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重难点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符号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1)10-3km=1m=103mm=106μm=109nm; (2)1m=101dm=102cm=103mm.2. 测量工具:刻度尺(最常用)、卷尺、三角板、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密)3. 正确使用刻度尺(1)观察刻度尺(测量前的“三看”):①零刻度线 ②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 ③量程(即刻度尺最大测量范围)(2)测量前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3)测量步骤:(1放2读3记)A.正确放置刻度尺:①刻度尺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②有刻线的一边与被测物体边缘保持平行;B.读数:①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②读数需估读——读至分度值的下一位;C.记录数据: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无单位的数字是毫无意义的。二、时间的测量1. 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秒,符号:s;常用单位:天(d)、时(h)、分(min)。换算关系:1min=60s,1h=60min;1d=24h=86400s2. 测量工具:电子停表、机械停表(实验室常用)3. 认识机械停表:一圈 一大格 一小格大盘 30s 1s 0.5s小盘 15min 1min 0.5min三、误差1.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2. 造成原因:选用的测量工具、采用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者.3. 减小办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4. 错误与误差的区别:错误是由于操作时未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造成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不可避免。【典例精析】例1 (2022 恩施)如图,圆锥体的高h为________cm。例2 某同学沿花坛玩推铁圈的游戏,铁圈转过30圈时,刚好绕花坛一周,铁圈的直径为0.40m,那么花坛的周长约是____m.汽车上的里程表是根据_______________来记录汽车行驶的里程的.例3 小明要模仿古人用水钟来计时,他找来一个带水龙头的水壶,一个量筒和适量的水.(1)帮小明设计一下,如何用这些器材来测定时间?(2)用这种方法测定时间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思维拓展】长度的特殊测量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一般情况下,可以用测量工具刻度尺直接测量。如果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不能或不易用测量工具直接测量,那么只能用间接测量。间接测量长度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累积法又叫测多算少法,通过积少成多的办法进行测量,再通过求平均来求得,这种方法还可以减小误差。可用于测纸的厚度和细金属线的直径。如要测某一课本中每张纸的厚度,可取若干张纸(纸的张数要适量),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所得的商即是每张纸的厚度。 又如,要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我们只要找一支圆铅笔(或粗细适当的圆柱体),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 2、化曲为直法也称棉线法。比较短的曲线,可以用一根弹性不大或没有弹性的柔软棉线替代曲线来测量。方法是把棉线的起点放在曲线的一端点处,让它顺着曲线弯曲,标出曲线另一端点在棉线处的记号作为终点,然后把棉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棉线起点至终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长度。曲线的长度是不易直接测出的,但可以将曲线化为直线,再用工具测出直线长。例如,测地图上某两城市铁路线的长度,可用棉线使之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把棉线弄直,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即是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测出如图所示曲线的长度。 取一段没有弹性的棉线,将它与所示图形完全重合,记下起点和终点位置,然后将棉线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距离,这一距离即为所示曲线的长度。显然,利用此方法还可测出地图上任意两地铁路线之间的图上距离,结合地图上的比例尺,利用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便可算出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3、滚轮法 比较长的曲线,可用一轮子,先测出其直径,后求出其周长,再将轮沿曲线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最后将轮的周长与轮滚动的圈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曲线的长度。例如,要测运动场上跑道的长,可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长跑道上滚动,由滚动的圈数×滚轮的周长,就可算出跑道的长度。 4、平移法这种测量方法也叫“卡测法”。卡测法对于部分形状规则的物体,某些长度端点位置模糊,或不易确定,如圆柱体、乒乓球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需要借助于三角板或桌面将待测物体卡住,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移到刻度尺上,从而直接测出该长度。例如,用直角三角板和刻度尺测球体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硬币的直径、圆柱体的直径等都用这种方法。5、比例法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利用已知的长度长,求出未知的长度长。例如,用竹子、刻度尺,在晴天测量一幢楼房的高度,就是利用竹子的长与楼房的高的比等于他们的影子的长度之比;飞机、轮船利用俯角和仰角以及一些已知的距离可求出未知距离的长度。 6、取样法这种测量方法被称为“量小求大法”。由于被测量物体的长度远远超过了刻度尺的最大测量值,不便于用刻度尺测量,可先选取一个小物体或一小部分,用刻度尺测取其长度,然后设法测出大物体与小物体(或小部分)的倍数关系,最后根据这一倍数关系求得大物体的长度。例如:测一大卷粗细均匀的细铜线的长度。由于细铜线长度数值非常大,远远超出了普通刻度尺的最大测量值,不便于直接测量。我们可以先截取一小段细铜线,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为L,然后用天平分别测出所有细铜线的质量和截取的小段细铜线质量,两者相除求得其倍数关系为n,则这一大卷细铜线的总长度为nL。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 cm.2.