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06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1.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答案】A【分析】(1)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并在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2)晶体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不变;(3)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4)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解答】解:A、蒸发是没有温度要求的,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蒸发。故A正确。B、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故B错误。C、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水蒸气快速放热直接变成了固态形成的。故C错误。D、用水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A。2.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答案】D【分析】要判断“雾”和“冰花”的形成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就需要清楚“雾”和“冰花”分别是什么状态,它们又是由哪种状态形成的,然后结合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就可以判断出它们各自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要判断“雾”和“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就要根据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解:A、“雾”是液态的小水滴,它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而形成的,故A正确;B、“冰花”是固态的小冰晶,它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凝华而形成的,故B正确;C、液化的条件是遇冷,室内的水蒸气温度高,玻璃的温度低,所以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而玻璃外面的水蒸气温度和玻璃的温度相同,不会发生液化,所以玻璃的外表面并没有“雾”,故C正确;D、凝华的条件是遇冷,室内的水蒸气温度高,玻璃的温度低,所以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会发生凝华现象,“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而玻璃外面的水蒸气温度和玻璃的温度相同,不会发生凝华,所以玻璃的外表面并没有“冰花”,故D错误。故选:D。3.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熔化【答案】A【分析】液态的物质可以发生两种变化:①吸热汽化,②放热凝固,所以液态物质究竟会发生哪种状态变化取决于它是吸热还是放热。【解答】解:液态的氟利昂吸收热量从液态变成气态,此过程为汽化过程,汽化吸热。故选:A。4.(2018 襄阳)我们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这种现象属于下面哪种物态变化( )A.液化 B.升华 C.汽化 D.凝固【答案】C【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解答】解: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衣服上的水分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选:C。5.舞台表演常会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白雾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答案】B【分析】先看雾是什么状态的,然后看它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再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解答】解: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故选:B。6.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答案】B【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2)在六个物态变化中,有三个吸热:熔化、汽化、升华;三个放热:凝固、液化、凝华。【解答】解: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错误;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故选:B。7.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答案】B【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烧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A错误;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C、冰冻的衣服在0℃以下也能干,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B。8.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答案】D【分析】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即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解答】解: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把手伸开,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故选:D。9.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C.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D.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答案】D【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体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通过物态变化前后物体状态的变化来判断。【解答】解:A、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冰化成水属于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子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D、结冰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过程。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答案】C【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凝华放热;(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放热。【解答】解:AC、雪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选项A错误、C正确;BD、露和云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选项B、D均不正确。故选:C。11.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深秋,路边草上的霜B.夏天,吃冰棒凉快C.冬天出现的浓雾D.结冰的衣服时间久了也能干【答案】D【分析】要判断出属于升华的物态变化,首先要弄清升华的特点,升华是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解答】解:A、深秋,路边草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A错误;B、夏天,吃冰棒凉快,是因为冰棒熔化吸热,降低人体的温度,故B错误;C、冬天出现的浓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D、结冰的衣服时间久了也能干,是固态的冰吸热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D正确。故选:D。12.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A.固、液、气 B.气、液、固 C.气、固、液 D.液、固、气【答案】C【分析】物质在自然界中一般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在,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其中固→液,固→气,液→气需要吸热;气→液,气→固,液→固需要放热。【解答】解:由图知,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同时乙物态→丙物态也需要吸热,所以乙物态为固态;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所以甲物态→丙物态需要放热;同时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甲物态是气态;所以丙物态为液态。故选:C。1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答案】D【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形成的。故A错误;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形成的。