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力的合成和分解【主题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能组内分享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初步体会等效替代的思想;能在组内说出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会用正交分解法。2.能在组内讲解力的三角形定则,会区别矢量和标量。3.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重难点】1.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是一切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知道分力与合力间的大小关系。2.知道共点力的概念,力的分解原则,会用作图法、计算法求合力。3.知道力的三角形定则,会区别矢量和标量。【原点整合】组内回顾上节课物体受力的初步分析【流程】 阅读本节教材主题一 合力和分力1.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___________,或者它们的作用线___________,这几个力叫作共点力。2.合力与分力假设一个力单独作用的___________跟某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作那几个力的___________,这几个力叫作那个力的___________。3.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合力与分力之间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合力作用的___________与分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主题二 力的合成和分解1.力的合成: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2.力的分解: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3.平行四边形定则:在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___________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所示,______表示F1与F2的合力。注意:(1)力的合成是唯一的。(2)只有同一物体所受的力才可以合成。(3)不同性质的力也可以合成。(4)受力分析中分力和合力不能同时出现,切勿重复分析。4.如果没有限制,同一个力F可以分解为___________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5.两个以上共点力的合力的求法: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与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主题三 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相加时遵从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注意: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运算法则不同,而不是有无方向。【典型例题】组内举例分析以下内容: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合力与分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 )(2)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力可能小于分力。( )(3)把已知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F1与F2,此时物体受到F、F1、F2三个力的作用。( )(4)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 )2.(多选)关于几个力与其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的作用效果跟原来那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B.合力与原来那几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C.合力的作用可以替代原来那几个力的作用D.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多选)将力F分解为F1、F2两个分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和F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B.由F求F1或F2叫作力的分解C.由F1、F2求F叫作力的合成 D.力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课后反思总结】本节课未解决的问题和疑难构建本节课思维框架课题: 力的合成和分解 速正测练案(时间:40分钟 )班级:_____ _____组_____号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1.(多选)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为F1、F2,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不可能出现FF1同时F>F2的情况C.不可能出现FF1+F2的情况2.(多选)两个共点力F1、F2大小不同,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则( )A.F1、F2同时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 B.F1、F2同时增加10 N,F也增加10 NC.F1增加10 N,F2减少10 N,F一定不变D.若F1、F2中的一个增大,F不一定增大3.某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共点力作用,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坐标纸中每格边长表示1 N大小的力),对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说法正确的是( )4.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和F2,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10 N,则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 )A.10 N B.10 NC.15 N D.20 N5.设有5个力同时作用于质点O,它们的大小和方向相当于正六边形的两条边和三条对角线,如图所示,则这5个力的合力等于其中最小力的( )A.3倍 B.4倍C.5倍 D.6倍6.为了行车的方便与安全,上山的公路都是很长的“之”字形盘山公路,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小上山车辆受到的摩擦力 B.减小上山车辆的重力C.减小上山车辆对路面的压力 D.减小上山车辆的重力平行于路面向下的分力7.