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07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1.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透过水面看到水中的“鱼” B.灯光下看到地上的“人影”C.用凸透镜看到放大的“字” D.在化妆镜中看到的“自己”【答案】D【解析】A、透过水面看到水中的“鱼”是来自鱼的光线经过不同介质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灯光照到人身上时会形成影子,故B不符合题意,C、用凸透镜看到放大的“字”,是光经过不同介质时发生折射形成的像,故C不符合题意。D、化妆镜中看到“自己”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故D符合题意。2.光线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入射角为50°,则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 )A.0° B.40° C.50° D.100°【答案】B【解析】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50°,即入射角为50°,则光与水面的夹角为90°-50°=4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为50°,所以反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40°。3.小敏同学探究了光的反射定律,在她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C.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D.反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上【答案】D【解析】反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4.一篇科普文章中写道,即使太阳突然消失,人类也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因为尽管阳光信使一路狂奔,当他来到我们面前时已经过去8.333333分钟!据此估算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A.1.5亿千米 B.150亿千米 C.15×108m D.1.5×1011km【答案】A【解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已知光的传播速度和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可以得到地球到太阳的距离。8.333333分钟≈500s,因为v=,所以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s=vt=3×108m/s×500s=1.5×1011m=1.5亿千米。5.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小孔成像 B.雨后彩虹 C.水中倒影 D.海市蜃楼【答案】A【解析】解:A、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雨后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在空气中的小水珠上形成的光带,是色散现象,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C、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故拱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利用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合题意。D、海市蜃楼是光线在沿直线方向传播中,因空气密度不同,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D不合题意。6.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反射角是( )A. 30° B. 60° C. 70° D. 90°【答案】B【解析】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其入射角为90°-30°=60°,则反射角也是60°。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7.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 )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③为了扩大视野,在道路弯道处安装一块大的平面镜;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D.①②④正确,③错误【答案】D【解析】①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故正确;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用于成像,故正确;③为了扩大视野,在道路弯道处安装一块大的凸面镜,故错误;④较厚的玻璃两个面所成的像会影响实验效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故正确。故①②④正确,③错误。8.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B.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小孔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答案】C【解析】A、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误;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C、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后会形成影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D、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9.下列有关光的表述正确的是( )A.“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B.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光的镜面反射C.“海市蜃楼”——光的漫反射D.驾驶员看到后视镜中的景物——光的折射【答案】A【解析】A.“凿壁偷光”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该选项符合题意;B.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是镜面反射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是光的漫反射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通过后视镜观察景物,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是光的折射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10.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A.一叶障目 B.立竿见影 C.镜花水月 D.形影不离【答案】C【解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一叶障目、立竿见影、形影不离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11.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答案】A【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苹果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水中筷子“变弯”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12.1月6日,新年第一场天文奇观——“日偏食”如约而至,右图是东营市民拍摄的日偏食照片。下列光现象与日偏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筷子“折断” B.小孔成像 C.雨后彩虹 D.水中倒影【答案】B【解析】月球遮住太阳的一部分形成的日食叫日偏食,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A、筷子好像在水面折断是由于来自筷子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光线看去,所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像比物体的位置高,属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B、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雨后彩虹是光色散现象,实质上是光折射现象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13.小明站在穿衣镜前1.5m处,他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一个等大的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他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m.(玻璃厚度忽略不计)【答案】虚;3【解析】平面镜成像: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5m,小明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5m,所以他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3m。14.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米处,当他正对平面镜以1m/s的速度面镜时,以镜中的像为参照物,小明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他在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s后小明到平面镜中像的距离是 m。【答案】运动;不变;6【解析】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米处,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的像到平面镜距离是5米,小明和小明的像之间的距离是10米,当他正对平面镜以1m/s的速度面镜时,他的像也以1m/s的速度面镜,2s后,小明向平面镜靠近了2米,小明的像向平面镜也靠近了2米,小明和小明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6米,所以小明以小明的像为参照物是运动的,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小明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也不变。15.某同学利用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其中平板透明玻璃与水平纸面垂直。将同一支蜡烛先后放置在白纸上与玻璃距离不同的A、B两点,观测每次蜡烛所成像的高度。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高度与 是否有关。【答案】物体到平面镜距离【解析】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该同学改变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观察每次像的高度,探究的是平面镜成像高度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故答案为:物体到平面镜距离。16.—只鸽子在平静湖面上空飞过时,在湖面上形成鸽子的“倒影”,“倒影”是________形成的(选填“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当鸽子往高处飞,该“倒影”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光的反射 不变【解析】平静的湖面相当于镜面,鸽子在湖面上的“倒影”实质是鸽子在湖中的虚像,这个虚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与物始终等大,所以当鸽子往高处飞时,“倒影”的大小不会改变。17.小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_m,当他向穿衣镜靠近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 不变【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距等于物距。物距等于1m,则像距等于1m,即小明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1m;又根据物像等大的特点,当小明向穿衣镜靠近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保持不变。18.小明身高1.8m,当他站在平面镜前2m处时,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为______m,镜中像的高度为______m;当他在湖边树荫下乘凉时,发现树下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______现象而形成的。