现有以下几种刻度尺:A.总长5 m的毫米刻度尺;B.总长1.5 m的厘米刻度软尺;C.总长20 cm的毫米刻度直尺;D.总长30 m的厘米刻度卷尺。配窗户上的玻璃时,应选用______尺子;进行跳远比赛测量成绩时,应选用________尺子;缝纫工裁剪衣服时,应选用________种尺子。3.一条纸带厚薄均匀,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__(填“A”或“B”)。4.将一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圆柱形杆上紧密排绕n圈,如图所示,线圈总长度L是______cm,则金属丝的直径d=______.测量时,如果第一次n取20圈,第二次n取50圈,比较两次测出的金属丝的直径,第______次测量误差较小.5.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某同学采用如图方法测量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的直径D=________cm。6.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点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细丝线的长度即可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7.三个学生分别用三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分别为23.2 cm、2.322 dm和0.23 m,且发现这些都是正确的数据。则三把尺子的分度值分别为( )A.1 cm、1 dm、1 m B.1 cm、1 mm、1 dmC.1 dm、1 μm、1 m D.1 dm、1 mm、1 dm8.如图所示是某种机械停表的实物图,长针转一圈度量的时间是 ,分度值是 ;短针转一圈度量的时间是 ,分度值是 ,图中显示的时间是 。9.如图所示,是测量时间的两种常用工具,其中甲是________(填名称),它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大表盘的指针走一圈是____________;图乙是钟表,此时指示的时间是________h________min。重难点2 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 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 运动的形式:社会变化、生命变化、化学变化、原子核的变化、位置变化3. 最简单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二.参照物1.概念: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择另外的物体来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 理解(1)参照物的特点: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是研究对象不能被选作参照物,通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3)在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其结果一般不同;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相对静止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3.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包括三层含义:(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2)静止是相对的。(3)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和静止情况是不同的。总之: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这是一般不说明其参照物是什么。【典例精析】例1.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如图所示.突然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 “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站台 B.甲车 C.乙车 D.自己例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所拍摄的一幅海边风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以分析判断出甲船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维拓展】1.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静止的。2.有关太阳、地球、卫星的运动和静止(1)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照物。(2)地理学科中所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又是以谁太阳参照物。(3)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一起在做同步运动,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1.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2.周末,明明与爸妈自驾出游,汽车行驶中,明明与妈妈并肩地坐在后座,以妈妈为参照物,明明是 的,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明明是 的。3.一个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车为参照物,此人( )A.向北运动B.向南运动C.静止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4.下列各例现象与相对静止无关是( )①飞机空中加油;②跑动给马拉松运动员递饮料;③太阳从东方升起;④彩云掩月;⑤“手抓子弹”的奥秘;⑥如影随行A.② ③ ⑥ B.② ④ ⑤ C.① ③ ⑤ D.③ ④5.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6.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时,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小明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 B.小明爸爸C.地面 D.自家小车专题0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运动的描述重难点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符号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1)10-3km=1m=103mm=106μm=109nm; (2)1m=101dm=102cm=103mm.2. 测量工具:刻度尺(最常用)、卷尺、三角板、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密)3. 正确使用刻度尺(1)观察刻度尺(测量前的“三看”):①零刻度线 ②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 ③量程(即刻度尺最大测量范围)(2)测量前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3)测量步骤:(1放2读3记)A.