故B错误;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形成的。故C错误;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14.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遇暖消融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C.草叶上形成“白霜”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答案】B【分析】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由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变化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解答】解:A、冰雪遇暖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壶内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C、草叶上形成“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手上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选:B。15.如图。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原因,生活中 (露、冰、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答案】升华;凝华;霜【分析】(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在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在凝华过程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解答】解:(1)在烧杯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固态碘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发生了升华现象;(2)过一会儿,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附着在玻璃片上,发生了凝华现象;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屋顶及地面形成的;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所以,生活中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故答案为:升华;凝华;霜。16.小付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 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了小雨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答案】升华;液化【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盒内的干冰发生升华现象,此过程中吸热,使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即“白雾”。故答案为:升华;液化。 17.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①由图象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象丙分析可知m1 m2(选填“>”、“<”或“=”)。【答案】(1)自下而上;(2)相平;(3)液化;(4)①低于;②<【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要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4)①根据沸点的概念(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结合图象确定出沸点;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②根据图象,通过加热时间判断水的水质量。【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顺序进行;(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的读数如图甲所示,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水蒸发时有水蒸气会液化成效水滴;(4)由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根据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所以此时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根据吸热公式Q吸=cm(t﹣t0),当△t相同时,小红的需加热时间长,则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小红的水的质量多。即则m1<m2。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相平;(3)液化;(4)①低于;②<18.小红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达到91℃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1)实验中,小红观察到沸腾前与沸腾时杯内都有气泡产生,如图丙、丁所示,图丁中气泡里的物质是 。(2)从图象可以看出,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 ;小红发现水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100℃,于是加大火力,看到的现象是 。(3)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烧杯中水的质量为100g,前4分钟内水吸收的热量是 J。【答案】(1)水蒸气;(2)保持不变;沸腾更剧烈;(3)3.36×l03。【分析】(1)掌握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2)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据水沸腾的现象回答即可;(3)由Q吸=cm△t,可求得前4分钟内水吸收的热量。【解答】解:(1)丁图气泡上升时越来越大,是因为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图丁中气泡里的物质是水蒸气。(2)从图象可以看出,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小红发现水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100℃,水已沸腾后,若继续对水加热,则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将不变,加大火力,看到的现象是沸腾更剧烈;(3)由图乙可知,温度的变化量,前4分钟内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4.2×l03 J/(kg ℃)×0.1kg×(99℃﹣91℃)=3.36×l03 J。故答案为:(1)水蒸气;(2)保持不变;沸腾更剧烈;(3)3.36×l03。19.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小明在观看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后,不仅为我们伟大祖围的成就倍感骄傲,而且发现影片中处处体现着物理知识。“振华30”,是世界上最大的起重机,它的排水量达25万吨,在港澳大桥合拢时,把一个6000吨的接头,精准嵌入水下的安装基槽,即使海底涌动的洋流对接头产生巨大的拉力作用,“振华30”也能在作业中保持绝对平稳;1万公里的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世界第一;川藏公路北线,白雷皑皑的夜儿山隧道全线贯通;兰大高速,春天云雾缭绕:京新高速,穿越沙漠;中国第一列标准动本组“复头号”速度高达350km/h,.京沪仝程只需要45小时京广高铁,8小叶让人体验穿越四季的感觉;上海洋山港四期码头,作为全球超级大港,130辆自动导引运轮车会根据地下埋成的六万多根磁钉感知自己的位置,只需要9个工作人员就实现了智能码头的生产控制;“中国天眼“FAST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受守宙深处的电磁波。其设备中有4千多块反射面板,每一块都可以转动,使人类观測太空不再存在死角…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則民族强,小明决心学好物理,打好基础,为祖国未来的进一步强大做出自己的贡献。(1)上海洋山港四期码头地面下埋藏的磁钉周围存在 ;(2)白雪皑皑的雀儿山的“白雪”是水蒸气 (选填“凝固”或“凝华”)形成的;(3)从文中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并做出确回答,要求与上述两问不重复。提问: ;回答: 。【答案】(1)磁场;(2)凝华;(3)云雾缭绕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分析】(1)磁体周围存在磁场;(2)雪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3)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解答】解:(1)上海洋山港四期码头地面下埋藏的磁钉,磁钉周围存在着磁场;(2)白雪皑皑的雀儿山的“白雪”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3)云雾缭绕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答案为:(1)磁场;(2)凝华;(3)云雾缭绕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1.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A B C DA.初春,晨雾弥漫 B.盛夏,河床干枯 C.晚秋,朝露晶莹 D.