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讲义(全国)————专题05 重难点通关(温度 熔化和凝固)(人教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讲义(全国)————专题05 重难点通关(温度 熔化和凝固)(人教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重难点1 温度
一、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1)定义: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用t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
3、热力学温度:
(1)定义:以零下273.15℃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国际单位为开尔文(K)用T表示。
(2)与摄氏温度的换算:T=t+273.15(K)
二、温度计:
1、作用:测量温度的工具。
2、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常用温度计种类:
(1) 实验用温度计: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精。
(2) 寒暑表: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3) 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 ,所装液体为水银。
体温计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应当把体温计中的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用甩)。刻度部分制成三棱柱形是利用放大镜原理。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 使用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内,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典例精析】
例.(2022·广东)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图中   (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答案】热胀冷缩;乙;可以
【解析】解: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体温计是用来测量体温的,正常人体的温度在35℃~42℃之间,所以乙是体温计。
体温计在下端有一个极细的缩口,离开人体后,遇冷收缩,使上方的液体不能够回到玻璃泡内,因此它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乙;可以。
【思维拓展】常用温度计对比
项目 实验室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测量,范围 -20~110 ℃ 35~42 ℃ -30~50 ℃
分度值 1 ℃ 0.1 ℃ 1 ℃
构造  玻璃泡上方是均匀细管  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  玻璃泡上方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几下  放在被测环境中直接读数,不能甩
1.体温计的量程通常是35―42℃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的方法是 ( )
A.在沸水里边煮
B.用自来水冲洗
C.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D.用蘸了酒精的棉花球去擦
【答案】D
【解析】沸水的温度超过了42℃,体温计会胀破,A错;自来水起不到消毒的作用,B错;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超过了42℃,体温计会胀破。C错;用酒精棉球擦拭温度计,温度计既不会胀破,又起到消毒的作用,故D正确。
2.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答案】液体热胀冷缩
【解析】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____和____表示: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____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____。例如,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8℃”读作_____。
【答案】0℃ 100℃ 100 1℃ 负 4.8摄氏度(或零下4.8摄氏度)
【解析】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记作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记作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8℃”读作负4.8摄氏度或零下4.8摄氏度。
4.在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时,如图3-1-1所示的a、b、c三种方法,正确的是( )
图3-1-1
A.方法a B.方法b C.方法c D.方法a、b、c
【答案】B
【解析】温度计读数时,要求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所以只有方法b正确。
5.在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做法如图3-1-2甲所示。该做法存在的错误是 ,改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温度为 。
3-1-2
【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没在水中 22℃
【解析】正确使用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图乙所示温度值为22℃.
6.(2018湖北安陆期中)如图3-1-3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示数是
℃;体温计所用的测温物质是 ,其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的“缩口”的作用是 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后,其示数 。
【答案】35~42 37.6 水银 保持不变
【解析】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故体温计的示数为37℃+0.1℃x6=37.6℃:体温计里面的测温液体是水银;体温计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中,故能使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后,示数保持不变。
重难点2 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1) 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2)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3、晶体的熔化: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2)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3)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非晶体的熔化:
(1)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2)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二、凝固: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3、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4、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5、物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6、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典例精析】
例.(2020·湖北省武汉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熔点是__________℃;
(2)从图象中发现海波熔化时间过短,下列措施中,一定不能延长海波熔化时间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增加试管中海波的质量 ②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 ③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 ④撤掉酒精灯或用“小火”加热
(3)夏天,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入适量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入与冰块质量相等的冷水。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的_____更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_______热量,从而使饮料的温度下降得更多。
【答案】 (1). 48 (2). ③ (3). 温度 (4). 吸收
【解析】
【详解】(1)[1]由图乙知,该物质的熔点为48℃。
(2)[2]①可以增加海波的质量,可以延长海波熔化的时间,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增加水的质量,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上升得较缓,从而延长海波熔化的时间,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只能使加热的时间延长,不能延长海波熔化的时间,故③符合题意;
④撤去酒精灯或用小火加热,可以减少水吸收的热量,从而使的温度上升得较缓,可以延长海波的熔化时间,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③。
(3)[3][4]夏天,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入适量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入与冰块质量相等的冷水。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的温度更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从而使饮料的温度下降得更多。
【思维拓展】晶体与非晶体对比分析
分类 相同点 不同点
熔点(凝固点) 温度变化 图象