【答案】2 1.8 直线传播【解析】解:(1)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此时物距为2m,则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也为2m;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所以1.8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大小也为1.8m;(2)树叶间有空隙,形成一个个小孔,树荫下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经小孔成的实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答案为:2;1.8;直线传播。(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2)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非常常见,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活学活用。19.2022年1月2日,夜空上演了“金星合月”的美丽天象。(1)金星是整个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球之外,观察到的最亮自然天体,金星和月球的光来自于_________。(2)太阳、月球、金星、地球同以属于__________系。(3)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可以推测金星自转方向是____________。【答案】(1)太阳 (2)太阳(或“银河”) (3)自东向西(或“北极上空看顺时针”、“南极上空看成逆时针”)【解析】(1)月球不发光,反射太阳光(2)太阳加八大行星属于太阳系(3)地球看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金星正好方向,故为自东向西。20.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1)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 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3)如图甲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后,沿另一方向射出。图中∠r是 (填“入射”或“反射”)角。(4)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 (填“靠近”或“远离”)平面镜。(5)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次数 1 2 3 4 5 6∠i 20° 30° 40° 50° 60° 70°∠r 20° 30° 40° 50° 60° 70°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反射角 入射角。(6)如图乙,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在纸板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甲 乙【答案】(1)量角器;(2)竖直;(3)反射;(4)靠近;(5)等于;(6)在同一平面内【解析】(1)因为实验时要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所以需要量角器;(2)法线在纸板上,当把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3)垂直镜面的是法线,射向镜面的光线为入射光线,离开镜面的光线为入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由图甲知OE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r是反射角;(4)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反射光线面镜;(5)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6)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纸板F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由此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的结论。21.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画出表示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的位置MM′和NN′。(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玻璃板的厚度,其读数为 cm。(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观察到棋子在玻璃板中有两个像,一个较亮、另一个较暗。较亮的像是光线经 (MM′/NN′)面反射形成的。(3)为验证“像是虛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 的位置, (直接/透过玻璃板)观察卡片上有无棋子A的像。(4)将棋了B(图中未画出)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较亮的像重合,并测量棋了A的右端到MM′的距离lA和棋子B的左端到NN′的距离lB,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次数 1 2 3 4lA/cm 5.40 7.15 9.80 12.50lB/cm 5.20 6.96 9.61 12.32分析数据可得:像到反射面的距离 (小于/大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5)实验中,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小明对此很慼兴趣。他想探究影响这一差值大小的因素。请帮小明提出一条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 。【答案】(1)0.30 (2) MM ′ (3)像 直接 (4)大于 (5)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与玻璃板的厚度有什么关系【解析】(1)图中刻度尺分度值为1mm,读数应估读到mm值的下一位,则玻璃板的厚度为0.30cm。(2)被棋子反射出来的光,一部分在玻璃板的第一个面发生反射,这部分光进入眼睛所以看到第一个像;另一部分发生折射透过玻璃,在玻璃板的第二个面又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的光再次经第一个面折射后进入眼睛,所以看到第二个像,但由于第二个像进入眼睛的光没有第一个多,所以看到的第二个像比较暗,即较亮的像是在玻璃板的第一个面反射形成的。(3)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所以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所以,为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应将白卡片放在像的位置,直接观察卡片上有无棋子的像。(4)将棋子B与较亮的像重合,则棋子B的位置就为棋子A的像的位置。由于较亮的像的反射面是MM ′,则物体到反射面的距离为lA,像到反射面的距离为lB+0.30cm。由表中数据可得:像到反射面的距离大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5)虽然眼睛看到棋子B与像是重合的,但由于玻璃板太厚,光从棋子B通过玻璃板两个面时,在两个面要发生两次折射,所以棋子B到反射面的距离实际上是比棋子A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要大,所以导致了“像到反射面的距离大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的结果。所以要研究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为何存在差值,则须探究该差值与玻璃板的厚度有什么关系。1.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答案】A【解析】A、灯下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符合题意;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C、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D、天空的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答案】D【解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A、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从池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3.如图所示,能解释“倒影”形成的是( )A.光的色散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答案】C【解析】“倒影”实际上是拱桥在水中所成的虚像,这种情况属于平面镜成像,而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正确。4.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是( )【答案】D【解析】A、光的色散,是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海市蜃楼是光通过不均匀的大气,发生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5.宠物狗狗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如图所示),假设狗狗不动,把平面镜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狗狗的头部通过左、右两面镜子( )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答案】D【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故AB错误;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与宠物狗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两个像的位置是相同,故C错误,D正确。6. 在武汉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上,马拉松和公路自行车比赛将在东湖绿道上进行。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美丽的东湖绿道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倒影形成的原理是(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答案】B【解析】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东湖绿道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7.舞蹈训练室竖直墙壁上安装有平面镜,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平面镜前的位置如图所示,他们位置连线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甲在直角顶点,乙、丙连线平行于平面镜。则( )A.甲与甲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B.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丙与丙的像间的距离C.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D.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答案】C【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分析解答即可。A、由图知,甲到平面镜的距离大于乙到平面镜的距离,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甲与甲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故A错误;B、乙、丙连线平行于平面镜,所以乙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丙到平面镜的距离,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等于丙与丙的像间的距离,故B错误;CD、根据平面镜成像对称性的特点,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即甲与乙的距离)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即乙与丙的距离),故C正确,D错误。8.如图所示,平面镜和长为10cm的细铅笔均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5cm,则( )A.向上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也向上移动B.为使铅笔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平面镜应至少高10cmC.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与它的像平行D. 