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讲义(全国)————专题06 重难点通关(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人教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讲义(全国)————专题06 重难点通关(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人教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重难点1 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
1、汽化现象有两种方式:蒸发、沸腾,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2、沸腾和蒸发的区别: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① 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且烧杯加盖;
②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③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④ 为缩短加热时间,可用温水加热或减少水的质量(水要适量)。
水沸腾前 水沸腾时 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沸腾现象:例-水沸腾前,气泡少,上升时变小;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沸腾规律(沸腾图象):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①液体自身的温度。 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液体蒸发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有致冷作用。
“坎儿井”是一个地下灌溉工程,输水过程中可以减少水的蒸发和渗漏。
二、液化
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4、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火箭上燃料“氢”和助推剂“氧”都是通过加压的方法变成液态氢和氧的。电冰箱是根据液体蒸发吸热,气体压缩体积液化放热的原理制成的。
【点拨】
冰棍周围冒“白气”——“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冷冻室——汽化吸热
冷凝器——液化放热
【典例精析】
例1.今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 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档),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________的关系;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档)________,观察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档)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________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5)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
(6)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14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液体表面积大小 (2)控制两滴水其它条件都相同时;吹其中一滴水 (3)错误 改变水温度的同时,改变了水表面空气流速大小 (4)避免木板吸水对本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5)液体的蒸发速度还可能与液体种类有关 (6)左手干燥,吹热风时蒸发较缓慢感觉到的是热风;右手潮湿,吹热风时加快了皮肤表面液体蒸发速度,蒸发吸热因此感觉是凉风。
【解析】(1)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保持了温度、空气流动速度相同,只有液体表面积不同,因此,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2)根据控制变量法,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保持两滴水的大小、温度和表面积相同,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档)对其中一滴水吹风,观察蒸发情况;
(3)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应控制表面积和空气流动速度相同,而如果用吹风机(加热档)去吹其中一滴水,则空气流动速度和温度都发生了改变,因此这样做是错误的;
(4)实验中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防止因材料吸水影响实验效果;
(5)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可做出的猜想是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6)因为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所以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由于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吹的却是凉风。
例2.(2020·湖北省武汉市)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说明气压、液体都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不变,当水的质量减小时,由可知,水升高的温度较快,水达到沸点的时间缩短,故图线④符合题意。
故选D。
例3.(2020·湖北省鄂州市)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湿衣服晾干 B. 冰棒周围冒白气
C. 冰雪消融 D. 用久的灯泡内壁发黑
【答案】B
【解析】
【详解】A.湿衣服晾干是水汽化成了水蒸气,故A错误;
B.冰棒周围冒白气是冰棒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故B正确;
C.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C错误;
D.灯泡内壁发黑是灯的钨丝先升华再凝华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思维拓展】
蒸发和沸腾
蒸发 沸腾
共同点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温度变化 液体自身温度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温度不变
影响因素 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上空气流动速度 液体表面上方气压的大小
1.(2020·江苏省盐城市)夏天,打开冰箱门会看到一股“白气”,形成该“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 液化 B. 汽化 C. 升华 D. 凝华
【答案】A
【解析】
【详解】“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小水珠。
故选A。
2.(2020·四川省雅安市)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
B.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C. 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内能减小,不会沸腾
D.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答案】D
【解析】
【分析】
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详解】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此时停止沸腾;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故选D。
3.(2020·四川省成都市)在“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常因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情况。“起雾”是因为发生了(  )
A. 液化现象 B. 汽化现象 C. 熔化现象 D. 升华现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雾”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暖,遇到冷的眼镜会液化放热。
故选A。
4.(2020·内蒙古赤峰市)下面四幅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C. 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 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几种物态变化: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
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放吸热.
