面上时,光线就折射进入光导纤维内,经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多次全反射后,从光导纤维的另一端面射出,而不从外套散逸,故光能损耗极小。(1)原理:利用了光的全反射。(2)构造:光导纤维是一种透明的玻璃纤维丝,直径只有1~100μm左右,如图所示。它是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外套的折射率,光由一端进入,在内芯和外套的界面上经多次全反射,从另一端射出。(3)主要优点:容量大、能量损耗小、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等。【题9】华裔科学家高锟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他被誉为“光纤通信之父”。光纤通信中信号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光导纤维,它的结构如图所示,其内芯和外套材料不同,光在内芯中传播。下列关于光导纤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大,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B.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小,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C.波长越短的光在光纤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D.频率越大的光在光纤中传播的速度越大【答案】A【解析】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才能发生全反射,所以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大,故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频率越大(波长越短),折射率越大,根据v=,折射率大的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小,故选项C、D错误。【题10】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的直光导纤维,它的折射率为n。光从它的一个端面射入,又从另一端面射出所需的最长时间为多少?(设光在真空中的光速为c)【答案】【解析】由题中的已知条件可知,要使光线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然后从它的另一端全部射出,必须使光线在光导纤维中发生全反射现象.要使光线在导纤维中经历的时间最长,就必须使光线的路径最长,即光对光导纤维的入射角最小,光导纤维的临界角为C=arcsin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的路程为d==nL。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的速度为v=。所需最长时间为tmax===。4.海市蜃楼5.蒙气差:当我们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刚刚升起时,实际看到的是它处在地平线的下方时发出的光,只是由于空气的折射,才看到太阳处于地平线的上方。全反射学习目标:1.知道光疏介质、光密介质、全反射、临界角的概念。2.能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能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释全反射现象。3.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重点:1.全反射产生的条件。2.临界角的概念及其应用。难点:临界角的概念、临界条件时的光路图及解题方法。知识点一、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1.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光疏介质 光密介质定义 折射率较小的介质 折射率较大的介质传播速度 光在光密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光疏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小折射特点 (1)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对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理解(1)相对性: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而言的,并没有绝对的意义。例如:水晶(n=1.55)对玻璃(n=1.5)是光密介质,而对金刚石来说(n=2.427),就是光疏介质。同一种介质到底是光疏介质还是光密介质,是不确定的。(2)与介质密度无关:光疏和光密是从介质的光学特性来说的,并不是它的密度大小。例如,酒精的密度比水小,但酒精和水相比酒精是光密介质。(3)同一种光在光疏介质中传播速度大于在光密介质中,但折射率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所以水是光密介质B.因为水的折射率小于酒精的折射率,所以水对酒精来说是光疏介质C.同一束光,在光密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较大D.同一束光,在光密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较小知识点二、全反射1.定义: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这时对应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2.发生全反射的条件(1)光由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2)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3.临界角(1)临界角的含义:折射角为90°时的入射角,用符号C表示。(2)与折射率的关系①定量关系:光从折射率为n的某种介质射到空气(或真空)时的临界角C就是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根据折射定律可得: ,。②定性关系:介质折射率越大,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越小,越容易发生全反射。【题2】如图所示,ABCD是两面平行的透明玻璃砖,AB面和CD面平行,它们分别是玻璃和空气的界面,设为界面Ⅰ和界面Ⅱ,光线从界面Ⅰ射入玻璃砖,再从界面Ⅱ射出,回到空气中,如果改变光到达界面Ⅰ时的入射角,则A.只要入射角足够大,光线在界面Ⅰ上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B.只要入射角足够大,光线在界面Ⅱ上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C.不管入射角多大,光线在界面Ⅰ上都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D.不管入射角多大,光线在界面Ⅱ上都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题3】如图,一束平行光从真空射向一块半圆形的玻璃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圆心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光线不能通过玻璃砖B.