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3.1伟大的改革开放【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理解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作出实行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决策的伟大意义;阐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和取得的主要成就;能力目标:理解改革开放对中华民族的意义,了解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坚定信念【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取得的丰富成果,理解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作出实行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决策的伟大意义。科学精神:通过角色扮演,采访改革开放重大事件亲历者,近距离感受改革开放改变中国人民的面貌;搜集反映城市变迁的照片,从家乡的变革轨迹感悟改革开放给中国面貌带来的深刻变化;从数据的对比中,解读改革开放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明确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自觉树立勇立时代,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学习难点:坚定道路自信和制度认同【思维导图】【知识解读】考点一:改革开放1.开启(1)事件: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2)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中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伟大转折。2.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3)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4)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5)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6)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第二阶段: 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1)标志——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2)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3)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4)2003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第三阶段: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 (1)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3)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3.意义(1)“四个面貌”: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三个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2)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3)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退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知识拓展】1.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原因):(1)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等。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2)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3)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4)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新思路。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知识拓展】2.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1)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战略部署,这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获取新的伟大觉醒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武器。(2)在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3)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4)在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5)在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6)在坚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7)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中,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教材探究与分享】一、伟大的改革开放课本P31探究与分享:20世纪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成为家庭生活的“三大件”。20世纪80年代,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成为小康家庭的“三大件”。20世纪90年代,空调、电脑、摄像机成为富裕家庭的“三大件”。“三大件”的变化和发展,表明人民生活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说说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突出变化。参考答案:可结合教材提供的材料、教师学生搜集到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如教育、消费、就业、收入、医疗等领域,对比改革开放前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突出变化。课本P33-34探究与分享: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经验的取得和积累,都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创造。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勇立时代潮头、锐意改革创新、敢于实践探索的先锋模范。2018年12月,在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为表彰先进、鼓舞斗志,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查阅资料,了解100名改革先锋的具体事迹。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一位改革先锋,谈谈他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他为何能够作出这样的贡献。●结合查阅的资料,说说改革先锋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参考答案:●这100名改革先锋,为推动改革开放作出了杰出贡献发挥突出的示范引领作用,是人民群众的优秀代表。一是政治素质较高。改革先锋相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其中,担任过“两代表委员”的人数近60%。二是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先进性、示范性。三是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和改革开放主要领域均有人选,涵盖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各个方面。既有领导干部,又有基层一线人员;既有理论工作者,也有实干奋斗者。四是结构比较合理。改革开放前沿地区人选数量相对较多;经济、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农村、脱贫攻坚、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政法战线、纪检监察等领城人选数量较为合理;性别、民族、职务层级、在世与已故、地方与军队、国内与国外等人选的比例比较适当;基层一线的实践奋斗者占有较大比例。五是荣誉基础较好。受过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的占近90%,其中国家级表彰奖励和军队功勋荣誉获得者占近60%。100名改革先锋在不同领域作出了不同的贡献,都有一些共同之处。 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坚持正确改革方向;他们冲破思想观念的束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奋斗在改革开放一线,引领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变革,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们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作风优良,赢得人民群众广泛费誉。他们身上体现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这种源于改革开放实践的强大精神力量,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力量,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力量,是互利合作、命运与共的力量。改革开放精神,既与中华民族的变革和开放精神一脉相承,更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奋斗中淬炼升华、辉映时代、深人人心,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课本P34-35探究与分享: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 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查阅我国发展的最新资料,说说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参考答案:教师可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料,以及师生共同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结合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论述的六条宝贵经验加以分析。习近平强调: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易混易错】1、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解析】: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或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1990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2、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大决策。×【解析】: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大决策。3、中国共产党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解析】: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4、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些讲话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合组织路线。×【解析】: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合组织路线。5、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解析】: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6、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些讲话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解析】: 1984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7、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解析】:把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8、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9、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0、中国【解析】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了市场化改革方向。×【解析】: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答题模板】1.改革的开端是哪次会议?会议作出哪些决议?有何意义?(1)开端: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决议: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立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3)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1)起步阶段:①对内改革: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②对外开放:A.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B.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C.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D.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逐步深化阶段: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①对内改革:A.1993年召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和经济体制进行部署;B.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对外开放: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WTO),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阶段:①对内改革:2013年召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②对外开放: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3.我国改革的实质和目的是什么?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状况、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状况。4.我国的改革开放有什么意义?(1)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四个面貌)(2)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村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三个飞跃)(3)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4)是决定中国命运的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两个关键一招)【知识整合】框架解读:理解1个会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掌握1个结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解读1个地位:改革开放明确3个阶段: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知道3个进程:改革开放的起步、发展和深化阶段知识点一:改革开放1.开启(1)事件: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2)意义: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改革开放的进程时间 事件 地位1978年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起点1978年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 对内改革1984年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四个经济特区设立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对外开放1984年 开放了大连、青岛等 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 设立海南省 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年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 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 党的十四大 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标志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新阶段1993年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2001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2003年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2013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 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部署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阶段2013年 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 党的十九大 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3. 改革开放的意义:①改变了四个面貌:改革开放极大的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②迎来了三个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2 . 改革开放的地位与作用(一个法宝、一个必由之路、两个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3. 启示: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②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退步没有出路。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