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章末习题课 学案-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章末习题课 学案-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课题: 章末速正测练案
(时间:40分钟 100分 )
班级:_____ _____组_____号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A组 1.(4分)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落月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鹊桥”中继星向“嫦娥四号”发送指令,“玉兔二号”顺利从着陆器登陆到月球表面进行探月工作。利用着陆器可拍摄到“玉兔二号”在月球上的运动轨迹。在研究“玉兔二号”运动轨迹时选择的参考系是(  )
A.月球表面   B.太阳 C.中继星 D.地球
2.(4分)一种高速飞行列车利用磁悬浮技术及近真空管道线路大幅减小阻力,并具有强大的加速能力及高速巡航能力,其最大运行速度可能达4 000 km/h。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693 km,只要11.4 min就可到达,真是“嗖”的一声,人就到了。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1.4 min”是时刻
B.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693 km,这个“路程”是个矢量
C.可以求得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率约为3 650 km/h
D.若研究飞行列车经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可将列车看作质点
3.(4分)一物体沿半径分别为r和R的半圆弧由A点经B点到达C点,经历的时间为t,如图所示。则它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分别是(  )
A.; B.,向东;
C.,向东;,向东 D.,向东;
4.(4分)如图为A、B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刻B的速度比A的速度小
B.t2时刻A、B速度方向相同
C.t1~t2这段时间,A的平均速率小于B的平均速率
D.t1~t2这段时间,A的平均速度小于B的平均速度
5.(4分)(多选)如图所示,一边长为10 cm的实心立方体木块,一只昆虫从A点爬到G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昆虫的路程有若干种可能性,其中最短路程为(10+10)cm
B.该昆虫的位移大小为10cm
C.该昆虫的路程有若干种可能性,其中最短路程为10cm
D.该昆虫的位移大小为10cm
6.(4分)如图所示是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根据图中数据可以求出P点的瞬时速度。下面四个选项中更接近P点瞬时速度真实值的是(  )
A.2 m/s B.2.2 m/s
C.2.21 m/s D.2.211 m/s
7.(4分)如图所示,物体以5 m/s的初速度沿光滑的斜面向上做减速运动,经4 s滑回原处时速度大小仍为5 m/s,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
A.10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 B.0
C.2.5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 D.5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
8.(6分)一小球在桌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加速直线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每次曝光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如图甲所示,1位置恰对应小球刚开始运动的瞬间,作为零时刻,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相同。
(1)小球从1位置到6位置的运动过程中经过各位置的速度分别为v1=0,v2=0.06 m/s,v3= m/s,v4=0.18 m/s,v5= m/s。
(2)在上图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小球的速度—时间图像(保留描点痕迹)。
9.(8分)如图为400 m的标准跑道,直道部分AB、CD的长度均为100 m,弯道部分BC、DA是半圆弧,其长度也为100 m,A点为200 m赛跑的起点,经B点到终点C。求:
(1)200 m赛跑的路程和位移;
(2)跑至弯道BC的中点P时的路程和位移。(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0.(10分)登山运动时,张捷用100 min由宿营地X爬到山顶Y,在山道上通过的路程是2 400 m,相对于X升高了1 200 m,如图所示。
(1)由X到Y的位移是多少?
(2)爬山的平均速率是多大?
(3)计算他爬山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4)他的朋友李子俊从Z点爬山,比张捷晚20 min开始,平均速率为0.5 m/s,还比张捷早20 min到达山顶,问李子俊由Z爬到Y共通过了多远路程?