将如图所示的力F分解为F1和F2两个分力,已知F、F1的大小和F2、F之间的夹角α(α<9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F1>Fsin α,则F2一定有两解B.若F1=Fsin α,则F2有唯一解C.若F1D.若F1>F,则F2一定无解8.(多选)如图所示,重20 N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F=8 N的力斜向下推物体。F与水平面成30°角,物体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物体( )A.对地面的压力为28 NB.所受的摩擦力为4 NC.所受的合力为5 ND.所受的合力为09.如图所示,大小分别为F1、F2、F3的三个力恰好围成一个闭合的三角形,且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F1<F2<F3,则下列四个选项中,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 )A B C D10.射箭时,若刚释放的瞬间弓弦的拉力为100 N,对箭产生的作用力为120 N,其弓弦的拉力如图乙中F1和F2所示,对箭产生的作用力如图乙中F所示。弓弦的夹角应为(cos 53°=0.6)( )甲 乙A.53° B.127° C.143° D.106°11.明朝谢肇淛的《五杂组》中记载:“明姑苏虎丘寺塔倾侧,议欲正之,非万缗不可。一游僧见之曰:无烦也,我能正之。”游僧每天将木楔从塔身倾斜一侧的砖缝间敲进去,经月余扶正了塔身。假设所用的木楔为等腰三角形,木楔的顶角为θ,现在木楔背上加一力F,方向如图所示,木楔两侧产生推力FN,则( )A.若F一定,θ大时FN大 B.若F一定,θ小时FN大C.若θ一定,F大时FN大 D.若θ一定,F小时FN大12.如图甲所示,轻绳AD跨过固定在水平横梁BC右端的定滑轮挂住一个质量为m1的物体,∠ACB=30°;图乙所示的轻杆HG一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G通过细绳EG拉住,EG与水平方向成30°角,轻杆的G点用细绳GF拉住一个质量为m2的物体,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A.图甲中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大小为B.图乙中HG杆受到绳的作用力为m2gC.细绳AC段的拉力FAC与细绳EG段的拉力FEG之比为1∶1D.细绳AC段的拉力FAC与细绳EG段的拉力FEG之比为m1∶2m213.如图所示,质量为0.8 kg的小球在轻弹簧和水平轻绳的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弹簧的拉力F=10 N,伸长量为x=0.01 m,sin 37°=0.6。(1)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2)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3)已知弹簧的拉力与小球重力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右,求该合力的大小。1.ABC [如果F1与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其合力为零,既小于F1又小于F2,故A错误;如果F1、F2同向,则合力F=F1+F2,既大于F1又大于F2,故B错误;合力F的范围为|F1-F2|≤F≤F1+F2,因此,C错误,D正确。]2.AD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F1、F2同时增大一倍,F也增大一倍,故A正确;F1、F2同时增加10 N,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的大小不一定也增加10 N,故B错误;F1增加10 N,F2减少10 N,F可能变化,故C错误;若F1、F2方向相反,F1、F2中的一个增大,F不一定增大,故D正确。]3.D [图A中,先将F1与F3合成为F13,然后再将F13与F2合成,由几何关系求得合力等于5 N,同理,可求得图B中合力等于5 N,图C中合力等于6 N,图D中合力等于0,故D正确。]4.A [当两个力之间的夹角为90°时,如图甲所示,合力大小为F合=10 N,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F1=F2=10 N。当两个力夹角为120°时,如图乙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F合′=10 N,故A正确。5.D [先确定角的大小。因为图形是正六边形,所以∠1=120°,各个顶点是其外接圆上的点,所以∠2=90°,∠3=30°即:三角形OCB为直角三角形,且∠CBO=30°选F2与F5合成,合成后的合力大小为F3=2F5选F1与F4合成,合成后的合力大小为F3=2F1又F5与F1都是正六边形的一条边,所以F5=F1所以总的合力为3F3=6F1,故合力为最小力的6倍。]6.D [如图所示,重力G产生的效果是使物体下滑的分力F1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F2,则F1=Gsin θ,F2=Gcos θ,倾角θ减小,F1减小,F2增大,同一座山,高度一定,把公路修成盘山公路时,使长度增加,则路面的倾角减小,即减小上山车辆的重力平行于路面向下的分力,可使行车安全,故D正确,A、B、C错误。]7.B [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如答图所示,可知当F1>Fsin α时,F2可以有两解,又分析可知,当F1>F时,F2只有一解,故A、D错误;当F1=Fsin α时,两分力和合力恰好构成矢量直角三角形,F2有唯一解,B正确;F18.BD [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FN=Fsin 30°+G=24N,Fcos30°=4 N<μFN=12 N故物体静止,受到的静摩擦力Ff=Fcos 30°=4 N,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所以B、D项正确。]9.C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A项中三个力的合力为2F1,B项中三个力的合力为0,C项中三个力的合力为2F3,D项中三个力的合力为2F2,由于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F1<F2<F3,所以C项合力最大,故C正确。]10.D [由图可知F1=F2,F1cos+F2cos=F,可得α=106°,选项D正确。]11.BC [力的分解如图所示,FN==,故F一定,θ越小,FN越大,选项A错误,B正确;θ一定,F越大,FN越大,选项D错误,C正确。]12.D [如图甲中,两段绳的拉力都是m1g,互成120°角,因此合力的大小是m1g[如图(a)],A选项错误;图乙中HG杆受到绳的作用力为m2g[如图(b)],B选项错误;图(b)中FEGsin 30°=m2g,得FEG=2m2g,解得=,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13.[解析] (1)小球受到重力、细绳的拉力和弹簧的拉力,作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如图甲所示。(2)由胡克定律F=kx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1 000 N/m。(3)由于弹簧拉力F与小球重力G的合力水平向右,其矢量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合== N=6 N。[答案] (1)见解析 (2)1 000 N/m (3)6 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