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cm,铅笔像的位置不变【答案】C【解析】A、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铅笔不动,向上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的位置不变,故A错误;B、当在铅笔位置观察像时,要成完整的像,平面镜应至少为铅笔长度的一半,为5cm,故B错误;C、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的像也转动相同的角度,故铅笔与它的像平行,故C正确;D、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cm,铅笔像也水平向右移动10cm,故D错误,故选:C。9.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A. “折断”的铅笔 B.地上的影子 C.错位的激光 D.水中的倒影【答案】D【解析】A、放在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向上弯折,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地上形成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物体挡住了光线而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激光错位是光线在界面发生偏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10.如图所示是苍鹭从平静水面上起飞的瞬间。关于苍鹭在水面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苍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B.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会变小C.水越深苍鹭所成的像离它越远D.苍鹭与它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答案】D【解析】A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等,故AB错误;CD、物距是苍鹭到水面的距离,像距是苍鹭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二者始终相等,与 水的深度无关,故C错误、D正确。1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的光学原理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答案】B【解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的意思: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铜当镜子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12.如图,成都锦江之上.夜色中的安顺廊桥流光溢彩,让游人流连忘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张看到廊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再进入小张的眼睛B.小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廊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C.小陈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廊桥,看到了廊桥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D.小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答案】A【解析】考试只要熟练掌握光的折射和反射,透镜成像原理即可。A,看见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光在水面反射进入人眼,人就看见倒影了,不是光的折射现象,因此选项为A。13.小芳同学站在穿衣镜前 lm 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________m 。当她远离穿衣镜时,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2;不变【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物到像的距离是物到平面镜距离的两倍,因为小华距平面镜的距离是1m,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1m×2=2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当人远离平面镜时,视觉上感觉像在变小,但实际上像的大小并没有变。所以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1m,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不变。14.很多自然现象中都涉及物理知识。其中日食是由 形成的;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的 现象。【答案】直线传播;折射【解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日食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所以我们看到太阳是黑色的,也就是日食;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15.身高1.7m的小勇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在镜中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则他的像高是 m,镜中的像距离他 m,他低头又看到了地上自己的影子,他的影子是由于 形成的。【答案】1.7;4;光的直线传播【解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身高1.7m的小勇同学他在镜中的像高仍然为1.7m;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当人到镜面的距离为2m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2m,则他到像的距离是2m+2m=4m。(2)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16.晴天时,在树荫下的地面上看到圆形的小亮斑,这是光的______形成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m/s。【答案】直线传播;3×108【解析】(1)在树荫下的地面上看到圆形的小亮斑,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其速度为3×108m/s。17.以镜正衣冠,如图所示,小红由远及近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她在镜中像的大小 (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周围的同学都能看见小红,是因为光照到小红身上,发生了光的 反射。【答案】不变 漫【解析】平面镜成像特点为成等大虚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故像的大小不变。我们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18.小陆在照镜子时,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他走近镜子去看,靠近时,他的脸部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实像”或“虚像”)。【答案】不变、虚像【解析】平面镜成像为虚像,镜子中像的大小由物体本身决定,与距离的远近无关19.小丽站在舞蹈室内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则她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她 m,当她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她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4;不变【解析】解:小丽到平面镜距离是2m,小丽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m,则她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她4m。小丽向平面镜靠近过程中,小丽的大小不变,小丽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也不变。20.小齐站在距平面镜 1.6 m 处整理衣着,他在镜中的像与他本人的距离是 m;当他沿着与镜面垂直方向水平移动 1m 后,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3.2;不变【解析】小齐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6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6m,像与他本人的距离为3.2m;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大小相等,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小齐沿着与镜面垂直方向水平移动1m后,像的大小不变。2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水平放置,白纸板要 放置在平面镜上;图中反射角度数为 ;能不能因此得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总是垂直的结论? .【答案】竖直;45°; 不能【解析】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要水平放置,白纸板要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45°;只有入射角为45°时,反射角为45°,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垂直,只凭一次实验存在偶然性,不能得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总是垂直的结论。22.(2020·山东省德州市)光与平面镜成角射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答案】【解析】【详解】过入射点垂直反射面作出法线,并求得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为60°;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在法线的另一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的大小,如下图所示:23.(2020·江苏省无锡市)请在图中画出木棒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答案】【解答】解:由于A点在平面镜上,所以A的像A'也在平面镜上,与A重合;过B点作出B相对于镜面的对称点B',则B'为B的像,然后用虚线连接A'B',A'B'为AB的像,如图所示:。24.(2020·黑龙江省龙东地区)(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亮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______。在甲图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2)如图丙所示是小亮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______。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对应点如图丁所示,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______,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答案】 (1).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 光路可逆 (3). 光的反射 (4).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5). 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6). 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解析】【详解】(1)[1]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光从EO方向射入,然后从OF的方向射出,那么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3]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4]由于另一支点燃的蜡烛和A处蜡烛的像重合,而这支蜡烛是和A处蜡烛是相同的,那么A处蜡烛的像和A处蜡烛大小相等,即像和物的大小相等。[5]用刻度尺量出A和、B和、C和到镜面的距离,发现A和、B和、C和到镜面的距离相同,可得出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以及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完成实验。25.(2020·山东省聊城市)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设计和进行实验:(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要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能成像,面且______(只填字母代号)。