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讲义(全国)————专题04 重难点通关(声的利用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人教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讲义(全国)————专题04 重难点通关(声的利用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人教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重难点1 声的利用
一、声与信息:
1、声波能传递信息。
2、除了人类可以听到的声音能传递信息外,超声波和次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利用灵敏的声学仪器就可以接收到。
3、应用。
①接收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发出的次声波,进行及时预报;
②回声定位:超声导盲仪、倒车雷达、声呐;       
③医疗中的应用:B超(即B型超声波);       
④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检测锅炉有没有裂纹。
二、声与能量
1、声波能传递能量。
2、应用。
(1)生活:超声波牙刷,超声波清洗,超声波雾化水加湿空气。
(2)医学:超声波清洁牙垢,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3)工业: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转孔和切削加工;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超声波除尘。
(4)军事:次声波武器。
【典例精析】例、下列仪器或设备工作时,利用声来传递能量的是(  )
A.声呐探测鱼群
B.超声波加湿器把自来水打碎成雾状
C.彩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D.超声波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结构
【答案】B
【精析】关键:声传递信息与能量的区别在于声传递能量时会使物体的形状或状态发生改变。本题考查声的利用。A、C、D中利用声传递的是信息,即通过声我们知道了什么。B是利用声来传递能量把自来水打碎成雾状。故选B。
【技法点拨】声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区别
1.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清洗物体上的污垢
B.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附近的烛焰,烛焰会不断摇晃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传递信息。利用超声波清洗物体上的污垢,是利用超声波的破碎能力传递能量;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附近的烛焰会不断摇晃,是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传递能量给烛焰,使烛焰不断摇晃;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超声波的破碎能力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给我们,从而判断工件是否损伤。故选D。
2.在下列事例中,人们不是依靠声波来获取信息的是(  )
A.利用能发出超声波的电子牙刷刷牙时,人感觉到非常舒服
B.夏天买西瓜,捧起来拍两下听听声音就能分辨西瓜的好坏
C.往水瓶里倒开水时,听声音就能知道瓶里的水装得满不满
D.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
【答案】A
【解析】电子牙刷通过发出的超声波,引起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污垢的振动,这种振动频率很高,可使污垢脱落,这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西瓜的生熟可以通过拍拍西瓜听声音来辨别,这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往热水瓶中倒水的声音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倒的水越多,音调就越高,通过听声音就能判断是否已装满;蜜蜂带着花蜜音调低,不带花蜜音调高,所以根据“嗡嗡”声就能判断它是否采了蜜。故选A。
3.2022年第二季“最强大脑”中,吕飞龙用“狮吼声”将玻璃杯震碎(如图)。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传递了能量
B.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
C.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
D.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频率越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声的利用。吕飞龙的吼声,能将玻璃杯震碎,主要是利用声波来传递能量。声音不仅仅在玻璃杯中传播,吕飞龙吼出的声音是由他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分贝数是指其响度,与频率无关。故选A。
4.为了安全,有些轿车装有倒车雷达,当轿车倒车时,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在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物理知识,下列知识没有得到应用的
是(  )
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回声 C.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超声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利用。倒车雷达,即倒车防撞雷达,也叫泊车辅助装置,它能以声音或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司机车辆周围是否有障碍物,倒车时,利用超声波原理,由装置在车尾保险杠上的探头发送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提示给司机,使停车或倒车更容易、更安全,所以说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获得一些信息。所以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超声波、回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没有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选C。
5.如图所示,某品牌超声波清洁器在清洗眼镜,使用时先向水槽加水使眼镜完全浸没水中,通电清洁器开始工作。此清洁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吱吱”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B.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C.人听到的“吱吱”声是超声波
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超声波的应用。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高,故A错误;超声波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人听到的“吱吱”声不是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超声波的,故C错误;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故选D。
