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案

资源简介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建议1课时
基本思路:
本课以建党一百周年作为导入,从探索文化复兴之路、百年征程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三个议题为线索,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难点:理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我国举办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并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文艺作品。这些优秀的文化作品带领我们回顾了党的百年征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政治上,还体现在当前我国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
展示庆祝建党100周年部分文化作品的图片,提出问题: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带着这两个问题,这节课我们进入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框: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的学习。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展示材料:十九大报告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论述
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先要回溯近代以来中华文化复兴的历程……
第一幕:艰难探索——寻找文化复兴之路
进入十九世纪中叶,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和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敝,社会残破,民不聊生……
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救国良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文化界涌现了
以下影响较大的主张:
展示材料: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和三民主义的代表主张
得出议题:你认为上述主张存在哪些问题?
议学提示:
1、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主张:只看到西方的优势和长处,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了“民族虚无主义”的误区
2.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保守主义主张:彻底否定新文化,未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走向了“守旧主义”的误区
3.以刘师复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主张:把自由绝对化,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4.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三民主义主张:
民族主义,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发展而来)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创立民国”发展而来)
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平均地权”发展而来)
是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但是存在着历史的局限,如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民生主义的土地纲领不够彻底,不是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采取改良的办法,即核定地价,没有和农民的土地要求联系起来.这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软弱性和旧民主主义革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不彻底性。
概括知识: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文化复兴的探索
19世纪末20世纪初涌现的各种文化思潮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
过渡:虽然一系列的革命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中国的有志之士并没有放弃,继续探寻着救国之路。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解放人民的思想。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播放视频:《觉醒年代》片段——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结合教材和视频材料思考: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概括知识: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1)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
2)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3)成为了中华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从而可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过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培育、继承和发展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复兴。
第二幕:百年征程——承前启后、把握文化复兴方向
播放视频:《这百年》
请结合教材和视频材料思考:
1.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培育了哪些民族精神?
2.这些民族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
议学提示:
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培育了哪些民族精神?
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形成了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日战争精神等为代表的民族精神,构筑了具有民族色彩的革命文化。它承载者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形成了以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中国奥运精神、丝绸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为代表的民族精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兴盛,构筑了百花齐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这些民族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
这些民族精神都是在立足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我们的中华文化,反映了各个时期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而不管是革命文化,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他们的形成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可见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哪些因素的影响?
根本因素:经济发展
1).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3).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与时俱进;
4).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5).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后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形成既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体现了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此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实践的成果,与时俱进,经过的实践的检验,带有鲜明的民族色彩,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特征;也体现了其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特征。
总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
概括知识:
3.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文化发展
1)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在立足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我们的中华文化,反映了各个时期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
革命文化承载者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社会主义文化:
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为谁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基本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发展方向: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文化性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目的: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过渡: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带领人民在实践中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这些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关系?
第三幕:展望未来——确定文化发展道路
展示材料:中国共产党十九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部分论述
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视频材料:《觉醒年代》高燃混剪
议一议
1、你觉得《觉醒年代》是一部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品吗?为什么?
3、由此探究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从必要性和重要性去思考)
议学提示:
《觉醒年代》的成功秘诀,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运用镜头语言隐喻当时的社会生态。但学生并不一定知道,所以展示视频中的图片,告诉学生这其中的隐喻。
得出结论:《觉醒年代》是一部群众基础很好的电视剧,原因就在于它与一般的电视剧制作精良得多,懂得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文化:它高度还原那段历史,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人民呼声,使党史充满血肉,不再脱离实践高高在上。让今天的人民大众感受到幸福的来之不易,真切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感受到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感受到中特社义文化道路的意义……
问题1: so,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主要从教材上获得相关知识点;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问题2:我们要走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为什么?
《觉醒年代》给了我们充分的启示:我们今天走的文化发展道路,是历史上的先贤奋斗牺牲得来的,是党的创立者及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得来的,是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得来的,它说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社会主义带来今天中国的文化繁荣、文化强国,带来“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带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而与课本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菜道路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结合起来。
概括知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判断标准
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必要性)
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人民)
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党)
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国家)
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积极影响(重要性)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
才能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
才能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总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党和人民的选择,符合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同时又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可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历史必然性,是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知识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