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华师大版九上科学3.2金属的活动性顺序(1)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探究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以及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2、通过典型金属和酸以及某些盐的反应,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3、了解置换反应的特点。4、学习比较、归纳等科学思维的方法。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探究探究实验1、比较镁、铜、锌与酸反应(1)用 方法将锌片、铜片和镁条表面的氧化物除掉,然后分别投入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2)在试管口盖上一块玻璃片约1 min,然后移开玻璃片,迅速地把燃烧的木条放进试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用手触摸一下各试管外壁,感受到温度变化情况是: ;结论: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实验2、铜与硝酸银(AgNO3)溶液反应用砂纸除去一小片铜片表面的氧化物,放在玻璃片上。在铜片上滴加2滴1%的AgNO3溶液, 用另一块玻璃片盖上。静置一段时间,观察铜片的变化。观察到的现象是: ;结论: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综合结论:镁、锌、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知识点2、置换反应1、由 与 反应,生成 和 ,这类反应称为置换反应;2、化合反应的模型可表示为A+B+……→C,试着写出置换反应的模型: ;3、尝试着再写出一个置换反应的例子: 。知识点3、金属活动性顺序1、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 前面的金属能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发生 反应,产生 ;排在 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溶液里的氢;3、排在 的金属能把排在 的金属从它的 中置换出来。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 之前的金属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常温下就能与 发生剧烈反应。所以一般不用 等活泼金属来置换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二、例题讲解:例题1、探究镁、铜、锌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时, 下列现象、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A.盐酸的浓度可以不同 B.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C.装有镁片的试管表面发烫 D.活动性Cu>Zn>Mg(例题1图) (例题2图)例题2、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A. ②④ B.①③ C. ①② D.③④例题3、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甲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乙、丙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将乙、丙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的表面有紫红色固体析出,而乙表面没有变化,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 乙、丙、甲 C.乙、甲、丙 D.甲、丙、乙例题4、取一定质量的锌粒和铜片于同一敞口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例题5、为了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Ⅰ.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 Ⅱ.将铜片浸入稀硫酸中;Ⅲ.将铁片浸入硝酸银溶液中。(1)上述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2)将铁、铜、银三种金属浸入______________ (只填一种)溶液,即可验证它们的活动性顺序。三、随堂练习;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2、利用下列四组物质进行实验,其中能验证铜、镁、铁三种金属活动顺序的是( )A. Fe、MgSO4、CuSO4 B. Fe、Cu、MgSO4C. Cu(OH)2、Mg(OH)2、Fe D. FeSO4、Cu、MgSO43、某同学探究金属单质的活泼性时发现:X、Y都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Z不能;Y能在X的盐溶液中置换出X。则它们的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A. X>Y>Z B. Y>X>Z C. X>Z>Y D. Y>Z>X4、将铁、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铁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表面无明显现象,下列正确的是( )A.铁的导电性比铜的强 B.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C.铁的导电性比铜的弱 D.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5、已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下列化学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Mn+H2SO4===MnSO4+H2↑ B.Mg+MnCl2===MgCl2+MnC.Fe+MnCl2===FeCl2+Mn D.Mn+CuCl2===MnCl2+Cu6、某同学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Fe丝、Cu丝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 B.将Fe丝、Cu丝、Ag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C.将Fe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AgNO3溶液中 D.将Fe丝、Ag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四、课后巩固:1、下列各组药品能正确鉴别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的是( )A. 硫酸亚铁、铜、氯化银 B. 硫酸亚铁、铜、硝酸银C. 铁、硫酸铜、硝酸银 D. 硫酸亚铁、硫酸铜、银2、某单质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Y都是金属时,X一定比Y活泼 B.X是金属时,Y一定是金属C.X是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 D.X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3、将铁、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铁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表面无明显现象。