A、雪是固态,温度升高时可以变成液态的水,发生的是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液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后形成的,符合题意;
C、霜是固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后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冰雕是固体,它可以直接升华变成水蒸气消失,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液化现象
5.(2020·湖南省株州市)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医务人员所戴的护目镜上经常起了一层水雾,影响视线。这些水雾的的产生属于下列哪种物理现象(  )
A. 升华 B. 凝华 C. 液化 D. 汽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医务人员所戴的护目镜上经常起了一层水雾,水雾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0·广东省广州市)物质M因发生物态变化放热,M在该物态变化前后都具有流动性,则这种物态变化为(  )
A. 熔化 B. 凝固 C. 液化 D. 汽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D.由于熔化和汽化都需要吸热,故AD不符合题意;
B.物体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于固体不具有流动性,故B不符合题意;
C.物体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由于气态和液态的物体都具有流动性,所以可以判断这种物态变化为液化,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0·江苏省扬州市)梅雨季节空气特别潮湿时,墙壁瓷砖上有一层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   形成的,开启电风扇,经过段时间小水珠消失了,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液化;汽化
【解析】解:梅雨季节空气特别潮湿时,墙壁瓷砖上有一层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到瓷砖液化形成的。开启电风扇,经过段时间小水珠消失了,这是水的汽化现象。
故答案为:液化;汽化。
8.(2020·福建省)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顆导航卫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美收官。火箭离开地面时,发射架下的大水池周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答案】 (1). 液化(或先汽化后液化)
【解析】
【详解】[1]发射台下是水池,而让火焰喷射到水中,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即发生汽化,从而能从周围吸取热量;这些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9.(2020·湖北省鄂州市)如图所示,是探究质量为m1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现用质量为m2(m2>m1)的水重复该实验(其他条件不变)。请在该图中画出质量为m2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答案】
【解析】
【详解】图中是质量为m1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而m2>m1,那么初温相同的质量为m2的水,在升高相同温度时,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作图如下:
10.(2020·山东省临沂市)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除温度计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组装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时,应按照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这时小明观察到水中产生气泡的现象如图______所示;
(4)图丁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水的沸腾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不是100℃,这是因为______(选填序号)。
A.实验操作错误造成的
B.实验误差引起的
C.当地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答案】 (1). 秒表 (2). 自下而上 (3). 93 (4). 乙 (5). C
【解析】
【详解】(1)[1]在实验中,还需要用秒表记录时间。
(2)[2]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用其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的位置;又因为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要根据温度计的长度确定横杆的位置,因此按照“由下至上”安装实验装置。
(3)[3][4]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读作93℃;乙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丙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这时水还没有沸腾,小明观察到水中产生气泡的现象是乙图中的现象。
(4)[5]根据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由于当时的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故C符合题意。
11.(2020·山东省德州市)如图甲所示,是小蕊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甲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______(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图甲装置中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3)小蕊用质量为的水做实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出图乙中的a图线,由a图像可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
(4)若换用初温相同的质量为m2(m2>m1)的水做实验,得到的图线是图乙中的______。(选填“b”“c”或“d”)
【答案】 (1). 由下到上 (2). 秒表 (3). 缩短加热时间(减少热量散失) (4). 不变 (5). c
【解析】
【详解】(1)[1][2]在该实验中,先安装下面器材,再安装上面器材,便于调节器材间的距离,且便于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加热时间,因此需要用到秒表。
(2)[3]在烧杯上覆盖的中心有孔的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实验时间。
(3)[4]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5]换用初温相同的质量为m2(m2>m1)的水做实验,质量较大,水的沸点不变,加热时间较长,所以得到的图象可能是图乙中的c。
重难点2 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
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生活中可以利用升华吸热来得到低温。
3、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4、应用:
(1)在大规模的食品运输中,要采取降温措施防止食品变质。然而,使用电冰柜是不可能的。常常是在密封的食品袋周围放些干冰,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来使食品降温。
(2)干冰粉喷洒在舞台上就形成白雾,那么舞台上的白雾是怎样形成的呢?