只有圆心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光线能通过玻璃砖C.通过圆心的光线将沿直线穿过玻璃砖不发生偏折D.圆心两侧一定范围外的光线将在曲面产生全反射【题4】已知介质对某单色光的临界角为C,则A.该介质对单色光的折射率等于B.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等于c·sinC(c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波长是在真空中波长的sinC倍D.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频率是在真空中的倍【题5】一个半圆柱形玻璃体的截面如图所示,其中O为圆心,aOb为平面,acb为半圆柱面,玻璃的折射率n=。一束平行光与aOb面成45°角照到平面上,将有部分光线经过两次折射后由半圆柱面acb射出,试画能有光线射出的那部分区域,并证明这个区域是整个acb弧的一半。4.全反射现象中的能量分配关系(1)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折射角增大的同时,折射光线的强度减弱,即折射光线的能量减小,亮度减弱,而反射光线增强,能量增大,亮度增加;(2)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即临界角),折射光能量减到零,入射光的能量全部反射回来,这就是全反射现象。5.现象解释:(1)被蜡烛熏黑的光亮铁球外表面附着一层未燃烧完全的碳蜡混和物,对水来说是不浸润的,当该球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在其外表面上会形成一层很薄的空气膜,当有光线透过水照射到水和空气界面上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而正对小球看过去会出现一些较暗的区域,这是入射角小于临界角的区域。(2)水中或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原因是:光从水或玻璃射向气泡时,一部分光在分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6.解决全反射问题的思路(1)确定光是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还是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2)若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则根据sinC=确定临界角,看是否发生全反射。(3)根据题设条件,画出入射角等于临界角的“临界光路”。(4)运用几何关系、三角函数关系、反射定律等进行判断推理或定量计算。【题6】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n=的某种玻璃的表面,如图所示,i代表入射角,则A.当i>45°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B.无论入射角i是多大,折射角r都不会超过45°C.欲使折射角r=30°,应以i=45°的角度入射D.当入射角i=arctg时,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互相垂直【题7】透明的水面上有一圆形荷叶,叶梗直立在水中,紧靠叶梗有一条小鱼,在岸上的人恰能看到小鱼,则A.当小鱼潜深点时,人就看不见它 B.当小鱼潜深点时,人照样能看见它C.当小鱼上浮点时,人就看不见它 D.当小鱼上浮点时,人照样看见它【题8】自行车的尾灯采用了全反射棱镜的原理,它虽然本身不发光,但在夜间骑行时,从后面开来的汽车发出的强光照到尾灯后,会有较强的光被反射回去,使汽车司机注意到前面有自行车,尾灯由透明介质制成,其外形如图甲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灯光从左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左表面发生全反射B.汽车灯光从左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右表面发生全反射C.汽车灯光从右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左表面发生全反射D.汽车灯光从右面射过来,在尾灯的右表面发生全反射知识点三、全反射的应用1.全反射棱镜(1)构造: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叫全反射棱镜。(2)光学特性:①当光垂直于截面的直角边射入棱镜时,光在截面的斜边上发生全反射,光射出棱镜时,传播方向改变了90°。②当光垂直于截面的斜边射入棱镜时,在两个直角边上各发生一次全反射,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180°。(3)主要优点:①光垂直于它的一个界面射入后,都会在其内部发生全反射,与平面镜相比,它的反射率很高。②反射面不必涂敷任何反光物质,反射时失真小。2.光导纤维—光纤通讯一种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制成的能传导光的玻璃丝,由内芯和外套组成,直径只有几微米到100微米左右,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外套的折射率。当光线射到光导纤维的端面上时,光线就折射进入光导纤维内,经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多次全反射后,从光导纤维的另一端面射出,而不从外套散逸,故光能损耗极小。(1)原理:利用了光的全反射。(2)构造:光导纤维是一种透明的玻璃纤维丝,直径只有1~100μm左右,如图所示。它是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外套的折射率,光由一端进入,在内芯和外套的界面上经多次全反射,从另一端射出。(3)主要优点:容量大、能量损耗小、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等。【题9】华裔科学家高锟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他被誉为“光纤通信之父”。光纤通信中信号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光导纤维,它的结构如图所示,其内芯和外套材料不同,光在内芯中传播。下列关于光导纤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大,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B.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小,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C.波长越短的光在光纤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D.频率越大的光在光纤中传播的速度越大【题10】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的直光导纤维,它的折射率为n。光从它的一个端面射入,又从另一端面射出所需的最长时间为多少?(设光在真空中的光速为c)4.海市蜃楼5.蒙气差:当我们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刚刚升起时,实际看到的是它处在地平线的下方时发出的光,只是由于空气的折射,才看到太阳处于地平线的上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全反射(原卷版).docx 全反射(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