严冬,霜打枝头【答案】B【解析】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A错误;B、河床干枯是水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正确;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C错误;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D错误。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放出大量的热B.图甲是水沸腾时的现象C.沸腾时不断地冒出“白气”,是液化形成的D.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答案】C【解析】A、水沸腾时要继续加热,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沸腾需要吸热,A错误;B、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故B错误;C、沸腾时不断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后的小水滴,故C正确;D、水的沸点高于60℃,因此不能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3.2022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下列图中各图是小丽拍摄的生活美景,其中属于液化的是A.草叶上形成“白霜 B.冰雪遇暖消融 C.草叶上形成的“露珠” D.河水结“冰”【答案】C【解析】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为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D、河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4.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A.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4℃B.乙图中,某晶体熔化图象中bc 段,晶体内能不变C.丙图中,花儿上的露珠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D.丁图中,烈日下小狗伸出舌头降温,是因为水汽化放热【答案】A【解析】A.温度计读数,液柱所在刻度在0℃下方,且分度值为1℃,故读为 4℃,该选项符合题意;B.此图像为晶体熔化图像,晶体熔化时吸热,故内能增大,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花儿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不是凝华,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小狗伸舌头降温是利用水汽化吸热的原理,不是放热,该选项不符合题意。5.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 )A.一定高 B.一定低 C.一定相同 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小水滴。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是因为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甲虫背部放热形成小水滴,则可知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低,故ACD错误,B正确。6.下列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 )A B C DA.冰棍“冒”出的“白气”B.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C.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D.北方寒冷的冬天洒水成冰【答案】C【解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A、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A错误;B、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B错误;C、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是固态的钨,变成钨蒸汽,是升华现象,此过程吸热;故C正确;D、北方寒冷的冬天洒水成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7.黑龙江省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答案】A【解析】A、初春,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B、盛夏,露珠凝结,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C、深秋,绿叶凝霜,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D、严冬,雪花纷飞,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8.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A.冰化成水 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 D.霜的形成【答案】D【解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A、河里的冰化成水,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植被表面,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9.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 冰块熔化 B.山间生雾 C. 枝头结霜 D. 瀑布结冰【答案】A【解析】A、冰块熔化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B、山间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枝头的霜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瀑布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10.四季分明的临沂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下列现象由于凝华形成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薄雾缥缈 C.秋天,露珠晶莹 D.冬天,雾凇簇簇【答案】D【解析】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露水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①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②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③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④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⑤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⑥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2)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依据各选项中的物态变化进行分析即可此类问题是考查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熔化现象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判断出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1.如图所示是某地1月8日天气预报的截图,关于图中的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A.5℃读作“5度” B.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雨的形成过程吸收热量【答案】C【解析】A、温度单位℃,读法为“摄氏度”。故应读作“5摄氏度”;故A错误;B、云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C正确;D、雨是水蒸气液化形成,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12.很多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C.“嵩少犹藏薄雾中,前山迤逦夕阳红”,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答案】C【解析】A、雨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形成;故A错误;B、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此过程中放热;故B错误;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C正确;D、冰的形成是水凝固为固态的冰;故D错误。13.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答案】汽化;放出;凝华【解析】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吸热后变成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到冷空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14.小明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据此作成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水 (选填“会”或“不会”)继续汽化。【答案】不变 会【解析】沸腾属于汽化的基本现象,在汽化过程中,物质要持续吸热,水达到沸点沸腾后温度不变,停止加热后,仍然伴随蒸发现象,所以水会继续汽化。15. (2022·东营)1月14日,东营出现罕见的雾凇景观,分外漂亮。