6.(2022·保定二十五中期中)下列事例中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倒车雷达、超声检查、蝙蝠利用回声发现昆虫都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振动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用超声波传递的能量大的原理制成加湿器,因此超声加湿器就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的这一特点制成的。故D正确。
7.新年联欢会上,一位同学手持一面小鼓,置于点燃的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敲响小鼓,周围同学看到烛火随着鼓声舞动。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烛火舞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鼓面振动产生的是超声波 D.周围同学听到的鼓声是由空气传来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声能传递能量的实验。鼓面振动发声,而且声波能通过空气传递能量。鼓面的振动频率达不到20 000 Hz,不会产生超声波。故选C。
8.(2022·银川贺兰四中期中)大街上的“超声波洁牙”美容店中,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
A.超声波是清洁剂 B.超声波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敲下来
C.超声波发生反射 D.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超声波的应用。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并且超声波的频率很高,“超声波洁牙”就是利用超声波高频冲击污垢。故选B。
9.现代战争中,次声波可作为军事武器,这是因为次声波和人体器官固有频率相近,会引起器官共振,导致器官变形、移位、甚至破裂。这主要利用了次声波的下列哪种特点(  )
A.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 B.能传递信息 C.能传递能量 D.音调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次声波的应用。由题意可知,次声波和人体器官固有频率相近,会引起器官共振,说明次声波将能量传递给人的器官,引起器官的振动,所以运用了次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点。故选C。
10.(2014·东营中考)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________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________声波获得信息。
【答案】(1)次 (2)超
【解析】本题考查声的利用。地震会产生次声波,人听不到,但某些动物能听到;“B超”即B型超声波,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信息的。
11.马航MH370失联后,美国的“拖曳声波定位仪”和“金枪鱼”自动水下航行器到搜索海域全力搜索“黑匣子”。如果定位仪接收到了“黑匣子”的信息,将根据信号的具体位置出动“金枪鱼”水下航行器。“金枪鱼”上装有主动声呐,用于海底扫描,找到“黑匣子”的具体位置然后拍摄水下画面。此实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答案】信息
【解析】声呐海底扫描,找到“黑匣子”的具体位置然后拍摄水下画面,根据反射回来需要的时间得到信息,声呐发出的是超声波,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12.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答案】信息
【解析】本题考查声能够传递信息。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
13.(2022·江苏信丰西牛中学期中)超声波对物体有较强的“破碎”能力,它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如油和水)混合在一起,这表明超声波能传递    ;而超声波诊断仪(B超)可以用来检查人体内部器官的病变情况,这又表明超声波能传递    。
【答案】能量 信息
【解析】超声波对物体有很强的“破碎”能力,它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如油和水)混合在一起,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增大液体粘滞性,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超声诊断仪(B超)可以用来检查人体疾病,确定人体内不便直接看到的内部器官的病变情况,得到病变的信息,所以做B超诊断病情,说明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14.如图所示为上海世博会展会上的一只直径8米的“青瓷巨碗”,内装6吨“水”。碗内碧波荡漾,伴随着悠扬悦耳的丝竹,游客宛若身在如画江南。在灯光下,“青瓷巨碗”内的水随着音乐的变化被激起有节奏的水波,这是因为__________。
【答案】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解析】本题考查声的利用。由于声音能传递能量,所以水随着音乐的变化被激起有节奏的水波。
15.某同学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当喇叭发声时,可观察到肥皂液膜会出现振动现象,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喇叭发声时,肥皂膜会振动,是因为获得了能量。喇叭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向肥皂膜传递,使得肥皂膜振动,肥皂膜获得的能量是由声音传递过来的,所以该实验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6.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箱里传出来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通电了,交响乐又响起来了。小吴从挂在墙上的镜子里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仔细观察还发现当音箱音量突然变大时,烛焰摇曳得更明显。
(1)烛焰没有受到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             的影响所致。
(2)上述现象中,除与响度的知识有关外,相关的声的知识还有:(写出两例)
①  ;
②  。
【答案】(1)声音响度 (2)①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 ②声音能传递能量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声能传递能量。(1)因为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能传递能量,所以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响度的影响;(2)①由“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箱里传出来的交响乐”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小吴的耳朵;②由“音箱音量突然变大时,烛焰摇曳得更明显”可知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能传递能量。
17.课外探究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敲响右边的音叉,结果发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靠在它上面的泡沫小球弹起,这是为什么呢?
