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十 选修3-5【重点知识提醒】【重点方法提示】(一)动量问题:1.应用动量定理的主要流程: 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要判断动量是否守恒,要注意所选取的系统,注意区别系统内力与外力。动量守恒也可以是系统在某一方向上的守恒。(二)光电效应规律内涵理解:1.能否发生光电效应,由入射光的频率大小决定,与入射光的强度和照射时间无关;发生光电效应时,光子的能量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但二者成一次函数,不是正比关系。3.在光电流没有达到饱和光电流时,光电管两端正向电压越大,光电流越大,当达到饱和光电流后,再增大电压,光电流也不会增大了。4.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反向遏止电压的关系:Ekm=eUc,因此光电效应方程可以写为:eUc=hν-W0。(三)物质波与波粒二象性常见问题和方法的辨析1.少量光子具有粒子性,大量光子具有波动性。2.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只是因其波长太小,不易观察到,但并不能否定其具有波粒二象性。3.电子属于实物粒子。4.在计算物质波的波长时,关键是求运动物体的动量大小p,然后由λ=便可求得结果。(四)原子结构与原子核1.一群处于较高能级n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释放出的谱线条数为Cn2;而一个处于较高能级n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释放出的光谱线条数最多为n-1。2.氢原子在能级之间发生跃迁时,吸收或放出的光子频率是某些特定值,但使处于某能级的氢原子发生电离,吸收的能量或光子的频率可以是高于某一特定值的任意值。3.α衰变和β衰变次数的确定方法:由于β衰变不改变质量数,故可以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α衰变的次数,再根据电荷数守恒确定β衰变的次数。4.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量原子核,此规律不适用,半衰期大小与放射性元素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无关。5.核反应方程的书写必须遵循的两个规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6.核能的理解与计算(1)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结合的越牢固。(2)核能的计算方法:ΔE=Δmc2或者ΔE=Δm×931.5(MeV)[以(u)为原子质量单位]。【重点题型讲练】【例1】一枚在空中飞行的炮弹,质量M=6 kg,在最高点时的速度v0=900 m/s,炮弹在该点突然炸裂成A、B两块,其中质量m=2 kg的B做自由落体运动.求:(1)爆炸后A的速度大小;(2)爆炸过程中A受到的冲量大小.解析:(1)炮弹爆炸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炮弹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0=(M-m)vA解得vA=1 350 m/s,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2)根据动量定理可知A的冲量为I=Δp=(M-m)·(vA-v0)=1 800 N·s,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练1】(2017·高考全国卷Ⅰ,T14)将质量为1.00 kg的模型火箭点火升空,50 g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600 m/s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时间内喷出.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为(喷出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 )A.30 kg·m/s B.5.7×102 kg·m/sC.6.0×102 kg·m/s D.6.3×102 kg·m/s解析:燃气从火箭喷口喷出的瞬间,火箭和燃气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为p,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p-mv0=0,解得p=mv0=0.050×600 kg·m/s=30 kg·m/s,选项A正确.【例2】用不同频率的紫外线分别照射钨和锌的表面而产生光电效应,可得到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k随入射光频率ν变化的Ek-ν图象,若将二者的图线画在同一个Ek-ν坐标系中,如图1所示,实线表示钨,虚线表示锌,则由图可知( )A.锌的逸出功比钨的逸出功大B.两者的图线可能不平行C.图线在横轴的截距等于逸出功D.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还和入射光的强度有关解析 由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0可知,Ek-ν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h,横轴的截距表示金属的极限频率,B、C错误;因实线表示钨,虚线表示锌,可知锌的逸出功较大,A正确;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其强度无关,D错误。答案 A【练2】如图甲所示,合上开关,用光子能量为2.5 eV的一束光照射阴极K,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 V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 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把电路改为图乙,当电压表读数为2 V时,则逸出功及光电子到达阳极时的最大动能为( )A.1.5 eV 0.6 eV B.1.7 eV 1.9 eVC.1.9 eV 2.6 eV D.3.1 eV 4.5 eV解析 用光子能量hν=2.5 eV的光照射阴极,电流表读数不为0,即可以发生光电效应,当接反向电压,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 V时,电流表读数为0,由动能定理可知eU=mv,即最大初动能Ekm=eU=0.6 eV,由光电效应方程知hν=Ekm+W0,得W0=1.9 eV;对图乙,当接正向电压,且电压表读数为2 V时,光电子到达阳极的最大动能Ekm′=Ekm+eU′=2.6 eV,故C正确,A、B、D错误。答案 C【例3】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n=4能级上.当氢原子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1 884 n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4种谱线B.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核一定向外放出能量C.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1 884 nmD.用从能级n=2跃迁到n=1辐射的光照射W逸=6.34 eV的铂,能发生光电效应答案 D解析 根据C=6知,一群处于n=4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6种谱线,故A错误;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向外辐射能量,不是原子核辐射能量,故B错误;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的能级差大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时的能级差,则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比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频率大,波长短,即辐射光的波长小于1 884 nm,故C错误;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为:E=E2-E1=-3.4 eV-(-13.6) eV=10.2 eV>6.34 eV,而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光子的能量大于电子的逸出功,故可以发生光电效应,故D正确.【练3】(多选)以下说法中,属于玻尔所提出的原子模型理论的是( )A.原子处在具有一定能量的定态中,虽然电子做圆周运动,但不向外辐射能量B.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而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C.