舞台上喷出的干冰瞬间升华,从周围空气中吸热,导致周围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即我们所见到白雾。
二、凝华
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3、常见的凝华现象:
(1)玻璃窗上的冰花;
(2)霜;
(3)用久的灯泡变黑;
(4)冰棒上的“白粉”。
(5)人工降雨利用干冰在云层中升华吸热降温,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小冰晶,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熔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典例精析】
例1.(2020·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 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
C. 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 D. 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
【答案】D
【解析】
【详解】A.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故A项不符合题意;
B.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是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凝华现象,故B项不符合题意;
C.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瓶壁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项不符合题意;
D.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是因为固态冰直接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例2.(2020·山东省滨州市)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A.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正确;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思维拓展】
雾、露:水蒸气液化(放热)成小水滴
霜、雪:水蒸气凝华(放热)成冰花
云:水蒸气凝华(放热)成小冰晶或液化(放热)成小水滴
雨:水蒸气液化(放热)成水、冰晶熔化(吸热)成水
雹:小水滴凝固(放热)成冰块(形成过程比较复杂)
1.(2020·山东省德州市)生活中有许多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烧开时壶嘴周围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 炒菜时碘盐和油不宜同时加热,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升华
C. 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高液体沸点低
D. 用保鲜袋装蔬菜并放入冰箱,为了加快蒸发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烧开时壶嘴周围冒“白气”,这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炒菜时,若碘盐和油同时加热,固态的碘在高温下极易变成碘蒸气,即碘在高温下很容易发生升华现象;故B正确;
C.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时,水的沸点升高,煮饭菜时高压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沸腾时高压锅内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故C错误;
D.用保鲜袋装蔬菜,减慢了蔬菜周围的空气流动;放入冰箱,降低了液体的温度,所以减慢了蔬菜内水分的蒸发,故D错误。
故选B。
2. (2020·四川省自贡市)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雾的形成 B. 霜的形成 C. 水结成冰 D. 露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B正确;
C、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D错误;
故选B.
3.(2020·湖北省荆州市)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 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C. 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
D.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云中的小水滴是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微小的冰晶,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0·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不是放热的是( )
A. 冬天衣服冻干
B. 冬天窗上冰花
C. 冬天草上白霜
D 压缩乙醚成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冬天衣服冻干是升华现象,需吸热,故A正确;
B、冬天窗上的冰花是凝华现象,需放热,故B错;
C、冬天草上的白霜是是凝华现象,需放热,故C错;
D、压缩乙醚成液体是液化现象,需放热,故D错。
故选A。
5.(2020·江苏省南京市)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冰袋降温
②冰冻的衣服晾干
③干冰变小
④冰花的形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冰袋降温,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
②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
③干冰变小,是干冰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
④冰花的形成,是水蒸气变成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②③。
故选C。
6.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
B.荷塘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
C.嘉陵江上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
D.武隆仙女山上冰雪消融的过程
【答案】A
【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解:A、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露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不合题意;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不合题意;
D、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7.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 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答案】C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然后与题目要求相对应从而确定答案。
【解答】解:凝华指的是物体由气体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
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土地干涸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结果,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故C符合题意;
D、湖水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凝固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利用干冰(固态CO2)进行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汽化 D.液化
【答案】A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解答】解:
人工降雨过程中,在高空云层中撒播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会迅速吸热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
故选:A。
 
9.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人开水中,过一会儿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下列现象中与上述碘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
正在消融的冰凌
B.
花朵上形成的露珠
C.
冬天冰冻衣服晾干
D.
冬天形成的雾凇
【答案】C
【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
【解答】解:碘颗粒吸收热量变成紫红色的碘蒸气,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
A、冰凌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
C、冰冻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过程。故C符合题意;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专题06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重难点1 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
1、汽化现象有两种方式:蒸发、沸腾,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2、沸腾和蒸发的区别: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① 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且烧杯加盖;
②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③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④ 为缩短加热时间,可用温水加热或减少水的质量(水要适量)。
水沸腾前 水沸腾时 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沸腾现象:例-水沸腾前,气泡少,上升时变小;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沸腾规律(沸腾图象):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①液体自身的温度。 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液体蒸发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有致冷作用。
“坎儿井”是一个地下灌溉工程,输水过程中可以减少水的蒸发和渗漏。
二、液化
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4、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火箭上燃料“氢”和助推剂“氧”都是通过加压的方法变成液态氢和氧的。电冰箱是根据液体蒸发吸热,气体压缩体积液化放热的原理制成的。