正确放置刻度尺:①刻度尺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②有刻线的一边与被测物体边缘保持平行;B.读数:①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②读数需估读——读至分度值的下一位;C.记录数据: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无单位的数字是毫无意义的。二、时间的测量1. 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秒,符号:s;常用单位:天(d)、时(h)、分(min)。换算关系:1min=60s,1h=60min;1d=24h=86400s2. 测量工具:电子停表、机械停表(实验室常用)3. 认识机械停表:一圈 一大格 一小格大盘 30s 1s 0.5s小盘 15min 1min 0.5min三、误差1.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2. 造成原因:选用的测量工具、采用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者.3. 减小办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4. 错误与误差的区别:错误是由于操作时未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造成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不可避免。【典例精析】例1 (2022 恩施)如图,圆锥体的高h为________cm。【答案】3.22【解析】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由图知,圆锥体顶端对应的刻度为1.78 cm,圆锥体底部对应的刻度为5.00 cm,则圆锥体的高为h=5.00 cm-1.78 cm=3.22 cm。例2 某同学沿花坛玩推铁圈的游戏,铁圈转过30圈时,刚好绕花坛一周,铁圈的直径为0.40m,那么花坛的周长约是____m.汽车上的里程表是根据_______________来记录汽车行驶的里程的.【答案】(1)38;(2)车轮转动圈数;解析:在测量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特殊方法,本题采用了滚轮法,用于测量较长的曲线长度.可用一个已知周长的圆铁圈沿所测曲线滚动,记下铁圈滚动过的圈数,再乘以铁圈的周长,即可测出较长曲线的长度.铁圈转过一圈,铁圈运动的距离即为铁圈的周长,花坛的周长是0.40m×3.14×30≈38m.例3 小明要模仿古人用水钟来计时,他找来一个带水龙头的水壶,一个量筒和适量的水.(1)帮小明设计一下,如何用这些器材来测定时间?(2)用这种方法测定时间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答案】(1)在水壶中装适量的水,稍微开启水龙头,形成稳定水滴,再用量筒接着水滴,测出滴入1mL水所用的时间t0,然后,可根据滴入量筒中水的体积V计算所用的时间t = Vt0.(2)这种测定时间的方法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水壶内水位下降,水滴速度越来越慢.可采用补充水壶里的水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解析】让水龙头形成时间间隔稳定不变的水滴,通过计算所滴水滴的多少来度量时间的长短.【思维拓展】长度的特殊测量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一般情况下,可以用测量工具刻度尺直接测量。如果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不能或不易用测量工具直接测量,那么只能用间接测量。间接测量长度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累积法又叫测多算少法,通过积少成多的办法进行测量,再通过求平均来求得,这种方法还可以减小误差。可用于测纸的厚度和细金属线的直径。如要测某一课本中每张纸的厚度,可取若干张纸(纸的张数要适量),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所得的商即是每张纸的厚度。 又如,要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我们只要找一支圆铅笔(或粗细适当的圆柱体),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 2、化曲为直法也称棉线法。比较短的曲线,可以用一根弹性不大或没有弹性的柔软棉线替代曲线来测量。方法是把棉线的起点放在曲线的一端点处,让它顺着曲线弯曲,标出曲线另一端点在棉线处的记号作为终点,然后把棉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棉线起点至终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长度。曲线的长度是不易直接测出的,但可以将曲线化为直线,再用工具测出直线长。例如,测地图上某两城市铁路线的长度,可用棉线使之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把棉线弄直,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即是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测出如图所示曲线的长度。 取一段没有弹性的棉线,将它与所示图形完全重合,记下起点和终点位置,然后将棉线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距离,这一距离即为所示曲线的长度。显然,利用此方法还可测出地图上任意两地铁路线之间的图上距离,结合地图上的比例尺,利用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便可算出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3、滚轮法 比较长的曲线,可用一轮子,先测出其直径,后求出其周长,再将轮沿曲线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最后将轮的周长与轮滚动的圈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曲线的长度。例如,要测运动场上跑道的长,可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长跑道上滚动,由滚动的圈数×滚轮的周长,就可算出跑道的长度。 4、平移法这种测量方法也叫“卡测法”。卡测法对于部分形状规则的物体,某些长度端点位置模糊,或不易确定,如圆柱体、乒乓球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需要借助于三角板或桌面将待测物体卡住,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移到刻度尺上,从而直接测出该长度。例如,用直角三角板和刻度尺测球体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硬币的直径、圆柱体的直径等都用这种方法。5、比例法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利用已知的长度长,求出未知的长度长。例如,用竹子、刻度尺,在晴天测量一幢楼房的高度,就是利用竹子的长与楼房的高的比等于他们的影子的长度之比;飞机、轮船利用俯角和仰角以及一些已知的距离可求出未知距离的长度。 6、取样法这种测量方法被称为“量小求大法”。由于被测量物体的长度远远超过了刻度尺的最大测量值,不便于用刻度尺测量,可先选取一个小物体或一小部分,用刻度尺测取其长度,然后设法测出大物体与小物体(或小部分)的倍数关系,最后根据这一倍数关系求得大物体的长度。例如:测一大卷粗细均匀的细铜线的长度。由于细铜线长度数值非常大,远远超出了普通刻度尺的最大测量值,不便于直接测量。我们可以先截取一小段细铜线,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为L,然后用天平分别测出所有细铜线的质量和截取的小段细铜线质量,两者相除求得其倍数关系为n,则这一大卷细铜线的总长度为nL。