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D.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频率答案 ABC解析 原子处于称为定态的能量状态时,虽然电子做圆周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故A正确;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而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故B正确;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故C正确;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能级差值,与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频率无关,故D错误.【例4】(多选)一座核电站反应堆产生的热功率为3 400 MW,发电功率为1 100 MW.已知一个铀235核裂变时释放的能量约为200 M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裂变的反应方程为U→Ba+Kr+2nB.核反应后总质量增加了C.核电站的发电效率约为32%D.每秒钟约有1.1×1020个铀235核发生裂变答案 CD解析 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核裂变方程应为U+n→Ba+Kr+3n;由于释放核能,据ΔE=Δmc2,总质量一定减少;发电效率为η=×100%≈32%;由Pt=nE,每秒发生的裂变的铀核为n=≈1.1×1020个.【练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阴极射线的存在说明原子核是可分的B.玻尔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原子光谱的成因C.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可以解释原子的稳定性D.U235裂变产生的新核的比结合能比U235的比结合能大(2)科学家通过X射线的衍射来获得晶体的结构图像。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的光速为c。若X射线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其对应的光子能量E=__________,该光子与电子碰撞后其波长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一个静止的铀核(U)放出一个α粒子变成钍核(Th),设该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两个粒子的动能,已知α粒子动能为Ek1,真空中的光速为c。求:①钍核的动能;②该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解析] (1)阴极射线的存在即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而不是证明了原子核是可分的,故A错误;玻尔理论回答了氢原子稳定存在的原因,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和类氢原子的光谱现象,但是玻尔的原子模型却无法说明多电子原子的光谱,甚至不能说明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故B错误;玻尔提出的原子模型可以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并不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C错误;我国核电站采用了重核裂变,用中子轰击U235,产生的新核更稳定,其比结合能比U235的大,故D项正确。(2)光子的能量E=hν,而光子的频率和波长关系c=λν,故E=h;光子与电子的碰撞过程中,系统不受外力,也没有能量损失,故系统动量守恒,系统能量也守恒,光子与电子碰撞后,电子能量增加,故光子能量减小,根据E=hν,光子的频率减小,根据λ=知,波长变大。(3)①衰变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α粒子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pHe-pTh=0根据动能与动量的关系p=可知=α粒子的质量数为4,钍核的质量数为234,则==故EkTh=Ek1。②根据动能表达式,可得释放的总能量:E=Ek1+Ek1解得:E=Ek1由质能方程知释放总能量为:E=Δmc2解得Δm=。[答案] (1)D (2) 变大 (3)①Ek1 ②【练后自评反思】【组题训练1】1.(2019·江苏高考)(1)质量为M的小孩站在质量为m的滑板上,小孩和滑板均处于静止状态,忽略滑板与地面间的摩擦。小孩沿水平方向跃离滑板,离开滑板时的速度大小为v,此时滑板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A.v B.v C.v D.v(2)100年前,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打出了质子。后来,人们用α粒子轰击Ni核也打出了质子:He+Ni→Cu+H+X,该反应中的X是________(选填“电子”“正电子”或“中子”)。此后,对原子核反应的持续研究为核能利用提供了可能。目前人类获得核能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选填“核衰变”“核裂变”或“核聚变”)。(3)在“焊接”视网膜的眼科手术中,所用激光的波长λ=6.4×10-7 m,每个激光脉冲的能量E=1.5×10-2 J。求每个脉冲中的光子数目。(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光速c=3×108 m/s。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解析:(1)由题意知:小孩和滑板动量守恒,则Mv+mv′=0,得v′=-v,即滑板的速度大小为,方向与小孩运动方向相反,故B项正确。(2)设X的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即ZAX,由质量数守恒得A=4+60-62-1=1,由电荷数守恒得Z=2+28-29-1=0,则知X是中子;目前人类获得核能的主要方式是核裂变。(3)光子能量ε= 光子数目n=代入数据得n≈5×1016。答案:(1)B (2)中子 核裂变 (3)5×1016【组题训练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而变化B.黑体的热辐射就是反射外来的电磁波C.氢原子中电子具有波动性,并非沿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D.核聚变需要极高的温度,反应过程中需要外界持续提供能量(2)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1957年吴健雄用钴原子核(Co)在极低温(0.01 K)和强磁场中的β衰变实验结果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证明。Co在极低温下的半衰期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常温下的半衰期;Co发生β衰变生成镍(Ni)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3) Co是金属元素钴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用中子辐照金属钴(Co)可得到Co。一质量为 m0、速度大小为 v0的中子打进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1的原子核Co,形成一个处于激发态的新核Co,新核辐射光子后跃迁到基态。已知真空中光速为 c,不考虑相对论效应。①求处于激发态新核Co的速度大小v;②已知原子核Co的质量为m2,求整个过程中由于质量亏损释放的核能ΔE。解析:(1)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与金属板的逸出功有关,与入射光频率无关,A项错误;黑体的热辐射就是吸收外来的电磁波,B项错误;氢原子中电子具有波动性,并非沿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这种理论就是教材中提到的波尔假说,C项正确;核聚变需要极高的温度,但反应过程中不需要外界持续提供能量,D项错误。(2)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决定,与温度等无关;根据核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Co→Ni+e。(3)①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0v0=(m0+m1)v解得v=。②质量亏损Δm=m1+m0-m2释放的核能ΔE=Δmc2解得ΔE=(m1+m0-m2)c2。答案:(1)C (2)等于 Co→Ni+e (3)① ②(m1+m0-m2)c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