A.透过玻璃板可以看见后面的蜡烛B.玻璃板比平面镜成像更清晰C.蜡烛经玻璃板可成实像D.玻璃板只透光不反射光(2)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需要选用两根外形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3)除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用到一种测量距离的工具,它是______;(4)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故有蜡烛______(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答案】 (1). A (2). 相同 (3). 刻度尺 (4). A【解析】【详解】(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我们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完成实验,因为可以透过玻璃板观察后面的蜡烛,故应选A。(2)[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选用两支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3)[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我们需要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实验中还需要刻度尺。(4)[4]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只能在物体的一侧通过玻璃板观测到,所以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故有蜡烛A的一侧观察。1.(2020·山东省泰安市)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 “云在水中飘”,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 手影游戏,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答案】B【解析】【详解】A.“潭清疑水浅”,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B.“云在水中飘”,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D.手影游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2.(2020·贵州省黔西南州)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平静的白色湖面上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清晰而又美丽,如图。对图中景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 人身后的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 倒影与黑影都一定与人物等大D. 拍摄这幅照片时,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答案】B【解析】【详解】A.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B.影子是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B正确;C.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像与物大小相同,而影子的大小取决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光源大小、被照物体大小等因素,故C错误;D.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物体位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B。3.(2020·重庆B)如图所示的事例,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筷子“折断”B. 水中“倒影”C. 用放大镜看字D. 晴空“日食环”【答案】D【解析】【详解】A.放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放大镜把文字放大是凸透镜成像,属于光折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D.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太阳、地球、月亮三者处在同一直线时,月亮挡住了太阳光从而形成了日食环,故D符合题意。故选D。4.(202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透镜成像 B. 小孔成像 C. 海市蜃楼 D. 水面倒影【答案】B【解析】【详解】A.凹透镜和凸透镜都是利用光的折射的原理成像,故A不符合题意;B.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即光的直线传播,故B符合题意;C.海市蜃楼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D.水中倒影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2020·四川省乐山市)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电视塔在水中的倒影B. 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C. 水中的筷子发生“折断”D. 日偏食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A.电视塔在水中的倒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是利用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日偏食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6.(2020·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井底之蛙B. 空中彩虹C. 水中倒影D. 古代女子照镜子【答案】A【解析】【详解】A.井底之蛙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空中的彩虹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古代女子照铜镜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7.(2020·四川省达州市)莲花湖是达城的后花园,在初夏的阳光下,鸟语花香,湖面波光粼粼,鱼儿在水面下游弋;树荫下的地面上有无数的圆形光斑;巴山大剧院传出优美的歌声。此情景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树荫下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 我们看见水面下的鱼儿,是鱼儿的实像C. 湖面波光粼粼,是太阳光照在水面上发生漫反射形成的D. 排练中的小花正在靠近剧院中的大镜子,她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答案】A【解析】【详解】A.树荫下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故A正确;B.我们看见水面下的鱼儿是经过折射后的像,为虚像,故B错误;C.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湖面波光粼粼,是太阳光照在水面上发生镜面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D.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小花大小没变,所以像也没变,故D错误。故选A8.(2020·山东省德州市)如图所示现象或事例中,应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A. 立竿见影B. 水中倒影C. 播放电影D. 毕业合影【答案】B【解析】【详解】A.立竿见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D.播放电影、毕业合影都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9.(2020·宁夏)2020年6月21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日食现象,图是某地市民在发生日食现象时在地面上看到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呈现的月牙形状 下列四个选项中所涉及的物理原理与该市民看到的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A. 湖面倒影成画B. 民间艺术皮影戏C. 白光通过三棱镜D. 水中筷子弯折【答案】B【解析】【详解】发生日食现象时在地面上看到的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呈现的月牙形状,这是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湖面倒影成画,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民间艺术皮影戏,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白光通过三棱镜,是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水中筷子弯折,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2020·湖南省岳阳市)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日环食”现象B. 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C. 照相机成像D. 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答案】B【解析】【详解】A.日环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照相机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2020·湖北省鄂州市)以下描述中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有关的是( )A. 形影相随 B. 海市蜃楼 C. 对镜贴花黄 D. 水中捞月一场空【答案】A【解析】【详解】形影相随指影子随着物体移动,是光的直线传播;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对镜贴花黄指人对着镜子梳妆打扮,水中捞月是平面镜成像,均是光的反射现象,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2020·福建省)2020年6月21日,我国部分地区可观察到“日环食”。日环食现象的形成是由于(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答案】A【解析】【详解】当月亮正好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月亮挡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太阳光被月亮遮住,所以地球上的人看太阳就感觉太阳少了一块,形成日食。故选A。13.(2020·山东省临沂市)2020年6月21日,天空中上演了本世纪最壮观的一场日环食,火红的太阳逐渐变成了一个金色的“指环”(如图)下列光现象,与日环食成因相同的是( )A. 镜中“路”B. 墙上“兔”C. 水中“塔”D. 空中“桥”【答案】B【解析】【详解】日环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镜中“路”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墙上“兔”属于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水中“塔”是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空中“桥”是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4.(2020·内蒙古赤峰市)2020年6月21日,在我国部分地区观看到天文奇观日环食。与日环食形成原因相同的光现象是A. 用放大镜看字B. 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C. 手影D. 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答案】C【解析】【详解】日环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用放大镜看字是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手挡住,在手的后面光线照不到的暗区形成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C符合题意;D.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5.(2020·江苏省南京市)图是2020年6月21日出现的日环食现象,图中的光现象成因与此相同的是( )A. 雨后“彩虹”B. 山的“倒影”C. 水中“折筷”D. “手影”游戏【答案】D【解析】【详解】日环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B.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C.水中“折筷”,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的缘故,故C不合题意;D.