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 cm.【答案】(1)B;(2)1.36【解析】(1)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B;(2)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1.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2.36cm,物体的长度L=1.36cm.故答案为:B;1.36.2.现有以下几种刻度尺:A.总长5 m的毫米刻度尺;B.总长1.5 m的厘米刻度软尺;C.总长20 cm的毫米刻度直尺;D.总长30 m的厘米刻度卷尺。配窗户上的玻璃时,应选用______尺子;进行跳远比赛测量成绩时,应选用________尺子;缝纫工裁剪衣服时,应选用________种尺子。【答案】A;D;B【解析】窗户玻璃长为几十厘米到几米,测量应准确到毫米,故配窗户上的玻璃时应选用分度值为1 mm、总长5 m的毫米刻度尺;一般跳远为几米,三级跳远达十米,测量应准确到厘米,故测量跳远比赛成绩时应选用总长30 m的厘米刻度卷尺;衣服的长度差别很大,从几十厘米到100厘米以上,但一般不会超过150 cm,测量应准确到厘米,故缝纫工裁剪衣服时应选用总长1.5 m的厘米刻度软尺。3.一条纸带厚薄均匀,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__(填“A”或“B”)。【答案】B【解析】2n层纸带的总厚度为D2-D1,故纸带的厚度为。4.将一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圆柱形杆上紧密排绕n圈,如图所示,线圈总长度L是______cm,则金属丝的直径d=______.测量时,如果第一次n取20圈,第二次n取50圈,比较两次测出的金属丝的直径,第______次测量误差较小.【答案】5.15(5.12~5.18都可);二【解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由图可知,线圈的总长度L=15.15 cm-10.00 cm=5.15 cm;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过程中,取的圈数越多,测量的误差越小。5.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某同学采用如图方法测量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的直径D=________cm。【答案】1.85【解析】由图可知,刻度尺每一大格代表1cm,那么每一个小格就是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观察图示知:4枚硬币的直径和为7.40cm.所以一枚硬币的直径为1.85cm.6.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点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细丝线的长度即可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答案】D【解析】A.用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故该选项正确;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故该选项正确;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故该选项正确;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即是圆柱体的周长.错误,因为橡皮筋有弹性,所以,测量结果是错误的,这个办法不能用.故选D。7.三个学生分别用三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分别为23.2 cm、2.322 dm和0.23 m,且发现这些都是正确的数据。则三把尺子的分度值分别为( )A.1 cm、1 dm、1 m B.1 cm、1 mm、1 dmC.1 dm、1 μm、1 m D.1 dm、1 mm、1 dm【答案】B【解析】在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把三个测量结果都换算成只有一位小数的数据,即换算成23.2 cm、232.2 mm、2.3 dm,可得各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1 cm、1 mm、1 dm。8.如图所示是某种机械停表的实物图,长针转一圈度量的时间是 ,分度值是 ;短针转一圈度量的时间是 ,分度值是 ,图中显示的时间是 。【答案】(1)30s;(2)0.1s;(3)15min;(4)30s(或0.5min);(5)9min38.4s。【解析】由图可知,长针转一圈,短针转半格,即为30s;长针一大格为1s,一小格为0.1s,即分度值为1s;短针转一圈为15min,分度值为30s;图中短针为9min30s,长针为8.4s,即9min38.4s。9.如图所示,是测量时间的两种常用工具,其中甲是________(填名称),它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大表盘的指针走一圈是____________;图乙是钟表,此时指示的时间是________h________min。【答案】停表;0.1s;甲;乙;3min37.5s.【解析】【分析】 ①实验室和体育比赛中,常用停表或秒表记录时间,家庭中常用钟表记录时间;②读取计时器显示的时间时,首先要明确计时器的量程和分度值,视线与指针所对刻线相垂直.【解答】 解:如图所示的两种计时工具:①甲表叫停表,大表盘分度值是0.1s;小表盘分度值是0.5min,测量的准确程度较高,所以在体育课上要测量200m跑的时间,应用此表.②乙表叫钟表,分度值是1min,一周最大读数是12h;测量一场电影的时间,选择钟表即可.③由甲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停表的读数为3min37.5s.故答案为:停表;0.1s;甲;乙;3min37.5s.【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不同计时工具的认识,属于基本能力,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总结.重难点2 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 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 运动的形式:社会变化、生命变化、化学变化、原子核的变化、位置变化3. 最简单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二.参照物1.概念: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择另外的物体来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 理解(1)参照物的特点: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是研究对象不能被选作参照物,通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3)在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其结果一般不同;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相对静止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3.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包括三层含义:(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2)静止是相对的。