答:当敲右边的音叉时,声波传向左边的音叉,使左边的音叉也开始振动,结果发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靠在它上面的泡沫小球弹起,这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答案】能量 能量
【解析】本题考查声能够传递能量。敲右边的音叉时,右边的音叉振动发声,声音具有能量,在空气中向四周传播。当左边的音叉接收到声音后,随之发生振动,使泡沫小球弹起。
18.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声呐的应用价值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掌握了许多尖端、先进的探测技术。如雷达,可以发现数百公里外的敌机;红外线望远镜可以在夜幕中发现隐蔽的敌人;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在数小时内把地球表面整个地扫描一遍;射电天文望远镜可以观察到遥远的宇宙空间。但是为什么在水中却不采用这些先进技术而仍用落后的声呐呢?
  原来,海水能吸收电磁波,雷达用不上了。海水吸热能力太强,红外线技术无用武之地。水的透光能力差,而吸收光的能力却很强,光学观察设备如望远镜也用不上了。特别是深海中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探照灯又会暴露自己。而海水的传声能力却比空气强得多。声呐技术就应运而生了。声呐机发出一束束不同频率的声信号,再用特殊设备接收反射信号加以分析,这样就如同安上了蝙蝠的耳朵,周围的情况也就一“目”了然了。
  超声雷达还可以探测云层。地面设备向云层发射一束超声波,根据反射时间可以计算出云层高度。再分析回声的频率变化,可以测出云层在空中移动的速度。因此,声呐技术在它的特殊领域仍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通过阅读以上文字,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人所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
(2)从文中可以看出声呐技术有哪些应用?
①  ;
②  。
(3)短文中介绍的是关于利用声音传递    的例子,我们以前还学过利用声音也可以传递    。
【答案】(1)340 m/s 20~20 000 Hz
(2)①可以计算出云层高度 ②可以探测海底情况
③可以测出云层在空中移动的速度。(答出其中任意两条即可) (3)信息 能量
【解析】(1)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20 000 Hz。(2)通过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寻找有关信息是初中生应具备的一种能力。通过阅读以上文字可知,声呐技术的应用介绍主要在最后两段文字上,所以通过认真阅读最后两段文字可以知道,用声呐可以探测海底情况;可以计算出云层高度;可以测出云层在空中移动的速度。(3)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短文中声呐技术的应用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
重难点2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
1、概念:
(1)物理学角度上的噪声:
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音的波形图 乐音的波形图
(2)环境保护的角度
环境保护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 干扰的声音。
2、噪声的来源:
主要来源: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1.声音强弱的等级:人们以分贝(符号dB)为单位来表示。
2.不同强度的声音的感觉。
(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0dB;
(2)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40dB;
(3)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4)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5)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三、控制噪声
控制噪声的途径:
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减弱,如:摩托车的消声器,无声手枪。
2.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城市道路旁的隔音墙。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如:工人用的防噪耳罩。
【典例精析】
例、下列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  )
A.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
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C.城区道路口安装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答案】D
【解析】室内请勿大声喧哗,是从噪声的产生环节防治噪声;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是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城区道路口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出声音响度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
【方法归纳】减弱噪声的最终目标是降低人耳处的声音的响度,从原理上将控制噪声的途径归纳为“二防、一阻”,即防止产生、防止人耳接收、阻断传播。分析解答此类问题时,对比“控制途径”做出判断即
可。
【知识拓展】
声速“辨”物
素养解读 《科学之旅》一节中提到“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而“核心素养”明确指出“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且要能将其应用于实际,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声现象》一章与生活、技术、社会联系紧密,因此,本章的考查更加突出了实践性和应用性,但总体难度不高。
1.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
A.mm B.cm C.dm D.dB
【答案】D 
【解析】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故选D。
2.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不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C.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喇叭 D.在阅览室请勿高声喧哗
【答案】B 
【解析】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噪声对人们有很大的危害,居民居住环境的声音白天不能超过 (  )
A.50 dB B.70 dB C.90 dB D.100 dB
【答案】B 
【解析】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因此,白天人们要工作和学习,居住环境的声音不能超过70 dB。