“雾凇”是由空气 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吸热” 或“放热”)形成的。【答案】凝华;放热【解析】“雾凇”是固态的小冰晶,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16.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这是为什么?【答案】 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原因是:将水洒在教室地面上,增大了水蒸发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而蒸发吸热致冷,所以感觉凉快。【解析】(1)蒸发可以吸热致冷;(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速。17.小刚发现天气较冷的季节,家里的窗户玻璃上有时是一层小水珠,有时是一层冰花。请简要回答水珠和冰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答案】答:水珠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成的小水滴;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成的小冰晶。发生这两种现象的条件是室内外有一定的温差,当温差不大时发生液化,当温差较大时发生凝华。【解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液化和凝华现象,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18.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使用A、B两套装置(如图甲)来完成实验。(1)分析评估A、B两套实验装置。(2)在实验中观察到如图乙a、b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哪一种是水沸腾时的情景?(3)实验中你还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答案】(1)A实验装置所测水的沸点是当地气压下的沸点,但该装置热量损失大,实验耗时长;B实验装置热量损失少,实验耗时少,但该装置所测水的沸点不是当地气压下的沸点;(2)a;(3)沸腾前水的响声大,沸腾后水的响声变小;沸腾前温度计的示数不断升高,沸腾后继续加热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沸腾时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产生大量白气。【解析】(1)由图甲可知,A实验装置所测水的沸点是当地气压下的沸点,但该装置热量损失大,实验耗时长;B实验装置热量损失少,实验耗时少,但该装置所测水的沸点不是当地气压下的沸点;(2)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所以a是沸腾时的情景。(3)沸腾前水的响声大,沸腾后水的响声变小;沸腾前温度计的示数不断升高,沸腾后继续加热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沸腾时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产生大量白气。1.(2020·湖北省孝感市)下面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形,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寒冷玻璃上冰花是水蒸气升华而成B. 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C. 图丙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D. 图丁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其中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答案】B【解析】【详解】A.寒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B.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B正确;C.由丙图知,采用的是仰视读数,会使测量偏小,故C错误;D.由丁图知,BC段物质处于熔化状态,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继续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故D错误。故选B。2.(2020·黑龙江省绥化市)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 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 B. 冬天,窗玻璃内表面出现冰花C. 清晨,路边草叶上结有露珠 D. 衣橱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答案】C【解析】【详解】A.夏天,湿的衣服被晾干这是衣服上的水分蒸发了,是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冰晶,是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C.路边草叶上出现露珠,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符合题意;D.衣橱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3.(2020·重庆A)下列热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结气而成露”露是液化形成的B.“凝气而成成霜”.霜是升华形成的C.滴水而成冰”,冰中分子陈止运动D.“融雪自成溪”雪熔化时内能不变【答案】A【解析】A选项,露是从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气态变成液态为液化现象,A正确;B选项,霜是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气态变成固体为凝华现象,B错误;C选项,任何物体中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C错误;D选项,雪熔化时温度不变,但是需要吸热,内能增大,D错误。4.(2020·四川省甘孜州)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是升华现象B. 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 深秋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D. 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答案】C【解析】【详解】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白气”是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深秋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5.(2020·山东省滨州市)甲乙两图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B. 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C. 图乙:水的沸点为98℃D. 图乙:实验地点的大气压强高于1标准大气压【答案】C【解析】【详解】AB.由图甲可知,冰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冰熔化的时间为10min-4min=6min故AB错误;CD.通过图乙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此时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故C正确,D错误。故选C。6.(2020·贵州省黔东南州)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答案】D【解析】【详解】A.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错误;D.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D正确。故选D。7.(2020·山东省泰安市)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A. 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B. 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液化现象C. 冬天教室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凝华现象D. 衣柜中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熔化现象【答案】C【解析】【详解】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B.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属于熔化现象,故B错误;C.冬天教室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正确;D.衣柜中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属于升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8.(2020·江苏省泰州市)下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冻衣服晾干B. 树叶上的露的C. 湿衣服晾干D. 蜡烛滴“泪”【答案】B【解析】【详解】A.冻衣服晾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故B符合题意;C.湿的衣服被晾干这是衣服上的水分蒸发了,是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9.(2020·河南省)“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霜的形成属于( )A. 凝固 B. 液化 C. 凝华 D. 