“手影”游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16.(2020·湖南省株州市)据报道,今年6月,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一些地区气温较往年同期明显升高,积雪提前融化。白色的积雪融化后,地面( )A. 对太阳光的反射增多,进一步升高地面附近温度B. 对太阳光的反射增多,降低地面附近温度C. 对太阳光的反射减少,进一步升高地面附近温度D. 对太阳光的反射减少,降低地面附近温度【答案】C【解析】【详解】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白色的积雪融化后,反射能力减弱,吸收热量增多,进一步升高地面附近温度,故选C。17.(2020·湖南省株州市)2020年6月21日下午15:40,某同学观察到太阳出现了如右图所示现象,太阳被月亮遮挡住了一部分,您认为下列哪个原理可以最合理解释这一现象( )A. 光的反射 B. 光的直线传播 C. 光的折射 D. 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详解】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太阳被月亮遮挡住了一部分,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挡住的部分没有光线,呈现一片黑,而边缘没有挡住,可以看到光。故选B。18.(2020·湖北省宜昌市)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 )A. 墙上手影“孔雀” B. 水中“折笔” C. 湖面“月影” D. 树荫下“光斑”【答案】C【解析】A图中墙上“孔雀”是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B图中水中“折笔”是光的折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C图中湖面的“月影”是平面镜成像,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是光的反射现象,故符合题意;D图中树荫下的“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19.(2020·江苏省无锡市)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A.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B.沿ON向后转动纸板FC.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D.沿ON向后转动纸板E【答案】A【解答】解: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为了得出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这样才能避免结论的偶然性,应进行的操作是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2020·山东省聊城市)2020年6月21日,在日食发生时,小明看到树荫下的地面上有图甲所示的光斑,这些光斑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观看日食不能用眼睛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比较简易的做法是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来观看(如图乙所示),太阳在水中的像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答案】 (1). 直线传播 (2). 反射【解析】【详解】[1]茂密的树叶缝隙形成许多小孔,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经过小孔后在地面上形成太阳的像,即我们看到的圆形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太阳在水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21.(2020·天津市)小芳同学站在穿衣镜前l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_____m.当她远离穿衣镜时,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 (1). 2 (2). 不变【解析】【详解】[1]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道,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当小华距平面镜的距离是1m时,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1m×2=2m;[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当人远离平面镜时,视觉上感觉像在变小,但实际上像的大小并没有变.所以,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1m,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不变.22.(2020·湖北省鄂州市)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5m处时,他与镜中像的距离是______m。若小明身高170cm,当他以0.1m/s的速度缓慢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像的高度将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0cm,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答案】 (1). 3.0m (2). 等于 (3). 虚像【解析】【详解】[1][2][3]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对称的虚像;所以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5m处时,他与镜中像的距离是3.0m,小明身高170cm,不管他怎么运动,他在镜中所成的像与他等大,像的高度也为170cm,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3.(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减小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则反射角将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小敏和小华通过同一平面镜彼此看到了对方的眼睛,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的.【答案】 (1). 增大 (2). 可逆【解析】【分析】(1)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详解】(1)在探究“光的反射现象”时,减小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的同时增大了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即增大了入射角,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将增大,(2)小敏和小华通过同一平面镜彼此看到了对方的眼睛,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4.(2020·辽宁省朝阳市)因为疫情,进入校园的人员要测量体温。如图,常用的测温枪是利用人体_____(填“发出的红外线”或“反射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小明测完体温后,走进走廊,发现正对自己放置的平面镜中还有另一个“自己”,如果小明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的像将以_____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_(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 (1). 发出的红外线 (2). 1.2 (3). 不变【解析】【详解】[1]红外线测温枪可以“收集物体发射的红外线”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计算后,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故测温枪是利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2]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若小明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则他的像也将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3]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故当他走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25.(2020·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一只小鸟在离湖面10m的上空飞行,若湖深为5m,则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_______,它在湖里所成的像是_______(填“虚”或“实”)像.【答案】 (1). 20m (2). 虚【解析】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征,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小鸟离湖面10m的二倍,即20m.平面镜成像是光的镜面反射而形成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得,是虚像,答案:(1). 20m (2). 虚26.(2020·四川省雅安市)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答案】正确作出反射光线1分,正确标出反射角1分【解析】【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详解】已知入射光线AO与镜面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为90° 30°=60°过入射点画出法线,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60°,如图所示:27.(2020·内蒙古赤峰市)(1)请在图1中画出烛焰上的发光点S经平面镜MN所成的像S'(保留作图痕迹);【答案】(1)【解析】【详解】(1)过平面镜作S点的对称点,即为烛焰上S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如图所示:28.(2020·重庆B)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1)他在利用下图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应选取一块较_______(选填“厚”或“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木板上;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应选取两支的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蜡烛;探究中,在蜡烛所成像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答案】 (1). 薄 (2). 相同 (3). 虚【解析】【详解】(1)[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2]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在像所在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是虚像。29.(2020·宁夏)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这是为了比较_____;实验中点燃蜡烛A的目的是__________;(3)小明完成实验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他将右侧贴有半透膜的玻璃板用夹子固定在量角器上,把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C D分别插在铺有方格纸的泡沫板的a、b处,透过普通玻璃看不到蜡烛C清晰的像,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他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是因为__________;(4)请你说出实验改进后的优点(至少说出两点)∶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完全相同 (3). 像与物的大小 (4). 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 (5). 贴膜玻璃前光线暗一些 (6). 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解析】【详解】(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以及方便观察像,用透明的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完成实验。(2)[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需要选用的两支蜡烛完全相同。[4]实验中点燃蜡烛A后比较亮,黑暗的环境和蜡烛的对比度大,使蜡烛A成的像更清晰。