B组 11.(4分)(多选)如图甲所示,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如图乙所示,汽车以108 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A.10 s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10 m/s B.2.5 s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30 m/s
C.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快 D.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
12.(4分)(多选)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在如图所示的位移坐标轴上,O、S1、S2、…、Sn-1、Sn分别为物体在开始和第1 s末、第2 s末、…、第(n-1)s末、第ns末的位置,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S1为第2 s内的位移,方向由O指向S1
B.OSn-1为(n-1) s内的位移,方向由O指向Sn-1
C.S2Sn为前2n s内的位移,方向由S2指向Sn
D.Sn-1Sn为第n s内的位移,方向由Sn-1指向Sn
13.(4分)(多选)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图中x表示位移,则物体做往复运动
B.若图中x表示位移,则物体在2 s末的速度为0
C.若图中x表示速度,则物体在2 s末的速度为0
D.若图中x表示速度,则物体在前2 s速度沿正方向
14.(4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超速是非常危险的,为防止汽车超速,高速公路都装有测汽车速度的装置。如图甲所示为超声波测速仪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测速仪A可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可以推测出被测汽车的速度。如图乙所示是以测速仪所在位置为参考点,测速仪连续发出的两个超声波信号的x t图像,则(  )
甲        乙
A.汽车离测速仪越来越近
B.在测速仪发出两个超声波信号的时间间隔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为x2-x1
C.汽车在t1~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D.超声波信号的速度是
15.(4分)(多选)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1 s末,速度为9 m/sB.0~2 s内,加速度为6 m/s2
C.6~7 s内,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
D.10~12 s内,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
16.(8分)下图中的甲、乙为高中物理实验中两种常用的打点计时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         乙
(1)图甲是 (选填“电磁”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源应采用 (选填“交流4~6 V”“交流220 V”或“四节干电池”)。
(2)某同学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物块做直线运动的规律,得到一条纸带,他在纸带上按打点的先后顺序取O、A、B、C、D、E、F等若干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则:
①时间间隔t为 (选填“A”或“B”)。
A.0.02 s B.0.1 s
②OF段表示物块做 运动(选填“A”或“B”)。
A.加速 B.减速
③在纸带上打出B点时,物块的速度可表示为 (选填“A”或“B”)。
A. B.
17.(10分)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   t图像,请回答:
(1)质点在0~12 s内是怎样运动的?
(2)在0~4 s内、8~10 s内、10~12 s内质点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18.(10分)有些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别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g取10 m/s2),以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那么大的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试问:
(1)一辆以72 km/h的速度行驶的货车与一辆以54 km/h的速度行驶的摩托车相向而行发生碰撞,摩托车驾驶员被以与货车相同的速度撞飞,碰撞时间为2.1×10-3 s,通过计算说明摩托车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提示:摩托车与货车相撞瞬间,货车速度几乎不变,摩托车反向速度大小与货车相同)
(2)为了防止碰撞,两车的驾驶员同时紧急刹车,货车、摩托车急刹车后到完全静止所需时间分别为4 s、3 s,货车的加速度与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多少?
A组 1.A [研究“玉兔二号”在月球上的运动轨迹时是以月球表面为参考系的,故A正确。]
2.C [11.4 min是时间间隔,A项错误;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B项错误;v== km/h≈3 650 km/h,故C项正确;研究列车过某一路标所用时间时,列车的大小不可忽略,列车不能看成质点,D项错误。]
3.D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其方向就是这段位移的方向,由A→C,即向东;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v′===,是标量,无方向,故D正确。]
