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法治国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法治国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法治国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陈春秀曲折维权过程,理解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和内涵,在探究中培养科学精神,在理解中增强公平正义的法治意识。
2.辩证分析陈春秀案件的处理结果,探寻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3.通过了解与案件相关的新法律规定,明确法治国家建设的要求,认识法治建设虽道路曲折但前途光明,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政治认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2.教学难点:法治国家的内涵和具体要求
三、教学方法
议题探究法、讲授法、启发式
四、教学议题
总议题:从陈春秀维权看法治国家建设的进步
子议题1:陈春秀的烦恼——法治国家的内涵
子议题2:陈春秀的欣慰——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子议题3:陈春秀的期盼——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情境设计 活动(任务)设计 评价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以高考为话题,引出总议题 简要说明高考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意义 情感激发,学生能产生认同感。 引入总议题。
新课 01陈春秀的烦恼 视频呈现案件简要经过 假如你是陈春秀,你会怎么办? 能在观看视频后产生同情主人公遭遇的情感,能迁移到自身,代入角色。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简要呈现案件主人公维权过程中遇到的情况。 1.陈春秀维权过程中遇到的这些行为反映了什么问题?2.你心目中的法治国家应该是怎样的? 评估学生合理、科学分析并能发表合理看法的能力。 通过对几种情况的科学分析,合理构想法治国家应有的内涵和表现,实现法治意识的提升。
02陈春秀的欣慰 呈现案件的部分处理结果 1.山东省有关部门公布处理结果对本案当事人(陈春秀、参与其中的国家工作人员)有着怎样的意义?2.由此你能想到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吗? 评估学生自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评估学生对处理结果的辩证分析与合理判断能力。 呈现维权结果,使学生产生“大快人心”之叹,明确法治国家建设的必要性,增强政治认同,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处理结果中的遗憾之处,激发探究兴趣。
03陈春秀的期盼 (案件后的反思)呈现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发生后国家及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情况 1.完善上述相关法律的举措,对于建设法治国家有何启示?2.完善了法律,是不是就意味着未来“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能自动减少了? 评估学生理性看待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能力,体悟中国的法治建设按照要求在努力,从而产生政治认同。 让学生明白法治的进步的必然和过程的曲折性,以此明确法治国家建设的具体要求,坚定法治国家的建设方向,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政治认同实现。
拓展作业 我有一个梦想,而且坚信会实现:畅想到了2035年,我们在法治国家享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优美环境的美好前景,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篇小文章。 评估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效果,要求学生能合理、正面构想,文章有逻辑。 升华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和落实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