(3)[5]普通玻璃比贴膜玻璃对光的反射要好一些,反射的光线多一些,导致贴膜玻璃比普通玻璃前光线要暗一些,所以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4)[6]铺上方格纸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用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做物体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30.(2020·湖北省武汉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张大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纸上,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条直线,这条直线代表__________的位置;(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若在蜡烛B和玻璃板之间竖直放置一张不透明的白纸,则从C处一定能看到的是____(填“蜡烛B”、“蜡烛A的像”、“蜡烛B的像”或“蜡烛A的像和蜡烛B”);【答案】 (1). 平面镜 (2). 蜡烛A的像【解析】【详解】(1)[1]在水平桌面上铺张大纸,由于玻璃的透光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将玻璃板竖立在纸上,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条直线,这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2)[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蜡烛A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达到人的眼睛内,逆着反射光线看去,感觉光是由蜡烛A的像发出的,故在C一定能看见蜡烛A的像。31.(2020·山东省临沂市)小明洗漱时感觉离镜子越近镜中的像越大,这与课本中描述的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于是,他用带支架的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光屏、火柴,铅笔等实验器材进行了探究。(1)实验探究应在_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成像又便于确定______;(3)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至适当位置,蜡烛B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多次改变蜡烛A距玻璃板的距离,相应移动蜡烛B后总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4)小明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特点,他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光屏承接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答案】 (1). 较暗 (2). 像的位置 (3). 无关 (4). 虚【解析】【详解】(1)[1]平面镜成像时,环境越黑暗,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越清晰。(2)[2]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既能成像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3)[3]A与B大小完全相同,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A的像与A的大小相同,不论物到镜的距离远还是近都得看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与距离无关。(4)[4]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32.(2020·青海省)学生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此实验中:(1)我们选用______(填“平面镜”、“5mm厚的透明玻璃板”或“2mm厚的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取两支完全相同蜡烛A和B,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10cm处,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且与玻璃板相距______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3)实验时应在______(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蜡烛A的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 (1). 2mm厚的透明玻璃板 (2). 10cm (3). A (4). 不变【解析】【详解】(1)[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薄的。(2)[2]平面镜成像时,像距等于物距。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且与玻璃板相距10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3)[3]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4)[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同;实验中,将蜡烛A向远离玻璃板的一侧移动一些,则蜡烛A的像的大小将不变。33.(2020·辽宁省营口市)小文和同学们到实验室探究光学实验。(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小文选取了两个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放在薄玻璃板前点燃,小文应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同时移动蜡烛B,使它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在确定像的位置的同时也证明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的大小______;(2)将蜡烛A向右移动,重复上述实验过程,会发现:物体面镜时,所成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 (1). A (2). 相等 (3). 不变【解析】【详解】(1)[1][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应该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蜡烛的像,即在蜡烛A的一侧观察,同时移动蜡烛B,使它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在确定像的位置的同时也证明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2)[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面镜时所成像的大小不变。A.苹果的影子 B.海市蜃楼 C.平面镜中的像 D.水中筷子“变弯”A.灯下手影 B.水中倒影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A.小孔成像 B.天空彩虹 C.池水变浅 D.水中倒影A.光的色散 B. 海市蜃楼 C. 凸面镜扩大视野 D. 手影专题07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1.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透过水面看到水中的“鱼” B.灯光下看到地上的“人影”C.用凸透镜看到放大的“字” D.在化妆镜中看到的“自己”2.光线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入射角为50°,则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 )A.0° B.40° C.50° D.100°3.小敏同学探究了光的反射定律,在她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C.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D.反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上4.一篇科普文章中写道,即使太阳突然消失,人类也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因为尽管阳光信使一路狂奔,当他来到我们面前时已经过去8.333333分钟!据此估算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A.1.5亿千米 B.150亿千米 C.15×108m D.1.5×1011km5.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小孔成像 B.雨后彩虹 C.水中倒影 D.海市蜃楼6.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反射角是( )A. 30° B. 60° C. 70° D. 90°7.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 )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③为了扩大视野,在道路弯道处安装一块大的平面镜;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D.①②④正确,③错误8.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B.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小孔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9.下列有关光的表述正确的是( )A.“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B.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光的镜面反射C.“海市蜃楼”——光的漫反射D.驾驶员看到后视镜中的景物——光的折射10.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A.一叶障目 B.立竿见影 C.镜花水月 D.形影不离11.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12.1月6日,新年第一场天文奇观——“日偏食”如约而至,右图是东营市民拍摄的日偏食照片。下列光现象与日偏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筷子“折断” B.小孔成像 C.雨后彩虹 D.水中倒影13.小明站在穿衣镜前1.5m处,他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一个等大的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他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m.(玻璃厚度忽略不计)14.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米处,当他正对平面镜以1m/s的速度面镜时,以镜中的像为参照物,小明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他在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s后小明到平面镜中像的距离是 m。15.某同学利用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其中平板透明玻璃与水平纸面垂直。将同一支蜡烛先后放置在白纸上与玻璃距离不同的A、B两点,观测每次蜡烛所成像的高度。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高度与 是否有关。16.—只鸽子在平静湖面上空飞过时,在湖面上形成鸽子的“倒影”,“倒影”是________形成的(选填“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当鸽子往高处飞,该“倒影”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7.小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_m,当他向穿衣镜靠近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8.小明身高1.8m,当他站在平面镜前2m处时,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为______m,镜中像的高度为______m;当他在湖边树荫下乘凉时,发现树下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______现象而形成的。19.2022年1月2日,夜空上演了“金星合月”的美丽天象。(1)金星是整个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球之外,观察到的最亮自然天体,金星和月球的光来自于_________。(2)太阳、月球、金星、地球同以属于__________系。(3)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可以推测金星自转方向是____________。20.