下列正确的是( )A.铁的导电性比铜的强 B.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C.铁的导电性比铜的弱 D.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弱4、有A、B、C三种常温下不与水反应的金属,为了比较它们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有人设计了下列四种实验方法,下列方法最准确可行的是( )A.把它们分别和盐酸溶液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反应及产生气体的快慢B.把它们分别和盐酸溶液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反应及产生气体的多少C.把三种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观察它们的颜色变化程度D.把三种金属和它们的可溶性盐溶液之间两两反应,观察金属表面是否有金属析出5、为测定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不能达到目的的试剂组是( )A.Ag,Fe,CuSO4溶液 B.Ag,FeSO4溶液,CuSO4溶液C.Fe,Cu,AgNO3溶液 D.Cu,FeSO4溶液,AgNO3溶液6、用Zn、CuO和稀H2SO4作原料制Cu,用两种方法制取等质量的Cu时,下列有关叙述不符合实验实际结果的是( )A.消耗不同质量的H2SO4 B.消耗相同质量的ZnC.消耗相同质量的CuO D.生成不同质量的硫酸锌7、下面四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能与其余三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则该金属是( )A.Ag B.Cu C.Al D.Zn8、钛合金是成产链条钢、锚链钢等的重要原料.如果比较钛(Ti)和铁的金属活动顺序,以下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A. 利用金属铁和TiSO4溶液进行实验 B. 利用金属钛和FeCl2溶液进行实验C. 比较金属钛和金属铁的硬度 D. 利用金属钛、金属铁与稀硫酸进行实验9、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10、往200 g 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已知反应的先后顺序和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FeCl3+Fe=3FeCl2 CuCl2+Fe=FeCl2+Cu。图为加入铁粉的质量与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的关系。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点后溶液的颜色为蓝色B.D点对应纵坐标为6.4C.该200 g溶液中的CuCl2 质量分数为6.75%D.取D、E两点间的剩余固体加入盐酸,均有气泡产生(第10题图) (第11题图)11、某工厂欲从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其工业流程如图:(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之外还有__________。(2)加入过量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3)加入适量B物质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参考答案: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探究实验1、(1)用砂纸打磨 现象:镁片与盐酸比锌与盐酸反应更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铜片与盐酸不反应。(2)产生的气体的两个试管口都出现爆鸣声(3)产生气体的两个试管外壁温度都明显升高,有发烫的感觉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镁>锌>铜化学方程式:Mg +2HCl=MgCl2+H2↑ Zn +2HCl=ZnCl2+H2↑探究实验2、现象:铜片表面及四周生成了白色的固体物质结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铜 比银活泼),能将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置换出来Cu + 2AgNO3 = Cu(NO3)2 + 2Ag综合结论:Mg、Cu、Zn、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Zn>Cu>Ag。知识点2、1、一种单质 一种化合物 另一种单质 另一种化合物2、模型A+BC→A C+B (合理均可)3、Zn+H2SO4=ZnSO4+H2↑(合理均可)知识点3、1、2、氢 置换 H2 氢 3、前面 后面 盐溶液 4、镁 水 K、Ca、Na二、例题讲解:例题1、C解析:利用金属和盐酸的反应来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要控制金属的形状、质量和加入盐酸的浓度、质量等变量相同;由于镁和盐酸反应放热,因此装有镁片的试管表面发烫。例题2、A解析:①中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银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H>Ag;②中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Fe>Cu;③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Fe>H;④中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Cu>Ag。综合以上分析可知,②④的组合即可判断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例题3、B解析: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甲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乙、丙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甲的活动性最强,乙、丙的活动性较弱,即金属活动性甲>乙、丙;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的表面有紫红色固体析出,说明丙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丙>铜;乙表面没有变化,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即铜>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乙、丙、甲。例题4、C解析:铜与硫酸不反应,随着稀硫酸的加入,铜片的质量不变;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随着稀硫酸的加入,锌粒质量不断减少至0,氢气和硫酸锌的质量不断增加,当锌完全消耗,氢气和硫酸锌的质量不再改变。例题5、(1)不能 (2)硫酸铜(或硝酸铜或氯化铜等)解析: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的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混合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混合。三、随堂练习:1、B 2、A 3、B 4、B 5、C 6、D四、课后巩固1、B 2、A 3、B 4、D 5、B 6、B7、C 8、C 9、A 10、A11、(1)过滤;漏斗、玻璃棒 (2)Fe (3)Fe+H2SO4 ===FeSO4+H2↑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