升华【答案】C【解析】【详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0.(2020·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个“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 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答案】B【解析】【详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C.冰是液态的水凝固变成的,属于凝固现象,故C错误;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B。11.(2020·辽宁省营口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答案】C【解析】【详解】A.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B.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C。12.(2020·湖北省宜昌市)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 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C. 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D. 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答案】D【解析】【详解】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盐会让冰的熔点降低,所以会有大量的冰融化成水,冰融化成水是一个吸热反应,因此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温度也会变低,会让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凝华成为固态的霜,同时放出热量;如果不加盐,则罐底附近的空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3.(2020·湖北省随州市)以下有关现象及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A. 夏天,景区用喷雾来降温是利用蒸发吸热B. 夏天,凉爽的空调房间的窗户玻璃上会形成一层水雾,它的形成过程属于汽化C. 冬天,“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蕴含着“液化放热”的物理道理D. 冬天,北方常出现雾凇的美景,它的形成过程是升华【答案】A【解析】【详解】A.夏天,景区用喷雾车喷雾降温,是利用水蒸发时吸热的特点,故A正确;B.湖面上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C.下雪是水蒸气的凝华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放出热量使空气的温度升高,人感觉不冷;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是吸热过程,从周围的空气吸热,导致空气温度降低,人们感到寒冷,故C错误;D.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直接变成的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A。14.(2020·湖北省黄冈市)下列现象由液化产生的是A. 吉林雾淞 B. 草上露珠 C. 浓雾消散 D. 冰雪融化【答案】B【解析】【详解】A.雾淞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草叶上有露珠,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C.浓雾消散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冰雪融化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5.(2020·海南省)风把汗水吹干的过程中,汗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 B. 汽化 C. 液化 D. 升华【答案】B【解析】【详解】风把汗水吹干是液态水变为气体水蒸气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2020·湖南省常德市)下列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 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要吸热B. 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升华现象C. 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发生了凝华【答案】B【解析】【详解】A.冰雪消融,是固体变为液体,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是吸热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B符合题意;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附着在玻璃片上,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固体冰花,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17.(2020·四川省泸州市)小李在实验室取出-10℃的冰进行加热实验,她观察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并记录相关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0 ~ 4min内这块冰的内能______(选填“增加”或“不变”),加热到6min时,将处于______(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加热到______min,水开始沸腾。【答案】 (1). 增加 (2). 固液共存态 (3). 14【解析】【详解】[1]根据图像可知0 ~ 4min内这块冰的温度在升高,内能在增加。[2]加热到6min时,物质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3]加热到14min时,水的温度达到100℃,保持不变,开始沸腾。18.(2020·江苏省无锡市)如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液化,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答案】汽化;放出【解答】解: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汽化,产生大量高温水蒸气;水蒸气向上运动过程中,接触到馒头时液化成小水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故答案为:汽化;放出。19.(2020·四川省达州市)午餐前老师向我们的双手喷洒消毒酒精进行消毒,喷洒在我们手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此时酒精发生了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双手感觉很凉,表明此物态变化是一个______热过程。【答案】 (1). 汽化 (2). 吸【解析】【详解】[1]喷洒在我们手上的酒精很快变干,酒精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所以此时酒精发生了汽化现象。[2]同时双手感觉很凉,表明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20.(2020·山东省威海市改编)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时,眼镜容易“起雾”,这是呼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现象。【答案】 液化【解析】【详解】戴眼镜的人在佩戴口罩时,有时会发现眼镜的镜片起“雾”,这是因为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镜片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21.(2020·江西省)炎热的夏天,小莹从冰箱拿出一支冰淇淋,剥去包装纸,冰淇淋冒“白气”,这是一种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吃冰淇淋觉得凉爽,是因为冰淇淋熔化时要______热量 【答案】 (1). 液化 (2). 吸收【解析】【详解】[1]剥去包装纸,冰淇淋冒“白气”,是冰淇淋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2]冰淇淋是固态的,在口中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熔化,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我们吃冰淇淋觉得凉爽。22.(2020·湖南省岳阳市改编)“新冠”防控期间,医护人员戴防护面罩会起“白雾”,这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答案】 液化【解析】【详解】医护人员戴防护面罩会起“白雾”,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低的面罩时放热液化,形成液态小水滴。23.(2020·四川省成都市)做“纸杯烧水”实验时,小科用蜡烛火焰加热盛有适量冷水的纸杯,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沸腾过程中,他多次测得水温为97.5°C,这说明当地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他把蜡烛移开,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需要___________热量。【答案】 (1). 97.5°C (2). 吸收【解析】【详解】[1]液体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此时的温度为液体的沸点;沸腾过程中,他多次测得水温为97.5°C,这说明当地水的沸点为97.5°C。[2]液体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把蜡烛移开,水没有热量可以吸收,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需要吸收热量。