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历程;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能力目标: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掌握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本课,更加坚定的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坚持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看待我国的探索之路和成长经历,并且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实事求是的领会那段屈辱历史带给我们的财富。公共参与:领会中国的探索与复兴之路,参与到中国的建设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学习难点:辨析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分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思维导图】【知识解读】考点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人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2.中华民族复兴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3.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的原因走资本主义道路之所以行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1)帝国主义不允许。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2)封建主义不允许。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没有力量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考点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时代背景:近代中国的国情: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经济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个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参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房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政治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一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到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这个转变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4)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5)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6)中国革命两步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①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②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③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7)理论成果和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知识拓展】深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1.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2.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3.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6.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抽,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形成的这些基本结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3)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4)新中国的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教材探究与分享】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本P20探究与分享:◆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在中国设立租界、驻扎军队,攫取领事裁判权、内河航行权以及控制中国海关等特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华军全权代表无耻地宣称:“只有焚毁圆明园一法,最为可行……此举足以使中国及其皇帝产生极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迅速批准这一计划,对焚毁圆明园感到“由衷高兴”, 还叫囂:“如果北京皇宫遭到同样的命运,我会同样十分高兴。”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大肆抢劫后,又纵火焚毁,被誉为“万国之园”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结合历史事实, 谈谈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表现和近代中国人民的处境。参考答案:1、历史事实。事实一: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事实二: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1)开始—— 鸦片战争失败,《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士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 步加深。(3)大大加深——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4)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的深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表现及近代中国人民的处境。表现:政治上受到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国家主权受到破坏,同时又没有完全成为外国的殖民地(即不直接由外国统治而仍然有本国形式上的政府);经济上是既保存着封建自然经济又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处境:近代中国人民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课本P21探究与分享: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寻找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纷纷登场,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中国依然是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列强依然在中国横行霸道、攫取利益,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为什么没能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参考答案:在近代中国,农民起义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农民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另辟新路。课本P22探究与分享:20世纪初,正当中国人民在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上屡遭挫折的时候,从地跨欧亚的俄国放射出一道人类进步的希望之光。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欧美转向苏俄,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满怀激情地赞扬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他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科学社会主义旗帜的第一人。◆1919年,毛泽东在他主编的《湘江评论》上发表了《民众的大联合》一文,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董必武曾经是中国同盟会会员,他回忆说,我们过去和孙中山一起搞革命……革命发展了,孙中山掌握不住,结果叫别人搞去了。于是我们就开始研究俄国的方式。●根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先进分子接触、了解、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过程。参考答案: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中,李大钊起着主要作用。1919年9月、11月,他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第六号上连续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肯定马克思主义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中,李大钊、陈独秀属于先驱者和擎旗人,毛泽东、 蔡和森、邓中夏、瞿秋白、周恩来等五四运动中比较年轻的左翼骨干则是其主体部分。【易混易错】1、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解析】: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和组织准备。×【解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3、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就有了主心骨。×【解析】: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就有了主心骨。4、鸦片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解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5、中国革命的前途是先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再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解析】:中国革命必修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6、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解析】: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7、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解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地社会变革。×【解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地社会变革。9、新中国诞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解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0、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革命彻底性。×【解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和革命不彻底性。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并未改变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1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之一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其私营工商业的经验,完成了对其社会主义改造。×【解析】: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之一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其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答题模板】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是什么?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3.近代索复兴之路艰辛的探索结论是怎样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用是什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5.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1)特点: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2)意义: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6.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是什么?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7.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途径)是什么?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8. 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了哪些阶段?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9. 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及其关系是怎样的?(1)是什么: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2)三者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10. 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是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注意: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质上来说属于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1. 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是怎样的?(1)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2)决定因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3)二者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12.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及其意义是怎样的?(1)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意义: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13. 在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功绩是怎样的?(1)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2)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3)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知识整合】知识点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人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2)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决定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2.中华民族复兴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1)一是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二是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3.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的原因走资本主义道路之所以行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1)帝国主义不允许。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2)封建主义不允许。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没有力量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4.中国革命指导思想 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两步走 决定因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步骤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历史成就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知识点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1)开始的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3)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武装制据,然后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4)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5)中国革命两步走①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②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6)理论成果和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2)世界意义: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新民主主义革命标志性事件及意义 开始的标志 胜利的标志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 事件:1949年新中国成立意义: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具有里程碑意义。 意义:第一,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性 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道 路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