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1)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 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3)如图甲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后,沿另一方向射出。图中∠r是 (填“入射”或“反射”)角。(4)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 (填“靠近”或“远离”)平面镜。(5)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次数 1 2 3 4 5 6∠i 20° 30° 40° 50° 60° 70°∠r 20° 30° 40° 50° 60° 70°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反射角 入射角。(6)如图乙,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在纸板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甲 乙21.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画出表示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的位置MM′和NN′。(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玻璃板的厚度,其读数为 cm。(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观察到棋子在玻璃板中有两个像,一个较亮、另一个较暗。较亮的像是光线经 (MM′/NN′)面反射形成的。(3)为验证“像是虛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 的位置, (直接/透过玻璃板)观察卡片上有无棋子A的像。(4)将棋了B(图中未画出)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较亮的像重合,并测量棋了A的右端到MM′的距离lA和棋子B的左端到NN′的距离lB,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次数 1 2 3 4lA/cm 5.40 7.15 9.80 12.50lB/cm 5.20 6.96 9.61 12.32分析数据可得:像到反射面的距离 (小于/大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5)实验中,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小明对此很慼兴趣。他想探究影响这一差值大小的因素。请帮小明提出一条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 。1.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3.如图所示,能解释“倒影”形成的是( )A.光的色散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4.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是( )5.宠物狗狗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如图所示),假设狗狗不动,把平面镜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狗狗的头部通过左、右两面镜子( )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6. 在武汉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上,马拉松和公路自行车比赛将在东湖绿道上进行。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美丽的东湖绿道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倒影形成的原理是(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7.舞蹈训练室竖直墙壁上安装有平面镜,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平面镜前的位置如图所示,他们位置连线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甲在直角顶点,乙、丙连线平行于平面镜。则( )A.甲与甲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B.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丙与丙的像间的距离C.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D.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8.如图所示,平面镜和长为10cm的细铅笔均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5cm,则( )A.向上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也向上移动B.为使铅笔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平面镜应至少高10cmC.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与它的像平行D. 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cm,铅笔像的位置不变9.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A. “折断”的铅笔 B.地上的影子 C.错位的激光 D.水中的倒影10.如图所示是苍鹭从平静水面上起飞的瞬间。关于苍鹭在水面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苍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B.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会变小C.水越深苍鹭所成的像离它越远D.苍鹭与它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1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的光学原理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12.如图,成都锦江之上.夜色中的安顺廊桥流光溢彩,让游人流连忘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张看到廊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再进入小张的眼睛B.小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廊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C.小陈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廊桥,看到了廊桥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D.小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13.小芳同学站在穿衣镜前 lm 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________m 。当她远离穿衣镜时,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很多自然现象中都涉及物理知识。其中日食是由 形成的;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的 现象。15.身高1.7m的小勇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在镜中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则他的像高是 m,镜中的像距离他 m,他低头又看到了地上自己的影子,他的影子是由于 形成的。16.晴天时,在树荫下的地面上看到圆形的小亮斑,这是光的______形成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m/s。17.以镜正衣冠,如图所示,小红由远及近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她在镜中像的大小 (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周围的同学都能看见小红,是因为光照到小红身上,发生了光的 反射。18.小陆在照镜子时,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他走近镜子去看,靠近时,他的脸部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实像”或“虚像”)。19.小丽站在舞蹈室内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则她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她 m,当她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她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0.小齐站在距平面镜 1.6 m 处整理衣着,他在镜中的像与他本人的距离是 m;当他沿着与镜面垂直方向水平移动 1m 后,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水平放置,白纸板要 放置在平面镜上;图中反射角度数为 ;能不能因此得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总是垂直的结论? .22.(2020·山东省德州市)光与平面镜成角射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23.(2020·江苏省无锡市)请在图中画出木棒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4.(2020·黑龙江省龙东地区)(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亮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______。在甲图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2)如图丙所示是小亮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______。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对应点如图丁所示,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______,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25.(2020·山东省聊城市)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设计和进行实验:(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要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能成像,面且______(只填字母代号)。A.透过玻璃板可以看见后面的蜡烛B.玻璃板比平面镜成像更清晰C.蜡烛经玻璃板可成实像D.玻璃板只透光不反射光(2)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需要选用两根外形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3)除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用到一种测量距离的工具,它是______;(4)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故有蜡烛______(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1.(2020·山东省泰安市)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 “云在水中飘”,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 手影游戏,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2.(2020·贵州省黔西南州)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平静的白色湖面上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清晰而又美丽,如图。对图中景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 人身后的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 倒影与黑影都一定与人物等大D. 拍摄这幅照片时,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3.(2020·重庆B)如图所示的事例,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筷子“折断”B. 水中“倒影”C. 用放大镜看字D. 晴空“日食环”4.(202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透镜成像 B. 小孔成像 C. 海市蜃楼 D. 水面倒影5.(2020·四川省乐山市)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电视塔在水中的倒影B. 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C. 