晶体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有 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
非晶体 没有  熔化过程温度上升,凝固过程温度下降
1.下列自然现象中,水都表现为固态的是 ( )
A.霜、雾 B.冰、露 C.雨、露 D.雪、雹
【答案】D
【解析】雾、露、雨是液体,霜、冰、雪、雹是固体,故D正确。
2.如图3-2-1甲所示是山西临汾黄河壶口形成的冰凌,黄河水形成冰凌是 过程,该过程需____
热;如图乙所示是冰凌正在消融,这个过程是 过程,该过程需 热。
图3-2-1
【答案】 凝固 放 熔化 吸
【解析】 水形成冰凌,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需要放热;冰凌消融成水,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需要吸热。
3.下面所列物质中,哪种物质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 )
A.蜡 B.冰 C.玻璃 D.松香
【答案】B
【解析】冰是晶体,晶体有确定的熔点;蜡、玻璃、松香属于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4.如图3-2-2甲所示,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周液共存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
【答案】 慢 固液共存态 不变
【解析】 冰的熔点为0 CC,所以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由图象可知,冰从第4 min开始熔化,到第lO min熔化完成,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5.病人如果发烧时,体温超过41℃,持续时间过长会影响人体各组织系统及器官,引发功能障碍,特别是对脑、肝、肾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故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降温除了药物之外,有时还用物理方法。如图3-2-3所示就是妈妈在给发高烧的小宝宝利用冰袋降温的情形,用冰袋降温利用的是( )
A.冰熔化吸热 B.水凝固放热 C.冰熔化放热 D.水凝固吸热
【答案】A
【解析】冰袋内的冰是固态的,放在小宝宝的头上后慢慢变成了液态的水,这是一个熔化过程,根据熔化与凝固过程的吸放热规律可知,冰熔化要吸热,使小宝宝尽快降温。
专题05 温度 熔化和凝固重难点1 温度
一、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1)定义: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用t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
3、热力学温度:
(1)定义:以零下273.15℃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国际单位为开尔文(K)用T表示。
(2)与摄氏温度的换算:T=t+273.15(K)
二、温度计:
1、作用:测量温度的工具。
2、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常用温度计种类:
(1) 实验用温度计: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精。
(2) 寒暑表: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3) 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 ,所装液体为水银。
体温计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应当把体温计中的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用甩)。刻度部分制成三棱柱形是利用放大镜原理。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 使用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内,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典例精析】
例.(2022·广东)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图中   (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思维拓展】常用温度计对比
项目 实验室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测量,范围 -20~110 ℃ 35~42 ℃ -30~50 ℃
分度值 1 ℃ 0.1 ℃ 1 ℃
构造  玻璃泡上方是均匀细管  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  玻璃泡上方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几下  放在被测环境中直接读数,不能甩
1.体温计的量程通常是35―42℃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的方法是 ( )
A.在沸水里边煮
B.用自来水冲洗
C.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D.用蘸了酒精的棉花球去擦
2.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____和____表示: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____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____。例如,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8℃”读作_____。
4.在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时,如图3-1-1所示的a、b、c三种方法,正确的是( )
图3-1-1
A.方法a B.方法b C.方法c D.方法a、b、c
5.在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做法如图3-1-2甲所示。该做法存在的错误是 ,改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温度为 。
3-1-2
6.如图3-1-3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示数是
℃;体温计所用的测温物质是 ,其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的“缩口”的作用是 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后,其示数 。
重难点2 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1) 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2)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3、晶体的熔化: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2)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3)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非晶体的熔化:
(1)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2)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二、凝固: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3、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4、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5、物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6、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典例精析】
例.(2020·湖北省武汉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熔点是__________℃;
(2)从图象中发现海波熔化时间过短,下列措施中,一定不能延长海波熔化时间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增加试管中海波的质量 ②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 ③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 ④撤掉酒精灯或用“小火”加热
(3)夏天,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入适量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入与冰块质量相等的冷水。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的_____更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_______热量,从而使饮料的温度下降得更多。
【思维拓展】晶体与非晶体对比分析
分类 相同点 不同点
熔点(凝固点) 温度变化 图象
晶体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有 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
非晶体 没有  熔化过程温度上升,凝固过程温度下降
1.下列自然现象中,水都表现为固态的是 ( )
A.霜、雾 B.冰、露 C.雨、露 D.雪、雹
2.如图3-2-1甲所示是山西临汾黄河壶口形成的冰凌,黄河水形成冰凌是 过程,该过程需____
热;如图乙所示是冰凌正在消融,这个过程是 过程,该过程需 热。
图3-2-1
3.下面所列物质中,哪种物质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 )
A.蜡 B.冰 C.玻璃 D.松香
4.如图3-2-2甲所示,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在第8分钟末,试管里的冰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周液共存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
5.病人如果发烧时,体温超过41℃,持续时间过长会影响人体各组织系统及器官,引发功能障碍,特别是对脑、肝、肾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故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降温除了药物之外,有时还用物理方法。如图3-2-3所示就是妈妈在给发高烧的小宝宝利用冰袋降温的情形,用冰袋降温利用的是( )
A.冰熔化吸热 B.水凝固放热 C.冰熔化放热 D.水凝固吸热
专题05 温度 熔化和凝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