4.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
A.道路两旁栽行道树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
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 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
【答案】A 
【解析】道路两旁栽行道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戴上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限制建筑工地的工作时间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如图所示,从波形上看,下列哪个是噪声的波形图 (  )
【答案】D 
【解析】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噪声的波形杂乱无章。
6.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竖立有噪声显示器,从如图所示装置的示数大小可以知道 (  )

A.此时的噪声使人失去听力 B.此时的噪声能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C.此时的噪声能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D.此时的环境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答案】C 
【解析】图中噪声显示器上显示的是66.5 dB,此时的噪声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故C正确。
7.(多选)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以下属于噪声的是(  )
A.夜深人静时忽然传来练钢琴的声音 B.会场上大学生们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C.安静图书阅览室内的说话声 D.演奏会中的摇滚乐曲声
【答案】AC
【解析】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夜深人静时忽然传来练钢琴的声音,影响了人们的休息,故是噪声,A符合题意;会场上大学生们雄辩有力的演讲声,不是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安静图书阅览室内的说话声,影响了人们的阅读,故是噪声,C符合题意;演奏会中的摇滚乐曲声,不是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易错辨析】噪声的划分有两个角度: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讲,优美、动听的乐曲在特定情况下(如深夜)也属于噪声。
8.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这时从教室外传来了周杰伦的优美歌声,此时的歌声对同学们来说属于    (乐音/噪声),此歌声声波的振动是    (有规律的/没有规律的)。
【答案】(1)噪声 (2)有规律的
【解析】尽管从物理学角度讲周杰伦的歌声声波的振动是有规律的,但它妨碍了同学们正常的听课,因此属于噪声。
9.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填序号)。
(1)自习课上的喧哗声 (2)早读时的朗读声
(3)唱歌时乐器的伴奏声 (4)装修房屋时的电钻声
【答案】(1)(4)
【解析】自习课上的喧哗声,装修房屋时的电钻声,分别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和人们的休息,故(1)、(4)是噪声。
10.一天,小明在街道上看到了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___。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他发现显示屏上的数据将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回到家里以后他查阅了物理资料,知道了______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
【答案】(1)分贝(dB) ;(2)减小;(3)0 dB;(4)90 dB;(5)70 dB;(6)50 dB
【解析】0 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即人耳的听觉下限,但并不是说0 dB就是指没有声音,例如次声波也是声,只不过人耳感觉不到罢了。
11.(2022山西山大附中月考)中考前夕,为了不打扰小明学习,姥姥看电视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    减弱噪声,调小音量即减小了声音的    。
【答案】(1)声源处 (2)响度
【解析】把电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调小音量即减小了声音的响度。
12.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叫做   ,其波形是   的。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叫   ,其波形是   的。
【答案】(1)乐音;(2)有规律;(3)噪声;(4)无规律。
【解析】乐音听起来悦耳动听,发声体振动时有规律;噪声听起来令人烦躁,发声体振动时无规律。
13.夜间同学们已入睡,校外的夜市仍在营业,叫卖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气冲冲地起来关窗,乙较懒,只是用毛毯蒙头又睡,丙索性起来走到窗前,头伸出窗外大叫“别吵了”。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方法分别是:甲: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
【答案】(1)在传播过程中减弱;(2)在人耳处减弱;(3)在声源处减弱
【解析】控制和减弱噪声主要从消声、隔声和吸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4.某居民区附近新建了一个工厂,机器的噪声打破了小区昔日的宁静,干扰了居民的休息,另一方面,这个工厂也解决了一部分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而且该工厂还是当地的纳税大户,请你应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这一矛盾的两个措施。
【答案】示例 ①让工厂在人们休息的时间停止工作,在人们上班的时间再开动机器;②让工厂给机器安装消音设备;③建议在工厂的厂房周围设置隔音板,尽量减弱噪声。
【解析】据题意可知,此工厂给附近居民带来了噪声污染,而同时也给当地的就业带来了好处,所以解决方法应该既能保证工厂生产,又能减弱噪声污染。
专题04 声的利用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重难点1 声的利用
一、声与信息:
1、声波能传递信息。
2、除了人类可以听到的声音能传递信息外,超声波和次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利用灵敏的声学仪器就可以接收到。
3、应用。
①接收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发出的次声波,进行及时预报;
②回声定位:超声导盲仪、倒车雷达、声呐;       