24.(2020·安徽)冬天,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出现“水雾”;夏天,从电冰箱里取出一瓶饮料,饮料瓶上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都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现象。【答案】液化【解析】【详解】眼镜片上出现的“水雾”饮料瓶上出现的小水珠都是空气中气态的水蒸气遇到低温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珠。25.(2020·青海省)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在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此时应当将______(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时刻的温度是______;(3)当水的温度升高到88℃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该地区水的沸点是______℃,该地区的大气压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次数 1 2 3 4 5 6 7 8水的温度/℃ 88 89 90 91 92 92 92 92(4)实验中,温度计上部出现的小水珠是______现象形成的。【答案】 (1). A处向上 (2). 78℃ (3). 92 (4). 低于 (5). 液化【解析】【详解】(1)[1]实验中,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因此该小组应适当将A处向上调,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2)[2]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78℃。(3)[3][4]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第5min后水吸热,温度保持在92℃不再升高,说明水已经沸腾,沸点为92℃;水的沸点低于100℃,该地区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4)[5]温度计上部的小水珠水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26.(2020·辽宁省朝阳市)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1)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2)在烧杯上放置一个纸板,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3)乙图中a图像是实验小组根据记录绘制的水沸腾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当地大气压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标准大气压;(4)如果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水沸腾时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_________(填“b”、“c”或“d”)。【答案】 (1).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 (2). 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3).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4). 低于 (5). c【解析】【详解】(1)[1]由图甲知,装置中明显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2)[2]在烧杯上放置一个纸板,其目的是: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3)[3]由图乙知,水在沸腾时,继续从外界吸热,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4]由图乙知,此时水的沸点为98℃,小于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因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故当地大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4)[5]因当地大气压不变,水的沸点不变,故减少水的质量时,只是缩短了加热时间,故水沸腾时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c。27.(2020·江苏省南京市)如图甲所示,用100g初温为90℃的水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1)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这段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J;[c水=4.2×103J/(kg·℃)](2)继续实验,观察到水刚开始沸腾,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选填“继续”或“停止”,下同)加热,______记录温度计示数。分析数据,完成实验。【答案】 (1). 95 (2). 2.1×103 (3). 继续 (4). 继续【解析】【详解】(1)[1]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95℃。[2]这段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Q=c水mΔt=4.2×103J/(kg·℃)×0.1kg×(95℃-90℃)=2.1×103J(2)[3][4]要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在观察到水刚开始沸腾时,需要继续对水加热,并继续记录温度计示数,分析数据。28.(2020·吉林省长春市)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丙中的a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1)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2)由图像a可知,当地大气压______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3)由图像a可知,水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______;(4)如果只提高水的初温,重新实验并绘制的图像应为图丙中的______(选填“b”或“c”)。【答案】 (1). 71 (2). 低于 (3). 不变 (4). c【解析】【详解】(1)[1]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71℃。(2)[2]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由图像a可知,水的沸点是98℃,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这说明当地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3)[3]由图像a可知,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4)[4]只提高水的初温,大气压不变,水的沸点不变,会使水的温度上升变快,即加热时间变短,图线c符合题意。29.(2020·黑龙江省龙东地区)炎热的夏天,小明从冰箱中拿出冰棒,发现冰棒“冒”“白气”。如图所示,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落?为什么?【答案】见解析【解析】【详解】“白气”是向下落的。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因为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露珠凝结 C.深秋树枝凝霜 D.严冬雪花纷飞A B a b甲 乙专题06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1.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2.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3.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熔化4.(2018 襄阳)我们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这种现象属于下面哪种物态变化( )A.液化 B.升华 C.汽化 D.凝固5.舞台表演常会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白雾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6.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7.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8.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9.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C.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D.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10.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11.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深秋,路边草上的霜B.夏天,吃冰棒凉快C.冬天出现的浓雾D.结冰的衣服时间久了也能干12.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A.固、液、气 B.气、液、固 C.气、固、液 D.