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音版三年级第二课——美妙童音之《摇船调》教学设计执教人:一、课题名称: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二课美妙童音之——《摇船调》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形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感染学生。三、教材分析:《摇船调》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中的问答歌。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采用4/4拍,五声宫调式,音域在九度以内,旋律流畅优美,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在相互对歌时活泼、欢乐的情景。歌曲中加入的三小节衬词和一小节重复句,增强了歌曲浓郁的民歌风格,其明快、紧凑的节奏,体现了客家儿童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四、教学思路:本节课是一节以唱歌教学为主的综合课。在教学中,教师从充满趣味性的谜语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感受和体验为主,用肢体语言和即兴创编的动作来表现音乐,通过与小组同伴合作,运用不同形式进行即兴问答以及创编歌词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五、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摇船调》,能用问答式的语调,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2、感受谜语歌曲的乐趣,尝试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了解反复跳越记号及作用。3、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与人的关系给我们带来的童趣和乐趣。六、教学重、难点:1、能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2、能即兴创编谜语歌词并进行演唱,从音乐活动中感受谜语歌曲的乐趣。七、教学准备:多媒体八、课时安排:一课时九、教学过程:A、起始部分:师生交流,导入新歌。1、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要出一道谜语你们猜一猜,有信心没有?师PPT出示谜面。(生猜出谜底)2、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歌曲,如果刚才有同学没有猜出来,还可以在歌曲中找到答案。3、师揭示歌曲并张贴课题:摇船调B、展开部分:1、师:《摇船调》是一首船歌,它以对歌的形式来表现劳动人民在水中划船时的情景,给人一种悠扬飘荡的感觉。2、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坐上心中的小船,想像自己在美丽平静的水面上荡起浆,轻轻地划起船吧!(出示衬词“嗨呀啰的嗨哟,嗨呀啰的嗨哟,嗨啰嗨在眼前。”)师生一起做摇船动作,感受力度并加上口令(衬词部分)。3、初听歌曲,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听后说说初听感受,再找一找歌曲中哪一句比较熟悉?(衬词部分)4、再听歌曲,让学生边听边随着音乐做摇船动作,在自己熟悉的衬词部分随着音乐一起唱。5、朗读歌词:(让学生自选两种形式读)①、学生按自己的理解自由读歌词;②、按歌曲的节奏读歌词;③、男、女生采用对答式读歌词(男生问,女生答)。6、引导学生观察歌谱或教材,说一说歌曲中有哪一个陌生的音乐记号?(反复跳越记号)师将其与反复记号进行对比,强调反复跳越记号在此的作用。C、形成部分:1、播放歌曲,学生小声地随着音乐哼唱全曲,能加进歌词更好,此时如有部分学生还不能加进歌词也不必强求,重在感受。2、老师纠正学生在跟唱时唱得不准的地方。(难点处理)3、完整地演唱歌曲。4、学生小组讨论:该用怎样的力度、速度、情绪及问答式语调来演唱歌曲?师鼓励学生可以加入一些即兴的动作、肢体语言来配合表现歌曲。5、师过渡语:伴随着美丽、皎洁的月光,满载着收获的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忙碌,轻松惬意地坐在船上欣赏着这一路的美景,随着小船的摇荡,唱着歌儿,顺水而归,走吧,我们也一起加入到他们回家的队伍中去吧!6、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表现歌曲)D、拓展与延伸:1、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谜语进行与同学交流。2、聆听云南民歌《猜调》,感受生活中谜语歌曲的乐趣。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谜语创编成歌词,加入歌曲中唱一唱。3、分小组,为歌曲《摇船调》创编新歌词。4、展示:播放音乐伴奏,学生对自己创编的《摇船调》进行表演唱。E、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开动脑筋猜谜语,在优美的音乐中再次感受到了谜语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做一个有心人,把生活中的谜语变成不同的歌曲来唱给大家听,感受谜语歌曲的乐趣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