③医疗中的应用:B超(即B型超声波);       
④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检测锅炉有没有裂纹。
二、声与能量
1、声波能传递能量。
2、应用。
(1)生活:超声波牙刷,超声波清洗,超声波雾化水加湿空气。
(2)医学:超声波清洁牙垢,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3)工业: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转孔和切削加工;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超声波除尘。
(4)军事:次声波武器。
【典例精析】例、(2013·海南中考)下列仪器或设备工作时,利用声来传递能量的是(  )
A.声呐探测鱼群
B.超声波加湿器把自来水打碎成雾状
C.彩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D.超声波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结构
1.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清洗物体上的污垢
B.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附近的烛焰,烛焰会不断摇晃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2.在下列事例中,人们不是依靠声波来获取信息的是(  )
A.利用能发出超声波的电子牙刷刷牙时,人感觉到非常舒服
B.夏天买西瓜,捧起来拍两下听听声音就能分辨西瓜的好坏
C.往水瓶里倒开水时,听声音就能知道瓶里的水装得满不满
D.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
3.2022年第二季“最强大脑”中,吕飞龙用“狮吼声”将玻璃杯震碎(如图)。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传递了能量
B.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
C.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
D.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频率越大
4.为了安全,有些轿车装有倒车雷达,当轿车倒车时,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在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物理知识,下列知识没有得到应用的
是(  )
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回声 C.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超声波
5.如图所示,某品牌超声波清洁器在清洗眼镜,使用时先向水槽加水使眼镜完全浸没水中,通电清洁器开始工作。此清洁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吱吱”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B.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C.人听到的“吱吱”声是超声波
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6.(2022·保定二十五中期中)下列事例中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7.新年联欢会上,一位同学手持一面小鼓,置于点燃的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敲响小鼓,周围同学看到烛火随着鼓声舞动。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
是(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烛火舞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鼓面振动产生的是超声波
D.周围同学听到的鼓声是由空气传来的
8.(2022·银川贺兰四中期中)大街上的“超声波洁牙”美容店中,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
A.超声波是清洁剂
B.超声波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敲下来
C.超声波发生反射
D.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
9.现代战争中,次声波可作为军事武器,这是因为次声波和人体器官固有频率相近,会引起器官共振,导致器官变形、移位、甚至破裂。这主要利用了次声波的下列哪种特点(  )
A.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 B.能传递信息 C.能传递能量 D.音调低
10.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________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________声波获得信息。
11.马航MH370失联后,美国的“拖曳声波定位仪”和“金枪鱼”自动水下航行器到搜索海域全力搜索“黑匣子”。如果定位仪接收到了“黑匣子”的信息,将根据信号的具体位置出动“金枪鱼”水下航行器。“金枪鱼”上装有主动声呐,用于海底扫描,找到“黑匣子”的具体位置然后拍摄水下画面。此实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12.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13.(2022·江苏信丰西牛中学期中)超声波对物体有较强的“破碎”能力,它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如油和水)混合在一起,这表明超声波能传递    ;而超声波诊断仪(B超)可以用来检查人体内部器官的病变情况,这又表明超声波能传递    。
14.如图所示为上海世博会展会上的一只直径8米的“青瓷巨碗”,内装6吨“水”。碗内碧波荡漾,伴随着悠扬悦耳的丝竹,游客宛若身在如画江南。在灯光下,“青瓷巨碗”内的水随着音乐的变化被激起有节奏的水波,这是因为__________。
15.某同学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当喇叭发声时,可观察到肥皂液膜会出现振动现象,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16.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箱里传出来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通电了,交响乐又响起来了。小吴从挂在墙上的镜子里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仔细观察还发现当音箱音量突然变大时,烛焰摇曳得更明显。
(1)烛焰没有受到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             的影响所致。
(2)上述现象中,除与响度的知识有关外,相关的声的知识还有:(写出两例)
①  ;
②  。
17.课外探究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敲响右边的音叉,结果发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靠在它上面的泡沫小球弹起,这是为什么呢?