液、固、气1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14.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遇暖消融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C.草叶上形成“白霜”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15.如图。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原因,生活中 (露、冰、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16.小付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 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了小雨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7.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①由图象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象丙分析可知m1 m2(选填“>”、“<”或“=”)。18.小红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达到91℃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1)实验中,小红观察到沸腾前与沸腾时杯内都有气泡产生,如图丙、丁所示,图丁中气泡里的物质是 。(2)从图象可以看出,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 ;小红发现水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100℃,于是加大火力,看到的现象是 。(3)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烧杯中水的质量为100g,前4分钟内水吸收的热量是 J。19.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小明在观看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后,不仅为我们伟大祖围的成就倍感骄傲,而且发现影片中处处体现着物理知识。“振华30”,是世界上最大的起重机,它的排水量达25万吨,在港澳大桥合拢时,把一个6000吨的接头,精准嵌入水下的安装基槽,即使海底涌动的洋流对接头产生巨大的拉力作用,“振华30”也能在作业中保持绝对平稳;1万公里的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世界第一;川藏公路北线,白雷皑皑的夜儿山隧道全线贯通;兰大高速,春天云雾缭绕:京新高速,穿越沙漠;中国第一列标准动本组“复头号”速度高达350km/h,.京沪仝程只需要45小时京广高铁,8小叶让人体验穿越四季的感觉;上海洋山港四期码头,作为全球超级大港,130辆自动导引运轮车会根据地下埋成的六万多根磁钉感知自己的位置,只需要9个工作人员就实现了智能码头的生产控制;“中国天眼“FAST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受守宙深处的电磁波。其设备中有4千多块反射面板,每一块都可以转动,使人类观測太空不再存在死角…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則民族强,小明决心学好物理,打好基础,为祖国未来的进一步强大做出自己的贡献。(1)上海洋山港四期码头地面下埋藏的磁钉周围存在 ;(2)白雪皑皑的雀儿山的“白雪”是水蒸气 (选填“凝固”或“凝华”)形成的;(3)从文中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并做出确回答,要求与上述两问不重复。提问: ;回答: 。1.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A B C DA.初春,晨雾弥漫 B.盛夏,河床干枯 C.晚秋,朝露晶莹 D.严冬,霜打枝头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放出大量的热B.图甲是水沸腾时的现象C.沸腾时不断地冒出“白气”,是液化形成的D.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3.2022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下列图中各图是小丽拍摄的生活美景,其中属于液化的是A.草叶上形成“白霜 B.冰雪遇暖消融 C.草叶上形成的“露珠” D.河水结“冰”4.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A.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4℃B.乙图中,某晶体熔化图象中bc 段,晶体内能不变C.丙图中,花儿上的露珠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D.丁图中,烈日下小狗伸出舌头降温,是因为水汽化放热5.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 )A.一定高 B.一定低 C.一定相同 D.无法确定6.下列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 )A B C DA.冰棍“冒”出的“白气”B.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C.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D.北方寒冷的冬天洒水成冰7.黑龙江省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8.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A.冰化成水 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 D.霜的形成9.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 冰块熔化 B.山间生雾 C. 枝头结霜 D. 瀑布结冰10.四季分明的临沂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下列现象由于凝华形成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薄雾缥缈 C.秋天,露珠晶莹 D.冬天,雾凇簇簇11.如图所示是某地1月8日天气预报的截图,关于图中的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A.5℃读作“5度” B.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雨的形成过程吸收热量12.很多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C.“嵩少犹藏薄雾中,前山迤逦夕阳红”,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13.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14.小明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据此作成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水 (选填“会”或“不会”)继续汽化。15. (2022·东营)1月14日,东营出现罕见的雾凇景观,分外漂亮。“雾凇”是由空气 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吸热” 或“放热”)形成的。16.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这是为什么?17.小刚发现天气较冷的季节,家里的窗户玻璃上有时是一层小水珠,有时是一层冰花。请简要回答水珠和冰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18.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使用A、B两套装置(如图甲)来完成实验。(1)分析评估A、B两套实验装置。(2)在实验中观察到如图乙a、b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哪一种是水沸腾时的情景?(3)实验中你还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1.(2020·湖北省孝感市)下面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形,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寒冷玻璃上冰花是水蒸气升华而成B. 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C. 图丙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D. 图丁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其中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2.(2020·黑龙江省绥化市)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 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 B. 冬天,窗玻璃内表面出现冰花C. 清晨,路边草叶上结有露珠 D. 衣橱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3.(2020·重庆A)下列热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结气而成露”露是液化形成的B.“凝气而成成霜”.霜是升华形成的C.滴水而成冰”,冰中分子陈止运动D.“融雪自成溪”雪熔化时内能不变4.(2020·四川省甘孜州)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是升华现象B. 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 深秋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D. 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5.(2020·山东省滨州市)甲乙两图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B. 