(3)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和静止情况是不同的。总之: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这是一般不说明其参照物是什么。【典例精析】例1.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如图所示.突然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 “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站台 B.甲车 C.乙车 D.自己【答案】C【解析】 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要首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行驶的乙车自己乘坐的甲车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坐在静止的甲车中的人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乙车,故C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根据运动状态确定参照物,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判断相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方法即可正确解题。例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所拍摄的一幅海边风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以分析判断出甲船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2)静止、向右行驶、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由图可知,山上的小旗向左飘,则风从右往左吹,若甲船静止,则小旗向左飘,若甲船向右行驶,则小旗也向左飘,若甲船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时,小旗也向左飘,若甲船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时,小旗向右飘,故甲船的运动状态是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同理,若乙船静止,则小旗向左飘,若乙船向右行驶,则小旗也向左飘,若乙船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时,小旗也向左飘,若乙船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时,小旗向右飘,故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静止,向右行驶,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故答案为: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静止、向右行驶、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思维拓展】1.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静止的。2.有关太阳、地球、卫星的运动和静止(1)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照物。(2)地理学科中所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又是以谁太阳参照物。(3)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一起在做同步运动,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1.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答案】B【解析】A、船与风和水的距离没有变化,所以不符合题意;B、以船为参照物,山相对于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山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该选项正确;C、参照物不能选择物体自身,所以该选项不对;D、以地面为参照物,山始终是静止的,该选项错误。2.周末,明明与爸妈自驾出游,汽车行驶中,明明与妈妈并肩地坐在后座,以妈妈为参照物,明明是 的,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明明是 的。【答案】(1)静止;(2)运动【解析】(1)以妈妈为参照物,明明没有位置的改变,是静止的;(2)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明明与车一起运动。3.一个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车为参照物,此人(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汽车的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4.下列各例现象与相对静止无关是( )①飞机空中加油; ②跑动给马拉松运动员递饮料; ③太阳从东方升起;④彩云掩月; ⑤“手抓子弹”的奥秘; ⑥如影随行A.② ③ ⑥ B.② ④ ⑤ C.① ③ ⑤ D.③ ④【答案】D【解析】与相对静止无关的显然是相对运动了.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若以地平线为参照物,太阳是运动的;彩云追月,若以云为参照物,月是运动的;而飞机空中加油,加油机与运输机相对静止;跑步给马拉松运动员递饮料,两者相对静止;“手抓子弹”是法国飞行员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故事,手与子弹间是相对静止的.5.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答案】A【解析】“别动”是指让小婷别离开自行车的座位,相对于车的座位不要有位置的变化,故妈妈选的是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为参照物的;小婷相对于路旁的树木、走来的行人、和旁边超越的汽车来说都是运动的;所以应选A。6.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时,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小明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 B.小明爸爸C.地面 D.自家小车【答案】A【解析】在路口等待时,说明车没有动,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说明小明是以一个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与自己的车子有位置的变化,因此应该是以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为参照物,正确选A。【考点】参照物的选取专题0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运动的描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 重难点通关(原卷版).doc 专题0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 重难点通关(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