4.C [由x 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知t1时刻vB>vA,A项错误;t2时刻x t图像的斜率kA>0,kB<0,表示A、B运动方向相反,B项错误;平均速率=,可知vA5.CD [昆虫从A爬到G的位移大小就是立方体的对角线AG的长度,大小为10cm,故B错误,D正确;A到G的路程有无数种,由于昆虫只能在实心立方体表面运动,我们可以将表面“展开”,在同一平面内连接A、G两点,如图所示,路径为AIG时,路程最短,此时路程为10cm,故A错误,C正确。]
6.C [x t图像中,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所取时间段越短,其平均速度越接近P点瞬时速度,则P点的速度更接近v= m/s=2.21 m/s,故选项C正确。]
7.C [规定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由加速度定义a=得a= m/s2=-2.5 m/s2,“-”号含义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故C正确。]
8.[解析] 如题图所示,x1+x2=0.06 m,而v2= m/s=0.06 m/s,故T=0.5 s,则v3== m/s=0.12 m/s,又x4+x5=0.24 m,则v5== m/s=0.24 m/s.其v   t图像如图所示。
9.[解析] (1)在200 m赛跑中,200 m指路径的长度,即路程是200 m,位移是从起点A指向终点C的有向线段,因BC是半圆弧,则直径d= m≈63.7 m,故位移的大小=≈118.6 m,方向由A指向C。
(2)跑至弯道BC的中点P时,路程是s=+=100 m+50 m=150 m
位移的大小= eq \r(\b\lc\(\rc\)(\a\vs4\al\co1(\x\to(AB)+\f(d,2)))+\b\lc\(\rc\)(\a\vs4\al\co1(\f(d,2))))≈135.6 m方向由A指向P。
10.[解析] (1)由X到Y,其位移大小x==2 000 m。
(2)平均速率v==0.4 m/s。(3)平均速度===0.33 m/s。
(4)李子俊所用时间为60 min=3 600 s,则路程s=0.5 m/s×3 600 s=1 800 m。
B组 11.BD [由题设条件可求出10 s内火箭速度改变量为100 m/s,汽车在2.5 s内的速度改变量为0-108 km/h=-30 m/s,A错误,B正确;由a=可得,a火箭=10 m/s2,a汽车=-12 m/s2,故a汽车>a火箭,C错误,D正确。]
12.BD [OS1为第1秒内的位移,故A错误;OSn-1为前(n-1) s内的位移,方向由O指向Sn-1,故B正确;S2Sn为第2 s末到第n s末的位移,故C错误;Sn-1Sn为第n s内的位移,方向由Sn-1指向Sn,故D正确。]
13.ACD [若图中x表示位移,纵坐标往复变化表示物体的位置往复变化,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所以物体在2 s末的速度不为0,故A正确,B错误;若图中x表示速度,则2 s末的纵坐标为0表示物体的速度为0,前2 s纵坐标为正值表示速度沿正方向,故C、D正确。]
14.C [第二次超声波反射的距离x2>x1,说明汽车与测速仪间的距离变大,则汽车离测速仪越来越远,A错误;由图乙可知第一次超声波碰到车反射时的时刻为t1,位移为x1,第二次超声波碰到车反射时的时刻为t2,位移为x2,故应是两个超声波信号发生反射之间的时间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为x2-x1,B错误;两次反射之间的时间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为x2-x1,时间为t2-t1,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C正确;超声波运动x2位移的时间不是t2,据图像可知超声波的速度为,D错误。]
15.AC [由所给图像知,物体1 s末的速度为9 m/s,A正确;0~2 s内,物体的加速度a= m/s2=3 m/s2,B错误;6~7 s内,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为负值,表明它向西做加速直线运动,C正确;10~12 s内,物体的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表明它向西做减速直线运动,D错误。]
16.[解析] (1)图甲是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4~6 V的交流电;(2)①根据打点周期是0.02 s,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时间为t=0.02×5 s=0.1 s,故A错误,B正确;②由O到F,点间距越来越大,物块在做加速运动,故A正确,B错误;③一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表示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A错误,B正确。
17.[解析] (1)质点在0~4 s内速度在逐渐增大;4~8 s内质点的速度保持10 m/s不变;8~10 s内质点的速度逐渐减小,10 s时质点的速度为0;10~12 s内质点的速度反方向增大。(2)由a=得:0~4 s内质点的加速度a1= m/s2=2.5 m/s2,8~10 s内质点的加速度a2= m/s2=-5 m/s2,10~12 s内质点的加速度a3= m/s2=-5 m/s2。
18.[解析] (1)两车碰撞过程中,取摩托车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摩托车的速度变化量为Δv=v2-v1=-72 km/h-54 km/h
=-20 m/s-15 m/s=-35 m/s,
两车相碰撞时摩托车的加速度为a==≈-16 667 m/s2=-1 666.7g,
1 666.7g>500g,因此摩托车驾驶员有生命危险。
(2)设货车、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根据加速度定义得a1=,a2=,
所以a1∶a2=∶=∶=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