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C. 图乙:水的沸点为98℃D. 图乙:实验地点的大气压强高于1标准大气压6.(2020·贵州省黔东南州)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7.(2020·山东省泰安市)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A. 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B. 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液化现象C. 冬天教室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凝华现象D. 衣柜中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熔化现象8.(2020·江苏省泰州市)下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冻衣服晾干B. 树叶上的露的C. 湿衣服晾干D. 蜡烛滴“泪”9.(2020·河南省)“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霜的形成属于( )A. 凝固 B. 液化 C. 凝华 D. 升华10.(2020·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个“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 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11.(2020·辽宁省营口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12.(2020·湖北省宜昌市)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 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C. 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D. 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13.(2020·湖北省随州市)以下有关现象及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A. 夏天,景区用喷雾来降温是利用蒸发吸热B. 夏天,凉爽的空调房间的窗户玻璃上会形成一层水雾,它的形成过程属于汽化C. 冬天,“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蕴含着“液化放热”的物理道理D. 冬天,北方常出现雾凇的美景,它的形成过程是升华14.(2020·湖北省黄冈市)下列现象由液化产生的是A. 吉林雾淞 B. 草上露珠 C. 浓雾消散 D. 冰雪融化15.(2020·海南省)风把汗水吹干的过程中,汗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 B. 汽化 C. 液化 D. 升华16.(2020·湖南省常德市)下列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 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要吸热B. 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升华现象C. 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发生了凝华17.(2020·四川省泸州市)小李在实验室取出-10℃的冰进行加热实验,她观察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并记录相关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0 ~ 4min内这块冰的内能______(选填“增加”或“不变”),加热到6min时,将处于______(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加热到______min,水开始沸腾。18.(2020·江苏省无锡市)如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液化,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19.(2020·四川省达州市)午餐前老师向我们的双手喷洒消毒酒精进行消毒,喷洒在我们手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此时酒精发生了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双手感觉很凉,表明此物态变化是一个______热过程。20.(2020·山东省威海市改编)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时,眼镜容易“起雾”,这是呼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现象。21.(2020·江西省)炎热的夏天,小莹从冰箱拿出一支冰淇淋,剥去包装纸,冰淇淋冒“白气”,这是一种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吃冰淇淋觉得凉爽,是因为冰淇淋熔化时要______热量 22.(2020·湖南省岳阳市改编)“新冠”防控期间,医护人员戴防护面罩会起“白雾”,这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3.(2020·四川省成都市)做“纸杯烧水”实验时,小科用蜡烛火焰加热盛有适量冷水的纸杯,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沸腾过程中,他多次测得水温为97.5°C,这说明当地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他把蜡烛移开,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需要___________热量。24.(2020·安徽)冬天,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出现“水雾”;夏天,从电冰箱里取出一瓶饮料,饮料瓶上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都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现象。25.(2020·青海省)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在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此时应当将______(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时刻的温度是______;(3)当水的温度升高到88℃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该地区水的沸点是______℃,该地区的大气压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次数 1 2 3 4 5 6 7 8水的温度/℃ 88 89 90 91 92 92 92 92(4)实验中,温度计上部出现的小水珠是______现象形成的。26.(2020·辽宁省朝阳市)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1)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2)在烧杯上放置一个纸板,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3)乙图中a图像是实验小组根据记录绘制的水沸腾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当地大气压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标准大气压;(4)如果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水沸腾时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_________(填“b”、“c”或“d”)。27.(2020·江苏省南京市)如图甲所示,用100g初温为90℃的水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1)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这段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J;[c水=4.2×103J/(kg·℃)](2)继续实验,观察到水刚开始沸腾,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选填“继续”或“停止”,下同)加热,______记录温度计示数。分析数据,完成实验。28.(2020·吉林省长春市)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丙中的a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1)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2)由图像a可知,当地大气压______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3)由图像a可知,水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______;(4)如果只提高水的初温,重新实验并绘制的图像应为图丙中的______(选填“b”或“c”)。29.(2020·黑龙江省龙东地区)炎热的夏天,小明从冰箱中拿出冰棒,发现冰棒“冒”“白气”。如图所示,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落?为什么?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露珠凝结 C.深秋树枝凝霜 D.严冬雪花纷飞A B a b甲 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6 通关检测(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原卷版).doc 专题06 通关检测(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