答:当敲右边的音叉时,声波传向左边的音叉,使左边的音叉也开始振动,结果发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靠在它上面的泡沫小球弹起,这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18.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声呐的应用价值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掌握了许多尖端、先进的探测技术。如雷达,可以发现数百公里外的敌机;红外线望远镜可以在夜幕中发现隐蔽的敌人;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在数小时内把地球表面整个地扫描一遍;射电天文望远镜可以观察到遥远的宇宙空间。但是为什么在水中却不采用这些先进技术而仍用落后的声呐呢?
  原来,海水能吸收电磁波,雷达用不上了。海水吸热能力太强,红外线技术无用武之地。水的透光能力差,而吸收光的能力却很强,光学观察设备如望远镜也用不上了。特别是深海中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探照灯又会暴露自己。而海水的传声能力却比空气强得多。声呐技术就应运而生了。声呐机发出一束束不同频率的声信号,再用特殊设备接收反射信号加以分析,这样就如同安上了蝙蝠的耳朵,周围的情况也就一“目”了然了。
  超声雷达还可以探测云层。地面设备向云层发射一束超声波,根据反射时间可以计算出云层高度。再分析回声的频率变化,可以测出云层在空中移动的速度。因此,声呐技术在它的特殊领域仍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通过阅读以上文字,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人所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
(2)从文中可以看出声呐技术有哪些应用?
①  ;
②  。
(3)短文中介绍的是关于利用声音传递    的例子,我们以前还学过利用声音也可以传递    。
重难点2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
1、概念:
(1)物理学角度上的噪声:
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音的波形图 乐音的波形图
(2)环境保护的角度
环境保护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 干扰的声音。
2、噪声的来源:
主要来源: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1.声音强弱的等级:人们以分贝(符号dB)为单位来表示。
2.不同强度的声音的感觉。
(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0dB;
(2)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40dB;
(3)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4)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5)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三、控制噪声
控制噪声的途径:
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减弱,如:摩托车的消声器,无声手枪。
2.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城市道路旁的隔音墙。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如:工人用的防噪耳罩。
【典例精析】
例、下列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  )
A.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
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C.城区道路口安装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1.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
A.mm B.cm C.dm D.dB
2.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不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C.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喇叭 D.在阅览室请勿高声喧哗
3.噪声对人们有很大的危害,居民居住环境的声音白天不能超过 (  )
A.50 dB B.70 dB C.90 dB D.100 dB
4.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
A.道路两旁栽行道树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
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 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
5.如图所示,从波形上看,下列哪个是噪声的波形图 (  )
6.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竖立有噪声显示器,从如图所示装置的示数大小可以知道 (  )

A.此时的噪声使人失去听力 B.此时的噪声能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C.此时的噪声能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D.此时的环境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7.(多选)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以下属于噪声的是(  )
A.夜深人静时忽然传来练钢琴的声音 B.会场上大学生们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C.安静图书阅览室内的说话声 D.演奏会中的摇滚乐曲声
8.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这时从教室外传来了周杰伦的优美歌声,此时的歌声对同学们来说属于    (乐音/噪声),此歌声声波的振动是    (有规律的/没有规律的)。
9.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填序号)。
(1)自习课上的喧哗声 (2)早读时的朗读声
(3)唱歌时乐器的伴奏声 (4)装修房屋时的电钻声
10.一天,小明在街道上看到了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___。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他发现显示屏上的数据将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回到家里以后他查阅了物理资料,知道了______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
11.(2022山西山大附中月考)中考前夕,为了不打扰小明学习,姥姥看电视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    减弱噪声,调小音量即减小了声音的    。
12.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叫做   ,其波形是   的。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叫   ,其波形是   的。
13.夜间同学们已入睡,校外的夜市仍在营业,叫卖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气冲冲地起来关窗,乙较懒,只是用毛毯蒙头又睡,丙索性起来走到窗前,头伸出窗外大叫“别吵了”。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方法分别是:甲: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
14.某居民区附近新建了一个工厂,机器的噪声打破了小区昔日的宁静,干扰了居民的休息,另一方面,这个工厂也解决了一部分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而且该工厂还是当地的纳税大户,请你应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这一矛盾的两个措施。
专题04 声的利用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