【点拨】
冰棍周围冒“白气”——“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冷冻室——汽化吸热
冷凝器——液化放热
【典例精析】
例1.今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 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档),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________的关系;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档)________,观察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档)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________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5)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
(6)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14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2020·湖北省武汉市)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例3.(2020·湖北省鄂州市)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湿衣服晾干 B. 冰棒周围冒白气
C. 冰雪消融 D. 用久的灯泡内壁发黑
【思维拓展】
蒸发和沸腾
蒸发 沸腾
共同点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温度变化 液体自身温度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温度不变
影响因素 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上空气流动速度 液体表面上方气压的大小
1.(2020·江苏省盐城市)夏天,打开冰箱门会看到一股“白气”,形成该“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 液化 B. 汽化 C. 升华 D. 凝华
2.(2020·四川省雅安市)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
B.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C. 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内能减小,不会沸腾
D.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3.(2020·四川省成都市)在“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常因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情况。“起雾”是因为发生了(  )
A. 液化现象 B. 汽化现象 C. 熔化现象 D. 升华现象
4.(2020·内蒙古赤峰市)下面四幅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C. 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 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5.(2020·湖南省株州市)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医务人员所戴的护目镜上经常起了一层水雾,影响视线。这些水雾的的产生属于下列哪种物理现象(  )
A. 升华 B. 凝华 C. 液化 D. 汽化
6.(2020·广东省广州市)物质M因发生物态变化放热,M在该物态变化前后都具有流动性,则这种物态变化为(  )
A. 熔化 B. 凝固 C. 液化 D. 汽化
7.(2020·江苏省扬州市)梅雨季节空气特别潮湿时,墙壁瓷砖上有一层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   形成的,开启电风扇,经过段时间小水珠消失了,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8.(2020·福建省)2020年6月2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顆导航卫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美收官。火箭离开地面时,发射架下的大水池周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9.(2020·湖北省鄂州市)如图所示,是探究质量为m1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现用质量为m2(m2>m1)的水重复该实验(其他条件不变)。请在该图中画出质量为m2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0.(2020·山东省临沂市)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除温度计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组装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时,应按照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这时小明观察到水中产生气泡的现象如图______所示;
(4)图丁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水的沸腾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不是100℃,这是因为______(选填序号)。
A.实验操作错误造成的
B.实验误差引起的
C.当地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11.(2020·山东省德州市)如图甲所示,是小蕊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甲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______(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图甲装置中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3)小蕊用质量为的水做实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出图乙中的a图线,由a图像可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
(4)若换用初温相同的质量为m2(m2>m1)的水做实验,得到的图线是图乙中的______。(选填“b”“c”或“d”)
重难点2 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
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生活中可以利用升华吸热来得到低温。
3、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4、应用:
(1)在大规模的食品运输中,要采取降温措施防止食品变质。然而,使用电冰柜是不可能的。常常是在密封的食品袋周围放些干冰,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来使食品降温。
(2)干冰粉喷洒在舞台上就形成白雾,那么舞台上的白雾是怎样形成的呢?
舞台上喷出的干冰瞬间升华,从周围空气中吸热,导致周围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即我们所见到白雾。
二、凝华
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3、常见的凝华现象:
(1)玻璃窗上的冰花;
(2)霜;
(3)用久的灯泡变黑;
(4)冰棒上的“白粉”。
(5)人工降雨利用干冰在云层中升华吸热降温,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小冰晶,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熔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典例精析】
例1.(2020·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 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
C. 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 D. 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
例2.(2020·山东省滨州市)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思维拓展】
雾、露:水蒸气液化(放热)成小水滴
霜、雪:水蒸气凝华(放热)成冰花
云:水蒸气凝华(放热)成小冰晶或液化(放热)成小水滴
雨:水蒸气液化(放热)成水、冰晶熔化(吸热)成水
雹:小水滴凝固(放热)成冰块(形成过程比较复杂)
1.(2020·山东省德州市)生活中有许多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烧开时壶嘴周围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 炒菜时碘盐和油不宜同时加热,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升华
C. 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高液体沸点低
D. 用保鲜袋装蔬菜并放入冰箱,为了加快蒸发
2. (2020·四川省自贡市)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雾的形成 B. 霜的形成 C. 水结成冰 D. 露的形成
3.(2020·湖北省荆州市)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 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C. 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
D.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4.(2020·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不是放热的是( )
A. 冬天衣服冻干
B. 冬天窗上冰花
C. 冬天草上白霜
D 压缩乙醚成液体
5.(2020·江苏省南京市)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冰袋降温
②冰冻的衣服晾干
③干冰变小
④冰花的形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
B.荷塘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
C.嘉陵江上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
D.武隆仙女山上冰雪消融的过程
7.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 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8.利用干冰(固态CO2)进行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汽化 D.液化
9.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人开水中,过一会儿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下列现象中与上述碘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
正在消融的冰凌
B.
花朵上形成的露珠
C.
冬天冰冻衣服晾干
D.
冬天形成的雾凇
专题06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