水中的筷子发生“折断”D. 日偏食的形成6.(2020·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井底之蛙B. 空中彩虹C. 水中倒影D. 古代女子照镜子7.(2020·四川省达州市)莲花湖是达城的后花园,在初夏的阳光下,鸟语花香,湖面波光粼粼,鱼儿在水面下游弋;树荫下的地面上有无数的圆形光斑;巴山大剧院传出优美的歌声。此情景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树荫下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 我们看见水面下的鱼儿,是鱼儿的实像C. 湖面波光粼粼,是太阳光照在水面上发生漫反射形成的D. 排练中的小花正在靠近剧院中的大镜子,她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8.(2020·山东省德州市)如图所示现象或事例中,应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A. 立竿见影B. 水中倒影C. 播放电影D. 毕业合影9.(2020·宁夏)2020年6月21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日食现象,图是某地市民在发生日食现象时在地面上看到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呈现的月牙形状 下列四个选项中所涉及的物理原理与该市民看到的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A. 湖面倒影成画B. 民间艺术皮影戏C. 白光通过三棱镜D. 水中筷子弯折10.(2020·湖南省岳阳市)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日环食”现象B. 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C. 照相机成像D. 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11.(2020·湖北省鄂州市)以下描述中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有关的是( )A. 形影相随 B. 海市蜃楼 C. 对镜贴花黄 D. 水中捞月一场空12.(2020·福建省)2020年6月21日,我国部分地区可观察到“日环食”。日环食现象的形成是由于(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13.(2020·山东省临沂市)2020年6月21日,天空中上演了本世纪最壮观的一场日环食,火红的太阳逐渐变成了一个金色的“指环”(如图)下列光现象,与日环食成因相同的是( )A. 镜中“路”B. 墙上“兔”C. 水中“塔”D. 空中“桥”14.(2020·内蒙古赤峰市)2020年6月21日,在我国部分地区观看到天文奇观日环食。与日环食形成原因相同的光现象是A. 用放大镜看字B. 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C. 手影D. 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15.(2020·江苏省南京市)图是2020年6月21日出现的日环食现象,图中的光现象成因与此相同的是( )A. 雨后“彩虹”B. 山的“倒影”C. 水中“折筷”D. “手影”游戏16.(2020·湖南省株州市)据报道,今年6月,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一些地区气温较往年同期明显升高,积雪提前融化。白色的积雪融化后,地面( )A. 对太阳光的反射增多,进一步升高地面附近温度B. 对太阳光的反射增多,降低地面附近温度C. 对太阳光的反射减少,进一步升高地面附近温度D. 对太阳光的反射减少,降低地面附近温度17.(2020·湖南省株州市)2020年6月21日下午15:40,某同学观察到太阳出现了如右图所示现象,太阳被月亮遮挡住了一部分,您认为下列哪个原理可以最合理解释这一现象( )A. 光的反射 B. 光的直线传播 C. 光的折射 D. 无法确定18.(2020·湖北省宜昌市)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 )A. 墙上手影“孔雀” B. 水中“折笔” C. 湖面“月影” D. 树荫下“光斑”19.(2020·江苏省无锡市)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A.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B.沿ON向后转动纸板FC.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D.沿ON向后转动纸板E20.(2020·山东省聊城市)2020年6月21日,在日食发生时,小明看到树荫下的地面上有图甲所示的光斑,这些光斑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观看日食不能用眼睛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比较简易的做法是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来观看(如图乙所示),太阳在水中的像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21.(2020·天津市)小芳同学站在穿衣镜前l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_____m.当她远离穿衣镜时,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2.(2020·湖北省鄂州市)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5m处时,他与镜中像的距离是______m。若小明身高170cm,当他以0.1m/s的速度缓慢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像的高度将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0cm,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23.(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减小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则反射角将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小敏和小华通过同一平面镜彼此看到了对方的眼睛,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的.24.(2020·辽宁省朝阳市)因为疫情,进入校园的人员要测量体温。如图,常用的测温枪是利用人体_____(填“发出的红外线”或“反射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小明测完体温后,走进走廊,发现正对自己放置的平面镜中还有另一个“自己”,如果小明以1.2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的像将以_____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_(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25.(2020·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一只小鸟在离湖面10m的上空飞行,若湖深为5m,则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_______,它在湖里所成的像是_______(填“虚”或“实”)像.26.(2020·四川省雅安市)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27.(2020·内蒙古赤峰市)(1)请在图1中画出烛焰上的发光点S经平面镜MN所成的像S'(保留作图痕迹);28.(2020·重庆B)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1)他在利用下图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应选取一块较_______(选填“厚”或“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木板上;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应选取两支的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蜡烛;探究中,在蜡烛所成像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29.(2020·宁夏)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这是为了比较_____;实验中点燃蜡烛A的目的是__________;(3)小明完成实验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他将右侧贴有半透膜的玻璃板用夹子固定在量角器上,把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C D分别插在铺有方格纸的泡沫板的a、b处,透过普通玻璃看不到蜡烛C清晰的像,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他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是因为__________;(4)请你说出实验改进后的优点(至少说出两点)∶_______________ 30.(2020·湖北省武汉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张大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纸上,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条直线,这条直线代表__________的位置;(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若在蜡烛B和玻璃板之间竖直放置一张不透明的白纸,则从C处一定能看到的是____(填“蜡烛B”、“蜡烛A的像”、“蜡烛B的像”或“蜡烛A的像和蜡烛B”);31.(2020·山东省临沂市)小明洗漱时感觉离镜子越近镜中的像越大,这与课本中描述的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于是,他用带支架的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光屏、火柴,铅笔等实验器材进行了探究。(1)实验探究应在_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成像又便于确定______;(3)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至适当位置,蜡烛B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多次改变蜡烛A距玻璃板的距离,相应移动蜡烛B后总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4)小明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特点,他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光屏承接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32.(2020·青海省)学生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此实验中:(1)我们选用______(填“平面镜”、“5mm厚的透明玻璃板”或“2mm厚的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取两支完全相同蜡烛A和B,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10cm处,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且与玻璃板相距______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3)实验时应在______(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蜡烛A的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3.(2020·辽宁省营口市)小文和同学们到实验室探究光学实验。(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小文选取了两个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放在薄玻璃板前点燃,小文应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同时移动蜡烛B,使它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在确定像的位置的同时也证明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的大小______;(2)将蜡烛A向右移动,重复上述实验过程,会发现:物体面镜时,所成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A.苹果的影子 B.海市蜃楼 C.平面镜中的像 D.水中筷子“变弯”A.灯下手影 B.水中倒影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A.小孔成像 B.天空彩虹 C.池水变浅 D.水中倒影A.光的色散 B. 海市蜃楼 C. 凸面镜扩大视野 D. 手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7 通关检测(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原卷版).doc 专题07 通关检测(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